幼儿园大班教案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想,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陌生,现在正好是春天,春风娃娃无时不在身边,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风娃娃的存在呢?所以,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与风玩耍,看一看飘扬的五星红旗、热电厂斜斜的烟柱、翻飞的小纸屑、舞动的柳条……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既生活,生活既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一定非在教室中学,生活处处皆语文。另外,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能一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风娃娃象魔术师,他一点,小草就绿了;风娃娃象姐姐的手,摸在脸上软软的、暖暖的;风娃娃象春姑娘的小弟弟…… 正因为孩子们对风有了亲身感受,有了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很快把思维融入到课文文本中,做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合二为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深的体会到了风娃娃的调皮与可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作家的快乐与满足。
总之,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大意,感悟兔子先生的积极心态。
2.尝试用“换个想法”的方式和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不那么幸运的事。
3.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及“换个想法”带来的豁达、愉悦。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盒子两个(一个内有若干“钻石”,一个为空盒)。
2.故事PPT,事件图片三幅。
3.背景音乐,声音音频。
过程:
一、游戏“幸运猜猜猜”
1.自由选择盒子,体会“幸运”与“不幸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个盒子。你喜欢哪个盒子就请坐在哪个盒子这边。
(幼儿自由选择,分成两边坐下。)
2.说说感受。
师(打开幸运盒,取出“钻石”):哇,里面有宝物哦。选择这个盒子的小朋友现在心情怎么样?
师:你们选择了这个盒子真幸运啊!里面有好漂亮的钻石!
师:另外一个盒子里会不会有比钻石更好的东西,你们会不会更幸运呢?(打开空盒子)呀!是个空盒子。你觉得幸运吗?心情怎么样?
师: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为什么叫它“幸运的兔子先生”呢?兔子先生究竟遇到了什么幸运的事情?真的很幸运吗?
1.欣赏、理解故事第1——2段。
师: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它遇到的是幸运事吗?为什么?
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吗?它是怎么说的?
师:为什么兔子先生觉得自己幸运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遇到不幸运的事情时,会想办法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
2.欣赏、理解故事第3段,进一步理解兔子先生的“幸运”。
师(教师讲述前半句):兔子先生遇到了什么事儿?这事儿幸运吗?为什么?
师: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会怎么想这件事,从中找到小幸运,让自己有好心情呢?
师:我发现你们有点像幸运的兔子先生了,会在不幸运的事情中想办法找到小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来听听兔子先生是怎么说的。
3.尝试帮助兔子先生找到第4——6段后半部分中的“幸运”。
(1)倾听教师讲述第4——6段中的前半部分。
师:故事里的兔子先生又遇到了三件不幸运的.事儿,请你们听一听是什么事。
(2)交流、讨论。
你们觉得这三件事情中有小幸运吗?现在请你们帮助兔子先生找一找。请你和身边的4个好朋友组成一组,选择一件事情,讨论一下你们找到的小幸运。等会儿我们来分享。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组选择事件图片并讨论。)
(3)各组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
师:你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小幸运。你们是“幸运的小朋友”。
三、完整倾听故事,感悟幸运
1.完整倾听故事。
师:后来兔子先生遇到了一只饥饿的大野狼,它还能这么幸运吗?答案就在结尾。让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播放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2.提升经验。
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幸运的兔子先生”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幸运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师(小结):原来兔子先生能把不那么幸运的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找到小幸运,从而让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好心情。
四、迁移生活经验,寻找幸运
师:还记得刚才的小游戏吗?选到空盒子的小朋友都觉得不幸运,现在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让自己觉得也很幸运,让心情变好呢?(引导幼儿表达。)
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从空盒子里找到了许多隐藏的小幸运。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祝福你们永远都有一个快乐美好的心情!
