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4-23 02:48:30 作者:

【推荐】中班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中班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印手画鸽子(中班绘画)马陆中幼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简单的花纹,根据画面需要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2、体验装饰画的特点和美感。

  活动准备: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赏与演示

  (1)、手掌变鸽子

  通过做小手游戏找出拇指,并让其余四指并拢,飞到纸上变成鸽子。

  (2)手指、拇指、手掌分别变成了鸽子的哪一部分?

  (3)演示作画,请一位幼儿“飞”上来,把手放在黑板上,由老师帮助印画轮廓,注意描画时手不移动;印反方向的鸽子,先讨论用什么方法画。

  (4)范画上的鸽子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花纹)最大的花在哪里?(中间)出示丁绍光的作品,强调装饰画的特点(装饰在重要部位);试着画一画,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二、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纸为天空,让鸽子来飞翔。

  (2)、启发幼儿变换手的位置印画,注意鸽子的画面布局。

  (3)、提醒个别幼儿作画是离“鸽子”远点,以免把手指描脏。

  (4)、大胆用花纹装饰,并注意美感。

  三、引导评价

  (1)、哪只最美?美在哪里?

  (2)、为什么有的不美?(体会无规律及平均分布的缺点)

中班教案 篇2

  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气球的动态及其与空气的关系。

  2、产生玩气球的兴趣。

  准备:故事磁带气球实物若干

  过程:

  一、气球升上天。

  ————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到"他们想飘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上去。"————卖气球的人为什么要牢牢抓住红气球的绳子?红气球浮在空气中是怎么样的?

  ————蓝气球、黄气球是怎么样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轻的?(给气球打气)

  二、气球逃走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卖气球的人急得哭起来"。

  ————卖气球的打了个喷嚏,手一松气球就逃走了,踩高跷的人和荡秋千的杂技演员为什么都抓不住气球?(因为会往上飘升,所以抓不住)气球去玩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

  ————气球想去玩,是谁带着他们去玩的?(风儿带着气球去的)————气球跟着风儿,怎么样去城市和乡下?(飘飘荡荡、摇摇摆摆地飞到乡下和城市)————气球到了幼儿园,停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垂下去?(浮在天花板下面,小朋友可以牵住气球去玩)————完整地欣赏录音故事。

  ————气球为什么最后留在了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气球)————气球也到我们幼儿园来了吗?

  ————出示气球实物,告诉幼儿来到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玩。带领幼儿一起说:"气球,欢迎你!"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前两天女儿换牙了,乳牙还没掉就长出恒牙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带她去医院将乳牙拔掉,女儿当时的那种恐惧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由此我想到我们中一班也已经有孩子开始换牙了,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换牙的感受和换牙常识及保护牙齿的方法,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体会牙齿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

  2.在讨论和交流中,了解一些换牙的常识和保护牙齿的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每个小朋友自带牙刷一把、师准备牙模具两个、牙刷两把、儿童牙膏一盒。

  2.自制《刷牙的正确方法》课件。

  3.将女儿拔牙自编成一个小故事并绘制成二幅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第一张图片并讲述自编故事的第一段(美美牙疼,医生检查发现,乳牙松动但没掉就长出恒牙,医生决定要将美美的乳牙拔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为什么要换牙。讲后提问:

  ☆故事中的小姑娘美美为什么要去拔牙呢?

  ☆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美美,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是怎么回事?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现在的牙叫乳牙,它们比较小,也不够坚硬,当我们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乳牙就会脱落,开始长出新牙,这新长出的牙叫恒牙。恒牙比较大而且很坚硬,比乳牙还要多,对人的身体很重要。恒牙掉了就不会再长出新牙。

  2.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讲并述第二段故事(美美由于害怕大哭大闹不愿意拔牙及拔完牙后的感受)消除孩子们对拔牙的恐惧感,进而引出乳牙滞留怎么办。讲后提问:

  ☆美美为什么不愿意拔牙?

  ☆美美拔完牙说了什么?(其实拔牙也不是太疼啊,早知道我就不哭了)

  ☆你觉得这样的牙要不要拔?

