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13 02:24:36 作者: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插接棒、粘贴板

  活动过程:

  游戏拼插“美丽的家园”

  1、出示老师拼插的范例图,请幼儿观察。

  2、老师提出要求:看那组幼儿用最快的时间里拼插的图形与老师的图形一样。(教师规定时间)

  3、幼儿动手操作。

  4、请幼儿与老师的图对照验证。

  幼儿讨论:

  发现的问题:与老师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小朋友的图与老师的不一样?

  解决问题:怎样不出现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应怎样做?

  结束环节:幼儿重新拼插图形“美丽的家园”。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2.能根据图片有关三要素的提示创编故事。

  3.能大胆、自信地在集体前讲述故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葫芦一个,纸葫芦图片若干,葫芦藤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葫芦,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这是什么?(葫芦)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的肚子里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葫芦,葫芦,变变变!(出示图片)故事在哪儿呢?噢!故事就在葫芦宝宝的肚子上呢!

  2.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故事。(手指图片)

  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出故事的三要素。

  1.师:小朋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身上看出来的?(指葫芦上的图片)噢,黄色的葫芦宝宝身上有个时间地标记,表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2.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你是从哪个葫芦宝宝上看出来的?

  红葫芦上有故事发生的地点,看,(指葫芦上的图片)这个故事就发生在……

  3.师:哦,黄葫芦和红葫芦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蓝葫芦又告诉我们什么?对,蓝葫芦告诉我们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4.小结:原来,有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们就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了。

  三、看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1.师:现在,这只宝葫芦有要变了,小朋友先把眼睛闭起来。葫芦、葫芦,变变变!

  2.(将三个葫芦翻转过来)这次的葫芦宝宝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变化,幼儿回答时,注意总结)

  3.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呢?现在有了时间、地点、人物,你能不能把它们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4.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的故事怎么样呀?刚才××小朋友看着葫芦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编出一个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会不会呀?”

  四、幼儿自由选择纸葫芦,创编故事。

  1.提出要求。

  师:“看,葫芦藤上结出了许多许多的葫芦,等会儿阿,小朋友去摘一个黄葫芦,一个红葫芦,一个蓝葫芦,一共是……!想一想,你能编出什么好听的故事来!”

  2.幼儿自由创编。

  3.幼儿讲故事。

  师:请把你的葫芦宝宝带上来,先给大家看看你的葫芦宝宝,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师:还有谁愿意来讲的?这么多呀!这样吧,等会小朋友把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如果你讲完后还想编故事,就和别的小朋友交换一下葫芦。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本领,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编故事。今后,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也要先想好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故事里有哪些人物,然后就能编出好听的故事来了!

  活动反思:

  “三要素”是小说、故事中不可缺的成分,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忽略掉它。平日我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听懂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却偏偏遗忘了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也许您会想“三要素”在小学语文中提起得比较多,小学的孩子们在初次接触写作时,老师会重点讲解。是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也正是因为我们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看图创编故事的经验,我们年级组决定尝试让幼儿在“三要素”的提示下,学习故事的创编,为幼儿跨入小学,接触写作文,提供经验储备。

  确定课题后,为了不让活动开展得生硬死板,年级组一起讨论,决定用宝葫芦来做为导火线,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室内的环境布置也都以它们为主,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活动一开始,宝葫芦变出的三个葫芦宝宝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也引出了一个故事。教师根据葫芦宝宝上的提示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是在三个葫芦宝宝的提示下开展的,随后通过提问,让幼儿知道不同颜色的葫芦分别代表了什么,初步了解了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初步了解了只要有“三要素”就能进行故事创编。宝葫芦的再次变化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了“三要素”的变化,说出已变化的时间、地点、人物后,幼儿就开始自由创编了。接着,设置了一个摘葫芦的环节,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趣味性,不让语言活动显得死板,平淡。幼儿摘完葫芦后,都能自主地、积极地进行创编,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将“三要素”编入自己的故事中,也基本掌握了这一技能。然而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从故事的“三要素”这个方面,对孩子创编的故事进行总结评价,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时,如果我再强调或突出一下故事的“三要素”,也许效果会更佳。

