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必备】小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声音或着装猜出同伴的姓名。
2、增进教师、同伴间的感情,感受愉快情绪。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彩色布条、卡通面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做猜者,与幼儿玩游戏。
教师用彩色布条蒙住眼睛,去摸幼儿的头或手。被摸到的幼儿要大声说:“猜猜我是谁?”猜对了,全体幼儿鼓掌表示;猜不对重新再猜一次。
2、鼓励幼儿大胆玩游戏。
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一名幼儿带上卡通面具遮住脸,并学小动物的叫声。幼儿睁开眼后,根据声音和着装猜出这个小朋友的名字。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为让幼儿尽快熟悉同伴,此游戏可在饭前饭后进行。
教学反思
1、 上课时我会让他们的发言权多一些,尽量让他们多与老师小朋友开口说话,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来观察小朋友,让他们与老师示范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都是老师的好宝宝。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间的亲和力比较强,易沟通,放学的时候我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交谈,关于幼儿园的事情,询问一下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关系及其他们的点滴琐事,让他们喜欢说话善于交流。
3、幼儿之间的互动也逐渐频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儿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乐于交往,会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能响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绘制《洗手步骤图》。
2.在盥洗间墙上便于幼儿观察的位置张贴《洗手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发现手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在外面玩了什么?(玩皮球、玩小狗爬等等)
开心吗?(开心)
师:可是瞧,我们的小手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幼:手变得脏了。
幼:手变花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幼儿自由地说出经验)
幼:要洗手。
幼:要用餐巾纸擦手。
师:对了,我们要洗手,做个爱卫生的孩子。
师:不然脏了手会怎样呢?
幼:好吃的东西会不好的。
幼:去吃牛奶会不好的。
教师总结:去抓了饼干牛奶好多吃的东西放到肚子里会不舒服的,而且脏手弄眼睛,眼睛也会生病的呢。
(给予孩子讲出经验的机会,孩子们很会说,在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教孩子们注意平时的卫生给了孩子们很多的经验。)
二、出示《洗手步骤图》,了解洗手步骤。
师:洗手很重要,那么怎样洗手呢?
教师请幼儿观察挂图:洗手顺序是什么?
教师:打开水龙头、冲水、擦肥皂、再冲水、擦干。
三、教师总结正确的洗手顺序,并通过念儿歌帮助幼儿学习洗手。
1.教师先卷起袖子,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然后抹肥皂,再搓手,最后冲净手上的肥皂沫,关上水龙头,用毛巾把手擦干,放下衣袖。
2.教师边念儿歌边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和孩子们一起来示范如何开水龙头和关水龙头,如何处理沾湿水后水龙头的关,节省水资源。
3.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洗手。
4.教师示范讲解用毛巾把手擦干的方法:洗完手后,用自己的毛巾将一只手的手心、手背擦干,再将另一只手的手心、手背擦干,最后放下卷起的衣袖。(出示洗手的图片,和孩子们一起再学一遍)
四、引导幼儿跟教师进盥洗间学习洗手。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跟老师进盥洗间学习洗手。
五、幼儿相互比一比谁的手最干净。
活动延伸:
此活动可作为专门的活动开展,并让幼儿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午饭前、吃点心前的洗手活动时进行。
教学材料:
[儿 歌]
洗手
搓搓搓,搓手心,
搓搓搓,搓手背;
换只小手再搓搓,
一二三,搓好了。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来玩洗手的游戏,孩子们玩得也不亦乐乎,大家都喜欢洗手,但我知道不是孩子们很爱干净,只是他们喜欢擦肥皂的环节,这可以在平时洗手的环节中感受得到,孩子们喜欢有许多泡泡的感觉,孩子们将这做为很大的乐趣,那么怎样让孩子们既把手洗干净,又养成节约水源的习惯呢,我让孩子们在沾湿手后加了一句,“轻轻拧紧水龙头”,孩子知道了,同时我还督促孩子们洗手,不让孩子们将洗手变成玩水活动,当然这也需要孩子们的自我管理。
同时我还发现还有许多的孩子他们虽然将小手洗得很干净,但是他们的手指甲却让他的手显得很脏,我让孩子们注意手指甲也要注意勤快地剪掉,这样我们的小手才显得更加干净。
小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
活动准备:
角色区:娃娃家,娃娃、小衣服、食物、水果、厨房用具。手工区:各种搭建的玩具、纸盒等。表演区:各种乐器。阅读区:各种水果图片、食物图片、实物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和好朋友之间是怎么玩得呢?(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平时和好朋友是怎么一起玩)
2、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是怎么和好朋友玩的,有的说会把好吃的分给好朋友吃,会把好玩的分给好朋友玩,很多小朋友都会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品,真棒!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教师播放图片,幼儿欣赏)
3、今天我们区域活动的主题的就是:一起分享,我们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你会怎么样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呢?谁来告诉大家,你们在区域活动时会怎么样做(我会。)
二、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如果你有喜欢的布娃娃你会和好朋友一起玩吗?你会怎么来招待你的小客人呢?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准备了各种秋天景象的书籍,你有好看的图书和回好朋友怎么样分享呢?
3、动手区。
手工区的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积木,那你会和好朋友怎么玩呢?今天老师就要来看看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怎么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能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2、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1、 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里有柳树发芽、五颜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等现象。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引导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回答,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3、师幼共同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4、 创编部分歌词内容并能演唱。
(1)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完整做一遍。
活动延伸:
游戏时间里,组织幼儿扮演太阳、小草、小鸟、花,按照乐句表演。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1、音乐游戏:碰一碰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判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听录音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歌表演《是谁打碎了花瓶》结束课程,请小朋友欣赏《是谁打碎了花瓶》。
有一天,小鸡、鸭子、小狗、小羊和小猫比赛唱歌,它们请小白兔做评判员。 小鸡第一个唱:"叽叽叽,叽叽叽。"小白兔说:"小鸡唱得太轻了。" 鸭子接着唱:"嘎嘎嘎,嘎嘎嘎。"小白兔说:"鸭子唱得太响了。" 小狗说:"我来唱。"它很快跑到前面,唱:"汪汪汪,汪汪汪。"小白兔说:"小狗唱得太快了。" 小羊说:"我来唱。"它慢吞吞地走到前面,唱:"咩--咩--咩--"小白兔说:"小羊唱得太慢了。" 最后,轮到小猫唱。小猫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唱起来:"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小也不大,好听极了,小猫应该得第一名。"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把幼儿带入到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评判歌声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对比强烈的“太大”和“太小”的声音放在一起,“太快”和“太慢”的声音放在一起,让幼儿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上,去比较、感知不同的声音带来不同的感受。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