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大班教案模板合集四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为了让孩子们亲密接触大自然,开拓视野,感悟秋天,特定于11月5日(周六)到宁波东钱湖进行快乐亲子游活动。让孩子在游走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活跃身心,在游戏和绘画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对美的认识,快乐成长。
一、活动时间:
11月5日(周六)——如果下雨,延至11月12日
二、活动地点:
东钱湖
三、集合地点:
飞虹幼儿园门口
四、行程安排:
8:15-8:30集合,地点在飞虹幼儿园门口,统一乘坐大巴车前往。
8:30--8:40清点人数,宣布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8:40—9:20欢快车途,分组,并安排娱乐节目
9:30-11:00爬山,观赏风景
11:30-13:00统一午餐
13:30-15:20亲子游戏时间(亲子游戏请大家积极补充,发表意见)
1、识数字抱团念儿歌,报团。熟练6以内的数字,让孩子们相互亲近
2、“我来演你来猜”比赛(每户家庭由大人根据提示表演,孩子来猜);
3、跳圈圈游戏:准备两个圈,孩子从一个圈里跳到另一个圈里,家长赶快从孩子后面将圈拿到前面,依次类推,直到终点。
4,击鼓传花
5,足球比赛(足球由竺于婧妈妈提供)
15:30结束愉快行程,返回温暖的家。
五、收费标准:
(预计费用在100元左右,具体以实际支出计算)
包车费用,午餐费用,及其他共同开支按实际支出后分摊
六、注意事项:
1、每个家庭可自行准备适量零食心及饮料,小孩备用衣物,最好带双肩包,穿平底鞋,带上相机。
2、服从活动组织者的安排,听清集合时间及地点准时准点,管好孩子注意安全,保管好贵重物品。
3、本次活动系大三班第一次全体活动,希望大家尽量抽出时间参加。
七、分工
1、点名与分组:本次活动分两组,按照幼儿园学号,1-15,16-30,第一组负责人为张子初爸爸,第二组负责人为:童浩涵妈妈;
负责人主要负责统计参加的人数、名单、联系电话。每次集中时负责点名、联系。
2、游戏组织:“我来演你来猜”。准备一些孩子了解的吃穿住行等用品的名称50张纸。每个家庭猜1-2张。(谢奕妈妈负责)
3、小奖品:购买一些小玩具、小玩偶、小零食、汽球等,每件奖品价值0.5-2元。约每个小孩2份,并负责发放。(竺于婧妈妈负责)
4,负责拍照(周家逸妈妈)
附参加活动的回执
幼儿姓名
家长姓名
是否参加
联系电话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房子移动的奥秘,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看图大胆想象并能用完整的语句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述。
3 能大胆创编,有创造性的续编出故事的结尾。
活动准备:
ppt、老鼠的表情、故事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观察图片3,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房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房子的大小上猜测这是小老鼠的房子)3.看看房子周围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这的确是小老鼠的房子,而且这是小老鼠刚建好的房子。小老鼠对房子周围的环境非常满意,夜晚到临,小老鼠美美的睡了一觉,一觉醒来,推开房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下一张PPT)(二)观察图片4,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现在房子周围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2.小老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来做一做,小老鼠的表情。
3.哦!(夸张的表情,表演小老鼠)为什么周围的风景会变化?你觉得是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房子在移动)3.房子为什么会移动呢?(猜测)4、那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房子移动了!(看图说,小山坡其实是乌龟的壳)教师小结:原来小山坡是乌龟的壳,所以当乌龟移动的时候,小房子也移动了!
二、猜测,观察图片并进行讨论1 、那你们觉得他们2个见面会说些什么话呢?
(播放ppt ,小老鼠和乌龟的对话)(二)了解故事的开始1、听完他们的对话,你们想不想回到故事的开始,来了解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让我们一起回到故事的最开始!
2、观察图片1,小老鼠在想什么?