  本次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创编能力也很强。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经验和创编能力。比如说,有些幼儿已经能够根据三要素进行故事创编,已掌握了该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要求,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和句,将故事创编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打字机》是美国著名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受到办公室里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击键声和换行时的“叮”声的启发而创作的管弦乐曲。在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并采用顿音形式奏出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单纯而轻快,与伴奏声部打字机急速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出现的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的声音幻化成了奇妙无比的音乐,描绘了办公室里忙碌的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带给人们独特的音乐感受与体验。

  怎样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声音的美妙和劳动的快乐呢?怎样才能让幼儿有兴趣、主动地倾听音乐,感受及体验音乐的风格和音乐的感染力呢?我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仔细地听辨音乐,并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乐曲的诙谐有趣以及乐曲蕴含的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在具体组织这个活动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他们带着思考,反复地倾听、辨别音乐,逐渐形成仔细倾听、大胆猜测、严谨做事的习惯。(2)让幼儿多通道参与欣赏活动。教师主要引导幼儿用肢体表演的方式,不断地与音乐互动,循序{靳进地进行欣赏。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巧妙地给予提醒,以支持、引导孩子们顺和参与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快速敲打打字机时的轻快感,体验乐曲所表现的忙碌而快乐的工作情景。

  2、初步了解乐曲结构,能准确判断干脆、利落的装饰音“唰”,体验其趣味性。

  3、能安静倾听音乐和要求,协作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从土豆网搜索音乐《打字机》并根据需要剪辑。

  2、幼儿有站成方阵的经验。过程:

  一、完整欣赏,引入课题 师:我带来了一首曲子,你们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它让你想到了什么或想做什么。

  幼:我听到好像有^在舌拣西。

  幼:让我感觉想跳舞。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这首曲子听起来很轻快,它告诉我们给我们写童话故事的作家正在用打字机开心、忙碌地工作着。

  二、逐步欣赏,理解内容

  1、听“节奏”打字。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听起来感觉是作家们正在忙碌地打字?(幼儿自由表达。)

  师:现在,请你们再次仔细听音乐,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作家们用打字机工作的时候发出了哪些特别的声音。

  幼:我发现有“嗒嗒嗒嗒”的声音。我爸爸在打电脑时,电脑键盘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幼:我发现有像餐厅营业员收钱的声音。收钱的阿姨一按键,装钱的盒子就会“唰”的一下跑出来。

  幼:对。我在超市的收银台也听到过这种“唰”的声音。

  师:嗯!你们说得不错!这些作家忙碌地工作,不断地敲打打字机,发出了“嗒嗒嗒嗒”的声音。

  师:在音乐中作家一直不停地在打字、工作吗?有没有间断过?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引导幼儿听出其中有间断。)

  师:其实作家工作的时候也跟你们做事情的`时候一样,要先看一看、想一想再做,想好一部分就做一部分。所以打字时也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

  师:现在请你们当作家。听着音乐来打字、工作,需要停的地方就停下来。

  师:接下来我和你们一起听着音乐玩个小游戏。你们当作家敲击键盘,我当打字机“嗒嗒嗒”地动,当作家因为思考而停下来时,打字机也要停下来。

  2、找“唰”和“叮”音。

  师:作家用打字机把作品一点一点打出来,没过多久就打满了一页,接着又开始打新的一页,就像我们看书一样。要一页一页地翻。

  师:在音乐中作家是在什么地方开始打新的一页的呢?你们听出来了吗?

  幼:我听到有像翻书一样的声音。

  师:什么样的声音?能模仿一下吗?

  幼:“唰唰唰”的声音。

  师:是吗?我们一起再到音乐里去找一找。请你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打字和翻页的动作。

  (教师观察发现少数幼儿表现翻页动作比较准时,与音乐匹配,但大部分孩子或提早或延迟。)

  师:刚才你们做动作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准了“唰”的翻页声,也就是说听到“唰”的声音就做翻页动作,但有些小朋友的动作做早或做迟了,没有找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或什么困难让你不容易找准?