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幸运的兔子先生”的重点目标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寻找看似不幸事情中的幸运,这对大班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面带笑容,不停地说着“哈哈!我可真幸运,幸好……”的句式,他们已经找到了幸运。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帮助幼儿寻找幸运的三个路径值得我们借鉴。
1.带着悬念的游戏——引发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活动以“猜盒子”的游戏开始,装满“钻石”的盒子和空空如也的盒子对比强烈,让幼儿马上感受到了“幸运”和“不幸运”的不同。当选择空盒子组的幼儿满脸失望时,教师的一个颇有悬念的提问“难道选择空盒子就真的不幸运了吗”,引发了孩子对“什么是幸运”的思考。
2.三段式的解读——搭建“寻找幸运”的路径
教师引导幼儿带着悬念和思考进入解读环节。作品由七个平行的小片段组成,前三个片段,教师通过分段讲述逐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幸运;后三个片段,教师请幼儿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来寻找幸运。在活动最后,教师在组织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前出示大野狼的图片,提醒幼儿用自己的前期经验去感受、体会幸运。以上三段式的解读,将教师的引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师幼互动融合在了一起,帮助幼儿搭建了寻找幸运的路径——遇到麻烦事时。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一想。
3.生活经验的链接——拓展“寻找幸运”的路径
第四环节“寻找空盒子的幸运”,需要幼儿运用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刚习得的策略。孩子们富有想象力和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学会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幸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为了使孩子们关注周围的世界,我们在午睡之前或在游戏活动与体育活动的间隙,会和孩子一起议论议论昨天发生的新奇的事情。
但是,孩子们往往会遗忘一些精彩有趣的事情。由此想起古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
1、尝试用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愿意和同伴交流,大胆地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一段时事新闻。
2、每张桌子放有:范例美工纸、彩色手工纸和彩色即时贴若干,双面胶各一卷、糨糊一瓶、彩色蜡笔和水笔若干。
过程与指导
看新闻(理解新闻)——做新闻(记录)——交流记录——尝试新的方法
一、看新闻、理解新闻
1、看新闻,引导理解:
老师:今天,我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幼儿看)老师:这是一条新闻,什么是新闻?
幼儿:新闻就是新的文章……新闻就是新的事情……新闻就是新奇的事情。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新奇的事情呢?
(再看一遍新闻,边说边议论。)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说的是人们要吃孔雀的事。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积极讲述。其中,老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加以引导。如,幼儿:“我听见说,孔雀有药用价值。”老师:“什么是药用价值?”幼儿:“要用钱去买的…一不对,是可以做药的价值。"又如:“孔雀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老师:“什么是盘中餐?"幼儿:“一只盘子里的食物"等等。
老师(小结):哦,我们看到酒店门口有一只孔雀被关在笼子里。(老师把线索理一遍)唔,这是一条说孔雀被人们吃的新闻。
2、讨论:关于这条新闻,谁有问题和想法?
——活动中孩子们争论得很激烈:孔雀是不能吃的……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养殖场里的孔雀就能吃……养殖场的也不能吃,因为,养殖场的第一只孔雀也是野生的……养殖场的孔雀是能吃的,因为养殖场的孔雀太多了,就要吃掉些……
老师(小结):这是一条让我们有不一样想法的新闻,我想,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也会有想法的。
二、记录新闻
1、引导记录:
老师:怎么让你身边的人知道这件事呢?
幼儿:记录下来……
老师:记下来有什么好处?
幼儿:不会忘记。
2、了解记录的方式。
老师:怎么来记录呢?记录和画画一样吗?
——孩子自由讲述。
老师:现在,就请你或者你和朋友一起,把这条新闻中主要的事记录下来,然后记下你的想法,看谁记得又快又让人看得明白?
——老师指导孩子的合作情况和选题情况。
三、交流记录
1、把你记录的事情和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由于集体活动的时间有限,只能请两组幼儿进行交流:要么是制作上有代表性的,要么是主题上有代表性的。
2、现在,把你的记录说给身边的朋友听听。请你看看,别人哪里记得好的,把你认为记得好的地方告诉大家。
——引导孩子欣赏同伴的长处。
3、将记录贴在板上,请孩子们看看别人的作品。
四、延伸新方法
1、今天,我们用写字、画图来记录一件事,用写字、画图来表示你的想法。
2、其实,表示我们知道的事、表示我们想法的方法还很多,除了记录,还有什么方法呢?(可以剪图案、折纸、泥工、用身体动作表示)
3、好。现在请你用动作来表示孔雀被关在笼子里和被网套住的事。
4、今天回家,把你记录的新闻向爸爸妈妈和邻居说说,然后你把大家的想法记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孔雀能不能吃"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或CD、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山上有黑熊。
1、老师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公公、老婆婆,住在大山下。他们每天要到山上去挖野菜、砍柴。可是,山上来了一头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会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下故事。
2、出示第一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段。
3、教师再讲一遍,讲到老公公、老婆婆大声呼喊的地方,请幼儿帮老公公、老婆婆喊出声音来。
二、穿着木屐上山去。
1、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们的嗓子喊哑了,但他们每天都要上山劳动,这可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老人上山去劳动,该如何应对黑熊的威胁。讨论时,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既要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能伤害动物。
3、你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吓走黑熊,又不伤害黑熊。
