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为了使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在晨间桌游时,为他们准备了许多卡片,让他们说一说谁和谁是好朋友,孩子们已能说出简单的常见的物品之间的关系。我就设计了《好朋友》的语言活动,这次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使幼儿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
1.教学软件;用于配对的实物、图片若干;
2.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观察过丰富的生活用品及小鸟。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
2.童话欣赏《好朋友》,在看、听、说、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1)师:你有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幼a: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很高兴。
幼b:和好朋友在一起想跳舞、相亲相爱不分手。
(2)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观察讲述:
师:小鸟的家里有些什么呢?
幼a:小鸟家里有窗户、有门。
幼b:有雨鞋、桌子、锁、钥匙。
幼c:小鸟家有椅子、书、雨衣、书架。
幼d:有茶壶、小茶杯、小鸟、鸟笼。
2)配对讲述:
师: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
幼a: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茶壶可以倒茶,茶杯可以装茶。
师:还有哪些也是好朋友呢?
幼a:钥匙和锁是好朋友,钥匙可以开锁。幼b:桌子和椅子是好朋友,可以坐着画画;雨衣和雨鞋是好朋友,下雨的时候能用。
幼c:书架和书是好朋友,书可以放在书架上。
(3)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快乐吗?
幼a:小床和被子是好朋友。
幼b:老师和我是好朋友。
幼c:肥皂和肥皂盒是好朋友,拖把和地板是好朋友等等。
2)引导幼儿小结:它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很快乐。
(4)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好朋友。
1)猜一猜:师:小鸟的朋友是谁呢?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
2)看一看:师:点击画面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不对,我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小鸟还说:“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3)说一说: 师: 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是谁?
幼a:小鸟在鸟笼里不自由,所以它不愿意与鸟笼做好朋友。
幼b:蓝天、白云是小鸟的朋友。
幼c: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3.游戏“找朋友”,巩固表述童话内容。
(1)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自由寻找实物,配对做朋友,找到了好朋友,就说……和……是好朋友。
(2)师总结:有了一个好朋友,还可以交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多了就更开心了。我们去找更多的好朋友,好吗?
说课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读本语言的美。
2、 通过欣赏、玩色,感知颜色变化的美妙与神奇,以及色彩变化带来的美感。
3、 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原色广告、(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气球、纸棒)
与幼儿人数相等,大白纸2张,报纸两张。
绘本《变色鸟》,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 听鸟叫声音导入。
师:小朋友听听这是谁的叫声?会是什么鸟?
师:出示大书《变色鸟》。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这只鸟看上去怎么样?我们一起听听故事。
二、集体参与式阅读图画书《变色鸟》
1、师幼阅读
P1: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一只白鸟)师朗诵。
P2: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
什么果子是红色的?(苹果、草莓、樱桃、山楂)
P3:师:白鸟吃了红色的果子会发生什情况呢?
P6:挡住黄果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猜猜它吃了黄色的果子会怎么样?(长出一些黄羽毛)
你见过黄色的果子吗?猜猜它吃了黄色的果子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P4:生活中什么果子是蓝色的?(蓝莓)
P5:你看到了什么?还是原先那只鸟吗?现在变成了--------?(变色鸟)
P6:变色鸟又在干什么?
如果再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果子吃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P7:这是刚才的变色鸟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
黑鸟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变色鸟神奇吗?
(变色鸟真是一只神奇的鸟,因为吃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果子之后,不仅把自己变得很漂亮,还把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打扮的很漂亮。)
三、配乐完整欣赏朗诵。
四、PPT演示,引导幼儿回忆主要内容。
师:白鸟是怎么变色的?(变色鸟都变了哪些颜色)
五、幼儿操作活动,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工具?(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
(1) 游戏:给白鸟喂果子。
幼儿在不同颜色的盘里拿工具,模仿给白鸟喂果子吃得情节,在固定位置感知色彩。
(2)教师用旧报纸平铺在白纸上,师生共同用手按压。
(3)拿开报纸,幼儿观察颜色的混色变化。
(4)教师将作品添画,完成变色鸟,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并能理解故事大意。
2.通过听故事盒讨论问题,初步了解故事中动物的主要特征。
3.能比较清楚地回答与故事有关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男孩手偶。
幼儿用书。
3. 亲子故事《我想养动物》DVD。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男孩手偶。
师:我叫乐乐,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作《我想养动物》。
提问:1.男孩叫什么名字?2.他带来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 出示亲子故事《我想养动物》DVD,分段讲解故事内容。
提问:1.乐乐想养什么动物?2.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在家里养大象?(用故事中的语言原话要素,提升和回应孩子的话)3.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在家里养长颈鹿?(同理)4.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在家里养狮子?5.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养企鹅?6.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养老鼠?
