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品】幼儿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 篇1
中班音乐活动:
我爱洗澡
活动目标:
1.体验洗澡的快乐,养成爱洗澡的习惯。
2.能够大胆想象,创编洗澡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盆及洗澡用具,幼儿用浴花人手一个。
2.布置场景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在《我爱洗澡》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手拿浴花进入活动室
2.出示大盆、香皂等物品,认识洗澡用具
3.放课件:《两个宝宝洗澡澡》
师: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宝宝,他们也很喜欢洗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妈妈帮宝宝洗了哪些地方啊?
4.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结合儿歌,创编洗澡的动作。
洗洗我的头呀,一、二、三;
洗洗我的胳膊,一、二、三;
洗洗我的小腿,一、二、三;
洗洗我的屁股,一、二、三;
洗洗我的后背,一、二、三;
5.讨论洗澡的好处,并放课件进行小结。
①洗澡可以使我们干净,这样我们就会很舒服
②运动后会出汗,皮肤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产生细菌,对皮肤不好。
③经常洗澡干净的皮肤可以放出“溶菌霉”消灭细菌,保护我们的皮肤。
6.教师完整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7.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①结合儿歌,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②教师手持“大淋浴头”利用游戏的形式,反复练习教难掌握的动作.
8.教师和幼儿完整跟音乐跳
9.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站好位置表演,请大家欣赏
10.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做动作 ,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伊诺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伊诺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活动准备】
1.提供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小勺、小碗、吸管等。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教师吹泡泡,幼儿追泡泡)这个玩具好玩吗?谁来玩一玩?大家都想玩可只有一个玩具,这怎么办呢?讨论结果: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请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回放录像。
(1)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教师总结:泡泡水中如果放得洗洁精或洗衣粉少,它的浓度就小,所以它吹出的泡泡就有小又少;如果泡泡水中放得洗洁精或洗衣粉多,它的浓度就大,吹出的泡泡自然就又多又大。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讨论。
师: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彩带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运用图谱记录彩带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带、勾线笔、图画纸若干,《采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带,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彩带,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彩带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像数字“1”,像海带,像钓鱼竿,像棍子,像蛇……)
(2)教师手拿彩带的两端,使彩带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样彩带又像什么?(像独木桥,像减号,像绳子……)
(3)将彩带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像笑起来的嘴巴,像天上的月亮,像宝宝的摇篮……)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彩带,感受舞动过程中彩带变化出的线条。
(1)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美丽的彩带,让我们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舞动彩带,注意看看彩带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的创意,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准备。)
(2)幼儿交流:请幼儿个别演示,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观察、联想,说说彩带舞动出的线条像什么。(像蛇,像陀螺,像毛线团,像龙卷风,像妈妈的卷发……)
(3)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舞动出与幼儿不同的线条,丰富幼儿的联想。(幼儿想象:像电话线,像波浪,像山峰……)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让我们用笔把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下来吧!
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3.教师挑选便于用身体动作表现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创编:你们记录的线条真漂亮!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学这些线条跳舞呢?(启发幼儿根据记录的线条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
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现,如:手臂不同方位的舞动、躯干的扭动及同伴之间身体上下起伏;手臂在胸前舞出横8字形及用秧歌十字步等表现;用手在不同部位划圈、身体转圈等。)
5.教师与幼儿协商整理创编的动作,初步形成完整的律动,并共同表演。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三、游戏判断对错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小结: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3、夏天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结: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也尽量少吃雪糕,因为雪糕太凉容易让胃宝宝难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小结:玻璃球是危险物品,千万不要放在嘴里玩,容易出危险。
四、操作活动1、请幼儿把小筐里认为做得不正确的图片挑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
例如:小朋友一边走一喝水,容易呛到。
2、师巡回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能积极参加,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本活动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小百科:吃,汉语一级字,读作c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说文》:“吃,言蹇难也。”本义是口吃,即说话结结巴巴不流利;字或作“?”,《说文·欠部》:“?,一曰口不便言。”引申指行动迟缓艰难。
幼儿园教案 篇5
教材简介:《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分两部分,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第一部分主要讲树妈妈看见小树叶飘走了,心理很难过,音乐相对缓慢忧伤。第二部分主要讲小树叶离开妈妈后变勇敢了,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幼儿容易接受、理解和表达。
目标预设:对教材的充分分析后,根据中班幼儿的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感受歌曲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的形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到了,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它是怎样飘下来的吗?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和小树叶跳个舞吧!(播放《小树叶》伴奏带,教师和幼儿一起舞蹈,音乐结束时教师把树叶洒下,让小朋友每人找一片树叶宝宝做朋友)
二、新授歌曲。
1、完整的播放《小树叶》视频,幼儿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
2、师:这首歌好听吗?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样吗?
(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旋律不同,前段舒缓,后段欢快)
3、《小树叶》的故事
师:其实这首好听的歌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第一部分。
师:秋天到了,“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教师有节奏的演唱)
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怎么想的?
师:对啊!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了!你们离开妈妈害怕吗?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第一段)师:你们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树叶很害怕?我们一起做一做!
2)第二部分。
师:小树叶飘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沙沙沙沙沙)
师:像在做什么呀?(说话)你们猜猜小树叶会说些什么呢?
