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试试的形式,初步学会浮水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3.感知水和油不能溶解的现象,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盆清水、墨水、棉签、宣纸、玻璃台板、电吹风。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导观察
1.出示做好的浮水画,问: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出示材料,介绍这种画的名称叫:浮水画。
这些画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这怎么可能?小朋友们,你们能办到吗?
二、说说、做做,老师示范
1.老师演示
(1)用棉签蘸上墨水在水面上轻轻点一下,水面上出现了墨水水晕,是因为水分子和墨水分子是好朋友,它们合在了一起;
(2)再用一根棉签在头上摩擦几下,在墨水晕上轻轻点一下,出现了一处空白,是油分子将水分子推走了;
(3) 就这样不断地交替着点,水面上就出现了各种随意的图案,怎么把图案留下来呢?
(4)用一张会吸水水的宣纸轻轻盖在水面上,将吸到图案的纸放到玻璃台板上用电吹风吹干,一张漂亮的浮水画就制作好了。
2.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教师启发幼儿对各幅范画进行想象,说说它们象什么?
三、幼儿分组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1.幼儿两两合作;
2.装饰浮水画底板。
四、展评幼儿作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大家随意说说自每件作品象什么。
2.大家互相赠送浮水画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七星瓢虫外形特征,大胆添画,提高想象力;
2:尝试用渐变色来丰富画面。
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直接引出活动主题-七星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并在细节上加以强调,使幼儿对其印象更深些;
第二个环节,我采用了边念儿歌边范画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和孩子有个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但这个环节我处理的还是略显仓促,以致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第三个环节,我请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画面,请幼儿想办法让红绿这两种颜色变得多起来,因为幼儿在“毛毛虫爬呀爬”活动中对渐变色以有所了解,所以没有给予更多的讲解,以致有的幼儿一时没明白,从这一点我也认识到这个时候老师问话的明确性、引导性就特别重要,还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积累。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概括的线条,表现鸭子主要的外形特征。
2、根据已有经验,进一步学习用装饰画的手法,装饰鸭子身体的不同部位。
3、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特殊美,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黑白记号笔人手一支。
2、实物展示仪一台。
3、音乐磁带《风中的小鸭》。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风中的小鸭》。
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师生随着音乐表演《风中的小鸭》。
2、欣赏《美丽的鸭子》。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有几只鸭子?鸭子身上有什么?鸭子身上用了哪些线条、图案进行装饰?
3、共同探索表现鸭子的步骤和方法。
(1)教师:鸭子是什么样子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画出鸭子的基本形状。
(2)教师:我们可以用哪些线条和简单的.小图案来装饰鸭子呢?
教师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画,也可以自己快速地在画面上装饰一部分。
(3)教师:小花鸭子喜欢在哪里呢?
启发幼儿讲述鸭子喜欢的不同地点(小池塘、草地上、大树下)。
4、幼儿进行装饰画创作活动。
在幼儿创作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线条组合装饰鸭子身体的不同部位,给鸭子穿上美丽的花衣裳。
5、展示幼儿作品,组织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感知各种不同的装饰手法,加强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乡土画家》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作为乡土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交流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其间引导学生学习白石老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
2.理解“自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导入: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乡土画家,这篇课文中的乡土画家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乡土画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这位乡土画家。
2.自诩激趣导入:我国有一位画家在《自传》中曾经这样自诩: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乡土画家——齐白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齐白石的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有条件的学生查找相关资源进行汇报)
2.师简介齐白石其人其画。
齐白石,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杰出的艺术家、现代国画大师。他是我国20 世纪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齐白石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名的。其作品往往充溢着浓重的乡土气息,尤以画虾最为见长。对于其书画作品的神韵文中也借其小自传中的两句话加以评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并自已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称白石老人为“乡土画家”,这缘自何顾呢?而在其自传中为什么说他能“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相关词句,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木板自然花纹的独特性大胆展开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将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2.体验想象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画水粉画的基本技能。
2.材料准备:PPT(其中有彩色的树林、带花纹的木板、不同绘画作品),有花纹的木板、水桶、水粉笔幼儿人手一份,水粉颜料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林图片,萌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树林图片,感受秋季树林的色彩美。
师(出示课件):这是树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有什么感觉?
2.教师通过树林引出作画材料“木板”。
师:大树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颜色、清新的空气。那么大树的树干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二、观察木板上的花纹,进行联想
1.幼儿观察一块木板并想象。
师(出示一块木板):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木板。木板上有什么?你们看到上面的花纹想到了什么?你们能指出来吗?(幼儿边用手指木板的花纹,边表达自己对于花纹的想象。)
师(小结):原来树里面有很多奇妙的花纹,看到花纹,我们会想到很多东西。
2.同时观察几块不同的木板,感受木纹的奇妙并想象。
师(同时出示多块木板):木板上的花纹都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块木板?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师(小结):木板上的花纹真奇妙。虽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花纹,但是想到的画面却可能不一样。
三、幼儿观看教师示范及课件,感知木板上的花纹从形到画的过程
1.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师:怎样才能把我们看花纹想到的东西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呢?
师:好,现在我就按有些小朋友的说法,把想象的东西画出来。(教师选择其中一块木板作画。)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鳄鱼。鳄鱼在哪里?谁来指出来?
师:好,现在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颜色。瞧,鳄鱼出现了。
师:鳄鱼生活在哪里呢?(水里。)再来看看,这下面的花纹是不是可以画成水纹?
师:我把这里的花纹涂上不同的蓝色,就像水纹一样。瞧,鳄鱼游在水里了。
2.教师演示添画方法。
师:为了让画面更好看还可以添上一些其他花纹和图案,比如小鱼、石头、水草。
师:添画完了。瞧,一只饥饿的鳄鱼正在水面上游着寻找食物呢!
师(小结):看着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按照木纹的形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添画一点东西,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创作出来了。
四、在音乐声中边听教师讲述小故事边欣赏课件中部分作品的成形过程,进一步感知作画步骤,产生创作欲望
小花狗
师:这块木板上的花纹,老师把它想象成了一只小狗。按照木板上的花纹涂上黄色,在小狗的身边再画上高高的草丛。看呀,一只小狗正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呢!
蝴蝶起舞
师:大家看一看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呢?我觉得这里的花纹很像一只蝴蝶的翅膀。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喜欢的颜色,再添上花纹。瞧,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草丛中快乐地飞舞。
夜晚的树林
师:看到这一条条直直的花纹,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了一棵棵大树。我按照花纹涂上了白色和黑色,一片夜晚的树林就出现了。我又用绿色点上了一些树叶,两只萤火虫在树林间捉迷藏呢。多美的夜晚啊!
五、想象创作
1.明确任务。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花纹的木板,一会儿你们可以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上面的花纹像什么。想好了就可以动手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点提示:
(1)先想一想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它旁边的花纹又像什么,想好了再进行创作。
(2)注意沿着花纹先把主要的部分涂出来,再进行添画。
(3)注意遵守运用水粉笔作画的常规。
六、分析与交流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装饰好的画架上,请幼儿相互欣赏,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小朋友们都在木板的花纹上创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你们真棒!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小花,每个小朋友可以选出5幅喜欢的作品,将小花贴在作品的周围,快快行动吧。
师:谁选了这幅作品?为什么选它?这是谁的作品?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吗?(引导幼儿从构图想象与花纹的关系及用色、美感上进行欣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