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07 20:12:19 作者: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合集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断顿和连续的声音表现出歌曲中欢快跳跃的连贯抒情的不同情感。

  2.探索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并体验二声部合唱的美。

  活动准备:

  与歌词匹配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的风格。

  1.倾听教师轻唱“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断顿和连续,比较两种风格的不同。

  2.(在黑板上画上断顿标记和连续标记),我们一起带着小花朵到树林里来玩啦,小花来爬山坡啦!

  二、熟悉歌词。

  1.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名字叫《欢乐颂》。

  2.老师轻唱歌曲,提问:歌曲中谁感受到了快乐呢?

  3.根据幼儿回答顺序,逐个出示歌词图谱。

  4.提问:他们的顺序正确吗?请再听老师再演唱一遍(老师随音乐演唱)。

  5.请小朋友上来,给图片排序。

  6.和老师一起看图谱,轻唱歌曲。

  7.师生看图谱轮唱歌曲,游戏“我来唱呀,你来接”。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其实,这首歌里藏着小树林和小山哦,找一找他们藏在哪呢?

  2.在歌词图谱下,出示表现断顿和连贯的竖线和破浪线。

  3.看图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出示“啦”和“唔”,探索衬词的唱法。

  老师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轻弹膝盖和手臂小波浪)

  2.尝试完整演唱,第一遍尝歌词,第二遍唱衬词。

  3.分声部演唱歌曲。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儿童

  月饼展览会、幼儿每人带1~2个月饼

  图片、满月、文字

  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月亮、月饼等,幼儿人手一份

  园形纸片若干、图画书《月亮朋友》、PPT课件

  活动目标

  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团圆的日子。

  分月饼,能尝试等分圆形、椭圆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说月亮

  (出示“月亮变化记录表”。)《月亮朋友》的故事里,月亮会变成哪些样子呢?她是怎么变化的呢?

  (出示课件。)原来,月亮总是在变。

  (出示图片:满月。)一年中,哪一天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呢?

  (出示文字: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要过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课件:中秋节的时候。) 小结: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这天中国人总是和家人在一起吃饭,欣赏又圆又亮的月亮,品尝美味的月饼……这是个团圆的日子。

  2、月饼会

  ①月饼与月亮。

  中秋节时人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呢?(月饼。)

  (出示文字:月饼,)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小结: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所以人们把月饼做成圆圆的样子,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

  ②月饼展览会,

  展示幼儿带来的月饼

  幼儿欣赏月饼的形状、图案、花纹,并请个别幼儿介绍月饼的口味。

  3、分月饼

  “中秋节”是团圆节,我们亲亲热热在一起过节,分享美味的月饼好吗?(出示“纸月饼” )

  圆形的“月饼”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吃得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幼儿操作。)

  圆形的“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可以怎么分?(幼儿操作 )

  分其他形状的“月饼”(椭圆形、正方形),分成四等分

  4、尝月饼

  (幼儿四人围坐在一起,每人一块月饼。)思考:每人最多可以品尝到几种口味的月饼呢?

  小结:老师和小朋友们亲亲热热的像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过“中秋节”,吃月饼真开心!

  活动延伸

  (幼儿继续操作讨论 )不同形状的图形如何等分,还能怎么分呢?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蜗牛习性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材料表现表现蜗牛的动态。

  2、根据蜗牛的动态带领蜗牛到合适的地方旅游,并愿意将自己的蜗牛介绍给大家。

  活动流程:作品交流→表现蜗牛→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幼儿作品、背景图片、水粉画具、油画帮、记号笔、水彩笔、剪刀、粘纸、糨糊、彩色皱纸、即时贴等等。

  活动过程:

  一、作品交流:

  1、师:前几天,我们到上海昆虫馆去看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和动物,最近我们班上又来了一个有趣的客人,它是——蜗牛。是呀,我们的小朋友还画了可爱的小蜗牛呢,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好吗?(放音乐)

  2、交流:你看到的蜗牛是怎么样的呢?