4、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5、出示第二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6、老婆婆和老公公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黑熊听到声音会怎么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挂图中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猜测黑熊听到声音的反应。
7、教师播放音带,让幼儿完整倾听一边故事。
三、木屐咯叽叽。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为表演故事情景做准备。
2、熟悉儿歌之后,男女幼儿各一名,分别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教师以旁白的方式叙述故事,讲到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呼喊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互相呼喊。讲到老公公、老婆婆穿着木屐上山去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踩踏出声音。其他幼儿诵念儿歌《木屐咯叽叽》。
3、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附故事:
住在山脚下的老婆婆上山挖野菜。老公公担心黑熊会出来,他大声地喊:“老婆婆,小心啊!”老婆婆大声地回答:“好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停地喊,黑熊不敢过来了。
老公公上山去砍柴,老婆婆担心黑熊会出来。她大声地喊:“老公公,小心啊!”老公公大声地回答:“好的!”老婆婆和老公公不停地喊,黑熊不敢过来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们的嗓子喊哑了。老公公、老婆婆每天都要上山劳动。这可怎么办呀?他们做了一双“咯叽、咯叽”响的木头鞋子。
老婆婆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咯叽叽,咯叽叽……”,黑熊吓得不敢出来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把这个办法告诉了住在山下的人。大家都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咯叽叽,咯叽叽……”,木头鞋子不停地响,黑熊吓得逃走了。
木头鞋子会“咯叽叽,咯叽叽……”地响,大家把这种鞋子叫做“木屐”。从那以后,大家都穿着木屐上山去,一边高兴地唱起山歌《木屐咯叽叽》:
咯叽叽,咯叽叽,
穿着木屐上山去。
上山去,咯叽叽,
黑熊吓得躲开去。
小百科: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编花篮》。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腿部力量。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
活动准备:
儿歌(编花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热身运动
幼儿随着音乐做脚部运动(垫脚、踏步、跳)。
师:用你们的小脚跟我一起做运动吧!
二、 基本过程
1.谈话引出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用脚玩过游戏没有?都玩了一些什么游戏?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编花篮》。
2.复习儿歌(活动前已经学习此儿歌)
幼儿随着老师念一次儿歌
师:那现在我要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了,小朋友们听好了、看好了。
3.教师示范讲解
师:首先,你需要找到两个好朋友,你们三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大家一起伸出你们的右脚。我先弯起我的右脚搭在我的手上,然后请我左边的朋友勾起他的右脚搭在我的脚上,接着请最后一个朋友勾起他的右脚搭在第二个朋友的脚上,最后大家松开手,我把脚搭在最后一个朋友的脚上,这样,花篮就编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转起来了。(师边念儿歌边转跳)
4.示范与指导
请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进行指导。
5.请幼儿说一说。
你在编花篮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才能把花篮编的更牢固。(脚一定要搭牢,三个小朋友都不能放开脚)
6.幼儿尝试编花篮。
三、游戏:我最棒
1.把全班幼儿分成三人一小组,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坚持得最久,哪组小朋友就胜出,为最终胜出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2.游戏反复进行。
四、放松活动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圆圈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2、体验陶土作画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尝试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胆作画。
【活动难点】
印画时,画纸要压均匀。
【活动准备】
陶土 刻刀 颜料 毛笔 图画纸 垫板 滚子 录像机 电视机 录音机 。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课题。
提问:歌曲里边的小孩是怎样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录像观看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边看录像,边听教师讲解刻画,印画的方法。
1)用手压和用滚子推的方法将陶土推平。
2)运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3)涂色时不要把颜色涂在刻线里。
4)印画时,要一点一点地挨着压纸,用力均匀。
3、幼儿互相讨论作品内容。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刻什么?)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把陶土推平,运用刻刀大胆作画,刻线要宽,深,涂色均匀,色彩丰富,不把颜色涂在刻线里;印画时,要一点一点的压纸。用力均匀,突破重点难点。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2、师生讲评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理解听懂Do you like football/bowling?——Yes./No.
活动准备
教学卡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问候
T: Good morning,children.
S: Good morning,teacher.
二、热身
1、律动
2、复习上节课单词
football,basketball,bowling,pingpong
三、句型教学
1、复习l like cucumber.然后导入句子Do you like football?引导学生用Yes or No回答。再由学生自己说出句子Do you like bowling?然后教师回答Yes or No.
2、游戏操练 组与组进行自由对话练习,然后各组派两个小朋友上来比赛,哪个组的两个小朋友说得好的得奖励。
四、看课件 小朋友跟着课件朗读句子和单词来巩固本单元学的单词和句子。
五、T:Class is over,goodbye.
S:Goodby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