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曲子,掌握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2、了解和熟悉曲子中的后十六分音符和倚音,能跟着旋律基本找到曲子中的每个音。
活动准备:
笛子、曲谱、图片、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幼儿情感。
1、师:你晚上有出去赏月吗?为看到了什么?
2、示图片: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觉得美吗?
二、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3、再次欣赏音乐录音,引导幼儿从欣赏中感受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三、学习曲子
1、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好听吗?听上去是怎么样的?它的名字叫《彩云****》,如果我们能用笛子吹出来,会更好听的!
2、播放音乐录音,教师跟着音乐将曲子完整地吹一遍,请幼儿再欣赏。
3、出示曲谱,引导幼儿学唱曲子。
(1)教师完整地弹唱一遍。
(2)教师弹琴,幼儿轻声跟唱。
(3)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唱两遍。
4、引导幼儿进行找音练习。教师弹琴,请幼儿在笛子上找出每个音。
5、教师重点讲解曲子中比较多的后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倚音,教师示范吹给幼儿听一听。
6、教师再次完整吹一遍,请幼儿欣赏。
四、听音乐幼儿有秩序地放笛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歌曲)活动要求:
1、初步体验一年中四季显着的特点,知道自己在四季中逐渐长大。
2、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欢快与抒情),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磁带等一、 复习歌曲:我怎样才能长大1、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走过春夏秋冬,就会渐渐长大。
重点引导:
用哼鸣的方法、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初步学习轮唱歌曲后半段二、 歌曲:春夏秋冬伴我长大(一) 熟悉旋律1、介绍音乐的名字,春夏秋冬伴我成长。欣赏旋律在每一个季节,小朋友在干些什么?
2、 出示四张小路(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根据颜色判断是什么季节?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季节?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夏天是火热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冰冷的季节。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简单讨论:在每个季节可以做些什么?
3、 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变换顺序出示四季的小路,请幼儿来跟随音乐的节奏,表现四季中孩子们做的事情。
分享交流自己的表现第二遍时,引导幼儿结伴表现4、 音乐的变化:前面是欢快的,后面是抒情的。就好象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
(二) 了解歌曲内容1、 有个孩子歌唱让他长大的四季,让我们听听他经历的是怎样的四季?每个季节是怎样伴随他成长?(范唱歌曲)你听到他看到的四季是怎样的?(解决四季象什么)2、 每个季节给他带来了什么?(再次听赏,结合画面)理解:欢畅(开心)——拓展:春天看到了什么?
秋天你闻到了什么?
3、 师生对对碰——教师说季节的特征,幼儿将带来的东西(注意两个节奏:后16分、小附点)(第二遍时相反)4、 跟唱歌曲着重引导:唱清歌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经常看见幼儿踩着大人的鞋悠闲地晃来晃去,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萌发了设计这个活动的念头。我想来自幼儿身边的物品幼儿更有感性认识,让幼儿乐于探索、兴致盎然的物品更具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3、尝试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5、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室外环境。
2.报纸、挂历纸、硬纸板、木板、塑料布、铁盒、铁盖、塑料瓶等。
3.音乐磁带一盒、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
1、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教师:今天你穿谁的鞋子?幼儿:(我穿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姐姐的运动鞋、奶奶的布鞋、妈妈的靴子……)
2、教师:我们穿上大鞋从活动室走出来有什么感觉?幼儿:(脚上感觉非常松、很暖和、很舒服、很爽;踏起来声音很响;脚有些穿不稳当;人变高了;觉得有些站不稳好像要摔倒;像走在小山坡一样、像踮着脚尖走路)
3、教师:我们去踏踏地上的物体,听听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有没有一样?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不同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4、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感觉怎样?
