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2-19 18:37:12 作者: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10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学习分辨它们的不同特征,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2.通过画面内容的提示,启发幼儿学习续编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大胆想像、完整说话的能力。

  3.丰富词语:脚印、蛋糕、可口的。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发展探索性和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学挂图:“蛋糕失窃案”中小鸭、小鸡、小猫及三种相应的动物脚印图片。(可自己画)

  2.幼儿脚印图一幅;故事操作卡片每人1套。

  (二)知识经验准备 尝试用不同材料印不同脚印。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印脚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玩“印脚印”游戏后,出示鸭、鸡、猫等动物脚印图片,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的脚印,并学习分辨它们的特征。(丰富词语:脚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根据提示续编故事。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图上有谁?为什么它会这么高兴? (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有表情地讲述图一内容。)丰富词语:蛋糕、可口的。出示图二,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讲到蛋糕没有了一半时,停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启发幼儿大胆续编故事情节:“蛋糕怎么没了一半?地下还有许多脚印,这是怎么――回事?”

  3.教师讲述故事后,幼儿学习完整讲述故事。

  ①幼儿续编故事后,教师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有表情地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

  ②幼儿边操作图卡边根据自己的想像练习完整地讲述故事,教师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学习较完整地讲述故事。

  ③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集体前,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4.教师小结。

  表扬大胆想像和积极发言的幼儿,并教育幼儿凡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此外,根据幼儿续编的情况,教育幼儿不拿别人的东西,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四、各领域渗透 社会: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事情的对错。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辨别事情的是非,并教育幼儿做事前要先想一想,再去做。

  五、生活中渗透 通过自由的、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说话,乐意与同伴交往,共同合作的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 教师在墙角上粘贴若干不同内容的图片,让幼儿在自由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图片,想像不同的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把自编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教学主题:

  小手小脚——小手小脚

  教学目标:

  感受儿歌的韵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改编儿歌。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的手印脚印

  教学过程:

  1、请幼儿找一找哪个小手印、脚印是自己的。

  2、学念儿歌“小手和小脚”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带领幼儿重复念儿歌并学做动作。

  3、改编儿歌:幼儿讨论小手和小脚还有什么本领,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改编儿歌的内容。

  教学主题:

  小手小脚——小脚

  教学目标:

  1、能跟着音乐唱歌并做简单的脚的动作(踏、跳、走、跑)。

  2、提高音乐节奏感

  教学准备:

  音乐

  教学过程:

  1、小脚本领大:我们的小脚会干什么?

  2、欣赏音乐,熟悉音乐,了解歌词。“歌曲的名称叫什么,歌里唱了小脚有什么本领”。

  3、让幼儿用动作理解踏、跳、走、跑。跟着音乐,教师念歌词,幼儿做动作。

  4、幼儿学唱歌曲。

  教学主题:

  小手小脚——这是谁的鞋子教学目标:可以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配对。

  教学准备:

  小鸡、小鸭、狗熊、小朋友的脚印和对应的鞋子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脚印,请幼儿猜一猜这都是谁的脚印。

  2.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鞋子,请幼儿给小脚印穿上合适的鞋子。

  3.有能力的幼儿给穿上鞋子的脚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游戏、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小手、小脚的本领,对自己的小手、小脚充满了自豪感。通过活动大多数宝宝都学会了自己穿鞋,还有一小部分宝宝还不能正确分辨鞋子的正反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1、平面镜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2、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动手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3、通过制作简易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

  2、分组制作材料中的图放大、复印

  3、挂图或投影片

  4、学生准备:平面镜、简易潜望镜制叶块平面镜、胶水、潜望镜及其原土硬纸板、剪子、图纸(将课本硬纸板示意图。小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折射?

  (3)为什么在漆黑的夜里镜子不是亮的?镜子还有什么作用?(在镜子里能看到物体的像。)

  2、谈话:关于镜子,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镜子及镜子里的像。

  学习新课

  l、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

  讲述:我们平常使用的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讨论:为什么在平面镜里会看到物体的像?

  (2)讲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照射到镜面,镜面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里,人便看到在镜子里有物体的像。

  (3)讨论:在漆黑的夜里照镜子,能看到镜子里有像吗?怎样才能看到?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3、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讲述: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把各种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这些物体的像有什么相同点?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5)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4、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的用途

  (1)谈话:平面镜用途很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

  (注意学生的发言,有的学生说的可能不是平面镜,例如汽车的反光镜虽然也能成像,但它属于凸面镜。)

  (2)出示潜望镜图。

  (3)谈话:

  ①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②潜望镜有什么用?

