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招待客人的一些简单礼节。
2.能运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3.乐于争当小主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排练好情景表演“我做小主人”。
2.事先与大班教师商量好,到时邀请部分大班幼儿参加活动。
3.幼儿用书《学做小主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教师:明明家来了客人。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教师:小客人到了明明家,明明是怎样招待客人的?说了哪些话?
二、引导幼儿讨论招待客人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做客,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自由讨论。
教师:有客人到你家里来时,主人要讲礼貌,主动向客人问好,能热情地招待请客人吃糖果、喝水、玩玩具等,客人走时主动和客人再见。
三、实践活动。
1.欣赏故事小猴请客。
2.情境:小猴请客。
教师:现在我们请**当小猴,他是今天的小主人,我们一起去他家做客吧。
3.引导幼儿用礼貌用语向客人问好:你们好!欢迎到我家来做客!
4.引导幼儿给客人搬椅子,请客人坐下:请坐!
5.引导幼儿与客人交往:请喝水!
6.引导幼儿与客人告别:再见!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在家里来客人时,能做个有礼貌的小主人。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小朋友家做客,巩固礼貌用语。
小百科:主人是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对三种形状进行区分配对。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若干。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面包若干。
3、果酱、毛巾、碗、勺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自己自由找好朋友抱一抱。
1、出示圆形,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圆形的形状特征。(依次出示三角形、正方形)。
2、请幼儿找到图形宝宝,并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
3、请相同图形的幼儿上来,大家一起和图形宝宝打招呼。
4、游戏:图形宝宝找朋友。
二、面包好朋友。
1、教师示范。
2、幼儿分组操作。
3、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面包好朋友”是一个小班的活动。旨在通过面包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感受,并能自制夹心面包,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游戏,找到好朋友一起抱一抱,激发幼儿兴趣,引出图形。
于是,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找朋友的基础上,让加深难度,让幼儿帮图形找朋友。大部分幼儿都能找到和自己一样图形的做好朋友,只有个别幼儿,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朋友。
第三部分让孩子们自己来动手操作。毕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经验会比听来的知识经验要牢固。由于我事先的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铺垫做得较好,在孩子们动手环节中,发现已经完全不需要我的帮忙了,孩子们一个个先拿好一块面包,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果酱,再找到面包好朋友,而且一个个都对得很整齐,连最难对整齐的三角形也对整齐了。
在赠送环节中,孩子们知道送给别人东西要两只手一起拿才是最有礼貌,于是一个个都能做到两只手送好朋友夹心饼干呢!哈哈,小朋友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宝宝,不过,还有个别小朋友是自己做自己吃,还有待再加引导。
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能初步认识了方形、圆形、三角形,而且通过操作都能成功制作面包好朋友,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实,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将活动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做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预计,对班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好了解和关注,以幼儿为本,我想,这将会既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体验,又促使各种感受而达成多层面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知道漱 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 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三)集体学念儿歌:
1、 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2、 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四)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比较中区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环境创设
老鼠画猫图片一张
幼儿操作教具、油画棒人手一份
重点与难点
区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1、图中画的是什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老鼠肚子饿了,它找到1支笔,一口咬住了,铅笔对它说:“你别咬我,让我画一副画。”
二、演示活动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作画:
1、铅笔先画了个扁扁的圆形,它是什么形状的?
2、铅笔再画了一个上窄下宽的图形,看看像什么图形?
3、现在铅笔画的是什么图形?
4、看看,还画了些什么图形?
5、铅笔画出的像谁呀?——猫,老鼠吓得逃跑了。
6、数一数猫是由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
三、涂色活动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分别涂上不同颜色。
价值分析:
在拟人化的演示比较中区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画画、猜猜中,进一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在涂色活动中体验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区别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了解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食用比例。
2。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知道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有益健康行为形成。
活动准备:
多媒体播放器;FLASH饮食金字塔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打开多媒体播放器
1。介绍游戏名称,引起幼儿学习爱好。
2。熟悉饮食金字塔,了解饮食的初步分类。
3。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玩法:游戏共有两关第一关提供十二款食物,第二关提供十八款食物,
4。玩家需按食物金字塔分类原则,把左边的食物放在储存格内。完成第一关才可进入第二关。
5。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游戏
1。幼儿操作,选择食品放到金字塔塔上。
2。幼儿轮流操作数遍(教师引导食物分类)
三、小结
幼儿悟出游戏道理:食物金字塔愈往上,愈收敛,即表示愈往上我们愈要减少进食分量。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幼儿操作常规。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科学操作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块、豆豆、米粒、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制造声音。(6分钟)
1、幼儿尝试制造声音。(4分钟)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东西,
请你们用它们来制造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2分钟)
提问:“你制造出声音了吗?你是怎么制造的?”
教师简单小结:“物体通过碰、打、敲、摇……发出声音。”
二、探索声音。(9分钟)
1、启发,提问:“刚才制造声音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1分钟)
2、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3分钟)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石块、豆豆、米粒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
一样的。
(2)教师出示装着不同量米粒的两个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小结:同
样的东西放得多与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教师出示装着纸片的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请幼儿猜猜里面有没
有装东西?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有的东西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
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3、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5分钟)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乐音与噪音。(2分钟)
教师播放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知道避免制造噪音,活
动室里应轻轻地说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