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有关大班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主题分析
(主题价值与幼儿经验)
主题活动名称:牙齿咔咔咔
记得小时候换牙酸酸疼疼的感觉,也记得掉牙后说话发音不正的难为情,这些是我们童年甜蜜有趣回忆的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仅有一次换牙的机会,大多数人会在6--7岁期间换牙:这正是我们大班孩子换牙的时间,因此,我们选择在这个歌时候与幼儿一起讨论换牙的经验,让他们知道情节牙齿的方法,养成保护牙齿的习惯。我们了可以和幼儿一起统计自己掉的牙齿,观察掉牙的情形,并且收集和记录掉下的牙齿,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中有关掉牙的传说与处理掉牙的不同习俗。通过一连串有趣的活动,我们将帮助幼儿自然地接受换牙的过程,对生命的成长有正向的认识和期待。
主题目标:
1、倾听他人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个人的见解。
2、知道乳牙掉落、恒牙萌出的过程。
3、了解蛀牙的成因和危害,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知道保护牙齿的基本方法,
4、了解掉牙的习俗感受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感受多元文化。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关注:
语言、数学逻辑、自然观察、人际关系。
主题预设、生成情况:
在幼儿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会陆陆续续地掉牙、换牙了。因为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难免心理上会有些着急,通过这个主题带领幼儿减少心理上的恐慌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掌握有关牙齿的种种问题。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顺利地度过换牙期了。
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
1、主题墙:拜访牙医的海报、我们今天刷过牙的海报、保护牙齿的海报、挂图:健康的宝宝
2、美工区:看看我的牙
3、语言区:故事书《蛀牙王子》、《宝贝牙旅行记》、
4、益智区:各种动物牙齿明显的图片。
5、科学区:我的牙、大人的牙。
实施反思:
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和孩子们做了一些对牙齿认识的准备工作,事先去针对本活动的所学的知识查阅资料、家长帮忙,去实践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幼儿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实自己。在设计与教学中,感到自己和学生都对牙病的治疗手段方面的知识没有储备。恰恰治疗牙齿是小朋友在生活中最怕面临的场面。此是一教学遗憾。
从中也对保护牙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如下:
1、饮食均衡
饮食平衡、不偏食,选择有益口腔健康的食品,包括:五谷杂粮、牛奶、鱼肉蛋、新鲜蔬菜和瓜果等,少吃酸、甜、粘的食品,少喝甜饮料,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2、早晚刷牙
刷牙使牙菌斑清除干净,牙菌斑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是造成龋齿和牙牙龈发炎的主要因素。
3、慎选牙具
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保健牙刷,使用清洁卫生牙具。
4、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牙刷顺着牙齿缝隙刷):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左右刷里外刷,切忌左右横刷。
5、定期检查
每半年或一年要到口腔医院检查一次牙齿,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音符的音符标记及其所表示的时值。
2、学唱《音符歌》,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
3、体验游戏的乐趣,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音乐王国”活动背景图
2、《音符歌》的课件
3、录音机,磁带
4、音符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声进场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吗?(复习“郊游“入场)
二、 进入“音乐王国”
1、老师带领幼儿参观
师:你们看,这里美吗?有什么?(指音符)这是什么?(音符)
2、观看FLASH
师:听!什么声音?我们坐下来看一看。
三、认识音符
师:你们刚刚看见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就是音乐王国的小主人。他们可棒了!在音乐的大家庭中,到处都有着他们的身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音乐里的节奏才会如此的和谐。
师:(指小房子)瞧,这就是他们的家。
(1)(全音符)师:这是谁的家?(开门)他是谁呀?(全音符标记)他长得什么样?(全音符是一个圈)他的节奏是这样的,(出示节奏图X__ __ __)谁能用手拍出来?(幼儿尝试后,教师示范)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音符有几拍,打招呼的时候就要把他表示出来,谁先来试一试?(教师示范)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你们再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别的声音来表示呢,要边说边打节奏。
(2)(二分音符)师:谁来敲门?他是谁啊?他是二分音符。你们看,他是怎样的?他比全音符多了个什么?这是符杆。(二分音符加符杆)二分音符有两拍,谁来和他打招呼?
(3)(四分音符)师:他是二分音符吗?为什么?那他是谁呢?(四分音符黑了头)四分音符只有一拍,谁来向他打招呼?
(4)复习这三个音符
师:现在我们再来和他们逐一打招呼。
(5)出示节奏图
师:小朋友们看,音符们出来玩了,我们按节奏用掌声欢迎他们。我们来向他们打招呼。
(6)观看一段FLASH,简略介绍
师:这里有几个音符?你们认识了几个?还有谁不认识?