师:其实小树叶在说“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教师有节奏的演唱)
师:你们觉得小树叶勇敢吗?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小树叶很勇敢呢?(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第二段)
师:那你们想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小树叶很勇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4、教师完整演唱,幼儿欣赏。
师:一首好听的《小树叶》送给你们。
(第一段唱的缓慢轻柔而且表情很难过,第二段唱的跳跃欢快脸上带着微笑,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变形式演唱。
鼓励幼儿较独立的安排与选择演唱的形式,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与同伴合作演唱。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想怎么唱?(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
1、分两组对唱
师:我们唱第一段的小朋友要怎么唱?那第二段呢?(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连贯轻柔,第二段跳跃欢快)
2、男女对唱
师:女孩子常第一段,男孩子唱第二段,你们知道怎么唱了吗?
3、领唱
请几个幼儿唱第一段,表现小树叶的担心害怕,全体幼儿唱第二段,表现小树叶的坚强勇敢。
四、随音乐舞蹈。
1、师:带着你的好朋友小树叶,听着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跳起来!
2、音乐结束,请幼儿把手中的小树叶送回大树妈妈的怀抱!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判断图形的两种特征,学习用表格记录图形的特征
2、尝试使用" √ "符号进行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学习用表格记录、表示图形的颜色、形状难点:正确确定多层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的位置活动准备:演示课件 幼儿操作题每人两张 笔每人一支 图形卡片每人4张 箩筐6个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录图形特征
1、认识图形的两个特征(课件出示黄色圆形)小朋友,谁来了?它是怎么样的?(学说:黄色的圆形)。出示红三角形、绿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表述
2、认识表格及特征标记认识表格认识标记: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一排标记,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叫什么?
3、幼儿尝试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图形宝宝要到表格中找找它的好朋友,你猜猜谁会是它的好朋友,为什么?我们在它的朋友下面的格子中画个"钩子"来记录。
4、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5、再出示双层的表格,请幼儿来回答,教师并讲解多层表格的勾画方法。
请幼儿来尝试一下。
6、幼儿在作业纸上练习,并请一个幼儿到黑板上完成作业。
二、反向思维的练习
1、请幼儿点着勾子猜测
来找朋友的图形是什么。
"X色的" "X形"2、竞赛游戏:猜图形看勾子的位置,确定是什么图形,有相应图形的幼儿举起正确的卡片。
三:找家请孩子们为手中的物品分别找到他们的家。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
2、喜欢听故事,学说简单句。
3、初步学习良好的生活礼仪。
【活动准备】
夹心面包一个、挂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幼儿回答)哦,小朋友说得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面包)面包里还有许多的秘密,撕开面包,瞧,里面夹的是什么?
(火腿)面包里有夹心的叫夹心面包,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下课后,老师会请表现很棒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小猪妈妈也做了一个夹心面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猪妈妈的夹心面包》,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看看猪妈妈家里都有谁?他们都说了什么?
二、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小猪妈妈做了一个夹心面包,一个又香又脆的夹心面包。
猪爸爸想要一片,猪爸爸说:“猪妈妈,请拿一片夹心面包给我吧。”
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小猪哥哥说:“妈妈,夹心面包真好吃,谢谢你!”小猪姐姐吃了还想要一片,可是妈妈说:“对不起,夹心面包只有一片了,那是留给小猪弟弟的。”
小猪弟弟很高兴,说:“谢谢妈妈!”就吃了最后一片夹心面包。
提问:
1、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全班齐说一遍)
2、你们还记得猪妈妈家都有谁?
小结:
猪妈妈家有猪爸爸、猪妈妈、猪哥哥、猪姐姐、小猪弟弟。
3、猪妈妈和猪宝宝们在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什么?
三、我们一起再听一遍故事吧,分段听录音。
师:夹心面包可好吃了,猪爸爸想要吃,他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
小朋友在家里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师: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爸爸妈妈给你们东西吃,你们会说什么呢?
师:小猪姐姐吃了一片还想再吃一片,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妈妈有没有把面包给姐姐吃啊,妈妈对姐姐说了什么?
师:小猪吃了最后一片面包,对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小猪对妈妈说了什么?
小结:
今天小朋友向小猪一家学习礼貌用语,你们学会了吗?(幼儿回答)
四、师生表演。
现在我们一起把小猪一家请出来,好不好?请幼儿扮演各种角色,边听录音变表演。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沙画的作画步骤。学习简单的“抓、漏、刮、捏、扣”等动作。
2、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体验沙画带来的快乐。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学习:抓、漏、刮、捏、扣等动作
活动准备
卡纸数张(跟幼儿人数相同)大量的沙沙画视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神奇沙画>,让幼儿欣赏和观察。
幼儿尝试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这段录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小结:启发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2、再次播放视频
沙画大师都用了哪些手法来作画?
幼儿结合视频尝试回答:在视频画面中出现的手法变化。让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练习基本的作画手法。
3、通过启发性提问,萌发幼儿对沙画的创作愿望。
4、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同伴间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进行创作。(播放轻音乐)
5、把幼儿的作品现场拍摄并欣赏,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给作品取名字。
三、结束部分:
幼儿试着评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不断体验沙的变化。
教学反思
大班的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简单的绘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创作形式。沙子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而沙画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新颖的,因此,我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选择了绘画方式比较新颖的,幼儿的兴趣浓厚,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后面的幼儿作画,幼儿思维没打开,作品过于单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