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4-22 08:10:07 作者: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又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就会以舞梭龙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深受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经常能看到孩子们模仿着舞龙的动作,乐此不疲。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本乡本土的文化艺术,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问答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节拍与旋律。

  2、念读秋天的水果蔬菜名训练节奏,并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合奏。

  3、体验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蔬菜水果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绘本,情境导入

  二、 语言与歌唱

  1、引导幼儿用语言来形容绘本的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什么样的季节果实成熟了?农民伯伯都要去劳动了?

  2、幼儿学念“嘿呦嘿呦嗬”

  3、师幼演唱

  教师领唱每乐句前两小节,幼儿合唱后两小节

  三、 队形与律动

  师幼跟着歌曲做摘果子的动作

  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上下左右的空间意识进行律动

  四、 蔬果语词练习

  教师出示水果

  重点:引导幼儿配合语词节奏念读水果名称

  五、乐器演奏

  教师出示蔬菜,分发乐器

  *师幼配合语词节奏念读蔬菜名称

  *引导幼儿拿乐器按照语词节奏进行合奏

  六、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隐性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切实改变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借助孩子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是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数高楼》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根据幼儿的年特点,我设计了既有静听也有动态的充满趣味性的活动环节。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表现小伙伴对家乡成就的'赞美。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按歌词设计的图片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二、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师:路边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这一天弟弟和妹妹也来数高楼。

  1.分段欣赏歌曲《数高楼》。

  (1)第一段:你最喜欢歌曲中的那句?“白云来回走”是什么意思?

  2.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什么地方不一样?

  (2)第二段: “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歌曲感觉怎么样?

  (3)完整欣赏音乐

  三、出示图片,熟悉歌曲《数高楼》的歌词内容。

  1、说一说图片上画了些什么?

  2、边按歌词顺序指图,边说歌词,并念准数高楼的节奏型。

  四、学唱歌曲《数高楼》。

  1、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这首歌给你感觉是活泼欢快还是优美柔和的?我们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念数高楼的节奏。

  教师用拍手为幼儿打节奏,请幼儿念数高楼的节奏,先请部分幼儿,再集体练习。

  3、随乐轻声跟唱。

  4、完整学唱。

  5、加上肢体语言进行演唱。

  五、学玩游戏“数高楼”。

  1、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2.第1~4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按逆时针方向走4步。

  3.第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弟弟”和“妹妹”钻进洞后,抬起头来看高楼。

  4.反复1~8小节:注意钻的时候不要相互碰撞。

  5.第9~10小节:“弟弟”和“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前面。圈上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6.第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着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两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交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结束部分

  1、学习歌表演。共同表演搭楼房数楼房。

  2、师:你们今天快乐吗?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和好朋友玩数楼房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3.表演区中投放音乐材料,供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 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 ——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 ,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学习歌曲好朋友。

  2.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尝试创编说唱部分,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

  3.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了好东西能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歌曲《自由飞翔》。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含故事和歌曲)、伴奏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创歌曲RAP。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2.结合幼儿回答编创儿歌。

  3.出示RAP节奏谱,尝试有节奏说唱: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团结友爱手儿拉着手,我们大家都是朋友。

  (二)欣赏故事,学唱歌曲第一段。

  1.熟悉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3)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三)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1.借助图谱,了解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2.演唱歌曲仿编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教师:好朋友会互帮互助,好朋友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把这首好朋友歌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其它好习惯。

  教师:好朋友之间会互帮互助,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好朋友之间会想念着对方,有了好朋友,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更快乐!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关于好朋友的图书和图片等,供幼儿理解学习。

  2.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能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谦让。

  3.家园共育:引导幼儿与同伴做好朋友,并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找错、创编活动,能正确使用量词。

  3、以愉悦地情绪参与猜想、摸奖游戏,体验和父母一起学习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一份教师使用的大型图夹文儿歌范图,为遮挡式。

  2、摸奖盒一只,里面放有各种物体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写有相应的奖品名称。

  3、每个家长的手背上贴有一朵笑脸花。

  4、汉字卡片"量词"。

  活动过程:

  一、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

  1、师:现在,老师要讲几句话,这几句话中有三个地方讲错了。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2、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小芳两条好朋友出去玩。她们在草地上跳绳、捉迷藏,真开心!玩累了,就去买两件方便面泡着吃。吃完后,她们就爬到一朵床上睡觉了。"

  3、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4、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我说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两条好朋友应该说两个好朋友、两件方便面应该说两袋方便面、一朵床应该说一张床。"个、袋、张"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出示字卡"量词"。)

