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20 12:27:37 作者: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七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后,知道根据锁和钥匙的大小,进行一一对应匹配。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做事要耐心、细心,要有坚持性。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不同的锁,另有一个小筐,内有配对的钥匙。

  指导要点

  1.认识各种锁,幼儿相互探讨不同的锁的功能。

  2.问题:为什么有的钥匙伸不进去锁孔呢?

  讨论后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尝试找到合适的钥匙把锁打开。

  在探索活动中,锻炼幼儿手部的力量的协调性,发展幼儿的配对能力。

  4.教育功能

  认识钥匙、锁,会区别大小,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发展幼儿联系生活情景的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1-60]按照线写数字

  2.一个空盒子,温度计。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0”

  1.老师打开一个空盒子,让幼儿看看,说说里面有什么。

  “没有”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可以用“0”表示)。

  2.出示:[1-60]按照线写数字 “0”

  幼儿认读,说说“0”像什么。

  3.老师在空盒里装上东西

  让幼儿说说现在还能用“0”来表示吗。

  二、说说“0”

  1.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说说还有什么情况可用“0”来表示等。

  2.引导幼儿来表演

  (1)几个小朋友站在台前,然后一个个的走开,台上没有人了,可以用“0”表示

  (2)拿几个玩具一一发给小朋友,自己一歌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三.神奇的“0”

  1.“0”可以用来表示没有,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吗?

  2. 使幼儿知道“0”可以排在任何一个数字后面,就能使该数字增大许多。

  演示:出示数字1,后面加上0,就变成10.

  3.出示温度计,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等。

  让幼儿知道“0”不单单表示“没有了”,还有更多的用处呢。

  四.找找“0”

  请幼儿去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像“0”的物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

  2、知道螃蟹生活在水里;

  3、了解螃蟹独特的爬行方式;

  4、能积极观察、探索、讨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将若干只螃蟹分别装在4个透明金鱼缸中,并装入适量的水、儿歌〈〈螃蟹〉〉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都吃过螃蟹。可是有谁注意到螃蟹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请幼儿观察实物螃蟹,进行主动的探索。

  ·将幼儿分成4组进行观察(自由选择组队)

  ·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尽量给予适时地引导和帮助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的抛给幼儿新的疑问,也要注意到安全问题。(如:既想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螃蟹的两个大钳子会不会咬人又要保证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上的引导和灵活地提供材料)

  ·教师允许幼儿在用较大的声音说话、讨论。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思路、提升经验。

  ·若幼儿兴致较浓,则放宽时间让幼儿继续交流或讨论,集体交流暂缓进行。

  ·以集体交流为主。如提问:“你发现螃蟹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是什么?”“你发现它会咬人吗?”“它有几只脚?”等。

  ·指出专有名词“鳌足”和“平足”

  ·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儿歌《螃蟹》帮助记忆。

  (四)、谈话“给螃蟹安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处理这些螃蟹?是在教室里给它们安个家?还是另想办法?

  备注:如果教室具备较好的使螃蟹生存下来的条件,可以将螃蟹养着,以在空余时间让幼儿进行反复观察与讨论,从而,发现的更多,得到的更多!

  儿歌:螃蟹螃蟹八只脚,

  两把剪子一个壳,

  眼一瞪,腿一伸,

  爬啊爬啊爬回家。

  活动结束:

  (结合形象的身体动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彩色的梦》的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及头饰。

  2、《梦》儿歌挂图或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梦。

  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做过什么样的梦?梦到了什么?

  2、向幼儿介绍“小客人”,猜猜它们的梦。

  (1)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猜猜它们的梦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朋友的梦是什么颜色?

  3、请幼儿看挂图,说儿歌。

  教师请幼儿看挂图,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分别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4、请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分别扮演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分角色朗诵儿歌。

  5、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

  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彩色的梦》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活动开始,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形式创设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在此活动中,我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也为以后引导幼儿想象奠定了基础。活动时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也把此活动有意识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小百科:梦,也有梦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出幼儿对声音的好奇,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2.幼儿能完整的语句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与联想。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ppt,声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与小朋友们打招呼

  师说“小朋友上午好,小朋友们喜欢大森林么?”