  ③为什么利用潜望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4)讲解:在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5、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潜望镜

  (1)谈话:你们想自己制作一架简易潜望镜吗?

  (2)讲解制作的步骤:

  ①把潜望镜的图纸贴在硬纸板上,沿图纸周围的轮廓线剪下。

  ②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下面的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③沿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胶水,粘牢。

  ④插入平面镜。

  ⑤通过观察,检验效果。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制作结果。

  (5)教师评价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表现。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用途。

  2、提问:

  (1)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

  (2)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3)潜望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实验:试一试,怎样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布置作业

  1、把自制的潜望镜放在窗台上,人蹲在窗台下,观察窗外的景物。

  2、观察还有哪些物体能像平面镜一样映出物体的像?它们与平面镜有什么共同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

  2、听过欣赏儿歌和讨论活动,理解儿歌内容。

  3、在创设的春天情景中,快乐地朗诵、快乐地歌唱、快乐地跳动,并意调整自己跟随集体一起行动。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收集关于迎春花的图片,带领幼儿观察过迎春花,对迎春花有一点认识。

  2、图片:树枝发芽、

  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出主题。

  1、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感受春天。

  2、启发幼儿想一想:春风吹呀吹,除了翠吹绿了、吹红了,你知道它还吹黄了什么呢?

  二、学习儿歌《迎春花》。

  1、教师(出示迎春花图片):这是什么花?花朵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你在哪里看见过迎春花?

  2、教师朗诵儿歌。

  3、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儿歌,并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4、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5、教师带领幼儿轮流接说儿歌,还可以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三、组织讨论,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为什么说迎春花是公园里的小号手?

  2、教师:迎春花还说些什么?教育引导幼儿知道花儿好看不能摘的道理。

  四、创设春天在公园里散步的情景,开展“春天真美呀!”儿歌音乐大串联活动。

  1、教师: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公园散步吧!

  2、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散步音乐去公园。

  3、教师:瞧!这是什么花?(迎春花)我们大家一起来念一念儿歌《迎春花》吧!

  4、教师(分别出示柳树图片、桃花图片):瞧!柳树变绿了,花儿已经开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5、教师朗诵幼儿随着音乐快乐地表演唱《春天来了》,提醒幼儿跟着集体的步调走,与大家一起活动。

  小百科:迎春花(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

  3小叶复叶交互对生,叶卵形至矩圆形。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像我家的情感,使小朋友爱上幼儿园。

  2、理发并初步记住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念这首儿歌。

  活动准备:

  将班级规划成几个活动区域,布置成"家"的情景。

  活动指导:

  1、根据儿歌内容及顺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相关的提问。

  2、教师结合图片完整朗读儿歌,边朗读边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幼儿跟念儿歌,在跟念儿歌过程中,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正确发音,结束课程。

  活动反思:

  我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刚进园,我会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要用妈妈的语气告诉他们,大家已经长大了,进入幼儿园后要认真的学习本领,做一个合格的小班幼儿。

  如果条件允许多发一些发响声的玩具各一些机动玩具,像在家一样自由取放,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2、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3、参与猜测和讲述自己了解的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鸡玩具或图片。

  2、大树、小屋、石头桌面道具或图片背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讲故事,引出主题。

  (1)教师:夏天到了,天气真热!刚才从教室走到这里都让我热得受不了。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聚在大树下面乘凉、聊天,一起聊什么东西是最热的。

  (2)出示道具或背景图片,然后边讲述故事边操作玩具或图片。(从开始至会烧掉许多东西)

  (3)教师:谁还记得刚才小松鼠说什么东西最热?为什么?(因为它毛绒绒的尾巴影响了它散热。就像夏天盖着大被子一样)那熊认为什么是最热的?为什么?(像夏天穿棉袄)狗认为什么是最热的?为什么?(我这有块大石头,……原来,石头被太阳晒热了,小狗踩在上面就会觉得热了)小麻雀又说什么是最热的呢?为什么?(是烟囱里冒的热气太烫了,让小麻雀的羽毛差点被烫焦)狼又认为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为什么?

  (4)教师: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是世界上最热的?(幼儿猜测,哦,你跟**小动物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 是最热的。)正在大伙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一只不起眼的小青蛙跳了出来说:“嘿,你们说得都对,可是,你们又说错了,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就在你们头顶上。”说完,“扑通” 一声跳进了河里。……原来小青蛙说的是?那现在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了吗?(原来是我们头顶上的太阳啊!)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个故事好吗?(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2、启发幼儿探索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教师:除了刚才小动物说的热乎乎的东西外,你在家里、在幼儿园、或者其它地方,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热乎乎的滑梯、热乎乎的水泥地、热乎乎的旗杆、墙壁、玻璃等。)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热乎乎的东西,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最热的太阳,摸一摸在太阳下热乎乎的东西?但是在看之前要用上这遮阳纸保护好眼睛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尝试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玩具大树、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挠痒痒

  1、师:宝宝们,你们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挠痒痒好吗?

