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8-10 07:42:02 作者: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汇总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在乘坐游览上海的游戏情境中,试着跟随歌曲旋律速度变化开车,了解让座的歌曲的内容,有跟唱歌曲的愿望。

  2、 萌发感受关心他人,争做世博小公民的积极情感。

  活动内容

  一、 天车游上海

  1、 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让海旅游,因为上海将要举办世博会。

  出示各种车辆,请幼儿为游客选择适合的车辆游览上海

  2、 幼儿做小司机,听音乐律动

  按照音乐的节奏,匀速律动开车。

  按照音乐快慢变化速度,律动开车。

  3、 究竟有几个人在让座?为什么?

  :叔叔让我座,我让抱孩子的阿姨坐,这就是相互关心。

  4、 让我们一起到车厢里去看看。(边听歌曲,边看课件)

  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还要给哪些人让座?

  (出示牌子:“老弱病残孕“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5、 跟唱歌曲

  介绍歌曲的名字:让座

  让我们都来并心身边的人,争做世博小公民,为世博会出一份力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和了解狮子的整体、局部、鬃毛等外型特征和表情变化,猜测心情。

  2、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用绳子并用不同的方法大胆制作狮子的故事,体验创作的快乐。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连贯地表达描述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绳子。

  2、动物眼睛若干,画板人手一个。

  3、一个空白粘贴展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孩子们,你们知道森林中的百兽之王是谁吗?(狮子)

  2、没错,今天苏老师把狮子请到了这里,让我们掌声欢迎它。

  二、了解大狮子的结构

  1、出示图片。

  你们瞧,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狮子王。仔细看看这只大狮子长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好好认识下,狮子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这是狮子的头部,头部有眼睛、鼻子、嘴巴、还有这个像头发一样的,叫鬃毛、身体、腿和尾巴。

  狮子大王可喜欢我们了,它邀请我们去狮子王国参观呢,我们跟着它走走,看看狮子王国都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三、出示各种不同造型和发型的狮子

  1、出示集体狮子,这么多狮子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这只狮子怎么了?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谁来学一学?

  2、小结:你们眼睛可真厉害,通过观察狮子不同的表情、动作、造型就能一下子被你们猜出它们的故事,给自己一点掌声。

  四、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毛线的玩法

  1、团一团拆一拆

  2、绕一绕

  3、折一折

  4、打个结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拆一拆、饶一绕、折一折、拧一拧、还有打结等等,那么多方法做狮子。

  五、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六、作品展示

  你们的故事太精彩了,正因为你们的帮忙,狮子王国的旅客越来越多了。王国说,要谢谢你们的帮忙呢!

  活动反思与意见

  本次活动我选的这只大狮子特别神气,来动画片《狮子王》。当孩子们看到这只狮子时,都会觉得这只狮子的样子、神态特别帅气,特别神气!在狮子王这部动画片里的这只狮子王每次出现的神态都不一样,于是我就结合园课题意象绳艺创设了这节大班意象绳艺活动《狮子的新发型》,通过各环节的设计来帮助孩子们拓宽思维,展开想象的空间,通过发型和动作把自己想象的故事用各种绳子来造型,表现,最后表达出来。

  第一环节,通过聊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第二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大狮子的身体结构,实现目标1。通过图片重点展示,幼儿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狮子身体的结构,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第三环节,说一说哪只大狮子最神气?为什么,孩子们通过猜测,想象,模仿动作更深入体会狮子的样子!第四环节主要是老师简单讲解毛线的玩法,如团一团,绕一绕,拆一拆,圈一圈,打个结,剪一剪,折一折,通过这几种方法大胆想象不同的毛线造型看起来像什么?打开幼儿创新思维。第五环节,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绳子创作,孩子们的作品大家也看到了,没有一副作品是雷同的,每一副作品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故事!最后作品评价,孩子们也很棒,不仅能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绘声绘色地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狮子的故事!孩子们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启发性的引导,创作出来的作品很精彩。材料有限,创意无限,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给足孩子时间,他们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冷饮中的一些成分,知道冷饮的一些小常识,能够有选择地食用冷饮。

  2、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了解多吃冷饮害处多。

  3、在自制冷饮的过程中,体会操作的快乐。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冷饮的一些小常识。

  如:冷饮中的多种成分,对身体有利的和无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

  2、自制冷饮的饮料:奶粉、不同口味的果珍、苹果汁、蜂蜜、糖、筷子┉

  3、教师收集一些冷饮的外包装。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建议提下列问题:

  ▲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吃冷饮,你们都吃过哪些冷饮?

