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16 14:02:11 作者: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汇编六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幼儿在拌制凉拌菜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常用的调味品。

  在尝试记录和小组合作记录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

  初步了解调味品的小常识。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准备:

  1、现成的凉拌菜一盆

  2、切成丝的几种蔬菜:黄瓜、海带、豆芽、胡萝卜

  3、调味品:盐、白糖、醋、麻油、辣椒油

  4、一次性的杯子、勺子、碗等。

  教学过程:

  一、幼儿品尝凉拌菜,激发幼儿拌凉拌菜的兴趣。

  老师提问:你吃的凉拌菜味道怎么样?为什么会这么好吃?(你还吃过什么?好吃吗?里面都放了些什么呢?)

  二、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

  老师提问:1、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调味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们知道了,那我们怎样让别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导幼儿合作协商制作标记)

  3、幼儿制作标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老师不要求统一标记。)

  三、幼儿自制凉拌菜。

  (一)、幼儿第一次自制凉拌菜

  1、教师向幼儿交代制作凉拌菜的要求。

  2、幼儿第一次自制凉拌菜,并独自把自己自制凉拌菜的过程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你觉得你的凉拌菜好吃吗?为什么?

  4、教师总结:调味品要放的不多不少才好吃。

  (二)、幼儿第二次自制凉拌菜,尝试小组合作记录。

  (三)、分享交流。教师出示幼儿小组记录的表格,每组幼儿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并向大家推销自己的凉拌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大胆的设计调味品标记,并记录自己自制凉拌菜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的浓厚。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次的尝试和制作的过程,都是在帮助幼儿认识调味品,并知道它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表达表现能力。

  教学的设计是非常的完美的,可是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第一次的品尝如果我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制作凉拌黄瓜,那么从一开始就能让孩子们尝到了不同的凉拌味道。这样也有利于后期教学的带动。

  其次就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计调味品标记,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做细致的分工,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尝试着为所有的调味品设计标记,但却忽略了孩子们的能力差异,不过我在进一步的巡回指导小组活动时,还是帮助幼儿们解决了这些问题。设计好后,我在每一组挑选出了一名小老师来统一组上设计的标记。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顺序没法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走下去。操作课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尤其又是在吃东西就更没有办法控制孩子们停止下来了。所以,我随机应变的把大组的教学改为小组教学。因为孩子们的兴奋度实在是太高了,原本打算进行两次操作的,结果也因为第一次的操作时间过长和食物的准备过少而放弃了,但孩子们的记录结果还是让我感到比较满意的。

  虽然整个的教学活动并没有预计的那样顺利、紧凑,但却顺利的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加倍的用心和努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会更多的本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

  2.尝试续编散文诗,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花园里有什么

  2.绘画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

  教师: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花园里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如,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3.教师播放散文诗,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三、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还可以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闻到些什么?

  (如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小溪在欢快的歌唱、闻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四、 画一画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吧!

  2.幼儿操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园。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诗:

  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春天的花园里有什么?嘘--让我们仔细去寻找。

  太阳公公红红的脸膛,美丽的花朵张开了笑脸,

  青青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铺在花园里,

  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

  勤劳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

  蚯蚓在泥土里忙着松土,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的`细节,能大胆表达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感受图片的意境,乐意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体会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4幅。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关于“大树和男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看图讲述(逐幅图片观察)。

  第1幅:

  1、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男孩在跑步。

  ——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

  2、你怎么知道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

  ——因为他的手这样子。(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用手势表示,其他幼儿模仿动作。)

  3、小男孩在跟大树打招呼,大树呢?

  ——大树伸出树枝要抱小男孩。(老师追问:是大树的什么?你来指指看。小朋友在图片上指出到底是大树的什么。)

  ——树枝!

  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它想抱小男孩。

  ——跟小男孩打招呼。

  4、完整讲述。

  第2幅:小男孩来到大树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对下一幅图片的观察充满期待。)

  1、他们在干什么?

  ——睡觉。

  ——休息。

  2、谁有不同意见?大树是怎样做的?大树有变化吗?

  ——它一只手伸得好长。(幼儿模仿动作)

  它长长的手指在指着谁?它为什么要指着他?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捉迷藏。(师生模拟“捉迷藏”的游戏)

  怎么玩?(请幼儿完整讲述,当幼儿讲述出现困难时老师给予动作提示,幼儿讲不下去时,请下一位幼儿“接力”讲述。)

  3、师生完整讲述,及时捕捉幼儿创编的角色对话并给予肯定。

  4、完整讲述。

  5、玩着玩着,小男孩怎样了?

  ——困了。

  困了?要不要休息呀?

  ——要,在大树旁休息。

  ——在大树下。

  第3幅:

  1、谁在哪里干什么?

  ——小男孩在大树旁边睡觉。

  2、大树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

  ——变成圆圆的月亮。

  ——像屋子。

  ——像一把伞。

  3、大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它想遮着小男孩,不让阳光晒着他。

  如果有大树为我遮阴,我就会睡得怎么样?

  ——很香。

  ——很舒服。

  老师模仿大树为幼儿遮阴,提问:有什么感觉?

  ——很舒服。

  ——睡得很香,没有阳光。

  4、完整讲述(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图片讲述中)。

  5、大树热情地欢迎小男孩的到来,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男孩子累了,大树为他撑开一把伞,为他遮风挡雨。大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关心他。

  ——他们是好朋友。

  第4幅:

  1、(老师用拥抱的动作表示对幼儿的关心)我们一起看看大树和小男孩有些什么关心的动作。

  ——大树做摇篮。

  ——荡秋千。

  2、(师生模仿大树和小男孩的动作)大树和男孩在干什么?