幼儿:(踏在铁盒、铁盖上,像铃铛、打雷的声音;踏在塑料袋、报纸、挂历纸上,像小雨、蛇爬行的声音;踏在木板上,像打鼓的声音、地震的声音;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踏在铁盖上,像开枪的声音……)
分析:幼儿穿上大鞋很兴奋,对不同鞋子的讲述准确,对穿上大鞋的感觉描述丰富,对踏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描述生动有趣,出乎常人的意料。
二、游戏引导
1、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将幼儿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归类,进行声音节奏练习。
如:打鼓: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小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
小马跑步驾驾驾驾驾驾驾驾驾
2、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并发出相应的声音。
分析:幼儿对声音节奏练习兴趣浓厚,练得十分投入。
三、自由创编
1、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真好听,你还能不能编出更好听的节奏型呢?小朋友可以互相学学,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
2、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及时记录下来。
分析:由于教师对幼儿创编节奏型的记录,满足了幼儿创编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创编出的节奏型多种多样。
四、成果分享
1、自由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朋友创编的快乐,相互交换节奏型踏节奏。
2、教师:你们的大鞋都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我们来表演一下,让幼儿边看记录的节奏型边踏节奏。
分析:由于是自己创编成果的展示,幼儿很有主人翁的感觉,很得意。
五、兴趣延续
1、延续幼儿的兴趣,充分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大鞋都会唱歌,我们合在一起来唱一唱。让我们快乐地动起来吧!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己踏大鞋合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来表现。
2、区角活动延伸:
探索区——继续探索大鞋发出的各种声音。
音乐角——继续创编节奏型,尝试自己记录,或穿上大鞋合着音乐表演。分析:配上音乐,幼儿边表演边踏节奏,十分合拍。
活动反思:
园大班的,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较差,具有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所以我在本次音乐中为幼儿准备大鞋和小鞋,运用“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和爱好。
一、导入部分。我各出示爸爸鞋和鞋,请幼儿说说穿上鞋发出什么声音,请个别幼儿试穿表演,其他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幼儿说出了很多,如:咚咚咚、嚓嚓嚓、踢踢踢等,可幼儿说不到我要求点子上,这时可以让幼儿直接听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就能引导到主题上,也可以避免导入时间长。
二、学唱部分。我让幼儿欣赏后,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为歌唱活动做准备。图谱非常清楚,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们看着图谱来记住歌词,孩子们在图谱的引导提示下掌握得很好!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内容,兴趣也很高。学唱了三遍,幼儿基本上都会唱歌曲,达到了预期目标。刘提出,左手伴奏可以再轻点,以便幼儿能听清歌词内容。学唱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化。还有,作为我班有这样程度的歌唱能力,可以采用分组唱、轮流唱、对唱等来尝试,以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1、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熟悉3/4节奏。
(2)感受乐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尝试大胆地创编歌词。
2、重点与难点
本教材的重点是熟悉乐器继续培养幼儿节奏感;难点是让幼儿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歌曲《听》的伴奏磁带。
(2)提供舞蹈道具(如:彩带、花朵等)。
4、设计思路
大班下期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但是对于3/4的乐曲还需要给予不断的听赏,使幼儿熟悉3/4节奏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歌曲《听》,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奏感,感受3/4旋律,同时,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根据本教材歌词简单易懂的特点,我们尝试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歌词,提高幼儿音乐兴趣,并且在反复创编中进一步感受3/4节奏。
5、活动流程
(1)在角落游戏中听赏旋律,感受旋律,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①在角落游戏中放入磁带《听》引导幼儿听赏,感受3/4节奏,感受旋律的美。
说明
幼儿可以在角落里听着音乐自由舞蹈,教师指导重点是让幼儿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切准3/4节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发幼儿自由创编感受乐曲的兴趣。
幼儿自由听赏、自由创编可在角落里延续二周左右,叫要鼓励所有的幼儿都来参与。
角落游戏中这个内容的讲评很重要,讲评的内容应该从幼儿切准3/4节奏和幼儿大胆创编舞蹈感受旋律的美着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戏“今天是多么美好”师生接龙说:“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闹钟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听见树叶在轻轻唱,今天是多么美好……”……要求接龙时和别人说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节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