  3、师生归纳:我们知道了蜗牛在睡觉时是把软软的身体伸的平平的,闭上眼睛。爬树时的蜗牛是把头抬的高高的。下山的蜗牛是头朝下,贝壳朝下的。当蜗牛遇到危险是,它会把软软的身体缩到壳里,一动也不动。

  二、表现蜗牛:

  1、多可爱的蜗牛呀,今天我们带着小蜗牛一起到园子里去玩好吗?

  2、介绍材料:在你们的身后,有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画画、做做小蜗牛,有的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上面有一颗小星星,稍微难一点的是两颗星星表示的,在难一点的 是用三颗星星表示的,你看看,那种材料比较适合你,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小蜗牛好吗?

  3、重点讲解:蜗牛的不同动作。

  蜗牛是怎么爬树的呢?(水平、垂直爬)

  蜗牛是怎么游泳的呢?(抬头)

  蜗牛是怎么睡觉的呢?(闭目、身体是平平的)

  难点:利用多种材料表现。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放音乐)

  三、分享

  交流

  1、你的蜗牛正在干什么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目的喜庆氛围。

  2.学习“闹”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

  3.尝试以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灯会的录像或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教学挂图(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灯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观看灯会录象或图片,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观灯的情景。提问:你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观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将难点前置,唱“隆咚一咚锵”和“咚隆咚一咚锵”。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数花灯”,学唱“有龙灯,有凤灯,龙灯凤灯狮子灯。”

  (3)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在“数花灯”部分或“敲锣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闹”字的唱法,引导幼儿尝试滑音的唱法,表现出歌曲幽默、风趣的感觉。

  (5)教师组织幼儿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具,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大班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垃圾桶、图书、照片等。

  (四)活动流程:讨论活动——查找资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动

  (五)活动过程

  1、讨论活动

  出示垃圾筒,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

  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那我们该怎么办?

  2、查找资料

  (1) 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处理这些垃圾有什么好办法?等会儿来告诉大家,好吗?

  (2)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3、交流表述

  (1) 请每组的代表来交流自己一组找到的处理垃圾的方法。

  (2) 播放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对垃圾分类有进一步的了解。

  4、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三)幼儿跟学歌曲。

  1、幼儿跟学第一遍。

  (1)提要求:间奏前面说的是他们生气了,你唱的要让我一听就知道你是生气了;后面的部分要让我听到你是很开心,好吗?

  (2)教师小结: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有个地方学得不太好,请你再来听一听。

  2、挑出单句,再次学唱。

  注意及时纠正,教孩子们正确的唱法。

  3、幼儿再次学唱歌曲。

  提出更高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再次学唱一两遍歌曲。

  5、分组学唱歌曲(两组两遍)。

  6、分组接唱歌曲(相互交换,两遍)。

  四、创编舞蹈动作。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唱的这首歌,还能加入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呢?

  (一)讨论: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动作。

  (二)逐句请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进行表演唱。

  请小朋友一起加上你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四)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唱两遍。

  五、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如果在生活中,你和好朋友有矛盾了,生气了,就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拉拉钩的好办法和好,还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在“我要上小学”主题中的一个生成的内容。是实施新课程,实践新教材,并尝试着自我创新的内容。

  针对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上小学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观了小学;采访了哥哥姐姐;认识了书包、书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孩子做事拖拉、计划性差,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以后怎么办,特别怕早上迟到。所以我选择了符合他们实际问题与需求的切入点,希望通过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积累粗浅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着安排计自己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意识,知道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 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部分时间,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并具有初步的计划做事的意识。

  2. 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录象、计划表、书包文具、笔、纸张、翻翻牌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对个别化活动中的记录结果进行有选择的交流,解决“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重点提问:

  1.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上学的早晨调查表”。

  2. 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交流对计划“上学的早晨”中遇到的疑问,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预计幼儿会就整理书包、早晨拖拖拉拉、喝水等不合理的行为或是不好的生活习惯提出自己的疑问,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二、“阅读”、游戏

  观看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景,并玩记忆与推算游戏,比较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不同准备

  重点提问:

  1. 观看小学生上学前的生活情景。(录象通过一个小学生自述的形式,完整表达小学生从起床到出门做的事情若干项,并说出每一项花了多少时间,同时整合有关的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

  2. 这个小学生早上做些什么事情,每件事情花多长时间?