3. 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提问:如果你是乐乐,你想在家里养什么动物?(自由回答)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分角色复述故事,教师扮演乐乐、幼儿扮演爸爸。
5. 结束部分:分发幼儿幼儿用书,每人一本,自组阅读。
四.教师小结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对于钻的动作尤其喜爱,有时趁老师一不注意就像小虫子一样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这次活动,引导幼儿探索用身体各部位
做各种各样的洞洞,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你搭我钻,相互合作,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及灵活性,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搭成洞洞,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做运动游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球、毛毛虫布偶若干
儿歌《动一动》、《许多小鱼游来了》光盘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播放《动一动》音乐,师幼一起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钻洞洞
1、做个小洞洞
(1)教师示范
老师先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小洞洞做示范。
(2)幼儿搭洞洞
A鼓励孩子用手臂做洞洞,做各种各样的洞洞,并能让老师手中的球穿过。
B用脚和身体做洞洞,做与别人不同的洞洞。
2、做个大洞洞
尝试两个小朋友做大洞洞,能够让同伴从这个洞洞中穿过。鼓励孩子做与别人不同的洞洞,充分活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3、师幼共同游戏
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游戏
(1)毛毛虫钻洞洞
(2)网小鱼的游戏
4、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活动身体各部位。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父母及其他小朋友继续玩钻洞洞的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的喜欢这个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乐的积极游戏。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身体操”一上来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朋友请出和自己一起游戏,拟人化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游戏前活动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他们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来活动,就非常的投入和积极。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平时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无意间听到李悦在说,“我吃好饭,下去玩很长时间天才会变黑”,正是由于季节转换,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个别家长也在抱怨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爬不起来,抓住这一点,开展此活动,落角点在于养成孩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1。学习儿歌,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太阳和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太阳?看到太阳升起来了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阳图片)
2、学习儿歌: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也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二、模仿动作——夜晚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月亮?月亮出来了,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出示月亮图片)
2、学习儿歌:月亮出来了,小草睡觉了,小花睡觉了,小朋友们也睡觉了……夜晚静悄悄。
三、小猫和老鼠——白天、黑夜在做什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白天是工作的时候,夜晚是睡觉的时候,那你们知道小猫在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
四、操作表现——巩固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分辨贴纸上的东西,哪些是白天的,哪些是夜晚的,分别贴到合适的画面中,并做相应的动作表示相应的事情。
小班教案 篇6
主题的产生:
有一天,杨润琪小朋友带来了两个鸡蛋,引起了全班幼儿浓厚的兴趣,都围着杨润琪仔细观察着两个鸡蛋,杨润琪则兴致勃勃的向小朋友介绍:“这鸡蛋是我家的老母鸡生的,妈妈说,吃鸡蛋对眼睛有好处。”胡昕豪说:“我奶奶家的鸡蛋能生小鸡。”悦悦说:“我妈妈做的'煎蛋最好吃。”“我还会让鸡蛋转起来呢!”调皮的阳阳在后面大声嚷了起来……
这时候,我觉得孩子们对蛋很感兴趣,再加上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孩子们经常吃蛋,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鸡蛋家家都有,因此,收集、了解非常便利。在此基础上,有关“鸡蛋”的活动产生了。
活动一:超级任务——保护蛋妹妹