  幼:我觉得音乐太快了,所以没有找准。

  师:哦,看来我们在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才行,不然就找不准。

  幼:我没听到。

  师:找不到没关系,多听肯定会有新发现。我提醒你们仔细听一听,当翻页声“唰”出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提示?(幼儿再次听音乐。)

  幼:我找到了。

  师: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找到的?

  幼:我听到翻页之前有“叮”的一声。

  幼:对,“叮”的一声响之后,才“唰”地翻页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看,是不是“叮”这个声音出现后才有“唰”的翻页声。

  师:这次大家都听到“叮”的声音了吗?

  幼:听到了。

  师:仔细听果然有发现,原来要找准“唰”音是有技巧的。只要打满一页,打字机就会像闹钟一样发出“叮”的提示,提示我们这页打好了,要赶快“唰”地翻新页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模仿提示音“叮”,你们听到“叮”的提示就赶快翻页,能行吗?(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练习。)

  三、完整体验,协同游戏

  1、学当作家打字。

  师:你们想不想在音乐中“叮”的提示下,当小作家打出好听的故事呢?请你们边思考边打字。听到提示音“叮”就赶快翻页。(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

  师:你觉得当小作家快乐吗?当我们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心情会怎么样?你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当音乐中的“叮”警示音一响,你们就边快速换新页边一起喊“耶”,以表示庆贺。

  2、举办打字机舞会。

  师:你们这些小作家真不错!现在我也想过把作家瘾。我来当作家,你们站成方阵当打字机。我敲击键盘,你们就不断地动;我思考,你们就停止。当打完一页时,你们就和着音乐发出“叮”的声音,提示我该换新页了。这时我就马上换页,继续游戏。我们来试试吧!(幼儿随音乐协同游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材简解】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美丽的颜色一样绚丽,而红、黄、蓝作为三原色,它们相互交融、混合,又会变成其他的颜色,这些神奇的变化更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所以本次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而产生,激发孩子们探究颜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问,进一步来探索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目标预设】

  1、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玩色过程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积极探索变色的奥秘,学习用语言表达。

  【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科学活动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的生活。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教育活动中,科学探索活动绝大部分都来自老师的预设,对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我们探索的较少。在科学活动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却是在老师约束的框框内匆忙活动,有时,将活动伸展开来又局限于知识、材料、时间、精力等准备的有限而没有很好的展开,这些都足以使孩子们无法深入探索科学活动,无法解决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科学难题,从而对科学活动产生距离感,最终失去兴趣。面对科学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思考:科学活动中,要用怎样的引导和形式,能始终保持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孩子探究的灵性。带着思考,我将源于孩子疑惑中的科学现象,引领孩子尝试着做真实、简单的探索活动。

  【设计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常把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橡皮泥就变色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为什么这种颜色和那种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颜色呢?孩子在疑问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出发,开始了我们的探索活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有美丽的颜色宝宝到我们班里来作客。看看是哪些颜色宝宝?(播放课件:蓝色宝宝、黄色宝宝、红色宝宝)看,蓝色宝宝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蓝色宝宝打招呼)蓝色宝宝特别喜欢找好朋友,你们猜猜他会找谁做朋友呢?(幼儿猜测)瞧!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好开心啊!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怎么变成绿色宝宝了呢?(播放课件:绿色宝宝)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想象、讨论、交流)(分析:第一环节以创设情境和谈话方式导入,充分调动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蓝色宝宝不见了,变成绿色宝宝的秘密。)

  二、操作实验,引导幼儿探索

  1、师:孩子们,把你的蓝宝宝和黄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看看有什么变化呀?