  ——拥抱。

  3、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

  ——因为他们感情很好。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4、完整讲述。

  三、完整讲述四幅图片。

  四、原来互相关心除了一起玩游戏、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之外,一个拥抱也是一种爱。我爱你们!(师生拥抱)

  1、平常是谁给你拥抱最多?

  ——爸爸、妈妈。

  2、爸爸、妈妈除了给你拥抱之外,还会给你做什么?

  ——亲一亲。(亲一亲是一种爱的表现)

  ——好好照顾我们。(好好照顾我们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3、原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爱我们,那我们也爱他们吗?你会怎么去爱你们所爱的人?我相信你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你爱他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图片节选自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图画书作品《爱心树》。看似简单的线描画面,虽然没有孩子喜爱的色彩,但却蕴含着许多秘密,能激发起孩子反复观察与积极讨论、讲述的欲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在过程中的投入。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与孩子共享活动的愉悦。、

  第一,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细节。在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常常只注重对主体物的观察,忽视细节部分,而那些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通常与主题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如果对其缺少关注。就会妨碍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树枝的变化绘画得生动、拟人化,我不断引导孩子对这些细节及其变化重点进行观察、展开想象,使孩子在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孩子们也乐此不疲。、

  第二,教师语言的引导与层层追问。活动中我通过运用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孩子观察画面,连贯讲述,对于孩子的回答,能注意及时捕捉,层层追问,并注重帮助孩子对观察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升。如当观察讲述“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弯下腰伸出手臂欢迎他的到来”这一画面时,我用语言进行提示:“男孩子来到大树下,他会干什么呢?”当出现下一幅画面“大树和男孩玩‘捉迷藏’游戏”后,我又提示:“玩累了,会做些什么事情?”此时幼儿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日常游戏中的感受带到讲述中,形成新的体验,并积极展开想象,进入下一画面的观察和讲述中。当孩子带着切身体验重回画面进行讲述时,他们中的多数在语言表达上更为丰富、更富有创意。、

  第三,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有效地感染幼儿的情绪,并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如在观察大树与男孩捉迷藏这一画面时,我们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孩子模仿角色的行为和创编角色的对话。孩子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画面营造的氛围,体现大树和男孩双方亲密无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年历的构图及组成,引导幼儿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某种含义或能表现自己美好祝愿的年历。

  2、引导幼儿欣赏年历的主要色调,感受年历不同的气氛。

  3、积极参与版画活动,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各类年历、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上次我们认识了年历,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年历有哪几部分组成?

  二、欣赏年历,了解年历的构图及组成。

  1、欣赏年历的内容。

  (1)引导幼儿分散自由讨论欣赏。

  师:这么多画贴在窗上真漂亮呀,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这些年历上画了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年历中的主要内容)

  (2)集中欣赏,请个别观察几幅典型年历并讲得较好的幼儿交流。

  师:你看了哪幅年历,画上画了些什么?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年历并展示在黑板上)

  2、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年历所表现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看了许多年历,每一幅年历上的内容都不一样,那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上这些东西呢?他要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年历都有一定的含义,它可以表示一种祝愿也可以表示一种希望。

  3、欣赏年历的色彩,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喜庆、吉祥、欢乐的气氛。

  4、了解年历的组成

  年历上除了图画,还有什么呀?对呀,还有日期。每个不同的月,每个月里还有不同的天数。

  三、操作活动

  1、我们也来设计一幅年历,先想想你的年历上要画些什么,表达什么愿望,然后想想用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过年时热闹、欢乐、喜庆、吉祥的气氛,看谁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你设计的是哪个月份的?再把那个月的日历添上去。

  2、幼儿创作

  四、结束讲评。展示幼儿作品:请你说说你的年历是几月份的?上面画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从图中初步体验小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感受。

  2、理解故事内容,讲述小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经历。

  活动准备:

  大图书、每人一本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去买东西过东西吗?(请幼儿自由讲述)

  2、有个小女孩叫小美,她今年5岁,比你们还小哦!今天她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出示大图书,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1、指导语:妈妈叫小美买什么?小美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第二和第三幅图

  1)语:小美在买牛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她为什么要躲在墙脚?

  2)师:小美摔了一跤,买牛奶的钱还掉了,小美会坚持去买牛奶还是回家找妈妈呢?

  三、幼儿自由阅读,教师适当引导。

  1、提问:小美有买到牛奶吗?她是怎样买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静地看书,从第5页看到第13页,仔细看看每一页在讲什么?

  四、理解阅读

  1、小美有买到牛奶吗?她是怎样买到牛奶的?

  2、刚开始的时候,为什么小美没有买到牛奶?女主人向小美道歉以后,为什么小美还会掉眼泪?

  3、小美买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五、教师完整朗读,幼儿欣赏。

  小美在买牛奶过程中说过什么话?两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六、情感教育指导语:

  小朋友还小,以后也会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离开家,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只要勇敢去面对,就会获得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主题

  手机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对之产生了兴趣。有一天,我班牛牛带来了妈妈不用的旧手机,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怎样用手机?手机有什么功能?手机有哪些牌子?

  手机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于是,我们师生共同产生了手机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身边新事物手机的兴趣,乐于主动搜集新的信息,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三、活动准备:

  1.带领孩子参观手机店。

  2.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介绍手机。

  3.小记者外出采访活动。

  4.幼儿上网搜集信息。

  5.师生共同布置缤纷手机世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社会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