  2、老师挠几位幼儿,提问:“挠痒痒是什么感觉?”

  3、师:我又要来挠痒痒咯。老师再次挠幼儿痒痒。提问:“被人家挠痒痒,你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二、学唱歌曲。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也要来玩挠痒痒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是谁啊?“哦,是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它打声招呼,好不好?毛毛虫你好!”

  2、师:听,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的。范唱啦啦啦……毛毛虫怎么唱的歌?学唱啦啦啦……

  3、出示大树,师:毛毛虫唱着歌要去哪里呢?看,毛毛虫唱着歌爬到大树爷爷的身上了,大树爷爷会怎么笑呢?

  4、幼儿自由学学。

  5、师:我们来听听大树爷爷是不是像你们一样笑的。

  6、师范唱:哈哈哈哈。师:大树爷爷怎么笑?

  7、师: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8、幼儿欣赏音乐。

  9、师:我们跟着音乐也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个有趣的事吧。

  10、学唱歌曲两遍。

  三、听音乐玩游戏。

  1、师幼扮演毛毛虫,唱到13 53 63 |5——|处,教师引导幼儿挠“大树”痒痒。

  师:我们小朋友唱得这么好听,真棒!我们一起来当一回毛毛虫也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2、请幼儿用一个手做毛毛虫,另一只手做大树,进行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我们的两只小手就是毛毛虫和大树爷爷,我们接下来听着音乐一边唱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吧!”

  3、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挠痒痒是出自小班建构书里的一节音乐课,是一首非常有趣快乐的儿歌。活动目标为: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挠痒痒的乐趣。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挠痒痒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点,纯粹的歌唱活动,就会很单调,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设计成了音乐游戏,以游戏为主。幼儿喜欢,参与性高,课堂就会活跃。这次活动《挠痒痒》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师幼和幼幼在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的同时,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友谊,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倾听音乐,感知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

  2、在边听、边说、边表演中体验听音乐、表现音乐形象的快乐,乐意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大萝卜四个,小动物和人物头饰若干。

  [活动设计]

  一、操作道具引发兴趣:

  一位老公公种的萝卜丰收了,萝卜长的特别大(出示道具大萝卜),他一个人能拔动吗?(拔不动)那么怎么办呢?请听歌曲“拔萝卜”

  二、安静的倾听旋律,感受旋律的生动、活泼。

  歌曲中请谁帮忙拔萝卜?(老师和幼儿一起按角色出场顺序叫每个角色的名字)

  三、教师用生动、跳跃的声音清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和角色。幼儿可以跟着拍拍手,拍拍脚,做做想做的动作和事情。

  四、表演游戏:

  1、分段练习表演:老师带幼儿扮演每一个角色,按着表演的顺序,学演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

  ①学演老公公的动作、语言(语速慢、语调低)。

  ②学演老婆婆的动作、语言、表情。(走路的动作、语速慢、语调低)

  ③学演小弟弟的动作、语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语调高)

  ④学演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语言、表情。(动作、叫声)

  2.全班幼儿一起表演一次。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个角色的头饰。(这些道具是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分四大组请小朋友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老师辅导。

  演后讲评:表扬表演认真、动作形象、声音响亮的幼儿。

  五、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大萝卜的营养可大了,吃了萝卜,身体好。老师念儿歌:萝卜好,萝卜好,又脆又嫩味道好,红烧萝卜香又香,小朋友吃了营养好。

  我们一起把大萝卜送到厨房间,烧莱给大家吃好吗?(幼儿一起做抬萝卜的.动作下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一页一页地翻看书,学会正确地翻阅图书。

  2.知道书中有好听的故事,能根据画面内容尝试着猜想故事情节。

  3.能保持良好的看书姿势,对阅读活动有兴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喜欢看书,能保持良好的看书姿势,会逐页翻书。

  2.难点:能根据画面能尝试着猜想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出示"手帕")咦?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对,这是一块手帕。那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手帕做什么呢?

  小结:手帕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为我们做好多事情,擦手、擦汗、擦脸、擦鼻涕...