3、观察图片2,看到这样的风景,小老鼠会有什么反应?你为什么这么说?
4、观察图片3,小老鼠现在的心情会如何?(请幼儿粘贴表情)教师:原来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后来小老鼠发现自己的家原来是建在乌龟的背上的。
(三)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结尾。
观察图片6,教师:那你们觉得小老鼠会住下来吗?
教师:在接下来的里,他们天天都看到不同的景色,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每天都过得很惊喜,很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 这个故事我们就讲完了,故事好听吗?真是一座奇妙的房子呀,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完整的再讲一遍吧。
四、续编故事是呀,他们肯定一起玩了很多地方,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老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看来他们的生活会过的很有意思!
那让我们也去幼儿园走一走,看看我们的幼儿园有什么有意思的景色吧!
故事:会移动的房子很久很久以前,有只老鼠想造一座房子。他走遍了全国,想为自己的新家找一个特别美丽的落脚点。他们觉得家应该安在山坡上,附近应该有个湖,周围的环境应该安静些。
他看了很多美丽的地方,但都觉得不太满意。最后他发现了一个靠湖的小山坡。他们马上就知道了,他的新家就应该安在那里。
山坡上长满了草,站在山坡上能清楚的看到湖。老鼠开始建造他的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他终于建成了自己的新家。他把房子布置的很舒适,心满意足的住着。
有一天早上,当老鼠走出家门时,大大的吃了一惊。湖不见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山坡上还有斑点,这都是什么呀?
天哪!原来自己的房子建在了一只大乌龟的背上。老鼠吃惊得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早上好,老鼠!"乌龟倒显得很平静,乌龟说:"我一直都在睡觉。昨天,我才从睡梦中醒来,就看见你们的房子时,我也和你一样惊讶呢!但是请相信我,别害怕,你们可以继续在我背上的房子里住下去,这样,当我醒着的时候,能有人说说话。"老鼠看见乌龟那么友好,就不再害怕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发现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乌龟慢慢的爬过了全国各地,老鼠每天都能不出家门就看到不同的景色,这么奇妙的房子,全世界都不会再有第二座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种玩法,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及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观察、想象、口语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跑与跳的技能。
活动准备:
1、多于幼儿人数的大皮球、方形、三角形大积木各一块。
2、各种各样的球;各色大小不一的眼睛、嘴巴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大皮球,滚得快、跳得高。
1、幼儿自由玩球。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大皮球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玩球,教师引导幼儿玩出不同的花样。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是如何玩的并示范。
2、通过同时滚动皮球和方形积木,皮球和三角形积木,让幼儿了解皮球的特征。
教师:“这儿除了皮球,还有许多三角形和方形积木,我们可以一起来玩玩、看看、摸摸、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请每位幼儿取一个积木和一个皮球去玩玩。”
幼儿进行探索,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新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们玩过以后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大皮球滚得快、跳得高。三角形、方形积木就不会滚、不会跳。”
二、幼儿分种类进行体育游戏
第一种:看谁拍得多。第二种:我和皮球来赛跑。第三种:两人互相滚。第四种:拍接球。
教师:“前几天我们玩过了皮球的许多游戏,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进行,教师巡回指导。使他们通过游戏进一步了解皮球的特征,锻炼幼儿的跑跳能力。
三、大皮球,伙伴多。
1、幼儿观察皮球的伙伴。
教师:“小朋友这几天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大皮球的好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谁。”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皮球的伙伴,引导幼儿边看边说出这些球的名字。
2、装饰皮球。
教师:“这么多球真好玩,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吧!请大家帮你的朋友打扮一下,给它添上好看的眼睛和嘴巴,使它变得更可爱。”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和“好朋友”一起玩。
教师:“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引导同时也可参与。(施路)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如水、镜子等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的设想是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但考虑到材料单一,幼儿的兴趣持续不会太长。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而后,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探索游戏时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第二次探索游戏时光透过有孔的玩具时,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幼儿异常激动,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