  3. 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的准备有什么不同?

  4. 推算并交流上学的早晨的准备工作究竟花了多少的时间。

  小结:

  上小学的早晨和上幼儿园的早晨有很多不同之处,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不能迟到哦。

  三、讨论交流

  围绕问题“如何合理安排不迟到”进行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才能合理安排

  提问: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迟到呢?(预计:用闹钟、抓紧时间、叫爸爸妈妈提醒、晚上算好起床时间……)

  小结:要作好准备工作,看好时间,有计划地做事才能保证准时上学不迟到。

  四、游戏、“阅读”

  比一分钟整理书包谁快,感受不同职业的人一分钟可以干什么重要的事 --- 了解时间的重要与宝贵。

  1. 重点提问:一分钟有多长呢?

  (用一分钟来整理书包,开展一分钟竞赛,让自己一分钟成为一个小学生的样子。)

  小结:我们用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一分钟不象看起来那么短呢。

  2. 重点提问:我们身边的人又能用一分钟做些什么事情呢?

  (放录象提升:一分钟阿姨可以包几十个小馄饨、给警察叔叔一分钟可以抓住一个坏人、医生的一分钟也许可以拯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多给运动员一分钟也许他能进球改变一场比赛的结果、给世界冠军一分钟他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小结:原来一分钟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让我们合理安排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

  教学反思:

  1. 目标达成,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 缺少对孩子整理书包时方式与习惯的关注。

  3. 设计上对大班孩子有挑战,本班孩子大部分能完成任务。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节奏,并能按音乐节奏手眼一致地做采茶动作。

  2、能根据欢快的舞蹈旋律,大胆想象创编轻盈而又快捷的扑蝶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纸蝴蝶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讲述生活经验,学习采茶、扑碟的动作。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想听吗?

  幼儿欣赏音乐。

  2、听完曲子了谁来告诉我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听完了你有什么感觉?(请个别幼儿讲讲)

  教师小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

  3、学习采茶动作。

  那你们有谁知道是怎么采茶的?请一小朋友用动作试一试,并请其他幼儿讨论学习。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不同方位的采茶动作,如上边、下边、左边、右边;采茶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手的方向。

  老师听了曲子后也想到了些动作,你们想学吗?(师生一起做舞蹈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讲解。)

  听音乐与幼儿一起做一遍采茶的动作。(两遍)

  4、学习扑蝶的动作。

  我们拔开茶树看看有什么飞来了什么?(出示蝴蝶)?蝴蝶来了,我们用什么动作抓蝴蝶?请个别幼儿表演,全体学习。

  引导幼儿创编蝴蝶飞高了、落到地上等动作;扑蝶的时候要轻轻的,不然蝴蝶会被吓跑的。

  听音乐与幼儿一起做一遍扑蝶的动作。(两遍)

  二、学习舞蹈《采茶扑碟》

  1、教师完整示范。

  “老师把刚才小朋友做的采茶和扑蝶的动作连起来,编了一个舞蹈,想不想看?”

  2、幼儿围圆圈舞蹈两遍。

  重点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表现舞蹈的欢快气氛。

  三、幼儿分组自由表演。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担任采茶人、茶树和蝴蝶等,随音乐按节奏做动作。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残疾人,了解并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2、培养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活动重点:培养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活动难点: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活动准备:

  1、课件

  2、蒙眼睛的布条、玩具熊、玉米糖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幸福拍手歌》

  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二、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提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得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三、观看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这些残疾人,有的靠卖艺为生,有的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还有的外出、过马路、坐公交车都需要别人帮助。

  四、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上来拿玩具。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和拿玩具的样子。

  小结:是啊!拿玩具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单手剥糖。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回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剥糖。

  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麽剥不下糖纸呢(原来一只手不好剪)

  小结:拿玩具、剥糖这么简单的事,对于盲人、和失去手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非常的不容易。

  五、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设计师也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方便他们生活的用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观看课件,了解残疾人用具。

  六、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为残疾人设计一件生活用具,幼儿进区角尝试利用各种材料为残疾人设计用具,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