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3-13 15:02:34 作者: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ABA”曲式结构,感受A段欢快跳跃,B段抒情连贯。

  2.学唱歌曲,尝试用记忆中最深刻的人和事仿编B段歌词。

  3.抒发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感。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毕业歌》、幼儿园生活的视频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往日的欢笑与泪水。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儿园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小朋友,还记得你们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吗?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请幼儿在优美的背景音中欣赏孩子们的照片集锦或生活学习视频,回忆往日生活。

  3.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毕业歌》,唱一唱我们即将毕业的心情!

  二、欣赏《毕业歌》,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MTV】,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毕业歌》。

  歌曲有几段?哪些地方的旋律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

  2.分段欣赏歌曲,比较感受AB段不同的性质。

  ①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欢快的.跳跃的)再次播放,请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应和,如:拍手。②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听了这一段歌曲,你又有什么感觉?(抒情的.连贯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如:身体摇摆。

  ③教师播放课件【第三段】,这一段歌曲,和前面哪一段歌曲的感觉很像?听起来怎么样?(和第一段一样)再次播放,请幼儿用动作表现。

  三、根据节奏朗诵歌词,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播放课件【歌词欣赏】请幼儿欣赏。

  2.提问:时间时间像飞鸟是什么意思?歌曲中提到忘不了什么?我们要和谁说再见了?等我们带上了红领巾,要做什么?

  3.再次播放课件【歌词欣赏】,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曲。

  四、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欣赏】,请幼儿完整跟唱歌曲。

  2.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情感?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引导幼儿在演唱中抒发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感。可进行数遍。

  五、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播放课件【歌曲MTV】,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

  师生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幼儿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女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幼儿齐唱第一段和第三段,男孩单独演唱第二段。

  2.请幼儿自己设想演唱的方法,在演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会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及做运动的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中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运动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胖鸭图片,幼儿观察讲述:谁来了?他长得怎么样?你怎么看出它很胖?(用动作表示)

  二、故事导入课题,探索A段动作。

  1、教师讲述唐老鸭的故事,重点讲述肥胖给唐老鸭带来不方便:上楼很吃力、小动物们笑话它、医生告诉他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跑步比赛得到倒数第一名。

  2、探索胖鸭走路动作,个别模仿→教师→全体模仿。

  3、合音乐节奏表演第一段动作。

  三、探索B段动作

  1、倾听音乐,让幼儿说说象在干什么?

  2、引出运动主题,探索运动的方式和动作,教师用简图的方式记录。

  3、带领幼儿按顺序把运动动作喊节奏做一遍。

  4、试着合音乐节奏做运动动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动作)

  四、探索C段动作

  1、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通过故事激发幼儿表演欲望,带领幼儿探索瘦鸭走与胖鸭走动作的区别。

  2、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做瘦鸭跑步动作。

  3、随音乐做瘦鸭奔跑动作。(注意提醒幼儿跑步时与别人共享空间)

  五、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节奏快慢的.区别。

  2、带领幼儿根据设计的情节来合节奏表演动作。

  注意让幼儿在结束的地方摆造型表示庆祝跑步得第一的心情。

  3、重复表演1-2次(幼儿可以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运动)。

  六、教师"通过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平时该怎样做呢?"

  1、注意饮食:少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2、注意运动健身。

  3、祝愿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结构,体会其情趣。

  2、借助图片及语言的提示创编相应动作,并学会等待最后一拍时静止造型给别人带来惊喜。

  3、初步体验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的生长过程,体验自我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绿毛虫》。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音乐,自由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

  ——我们一起来听听、猜猜,今天我们将和哪个动物一起玩游戏?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我们来看一看,是哪个小动物最先跑来和我们一起玩的?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图的内容,并创编动作来表现图的内容。

  教师逐幅出示小图,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其中内容,并创编相关动作。

  ——你发现这个故事里有什么事情?绿毛虫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学一学绿毛虫的动作吗?