  幼儿说:“喜欢!”

  2.导入活动

  师说:“好!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看动物,大森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小动物今天在开大会,但是小朋友们都知道小动物的声音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个是小动物的声音好不好?”

  3.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主动发出动物的声音

  PPT点小喇叭,分别有小狗,小猫,小鸭子,小青蛙的声音。

  每个声音之后,幼儿回答正确会有相应的小动物出现。

  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

  播放PPT,师说:“那上面的小动物的声音你们知道么?”

  (让幼儿活跃的发言,并表扬他们)

  师说:你们真棒!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的声音么?

  播放ppt点击声音

  反思:

  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幼儿对读本的分析还不够;语言不够精练、准确,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走、跑、钻和平衡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和协调的能力。

  2、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活泼勇敢的品质。

  4、 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5、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矮凳若干,长梯一个,拱形门5个,泡沫垫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游戏玩法:

  1、听音乐,小矮人出场。

  教师:"小矮人、白雪公主病了,不过我们大家都不用伤心,我知道有一棵神奇的苹果树,只要 找到它,白雪公主的病就能治好,但是,神奇的苹果树在很远的地方,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能还会遇到老巫婆呢,你们怕不怕?对,我们都是勇敢的小矮人,一定要找到苹果树!

  2、小矮人先走过窄窄的石头路,然后一起来到树林,寻找苹果树,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继续钻过山洞向前寻找。

  3、突然下起了暴雨,小矮人们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雨停了,雨水把小路淹了,小矮人要想办法走过去,利用石头搭成小桥,然后走过小桥,终于找到了苹果树。

  4、小矮人摘到苹果后,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当走到树林时,遇到了老巫婆,最后小矮人们想方法,互相团结协作,把老巫婆赶走了,然后把苹果送给白雪公主吃,治好了她的病。

  游戏规则:

  1、幼儿能有秩序的参与游戏,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在奔跑过程中注意不与同伴碰撞。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四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地孕育着新的生命,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呢?

  我们在美工活动中让孩子拓印蝴蝶从而感受蝴蝶的美。在学习活动中让孩子观察乌龟,和小乌龟一起爬一爬,玩一玩,和乌龟做朋友。在运动中我们和孩子一起装扮小兔,在春天的草地上又蹦又跳,强健体魄。

  小鸡时孩子们最熟悉的小动物之一,正巧我们又有孩子在家中养了一窝小鸡,于是在谈话过程中关于小鸡的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由于卫生原因不宜将小动物带来饲养,那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宣泄,兴趣得到满足呢?我想让孩子伴着音乐用动作来尽情的表达表现是比较适宜的。

  “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活泼、旋律简单、充满活力,十分适合托班孩子欣赏。在游戏中我创设了小鸡出壳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扮演小鸡,在游戏中融入情景,使小鸡出壳成为他们表达表现的动力。伴随着小鸡出壳的情景自然地产生了方法的讨论、动作的练习、情感的宣泄,当小鸡出壳时孩子们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小鸡出壳。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角色扮演:

  演示PPT----鸡蛋。

  师:这是什么?(鸡蛋)鸡蛋里住着谁呀?小鸡说:我不想呆在蛋壳里,我要出来玩啦!

  师:小鸡们,你们也想出来吗?

  二、情景激发,肢体表现:

  1、引发幼儿思考,用不同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2、在音乐背景下激发幼儿用动作体现小鸡出壳。

  3、整体感受,肢体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

  三、情景延伸:律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市教研室王菁老师点评:

  1、课程设置很贴近托班幼儿特点,可以让孩子在这一活动得到动作、语言、情操上的体验和满足;

  2、开始的过程有点长,可以简化过程,比方说针对小鸡出壳的情景,教师就可以****妈妈,让幼儿来扮演小鸡,这样很快幼儿就可以进入情境,可以把音乐游戏的特色加进去,环节分配上,就可以很方便的以情为主线贯穿。

  3、进一步关注孩子年龄特点,用更积极的语言来表现,通过教师的梳理,可以让语言更规范、更简练,用更生动的地语言进一步关注孩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