  二、通过猜想、揭示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儿歌。

  1、师:今天,有很多量词都跑来跟我们做游戏了。不过,他们都躲在一首儿歌里面,要大家把他们猜出来呢!你想来猜一猜吗?(想)

  2、出示儿歌第一句"一头牛,两匹马。"

  师:看!图上是什么?有多少?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说:"一头牛,两匹马。")

  3、猜想第二、第三句儿歌中的物体名称。

  师朗诵"三条××,四只×,五本×,六支×。"把××朗诵在心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物体的名称。

  例如:三条鱼、三条裤子、三条辫子、三条狗……

  四只小鸭、四只小鸡、四只螃蟹……

  五本本子、五本书……

  4、出示儿歌内容,为猜对的幼儿鼓掌。

  5、猜想第四、第五句儿歌中的量词。

  师朗诵"七×树,八×花,九×飞机,十×车。"把"×"量词念在心里。

  (引导幼儿自己想猜想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可以不按照顺序。)

  6、出示正确答案,给予猜对的幼儿以言语奖励。

  7、教师小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量词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牛要说"头"、马要说"匹"。所以说(出示儿歌最后一句):"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幼儿跟念两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朗诵儿歌《量词歌》。

  1、倾听老师完整地朗诵一遍。

  2、幼儿跟着老师完整、慢速地朗诵一遍儿歌。(老师的声音高、幼儿的声音低。)

  3、前排、后排幼儿分批跟着老师朗诵,(老师的声音要逐渐放低。)比一比哪排念得响亮、整齐?

  4、男、女幼儿对念儿歌。(分前半句、后半句。)

  5、幼儿、家长对念儿歌,形式同上。

  6、幼儿倾听家长朋友朗诵一遍儿歌。(遮住所有的量词和物体名称。)

  7、评选"儿歌大王",鼓励幼儿单独朗诵儿歌或与家长一起上前进行表演朗诵。

  四、游戏:我中奖啦!

  玩法:准备一个纸盒,里面放有一些物体卡片,(如:一本书、一支笔、三朵花……)卡片背面写有相应的"奖品"名称。如:"和老师来个拥抱"、"向爸爸妈妈鞠个躬"、"大声地说'我真棒'"、"和老师握握手"、"和老师来个'ye'"……幼儿轮流从纸盒中摸出一张卡片,如果说对其量词,就可获得相应地奖品。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沙画、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学习、接龙游戏、传递爱心等过程中大胆演唱。

  3。感受歌曲中爱的情感,体验爱的温暖和快乐。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沙画视频、沙画台、三角架、投影仪、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师:平时谁很爱你?你还听过谁对谁说我爱你?

  (二)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段歌词。

  (1)幼儿分组欣赏沙画视频,引出第一段歌词。

  (2)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图谱。

  (3)有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2。有感情的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儿有感情地学唱。

  (三)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

  1。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1)师幼讨论: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爱你,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2)自主学习,理解第二段歌词。

  (3)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学唱歌曲第二段,并能掌握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儿练习演唱,并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别长。

  (四)完整学习歌曲。

  1。完整欣赏沙画。

  2。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练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龙游戏,演唱歌曲。

  2。传递爱心,趣味演唱。

  附歌曲:《我爱你》

  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青蛙对着池塘说我爱你,

  星星对着月亮说我爱你,葵花对着太阳说我爱你。

  你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快乐,你的爱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我爱你!我要对你大声的呼喊I love you!

  活动反思:

  "我爱你"的主题,侧重于情感激发和表达,适合小班幼儿。设计和实施按照幼儿倾听—说—行动的学习逻辑展开。

  1、所选绘本材料"我爱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乐很很合适。

  2、老师讲完故事,应着重让幼儿讨论:小獾说了什么,都是对谁说的,为什么会说"我爱你"?说"我爱你"的时候小獾的心里感觉怎么样?侧重讨论"是长颈鹿阿姨还是心里本来就爱他们才说的"?"为什么对身边的亲人说了"我爱你",小獾还对他"用过的东西"也说"我爱你"?(难点部分)

  3、制作爱心卡,教师示范引起幼儿模仿,好在教师注意到并随机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的任何东西。

  4、送爱心卡的时候,幼儿说"还想玩一会""没有",幼儿还有活动的需求和兴致,可以考虑制作爱心卡除了印图章还可以提供画笔材料供幼儿表达,进一步推动幼儿接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