  ▲你最喜欢吃哪些冷饮,它是什么味道的?

  ▲你为什么喜欢吃冷饮?吃冷饮有哪些用处?

  ▲吃冷饮又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冷饮虽然好吃,特别是在夏天,吃了冷饮会让我们感觉很舒服、很凉爽,但冷饮吃多了,我们的肚子会提意见了,肚子不喜欢太冷的东西,它碰到太冷的食品就会生病。冷饮大多是很甜的,人体内如果有了太多甜的食物,会影响食欲,让我们不想吃其他的食物,长期下来我们身体没有了其他营养来补充,就生病了,会营养不良。

  3、了解冷饮中的成分和营养量。

  ▲教师:你们吃过许多冷饮,你知道冷饮有哪些口味的?冷饮里面有哪些原料吗?你知道制作冷饮需要哪些原料吗?

  ▲教师向幼儿介绍冷饮包装上介绍的成分,每说一种成分便让幼儿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的数量。这样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冷饮的营养成分并不多。

  ▲教师小结:不同口味,不同名称的冷饮所需要的原料也不一样,而且冷饮的营养并不高。

  4、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什么最解渴。

  提问:当你口渴的时候,你喝过什么?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水最解渴?(让幼儿知道喝白开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5、制作冷饮活动。

  ▲幼儿按组进行,选择一种主要原料。如:奶粉或果珍等。制作完成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制作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和追随者逐跑的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能。

  2、培养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画好一个大圆圈,圈内散放若干沙包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教师指挥幼儿迅速站成六列纵队,练习听口令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立正、稍息等。

  2、活动身体:转动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向上跳等。

  二、导入活动主题。

  1、昨天我们看了猫和老鼠的碟,里面是老鼠励害还是猫励害?

  2、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到底是猫励害还是老鼠励害。

  三、讲解游戏规则

  1、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2、每一组选三名小朋友当“猫”站在圈外,五名小朋友当“老鼠”站在圈内,其他的小朋友围起来做老鼠洞。

  3、游戏开始时,“老鼠”从洞口钻进钻出,这时扮猫的人要赶快去捉钻出洞的“老鼠”。捉时“老鼠”要赶快逃回“鼠洞”,猫就不能再捉了。被捉的“老鼠”就站在圈上做“老鼠”洞,待全捉到后,可重新换角色玩。

  4、示范玩游戏

  请几个孩子上来示范游戏玩法,强调游戏规则:老鼠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猫不能钻到洞里去捉老鼠;被捉的老鼠一定要站在圈上做老鼠洞。

  四、组织幼儿游戏。

  1、分配猫和老鼠的角色,教师发出信号后,扮猫和老鼠的幼儿便可开始进行游戏。

  2、教师要提醒扮“猫”的幼儿只能捉钻老鼠洞的“老鼠”。扮老鼠的幼儿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

  3、分组玩游戏。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玩游戏,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一起玩,帮助孩子们掌握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快乐,并与他人合作。

  4、游戏反复进行时,可交换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追逐跑的锻炼机会。

  五、教师总结

  1、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是猫捉老鼠,小朋友玩的高兴吗?

  2、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小猫日常生活模仿动作:洗脸、梳头、理胡须等,学小猫轻轻走路离开场地。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4、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活动准备

  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中国地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二、 展开

  1、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 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2、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1) 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

  (2) 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3、教师小结

  三、 结束

  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些什么。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杜威曾说过:教育就是生活。教育首先是做为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而出现的,离开了这个基本主题,教育就没有意义。每天早晨喝的牛奶小朋友都知道是食堂伯伯做成的,但是其中的过程小朋友就不是太清楚。于是,我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做一次搅拌的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牛奶是怎么“变”来的。旨在让幼儿了解食堂伯伯的工作,珍惜劳动成果;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牛奶是怎么“变”来的,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2、从操作过程中理解“搅拌”的涵义,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1)教师掌握搅拌、溶解的相关知识。

  (2)幼儿了解搅拌所具备的要素。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奶粉、红糖、咖啡、温开水、勺子、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2)照相机。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主题

  1、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讨论牛奶从哪里来?奶粉从哪里来?奶粉怎样变成牛奶?

