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2-03-16 13:31:07 作者:

精选中班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中班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小青蛙跳荷叶

  活动目标:

  1、练习单双脚跳,学习单双脚交替跳的基本动作。

  2、训练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场地:无障碍活动场地;

  材料:小荷叶垫若干,大荷叶垫若干、大垫子3块、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带幼儿做准备活动,重点做好腿部准备动作,单脚跳、双脚跳的动作加入到准备活动中进行练习播放背景音乐:按游戏场景做动作:青蛙起床打打哈欠、动动脑袋、伸伸懒腰、游游泳(前后摆动手臂)、骑骑自行车(双手握拳腰间双腿成自行车状)、变身小弹簧、切水果。

  二、出示荷叶垫,引导幼儿探索荷叶垫的各种玩法。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变身了什么小动物啊?小青蛙喜欢怎么跳?今天我们就要变身小青蛙来玩游戏"。

  (2)师: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荷叶垫可以怎么跳?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地方,自己跳一跳荷叶垫。

  (3)教师请小朋友分享不同的跳法;

  (4)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也可以三个小朋友或者更多的小朋友一起探索一下,你们的荷叶垫可以怎么跳?

  (5)请个别队伍的幼儿示范自己的跳法,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教师讲解示范单、双脚跳的动作及要领。

  (1)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跳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跳的。

  (2)请幼儿示范单双脚交替向前跳。

  (3)请幼儿看教师示范单、双脚跳。

  四、集体练习单、双脚跳,学习单、双脚交替向前跳。

  (1)教师带幼儿反复练习,进行个别指导。

  分成3组,请幼儿练习。(荷叶垫成现单个、单个、单个、的依次排列,引导幼儿单脚正面、侧面跳过;加大难度呈现双个、双个、双个的排列,引导幼儿双脚分开连续向前跳;再次提升难度,呈现单个、双个、单个的依次排列,引导幼儿单脚、双脚跳,也可以双脚合拢、分开跳,也可以采取单个垫子蹲,双个垫子站跳的方式通过)

  五、开展小组捕捉害虫的游戏。

  (1)间隔摆放荷叶垫,单脚踩在荷叶垫跨跳上岸。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单脚、双脚跳荷叶垫,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下小青蛙们学习的本领怎么样?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六、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一)在本次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心情怎样?

  (二)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认真练习不偷懒的幼儿。

  七、做腿部放松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进行是幼儿刚刚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使整个环节设置利用情景,提高幼儿的兴趣,音乐选择贴合主题,较为完整,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地去尝试跳荷叶。

中班教案 篇3

  中班社会活动合作教案能能使幼儿正确的认识并理解活动的意义,从而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实践等活动,初步了解合作的重要。

  2、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

  2、四只袋子,海洋球若干。

  3、每桌一张记录表,黑色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感受合作。(引导幼儿观看视频,提问引出合作。)

  1、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视频,请你们看看视频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在拔萝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3、有时候有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难,几个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变得轻松了。大家共同完成的.这件事叫做合作。这个萝卜就是大家合作拔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合作并体验合作

  (一)讨论、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合作才能完成?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合作统计泡泡的数量

  2、观看图片讨论,感知单独统计的困难

  (1)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泡泡?

  (2)你能自己全部数出来吗?

  2.小组尝试合作统计

  (1) (出示统计表)哦,原来我们可以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来完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统计表。

  (2) (分析统计表。)你们看懂这张统计表吗?每一组只有一张统计表怎么办?

  (3) 幼儿统计。

  3.对照正确答案,理解合作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1)你们都统计出来了?(把幼儿完成的统计表张贴在黑板)

  (2)到底哪一组合作得最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就知道了。

  (3)(出示答案)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什么颜色的没数对?

  (4)整个团队合作没有成功,看来大家合作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三、引导幼儿在装海洋球的

  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小朋友们数泡泡数的不错,我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是什么呀?(海洋球)

  (一)让幼儿单独装海洋球球,发现并协商解决问题

  (1)请你们每个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音乐停比赛就结束,看谁装进袋子的球最多。(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你在装球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小组尝试分工合作,引导幼儿帮忙解决问题

  1.有什么办法让袋子不漏球呢?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一起合作试一试。音乐停,小朋友就不能装球了哦。

  2.我们来看看哪个组装的最多。

  3.请你们这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装的?