  教师在引导幼儿做出蜕皮动作时,有意识地说:还差一点,还差一点、、、、、、直到音乐最后一拍时,用夸张的动作使劲将粘在身上的“皮”用脚踹下,让幼儿体验成长必须经过的努力,激发幼儿期盼并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绿冒充变蝴蝶的音乐情节。

  ——绿毛虫们,我们今天要听音乐变蝴蝶了!

  3、幼儿用动作参与,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绿毛虫。

  ——绿毛虫们,我们今天要听音乐变蝴蝶了!

  4、幼儿创编蝴蝶造型。

  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不同蝴蝶。

  ——我们比比哪只绿毛虫变的蝴蝶最漂亮。

  幼儿吸纳他人做的蝴蝶动作,再次表演。

  ——刚才你发现哪只蝴蝶最漂亮?这次请你来学她(他)的蝴蝶动作。

  5、教师和幼儿共同,体验用身体动作边县小动物的快乐。

  ——我们今天是和哪个小动物一起听音乐、玩游戏的?原来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表演绿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下次我们还会和其他小动物一起玩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结构,初步培养幼儿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2、能运用不同的动作大胆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水族馆音乐 、图谱 、小鱼道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初步感受音乐

  师:“孩子们,让我们都来做快乐的小鱼,尽情地在这片大海里游一游吧!”

  (二)以故事为载体,感受理解音乐

  1、仔细倾听,欣赏乐曲

  师:“在这片美丽的大海里,有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段音乐会告诉大家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提问:你觉得音乐里可能有谁?它在干什么?

  2、结合图谱,分段理解乐曲

  师:传说在海底深处,有一颗神奇、美丽的宝石,小鱼们都想找到宝石,有一天,它们唱着歌快乐地出发了——

  教师分别学小鱼和大鲨鱼的声音唱歌:“我是一条小鱼,我要找到宝石,我在水里游来游去,游得多快乐”“我是一条鲨鱼,我要吃掉小鱼,左边找找,右边找找,没有找到。”

  提问:小鱼和鲨鱼是怎样唱歌的?它们唱了几次?(幼儿学唱)

  3、幼儿用手指模仿小鱼,随音乐表演。

  提问:这段音乐中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大鲨鱼想吃掉小鱼,小鱼该怎样避险?

  4、幼儿带小鱼、鲨鱼道具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幼儿听音乐做小鱼动作,大鲨鱼出来后,小鱼立即停止不动。

  5、交换角色,再次随音乐表演。

  (三)启发想象,大胆表现

  提问:大海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做的?

  1、幼儿模仿大海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表演。如:“我是一只螃蟹,我要找到宝石……”

  2、分角色扮演鲨鱼和其他小动物随音乐表演。

  四、活动结束

  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名字叫《水族馆》,它是由法国著名的音乐家圣桑作曲,回家以后,希望你们从电脑上查一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曲的快乐,积极地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拉拉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小黄人故事导入与幼儿打招呼——他们吵架了——问幼儿如何和好——看他们两怎么和好的(引拉钩)

  Ps:强调是好朋友

  二、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关于拉钩的歌曲,大家听听歌曲里讲了什么?——教师弹唱歌曲

  2、询问幼儿歌曲讲了什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你怎么看出他们生气了?那么他们后来怎样了呢?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和好了?”

  3、边播放歌曲边看PPT,验证幼儿答案

  4、分段字唱,把握歌曲的情绪变化。

  第一段: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会怎么样?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唱时音调要迟缓些,“理”和“睬”两个字唱的要短而有力,休止符准确,突出不理不睬的情绪。)

  第二段: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唱时速度较第一乐段稍快,声音要亲切,表现生气后又做好朋友的愉快情绪。)

  5、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要求幼儿节奏准确,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要求幼儿咬字清楚。

  三、音乐表演运用简单动作表演唱,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两两一组尝试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把生气和高兴的表情表现出来。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四、活动结束

  讨论:“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团结友爱。”除了拉拉钩能使两个好朋友和好外,还有什么办法可让两个和好?孩子们自由的讨论并能将想到的答案用到歌词中。如:你伸出双臂我伸出双臂抱一抱我们又做好朋友。通过创编歌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