  幼儿动手做小实验

  2、做实验,幼儿动手操作。

  (1)给幼儿的杯子里加入白糖,幼儿观察后说出其特征(颗粒状,硬的)

  (2)教师给幼儿加入温水后,幼儿观察白糖的变化。糖颗粒在慢慢变小。

  (3)请幼儿想办法使白糖快速溶解变成透明的液体(用勺子搅拌),尝尝味道。

  (4)给幼儿加入奶粉,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变化。(奶白色的溶液)

  (5)加入咖啡,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变化(咖啡色的液体)

  总结经验,理解溶解的真正意义

  3、师生交流,让孩子的经验共享。

  (1)要使白糖和奶粉快速溶解需要加入温水以后快速搅拌。搅拌分为顺时针搅拌和逆时针搅拌。

  (2)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比如:果珍,红糖、豆腐花等。

  (3)教师讲解溶解与溶化的区别。

  享受劳动的喜悦

  4、互相品尝牛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请幼儿共同品尝自己“做”的牛奶,分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家用豆腐花来做搅拌的实验,看看顺时针搅拌和逆时针搅拌出来的豆腐花在凝固后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昨天下午,我就跟小朋友说了:“明天上午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们早点来哦”许多孩子都非常想知道老师给他们安排的`实验是什么,今天早上孩子们都很迅速的来到幼儿园,早餐也吃得很好,终于到了做实验的时候了,孩子们安静地等待着老师亮出“谜底”。

  在活动中,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实验,从白糖溶化成水到奶粉变成牛奶,到最后的咖啡牛奶,每一个细节孩子们都能用语言说出物体的变化。老师和孩子们边做边讲解,孩子们理解了溶化和溶解,也知道了什么什么是粉末状、晶体、液体等专业名词。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发展了观察能力,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今后我们会经常进行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的。

  经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做为老师,无论做什么样的活动,就算它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老师也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准备,给幼儿把简单的实验活动都用专业术语讲出来。如果平时用方言较多,在活动中就容易把方言脱口而出。我觉得这是我今后必须注意的一个地方。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改变物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六、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激发幼儿设计制作帽子的愿望。

  2、利用剪、贴等形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积极观察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结合已有经验,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帽子,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1、"小朋友这几天一定发现,活动室里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帽子,你们认识这些帽子吗?这里有你不认识的帽子吗?"教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个别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欢它?它是什么样的?

  2、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小结:小朋友发现制作帽子都有一个帽顶和帽舌。而且帽子还有很多的用处,比如冬天,我们戴上又厚又软的绒线帽,可以防寒;夏天,我们戴上遮阳帽,就会凉爽一些,医生护士工作时,都戴上隔离帽,建筑工人工作时都带上安全帽……还有一些帽子,比如时装表演时,人们戴的时装帽,小女孩戴的公主帽等,都是为了漂亮好看的。下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组帽子图片,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帽子,是怎样做成的。

  二、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重点讲解挖剪的方法。

  三、幼儿制作帽子。

  四、延伸活动:戴上帽子跟着跟着音乐《郊游》做游戏。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腿夹住大沙包跳的动作,发展弹跳能力。

  2、能用双腿内侧夹住沙包,控制腿部肌肉,双脚连续向前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沙包人手一个、大垫子4块、课前画好货物的家。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手持大沙包四散站在活动场地,跟随教师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踝关节和做双腿夹包跳的动作。

  基本部分:

  一、玩游戏。

  1、师:今天我们玩一个送货的游戏,大沙包就是我们的货物,我们要把货物从东边的这个家送到西边的家里,要求是不能用手拿。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既不用手又能把货物稳稳的送到西边的家里。

  2、幼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货物运到目的地。

  3、幼儿换一种方法再把货物从西边送回东边。

  4、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送货方式,其余幼儿模仿其动作送货一遍。大约请4-5名幼儿示范。幼儿示范时可以请其余幼儿坐在地上观看,以缓解下肢的劳累。

  二、增加大垫子,提高送货难度,并调节下肢活动强度。

  1、师:在送货的路上,多了两个障碍物,就是大垫子。小朋友过垫子的时候是不能用脚踩的,要注意保护它。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不用手拿货物,又能带着货物爬过垫子呢?

  2、幼儿分坐在大垫子的两边,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站成两队,一个跟一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货物运过垫子,绕过前面的两堆货物,从两边返回,站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后面,继续送货。规则是不能用手拿货物。

  三、进行送货比赛。

  1、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送货比赛,每队第一个小朋友把货物运过大垫子,再把货物夹在两条腿之间往前跳,绕过本队的货物后,从两边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个小朋友再进行送货。哪队最后一个小朋友先把货物送回来,哪队是胜利者。

  2、教师示范。

  3、幼儿按要求比赛两次。

  四、讲评比赛情况。幼儿为胜利欢呼(把沙包扔向空中接住)。

  结束部分:

  1、幼儿站在大垫子旁边做"机器人"的游戏放松。

  2、幼儿帮教师收拾场地,回教室。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