  ☆教师小结: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该脱落而不落,叫乳牙滞留,美美的乳牙还没掉恒牙就长出来了,看起来像是双层牙,这种情况就要尽快去医院拔除乳牙,腾出位置,让恒牙长出来。

  3.换牙我不怕。

  ☆请已经换牙的小朋友说一说换牙的感受。

  ☆换牙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换牙是正常现象,说明小朋友长大了,对活动的牙齿不要用手去摇,也不要用舌头舔刚长出的新牙,否则长出的牙齿不整齐了。对换牙时出现的问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也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帮忙。

  4.讨论:怎样保护牙齿。

  ☆健康的'牙齿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用?

  ☆你知道有哪些保护牙齿的好方法吗?

  ☆师幼共同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多吃蔬菜、检查牙齿、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饭后漱口、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不咬硬物、不多吃糖、不用手摸等。

  5.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 请两名幼儿到前面在牙模具上演示刷牙的方法,其他幼儿评析。

  ☆ 用课件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引导幼儿徒手练习。

  延伸活动: 幼儿用自己的牙刷分组实际练习刷牙的方法,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学习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 准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 教具:卡片5张,7、8的数卡。

  ●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 探究活动。

  教师出示卡片,请幼儿数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图形。启发幼儿将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一起,并送上相应数量的数卡。

  ● 幼儿操作练习。

  请将相同数量的物体画线连起来。

  ● 游戏活动:采花。

  玩法:将场地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有许多鲜花的卡片(正面花形,反面8以内的圆点),卡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跑到草地上采花,每人采一朵,数数卡片背面圆点的数量,然后看老师手中的数卡,老师举起数卡7,拿有7个圆点的幼儿立即将卡片举起来,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换数卡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拓展:

  ● 在小组活动时间教幼儿玩游戏:配对。

  玩法:为幼儿提供1――7的点卡3套;1――7的实物卡3套。幼儿每两人一组玩游戏。将点卡背面朝上,无规则散放在桌子上,将实物卡片打乱反扣在桌子另一边,两人轮流拿牌(点卡),将牌拿完后,第一个幼儿先翻一张实物卡,如果实物卡的数量与自己手中的某一张点卡数量相同,则出掉这一对牌,如果不同,就将实物卡放回原处。然后由第二个幼儿拿牌,玩法同第一个幼儿。

中班教案 篇5

  蜻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昆虫,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听到这里,小朋友们是不是开始对蜻蜓感兴趣了呢?好,咱们现在就开始下一步活动。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很快辨认6以内的数字组合(物体)

  积极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喜欢上数学活动课。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以实物代替单调的“数字”,活学活用。

  能够快速反应6以内的数字将数字活化。

  【活动准备】

  1—6数字图片、六个实物标示的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数数复习,自然导入

  通过复习1—50的数字,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活动,数数字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了,他们已经能够很流畅的数出1—50的数字,有的甚至能数更多。

  师:宝贝们真棒!已经学会了数这么多的数字啦!今天呀我们有六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哪些宝宝呢?

  (通过数字宝宝这一游戏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

  二、数字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清楚喽,左边呢有数量不等的棒棒糖,右边是数字宝宝,哪些数字呢?我们来数一数……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左边有一根棒棒糖,那么我们就把这根棒棒棒和右边的数字“1”连起来,好朋友,要手拉手对不对!

  这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实物与“数字”的关系。

  三、你大我小比一比

  这一环节提供的实物并不是单一的品种,大小不同,直观上并不能很快判断数量多少,必须经过一一的数出来

  宝贝们这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给它们比一比谁多谁少

  这个游戏设定是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进行数的比较,更是对数数的进一步训练。

  四、游戏大比拼

  在游戏室事先准备好六个大圆圈,并且都有数字标示(物体表示的1—6)教师随机喊出一个数字,小朋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该数字代表的圆圈里

  这一游戏帮助孩子们快速反应数字,训练数字敏感度。

  五、“画”数字

  这属于拓展延伸,仍然是要求幼儿用实物代替数字,在白纸上画好1—6。

  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6以内的数,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