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必备】幼儿园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引出空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
(1)教师演示
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
(2)幼儿操作
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3)教师演示
把纸巾换成手帕,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手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4)幼儿操作
同样分开,让幼儿操作把纸巾换成手帕的实验。
教师小结:杯子里的纸巾和手帕会湿跟材料无关,都是因为空气的关系,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
3.活动结束
教师请幼儿简单说明自己理解的空气是怎样的,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师:老师刚刚观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来移去到最后纸巾也没有湿,鼓励这位小朋友还发现空气另外的神奇之处。
师:(实验结束)大家看到空气的神奇的地方了吗?老师把实验的工具放在区域活动里,想做这个实验的小朋友可以取来做。
活动总结
结合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我对本节课总结如下:
1.幼儿求知欲望较强,积极性高。儿童对空气和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
2.注重安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动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的预知工作不够全面,教师未考虑到孩子们也喜欢玩水,场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师共同协助。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消防意识。
2、学会简单地自我保护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
3、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如果家里着火了你会怎么做?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宝宝家为什么会着火了?
故事总结:由于小猫对火苗的好奇,使整个房子都着火了,差点害了自己和宝宝。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玩火,如果着火了,不要慌,告诉大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然后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地离开火灾现场到安全的地方去。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遇到过火灾吗?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小朋友们知道遇到火灾需要拨打什么电话?号码是多少?
(2) 《儒灵童》教会小鸟是怎样救同伴的?
(3) 小朋友当你遇到火灾时,你会怎样做?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在发生火灾时,要赶紧离开现场找成人呼救,然后拨打火警电话“119”,要记住讲清楚正确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来灭火。当遇到大火时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烟雾中有害气体对人的侵害。要蹲下身体向外走,不要慌张,逃离火场,要沿着墙走,寻找安全出口。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能玩火,像图片上的小朋友这样玩烧纸,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火灾,要记得拨打火警电话“119”哦,然后告诉对方正确详细的火灾地址。
四、游戏互动。
巩固主题名称,着火了规则:教师可找一名小朋友扮演小火苗,小朋友们要躲避小火苗,如果被小火苗追上的话,那被碰到的小朋友身上就会“着火”。这个时候着火了的小朋友也要帮着小火苗去追赶其他没有着火的小朋友。给坚持时间最长没有小火苗烧掉的小朋友奖励。借此来影射火灾的可怕,告诉孩子不要玩火。
【活动延伸】
(1) 带领幼儿唱读《儒灵童》儿歌。
(2)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3) 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小百科: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幼儿园教案 篇3
1. 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闻到过的气味(气味、甜味、焦味等)。
2. 玩游戏: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看谁的本领最大”游戏,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试着分辨预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并鼓励幼儿鼓掌。
3.引导幼儿谈论鼻子的功能。
除了嗅觉,鼻子还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会说:呼吸。老师给予相应的鼓励。例如:当一个人感冒时,他的鼻子很容易堵塞,他闻不到。同时,他觉得有哮喘,但呼吸急促。那种味道很不舒服。孩子有这种感觉吗?孩子们会回答:“是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鼻子免受任何伤害。
注释:举例说明鼻子的功能。让儿童更容易了解及加强保护鼻子的.意识。)
此刻,老师有一个故事。如果孩子们想听,他们怎么了?故事的名字是“长着一个翘鼻子的鲁鲁”。
(备注:进一步加强儿童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 如何告诉孩子正确擤鼻涕:
和孩子们交谈。通过以上的游戏,孩子们了解到鼻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时流鼻涕是不可避免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鼻涕时,不要随便擦。用手帕或纸巾擦鼻涕。那么怎么用手帕擦鼻涕呢?
孩子们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孩子的表现,解释的正确方法吹鼻子,按住鼻子用手帕或纸巾,先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吹鼻子的鼻孔,然后按住另一个鼻孔,轻轻吹,鼻孔周围擦鼻子。
点评:通过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潜能。)
5. 听故事,讨论:
老师感性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鲁鲁是对的吗?那些东西塞不进你的鼻子?孩子们可以自由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做一个补充。
总结:保护你的鼻子。不要抠鼻子。不要堵住你的鼻子。既危险又不卫生。
(点评: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关闭部分
组织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擤鼻涕,并用正确的动作鼓励孩子。
(总评:直观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了幼儿对知识的渴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健潜能、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故事的有趣,知道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
2、学习词汇:又轻又快、蹦蹦跳跳。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数字卡及相关动物的脚的图。
2、配套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画有小鸡脚)。
提问:猜猜它是谁?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汇:又轻又巧)大家来学一学。
(2)分别出示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步骤同(1)。
2、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提问: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脚吗?为什么小鸡、小兔、螳螂、螃蟹都数不清蜈蚣的脚?
3、再次欣赏故事。
出示如下图示,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讲述,并学做夸张动作。
(动物图片)(数字)
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4、讨论:蛇、老鼠、乌龟、蝴蝶、大象各有几只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