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会看余数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复习准备:
8.746保留一位小数约(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B、讲授新课:
出示例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理解题意,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10.9÷6.2≈1.8
3、题目要求我们商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商应该除到哪一位?(学生独立完成)
4、横式1.8前面用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语要注意什么?
例2:一台织布机12小时织布62.5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
2、讨论:竖式商除到哪一位?为什么?
C、巩固练习:
计算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45÷179.9÷101
D、师生归纳:
1、学生讨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归纳后,集读P-55最后一段。
E、强化练习:
1、P-40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题。
F、课堂小结: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还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业:P-40第二题、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后小结:
本课是建立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重点是放在让学生知道列竖式计算时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有地同学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学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理解除到哪一位,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从而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教学中,我还忽略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最好在课的结束时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