  (三)小组再次协商,第二次合作装球

  1.给你们一点时间,赶快商量一下这一次准备怎么合作。

  2.幼儿合作装球。

  三、结束部分经过我们的合作,小朋友们装的球都比第一次的多了,祝贺大家合作成功!咱们把海洋球带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认识半圆形,知道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轰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用各种图形拼成的路、布置好的半圆形拼图环境、蘑菇卡片、小筐、大型积木块。

  2、录象带、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重点

  在活动中,幼儿能巩固掌握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

  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自己发现两个半圆形合起来是一个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外面下雨了,通过兔妈妈和兔宝宝在屋里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新课。

  二、基本部分

  (一)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 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雨停了,兔妈妈带兔宝宝去外面采蘑菇,它们走在小路上,刚走出不远,兔妈妈不小心摔倒了。这路上的坑太多,而且这些坑的形状很奇怪。引出让幼儿观察这些奇怪的坑,然后让幼儿分别说出这些坑的形状。

  2、 铺小路

  教师示范讲解怎样铺路。告诉幼儿要把石头放进和它形状、大小相同的坑里边,然后还要检查铺平了没有。

  (二)认识半圆形,理解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

  1、出示半圆形的石头,让幼儿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

  2、归纳出:半圆形有两个角,一条边是直线,另一条边是弧线。两个一样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3、 让幼儿寻找半圆形,说一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半圆形的物品有哪些。

  (三)利用游戏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掌握

  游戏:《摸石头》

  幼儿蹲在小路的两旁,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用小手摸到这个形状的石头,看谁又对又快。

  三、结束部分

  游戏:《采蘑菇》

  幼儿拿着一起采到的蘑菇同教师随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思路

  一次在户外活动时,几个孩子围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远远的看去就象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我走到他们身边才发现是在玩一块小石头。小朋友急忙告诉我:“刘老师你看,这是圆形的石头。”另一个小朋友又说:“可光滑了,真好玩。”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些天然的“玩具”,要胜过玩那些洋娃娃、电动车、积木等等。每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动寻西找的玩土、玩沙、玩石子,总也玩不够,而在我们计算课上,已经认识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掌握的还不扎实。于是,我便构思出这节活动,让幼儿即能复习学过的几何图形,又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了解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动物图片。

  2.活动前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有三位小动物来做客,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小马、小牛、小青蛙图片)

  2.这三种小动物要去参加跑步比赛,你猜谁会赢?为什么?

  3.如果他们去参加游泳比赛,你猜谁会赢?为什么?

  二.初步理解故事

  1.欣赏故事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2.小马、小牛和小青蛙在比什么本领?

  3.你知道比赛结果吗,是谁赢了?为什么?

  4.那到底谁会赢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比赛》。

  三.完整欣赏故事

  1.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2.为什么小青蛙有的时候比不过小牛、小马,有时又能赢小牛、小马?

  3.你听到故事中的小动物在比赛时都做了哪些动作?(请部分孩子示范)

  4.教师小结:原来它们三个有时游,有时跑,有时跳,有时划,用了很多运动的方法。

  四.讨论动物的运动方式

  1.前几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很多动物运动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和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的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运动的?(幼儿介绍)

  2.教师出示几种运动方式的图片,请孩子们给动物的运动方式进分类,如游、跑、跳、飞等,并来说一说每种运动方式中谁是会得第一。

  3.再去找一找别的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巩固对常见动物主要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想出营救小羊的各种方法,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围绕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述不同的营救方法,提高完整表述能力。

  [游戏准备]

  动物剪影八个,完整背景图一幅,局部背景图每组一幅。

  [游戏过程]

  一、运动员出场(重点: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巩固对常见动物特征的认识)

  1、情境导入

  2、观察动物剪影,根据主要特征猜动物。

  3、观察动物编号,引导幼儿有意观察记忆。

  二、营救喜羊羊(重点:在情境讨论中,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不同方法)

  1、情境变幻(喜羊羊缺席)让幼儿猜测可能的原因(鼓励想象)

  2、揭示原因:背景展示:幼儿讲述处出现的场景(引导幼儿完整表述)如:XXX被灰太郎"吊"在树上,"关"在笼子里……(丰富动词)

  3、布置任务:怎么办?谁去营救他们,怎么救,谁去最合适?

  4、分组续编故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5、小组交流分享(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安静地倾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三、羊村运动会(重点:体验救出喜羊羊之后的快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