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1-07 03:13:04 作者: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中班音乐教案4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扮演角色及看图谱节奏能进行有节奏的对话。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准备:

  PPT课件,音乐,猫叫录音,歌曲伴奏录音。

  过程:

  1、谈话交流:

  --"今天吴老师呀,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PPT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电话)"打电话找谁?找朋友来干什么?"(找个朋友过家家)"打电话需要知道什么呢?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拨号码的呢?"(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2、学看图谱节奏:

  --"老师们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听一听有哪些内容?"播放PPT课件图谱节奏:

  (1)教师边播放图片边引导幼儿熟悉歌曲中的对话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并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做节奏动作。

  3、角色扮演游戏:

  --"现在请你们来扮演小老鼠和猫,好吗?"--"那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可以怎样做不让猫发现呢?"(引导幼儿"蹲下",反映较慢的小老鼠会被猫捉走)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游戏。

  (2)男女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后互换角色。

  4、延伸: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小结: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点丢了性命,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这么粗心,做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和仔细。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 学唱歌曲《粉刷匠》,能表现歌曲轻松、幽默的情绪。

  2、 学习根据歌词内容自由编动作。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能自己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1、《小朋友的书 勤劳的人们》;磁带及录音机。

  2、彩色小贴纸若干;幼儿自制纸帽子;小水桶若干。

  活动流程:

  一、欣赏《小朋友的书 勤劳的人们》第14页"粉刷匠"的画面提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请幼儿来学一学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二、欣赏歌曲老师带来了一首《粉刷匠》的歌曲,请你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歌曲里讲的.是谁的故事?

  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觉轻松、幽默的情绪)三、学唱歌曲(一)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

  (二)学唱歌曲。

  教师结合伴奏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提问:他的小鼻子变成什么样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幼儿跟音乐伴奏演唱若干遍。

  (三) 游戏"粉刷匠"。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做墙,一人做粉刷匠,表演歌曲一遍;表演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四、 自由表演歌曲教师请幼儿戴上纸帽子,拿起纸刷子,提起小水桶,教师两手各拉两个幼儿成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幼儿表演一遍后,教师拉着另外四位幼儿换一地方成另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引导幼儿把粉刷匠轻松、幽默的情绪表现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节奏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在中班年龄段会被一切可视可听的媒体所吸引。有时会为之而动,这是一种一种乐感也是中班幼儿准确地把握节奏的通道。因此借小手小脚动起来这个主题我设置了让幼儿正确认识节奏快慢的活动,这个主题活动融合了小动物世界的故事情境,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到快慢的变化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轻和重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轻和重。

  难点:让手脚随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曲。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教师说:“我是小狗”,小朋友说:“小狗、小狗汪汪叫”

  (二)依次模仿小猫、小鸡、小鸭、小羊、老牛叫

  二、动动手

  (一)、老师敲小鼓,请小朋友听。

  (二)、再敲第二遍。

  (三)、提问:刚才老师两次敲鼓的声音一样吗?请幼儿回答。

  (四)随鼓声拍手,注意节奏的快慢。

  三、动动脚

  1、老师再次敲鼓,请小朋友听敲的声音。

  2、第二次敲鼓,幼儿再听。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注意重轻。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的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咱们在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音乐。

  1、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2、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4、师幼随音乐一起模仿各种小动物。

  教学反思:

  幼儿对动物很熟悉,所以模仿起来有模有样,兴趣很高,做为活动的热身,小朋友们一边模仿一边表演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幼儿能够听出鼓声的快和慢,并用拍手来表现出来。幼儿在分辨快慢的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分辨出来两种鼓声的不同,表现轻重比上一个环节表现快慢的兴趣更高,而且幼儿更喜欢用小脚来表现。从音乐的快慢和轻重联想出各种动物,这对小朋友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很多行动快和慢,还有根据动物的形体找出走路轻和重的动物。

  本活动是一节训练幼儿听力的节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环节配合默契,能达到预设目标。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学唱歌曲《过新年》,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新年的庆祝活动。

  技能目标:尝试用身体动作自由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鞭炮”音效;“热闹的新年”图片;《过新年》歌曲音频、图片及图谱。

  材料准备:彩带(人手两条)。

  活动过程

  播放音效“鞭炮”,出示图片“热闹的新年”,请幼儿根据鞭炮声猜测节日,了解新年的庆祝活动。

  1.播放音效,请幼儿猜测节日。

  这是什么声音?(鞭炮)

  为什么会有鞭炮声呢?猜猜大家可能在庆祝什么节日?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新年的庆祝活动。

  原来大家在庆祝新年,大家都做了哪些事来庆祝新年呢?

  小结:新年到了,大家用燃放鞭炮、唱歌跳舞、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庆祝。

  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过新年》,引导幼儿理解并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过新年》第一遍,感受歌曲的欢乐情绪。

  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热闹、喜庆)

  歌曲里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敲锣打鼓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2.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过新年》第二遍,熟悉歌曲。

  1)倾听歌曲,引导幼儿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歌曲内容有节奏地念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熟悉音乐节奏。

  播放歌曲音频及图谱《过新年》,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带领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念歌词。

  2.引导幼儿边念歌词边拍节奏。

  3.播放歌曲音频,跟唱歌曲,重点练习附点和休止符的唱法。

  当我们唱到“鞭炮声声”时,可以把“鞭炮”的“鞭”唱得长一点;“炮”唱得短一点。(其他附点句子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导)

  当我们唱到“咚咚咚咚锵”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打鼓的样子,鼓点落下时非常干净利落,因此小朋友们在唱到这一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拖太长噢。

  发放彩带并播放歌曲音频《过新年》,鼓励幼儿边唱歌边用动作自由表现歌曲。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庆祝新年的到来。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陪伴幼儿观看“宝宝巴士欢乐新年”系列的歌曲动画,了解更多过年习俗,感受新年欢乐的气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

下一篇:中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