(出示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标记)他是八分音符,他是十六分音符。你看,他们有什么地方和其他音符不一样?(多了一个符尾)八分音符有几条?十六分音符呢?(八分音符加符尾,还有十六分音符,符杆上面两条尾)他们的节奏和前面几个音符的节奏一样吗?他们可淘气了,出来的时候跳得很快,节奏很短。八分音符的节奏是xx(示范),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是xxxx(示范)
(7)师:音乐王国的几位小主人,你们认识了吗?(逐一说名称)说说他们的样子。(念歌词)
4.游戏
(1)师:小音符们可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们愿意吗?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与找你喜欢的小音符。
(2)幼儿围绕在教师的周围
师:全音符在哪里?在哪里?幼儿:在这里,在这里。
(3)师:我们现在和小音符一起唱歌,唱到谁,你就带着他跳起来!(带着他蹲下去躲起来)
四、 结束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开心吗?我们现在带着小音符去别的地方郊游!
活动自评:
幼儿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一直处在一个音乐王国的童话世界里,在这里,他们会感觉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的学东西。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认识各种音符及意义。在认识每一个音符的时候,我就会将歌词插入其中,让他们不自觉的就知道,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他们也就接受掌握了,对后面玩游戏的部分打下了基础。而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的活动,这个活动就在唱唱跳跳、说说笑笑中结束了。
大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小水塘》这个故事短小精悍,角色语言重复性多,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故事围绕小蚂蚁散步时遇到的一个小水塘展开,通过小蚂蚁这一角色的重复性语句“别动,这是我的小水塘”,刻画出了小蚂蚁生动的形象特点。最后故事略显幽默的结尾,让阅读的人豁然开朗,小蚂蚁喜欢并想独自占有的小水塘居然是小马驹踩下的脚窝窝。我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游戏的特点,加入角色的情境性表演,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理解小脚印变成小水塘的原因。
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学说角色语言,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小脚印变成小水塘的原因。
活动准备:故事背景图、小蚂蚁、蜗牛、小马驹图片、头饰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什么时候路上会出现小水塘?
2、为什么雨后的路上会有小水塘出现呢?
3、如果你遇到了小水塘,会怎么做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夜里下了一场雨,草地上也出现了一个小水塘,你们猜猜看,哪个动物朋友会遇到这个小水塘?它会怎么想呢?
2、结合图片,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①小蚂蚁什么时候遇到了小水塘?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蚂蚁?
②小蚂蚁遇到了这个小水塘,觉得怎么样?
③蜗牛和金甲虫是怎么过来的?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④小马驹是怎么过来的?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⑤小马驹是怎么说的?
三、完整欣赏散故事,理解小水塘变成小脚印的原因。
①故事里没有说清楚,我想请小朋友猜猜看小蚂蚁为什么会很喜欢这个小水塘?
②小马驹和小蚂蚁绕过一个草垛,它们看到了什么呀?
③小马驹的脚窝窝怎么会变成小水塘的呢?(解释一下小水塘的由来)
四、情境性表演,满足幼儿模仿欲望,让幼儿学说角色语言。
1、请个别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角色,进行表演。重点指导幼儿学说角色语言,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最后小蚂蚁发现自己喜欢的小水塘是小马驹踩下的脚窝窝,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思考的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通过猜测和故事的完整欣赏,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角色的对话,发展幼儿语言的模仿和表达能力。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让幼儿理解小水塘的形成原因。
重点指导幼儿学说角色语言,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购物游戏,感受自己准备春游物品的快乐。
2.有初步合理的购物计划,并能根据外出情况挑选适量、适当及必须的物品。
3.体验同伴间关爱的友情,愿意关心别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16个小钱包(每个内存放10元硬币)
2.超市场景布置(货柜若干、提示卡、价目表)
3.购物篮若干(16个)
4.大量物品。(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类、零食类、点心类、其它类)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购物
1.引子:上次春游,你们都带了些什么好吃的?这些东西都
是谁给你们准备的?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们又要去春游了!这次我们不请爸爸妈妈帮忙,自己来准备春游的物品,行不行?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超市的游戏。请你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最需要的物品带去春游,好吗?
2.幼儿第一次购物,教师观察。(主要观察幼儿购物的量是否
合适)
3.讨论:
(1)先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2)观察讨论个别幼儿的篮子:(带多少比较合适?)
(3)重点讨论:如果外出春游把这些东西都带去,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说理由。
(4)教师小结:春游外出带的食物应该是适量的。如果带的太少会吃不饱。如果带的太多,小包包放不下、小朋友背不动、回来的时候还会吃不完。那就太浪费了!
(5)幼儿退货,个别或共同检查。
(点评:活动从生活中选材,但它毕竟不同与生活。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他们埋下了探索和了解生活的种子。第一次的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也在帮助幼儿建立适量购物的正确价值观。)
二.第二次购物:
1.引子:刚才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这次购物的时候想想看,你要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而且有些东西必须要带的?
2.幼儿第二次购物,教师观察(重点观察幼儿量的合适性、幼儿购物的种类及个别幼儿情感的关注)
3.讨论:
(1)这次你买了几样?差不多了吗?你们都买了些什么?
(2)找出一个类别相对较全的`包,观察讨论。
1/类别观察。
2/重点讨论: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如餐巾纸、饮料、水果等)
3/讨论:餐巾纸有什么用?