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大多数孩子缺乏关爱他人的实践和体验,只知道被爱,不知道回报,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便会摔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为期一周的“护蛋行动”。孩子们集体讨论怎样保护蛋妹妹?阳阳说:“我用手捧着它”,昕雯说:“我用我的小包提着它”,杨润琪大声说:“我用盒子装着它,还要在盒子里面放软软的东西。”接下来是具体行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保护方式,每个幼儿带两个鸡蛋,一个熟蛋,一个生蛋。整个”护蛋行动”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如来园带着、离园带回家、带蛋妹妹吃饭、做游戏、午睡等等。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了幼儿保护蛋妹妹的详细过程。有一天,杨润琪告诉我:“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生蛋的上面有一个小黑点,而熟蛋的没有,妈妈告诉我有黑点的鸡蛋能孵小鸡。”看着他神秘的样子,我说:“杨润琪把你的秘密告诉小朋友,你就是小老师了。”他一听,马上兴致勃勃的向小朋友介绍起来。在保护蛋妹妹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熟鸡蛋要比生鸡蛋转的快。活动后我们评出了“护蛋小名星”12名、“护蛋小能手”18名。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增强了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萌生了爱心、责任心。同时也使我们老师认识到了教育的延续和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性。
活动二:蛋族秀、自助餐
老师:“我妈妈昨天晚上给我做了蛋炒饭,可好吃了”昕雯高兴的告诉我。“鸡蛋饼才好吃呢”、“五香蛋更好吃”。孩子们纷纷议论着于是我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蛋族秀、自助餐活动。
首先,孩子们拿出家长精心准备的各种蛋制食品,如:番茄炒蛋、荷包蛋、蛋饼、鸡蛋布丁等等。并现场观看了“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精彩厨艺表演,一道道美味的佳肴在孩子的注视下倒入盘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高呼:“妈妈真棒,爸爸真棒”。最后,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气愤中用小碗、勺子盛装自己想吃的蛋制食品,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的交流,而且孩子们还亲自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做饭的辛苦,使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蛋制品,同时学会了和同伴来分享食品,体验了分享的快乐。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使孩子在家、园的一致配合下幸福、快乐成长。
活动三:关爱生命、从我做起——我来养小鸡
一天,胡昕豪对老师说:“我奶奶家的鸡蛋出小鸡了,我带小鸡来园玩好吗?”,没等我开口,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冲着我喊:“我们养小鸡、我们养小鸡”,看着孩子们热心的样子,我同意了孩子的要求。4月15号我们班来了八只小鸡朋友。看着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孩子门高兴极了。热烈的讨论开始了。给小鸡喂什么?有的说喂蛋糕;有的说喂火腿;有的说围粮食;有的说喂蔬菜。经过实验,孩子们得出,小鸡小时候喜欢吃小米。
在小鸡来到我们班的第二天,阳阳把两只小鸡放到了水盆里给它洗澡,小鸡浑身发抖,到了下午,小鸡躺下不动了。小朋友一看急了,阳阳说:“小鸡如果死了,我会很伤心的。”刘大乾说“快抱着小鸡上医院让医生给它打针吧。”陈艳说:“赶快给它盖上被子来暖和暖和吧。”尽管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可那两只小鸡还是死了。最后孩子们通过讨论决定把小鸡葬在后边的草地里。
在埋葬小鸡时,好多孩子伤心的哭了起来。
在小鸡到来的第三天,悦悦说:“老师咱们带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吧!”下午的户外活动时,我们和小鸡来到了草地上,孩子们和小鸡相互追逐,相互嬉戏,玩的高兴极了。孩子们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按时给小鸡喂食,晒太阳,喝水。现在我们班的六只小鸡正在孩子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通过饲养小鸡,幼儿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护。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教师反思:
关于“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个主题我们用了两周时间,幼儿始终有浓厚的兴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由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他们都拥有一个爱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老师、家长只是给幼儿提供了时间、空间及物质上的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做到及时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把想法付诸实践,从而获得一些有益的宝贵经验。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能够推动家园互动,家庭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器官,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大胆猜测和表达,学会说“怎样的ⅹⅹ真好吃”。
3、感受故事结局的有趣,知道即使是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故事PPT、苹果、香蕉、面包实物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局部猜测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动物,把它请出来好吗?看到了什么?长着圆圆耳朵、小小眼睛、长长尾巴,是谁呀?
二、运用多种感官,理解故事内容
1、依次出示小老鼠吃过的三种食物。提问:怎样的苹果?怎样的香蕉?怎样的面包?
2、同时倾听两种声音。提问:小老鼠先吃了什么?,后吃了什么?为什么?
学说并讲述“脆脆的苹果真好吃”、“软软的香蕉真好吃”
3、猜测,接下来小老鼠该吃什么了?为什么?
学习讲述“香喷喷的面包真好吃”集体表演
4、吃了这么多东西,看看小老师的肚子变得怎么样啦?
5、红红的辣椒,红红的西瓜。你喜欢吃哪一个?为什么?看来你们都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甜甜的。
6、互动讲述:红红的辣椒好吃吗?赶快告诉小老鼠吧?小老鼠吃了辣椒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7、小朋友,小老鼠都吃了哪些东西,你能说出怎样的ⅹⅹ,我就把它变出来。
(梳理、教师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完整讲述)
三、感受故事结局的有趣,知道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
1、小老鼠回不了家,好着急呀,鼠妈妈告诉小老鼠不能贪吃。
2、这只小老鼠不停的吃好吃的东西,它的嘴特别地——馋,是呀,它就是一只馋嘴的小老鼠。(出示故事封面)
3、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