  二、欣赏故事《方方的手帕》,引发幼儿看书的兴趣。

  师: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手帕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方方的手帕》。

  (1)教师为幼儿讲故事《方方的手帕》,当讲到"小刺猬买了块手帕,挂在窗户上,当作窗帘"时,告诉幼儿小青蛙、小兔子、小乌龟也来买手帕了,想知道它们用手帕做了什么吗?

  (2)故事结束后,鼓励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PPT1)师:小动物们非常聪明,用手帕做成很多的物品(小老鼠用手帕做成桌布、小松鼠用手帕做成床单、小刺猬用手帕做成窗帘、小青蛙用手帕做成小帽子、小兔子用手帕做成裙子、小乌龟用手帕做成毛巾)。

  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更聪明啊,请你告诉我,你想用方方的手帕做什么呢?

  二、拓展经验,了解各种各样有趣的书。

  (出示PPT2-8及相关视频)教师向幼儿分享搜集到的各种各样的书:布制书、立体书、塑料书、荧光书,以及能发出声音的书、能做成玩具的书、带香味的书等。

  三、看一看,说一说。

  让幼儿观察所示图片上的小朋友。说一说: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小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看书姿势(眼离书一尺距,腰要直背要挺,站如松坐如钟,身要端姿要正)。我们不可以趴着看书,不可以乘坐车的时候看书,也不可以躺着看书。

  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会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获得大和小的概念。

  2、认识汉字:大、小。

  3、萌发认读汉字的兴趣,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过吹气球的经验。若干没有吹起来的气球。大树小树、大树叶小树叶卡片幼儿每人一张,大小字卡幼儿每人一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吹得气球大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老师拿出气球,“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你看看气球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吹气球(从小变大)

  2、比比谁吹得气球大,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

  3、展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教师:“哪个气球大?哪个气球小?”幼儿回答时,指到大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大,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大字。指到小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小,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小字。

  二、帮树叶宝宝找妈妈

  1、 “小朋友听是谁在哭啊,我们来找一找”教师在录音机里播放哭声,在录音机旁放一大一小两片树叶。“找到了,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大树叶和小树叶,(是树叶宝宝在哭)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一个树叶宝宝大,一个树叶宝宝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叶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叶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叶,你好!小树叶,你好!)

  2、教师问道:“咦,你们为什么要哭呀?”播放录音机,“我们迷路了,找不到妈妈了”大树叶和小树叶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所以伤心地哭了,我们来帮他们找妈妈吧!

  3、 “树叶宝宝你在哪里呀”播放树妈妈找树叶宝宝的声音。是谁在找树叶宝宝?出示大树妈妈和小树妈妈的图片。原来是树妈妈在找他们的宝宝。让幼儿比较两位树妈妈有什么不同,(一位树妈妈大,一位树妈妈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妈妈,你好!小树妈妈,你好!)

  4、大树叶宝宝和小树叶宝宝看见有两个树妈妈又哭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妈妈。师:“小朋友,你觉得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妈妈,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妈妈呀?”(大树妈妈和大树叶下面都有个大字,所以大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宝宝。小树妈妈和小树下面都有个小字,所以小树叶是小树妈妈的宝宝。)再和幼儿认读汉字大小。

  5、请你帮帮树妈妈和树宝宝,把树叶宝宝送回去。幼儿操作,把大树叶贴到大树妈妈的身上,小树叶贴到小树妈妈的身上。教师巡回指导。

  三、看谁做得对

  1、当教师出示大树卡片时,小朋友将字卡大举起来,教师出示小起来,教师出示大家吗?我们的字宝宝也有家。”?绿房子是谁的家?树卡片时,小朋友则将字卡小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2、当教师出示字卡大时,小朋友将大树卡片举起来,教师出示字卡小时,小朋友则将小树卡片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3、请幼儿把大树和大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大字的框框里,把小树和小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小字的框框里。

  活动延伸:

  我们教室里和教室外也有许多大和小,请你去找一找,大的东西贴上一个大字,小的东西贴上一个小字,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你找到了什么。

  设计说明:

  1、在《大大和小小》主题活动中,孩子通过各种方法来感知事物的大小。在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大与小。

  2、、通过吹气球的比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大小变化,从而对大和小有初步的概念,初步感知汉字“大”和“小”。

  3、创设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情景,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棵树的大小和两片树叶的大小,使幼儿对大小的概念进一步加深。

  4、在“看谁做的对”游戏中,幼儿通过和汉字大和小玩游戏,进一步感知和巩固学习汉字大小,从而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5、通过找一找,贴一贴身边的大小物品,希望能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探索到不平凡的乐趣,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获得数、量、形、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