为什么你们都要带饮料?你喜欢喝什么饮料?天热时,哪种饮料比较解渴?
带些水果有什么用?
(点评:第二次的购物,教师从类别化入手,帮助幼儿从生活经验讲述开始、由浅入深,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也帮助幼儿从感性感受到较理性的思考,理解物品本身的内涵。)
4/个别幼儿包包检查:你们有没有想到为好朋友准备呀?准备的东西可是要好朋友喜欢吃的?知道你好朋友喜欢吃什么吗?
(3)幼儿再次退货。
(点评:教师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使幼儿理解购物过程的另一种社会价值,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也促使幼儿更全面整体地考虑购物过程、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目的性。)
三.第三次购物。
1.看来秋游购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考虑周到。呆会儿,我么要看一看,想一想,带的东西是多还是少、还是正正好好。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什么东西是不合适的?最后还要想想你的好朋友。有点难,能行吗?这次我们真的要发钱了!怎么样把10元钱用好?自己要算好!
2.教师发钱,个别指导。(大手大脚的孩子:花钱的时候可要节约一些。)(节约的孩子:你别太节约了,用吧!大方点。)
3.幼儿购物。
4.教师小结:用了几元钱?水都带了吗?给好朋友带东西了吗?真好,春游的时候不仅想到了自己,还考虑了好朋友。下一次,我们要告诉爸爸妈妈:春游的时候让我们自己准备物品,因为我们能准备得很好,说不定想得比爸爸妈妈还周到呢!还要爸爸妈妈准备吗?
(点评:课堂上加入真实钱币的运用,形成了这一活动的一个高潮。也体现了教师 教育目标的整合性。包括语言在交往中的使用,幼儿对各种内容的取舍、有目的选择、对钱币的使用等。它成为幼儿表现的一个大舞台、也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依据。)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发现破译电话号码的便捷方法。
2、通过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增进师生以及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环境创设:
幼儿和教师的电话号码,密码卡,纸,笔
活动流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倒计时”板
师:看看倒计时板上,还有多少天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了?
2、师:离开幼儿园以后你们会不会想老师和小朋友们啊?那怎样跟老师和朋友联系呢?(打电话、写信、到幼儿园来看望老师)
3、师:打电话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要打电话就一定要先知道电话号码。
二、破译电话号码——帮助幼儿归纳口算的简便方法
1、破译教师家的电话号码
师:殷老师把我自己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个密码,你们只要把它破译出来,就能知道殷老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了。请你们来破译一下吧。
2、分组破译号码
3、幼儿交流破译结果,并且给教师打电话进行核实。
4、师小结:在加减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得数相同。算式中出现“+0”或者“—0”的现象,其得数就等于原来的数;算式中减号前后的数字相同,得数为0。知道这一规律,能加快运算速度。
5、破译周老师、陆老师的电话号码
师:刚才你们已经把殷老师的电话号码破译了出来,接下来请你们再来破译周老师和陆老师的电话号码。注意破译的时候要细心,看清加减符号。
6、幼儿交流检验破译结果。
三、幼儿自编密码游戏
1、师:这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好不好玩啊?接下来,殷老师想请你们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也编成密码,让你的好朋友来破译一下。
2、幼儿自编密码
3、跟同伴交换密码卡,并互相破译密码。
4、集体验证。
5、教师小结:再过三个礼拜我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幼儿园了,现在你们得到了老师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等你们毕业以后还是可以打电话联系,继续做好朋友的。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3、学习分角色和游戏,学习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难点: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4、那我们一起到地窖里仔细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
(一)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1、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2、这个时候,小老鼠和啤酒桶应该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3、引导幼儿先学小老鼠坐在椅子上睡觉,再学啤酒桶抱成一团坐在地上睡觉。
(二)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1、谁先出来跳舞的?小老鼠们怎样跳舞的?它们很灵活,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吗?
2、小老鼠跳舞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那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你能带着快乐的表情,用欢快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吗?
4、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啤酒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们的表情又会怎么样?你来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1、这个时候来了谁?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用动作来模仿啤酒桶先长出头,然后长出手,脚,最后慢慢站起来的动作吗?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着节奏。
(四)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2、幼儿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1、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六)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呢?
2、小老鼠也要回去了,它们和啤酒桶告别,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3、朋友告别时还可以说哪些话?小老鼠可以一边告别一边回到座位睡觉。
三、幼儿完整欣赏游戏的音乐,感觉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1、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音乐,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讲讲这个音乐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分成几段呢?每一段都讲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课件的游戏部分,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的了解。
1、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讲的是第几段音乐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性质。
3、你们觉得是第几段的音乐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五、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3、幼儿思考并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导幼儿知道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活动反思:
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活动中鼓励多听、多说,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自由自在的倾听、感知、交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多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孩子在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学活动气氛活跃,容易被幼儿所喜欢,并且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后,孩子很开心,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不足之处:
有个别孩子不愿、不敢开口,有的孩子不能听懂老师用英语发出的指令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