  2、幼儿自主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展示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教师提供记录纸和笔)

  教师小结:好神奇啊!蓝色和黄色抱一抱就会变成绿色!(教师播放课件:蓝色与黄色的拥抱)(分析:在第二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操作实验,从虚拟的课件转入现实事物,获得成功后再次回到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主题中"拥抱"的概念,并记忆蓝色与黄色变化的规律)

  三、深化问题,拓展幼儿思维。

  1、师:蓝色宝宝知道小朋友们找出了答案,开心的跳起了圆圈舞。看,他拉着红色宝宝的手转呀转呀,诶,转到哪里去了?(播放课件:两种颜色快速旋转变色)

  2、提问: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播放课件:紫色宝宝)他是怎么变出来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请一幼儿做实验)红宝宝和黄宝宝也想抱一抱,谁来帮助他们呀?(幼儿操作)(分析:当幼儿通过探索获得一定成果,并感受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是有意义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热情。)

  四、提升经验,幼儿自主探索。

  1、师:颜色宝宝们还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圆圈舞呢!如果让他们和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启发幼儿将变色的过程编出儿歌:红宝宝黄宝宝,抱一抱,抱一抱,变成一个橙宝……

  4、幼儿学念儿歌《色彩的拥抱》。(教师播放课件:拥抱时的变化)(分析:这一环节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模仿飞轮的旋转对颜色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示,又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最后活动落下帷幕,首尾呼应,让人惑觉整个活动有始有终,也给孩子带来了下次再打开帷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期待,为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五、活动延伸,抒发积极情感。

  师:你们就像小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那你们猜猜:要是三个颜色宝宝在一起拥抱跳舞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掌握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整个活动以《小蓝和小黄》绘本故事为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情景导入活动。第二个环节让幼儿探索操作,引导幼儿观察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配色后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让幼儿更能切身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第三环节小结探索后的发现。在本次活动中我感觉做得较好的地方有:1、情境能够贯穿始终,情境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2、集体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主动探索为中心,给了幼儿充足的时间自己去探索操作,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发现颜色的变化。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分组活动没有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讲述自己的发现时,没有让大多数幼儿发言。各种颜色的比例要课前试验过,如红和蓝倒在一起变成紫色,红色可以多点。课件的操作性不强,可作修改。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

  小百科:拥抱,人类行为,礼仪名词。拼音yōngbào,搂抱,多表示亲爱。但也并非只能出现在情侣之间。出自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知道骨头的样子以及它们的种类和作用。

  2. 学会用铁丝表现出身体中骨头的样子。

  活动准备

  铁丝,魔带,木工胶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骨头。

  - 我对于支撑住我们的身体起着很大的作用。

  - 我是白色的,长在身体里面。我是谁呢?[展开]

  1. 谈谈骨头。

  - 骨头在我们身体里面有什么作用?

  (骨头在身体里面构成骨架,支撑整个身体,维持住身体的形状,并附着肌肉帮助运动,对于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起保护作用。)

  - 骨头有哪些种类呢?

  (头骨 : 保护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脑部。肋骨 : 保护心脏和肺。脊椎骨 : 脊椎骨有很多作用,它可以支撑我们站立,也可以使我们行走,是我们身体的顶梁柱。 胳膊,手,腿,脚和骨盆上的骨头 : 保护生殖器官。)

  - 我们身体里的骨头长什么样子?

  (头骨 : 圆形。胸骨: 前胸扁平形状的骨头。肋骨 : 由几个骨头连接而成,构成一个圆形的空间。脊椎骨 : 像一根又粗又长的柱子,由许多关节组成。胳膊骨头 : 由两部分组成的既粗又长的骨头。腿骨: 比胳膊骨头更粗更长,由上下两部分粘在一起,可以弯曲。)

  2. 制作骨头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表现出骨头的样子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铁丝怎样表现出骨头的样子呢?

  3. 用活动纸中的材料装饰出骨头。

  ① 说说我们在动画书里看到的骨头的种类和它的样子,以及它们都在什么位置。

  ② 用弯曲的铁丝或是魔带做出身体的基本骨骼或是骨头的样子。

  ③ 按照书中骨头的位置制作骨骼。

  ④ 把做好的骨头粘在活动纸上并起个名字。[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骨头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活动图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