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07 19:56:49 作者:

小班教案范文汇编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范文汇编5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体验小动物分享云朵棉花糖的快乐。

  2.大胆表达自制"糖果"的想法。

  活动准备挂图、幼儿用书、磁带及录音机 、棉花、棉花糖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我们来听一个小老鼠做棉花糖的故事,小老鼠们用什么来做棉花糖呢?它们是怎么做棉花糖的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它们是怎么做棉花糖的呢?

  三.结合挂图。

  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三只小老鼠分别住在哪一层?鼠小小打开窗户发现了什么?这是一朵怎样的云?鼠老二想用云朵做什么?鼠老大想用云朵做什么?小老鼠们要把白白的、软软的、松松的白云做成棉花糖。

  教师讲述故事"三只小老鼠开始做云朵做云朵棉花糖"到结束,提问:三只小老鼠是怎么做云朵棉花糖的?(教师可以配上生动、夸张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了解制作棉花糖的过程)棉花糖做好了味道怎么样?小老鼠们是怎样和大家一起分享棉花糖的?

  四.播放故事录音,完整倾听故事。

  五.讨论:我们也来做糖。

  小老鼠用白云做棉花糖,我们也来分糖。你想做什么糖?用哪些材料来做糖?

  有三只小老鼠,他们是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他们住在一幢小楼里。老大最大,住在最下面,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住在三楼。 一天,鼠小小打开窗子,一朵云飘进来了。啊,这朵云很白很白,很软很软,很松很松。鼠小小抱着云朵到二楼去。鼠老二说:“我可以用它来做枕头,肯定很松软的。”鼠小小和鼠二又到了一楼。鼠老大说:“我可以用它做棉衣,肯定很暖和的。”鼠小小说:“我看还是把它做成棉花糖吧。”鼠老大和鼠老二说:“对,这个办法好!”

  三只小老鼠开始做云朵棉花糖。他们先往云朵里加一些水果味,再加一些奶味,再加一些甜味。抬到太阳下去晒,香味就开始飘散开来。

  闻到香味,动物们都来了。大家好馋呀,三只小老鼠把云朵棉花糖分给大家,这个一朵,那个也一朵。大家吃得真开心!

  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下一点点了。三只小老鼠你舔一口,我舔一口,舔得真开心!

  第二天,大家都来等着云朵再飞进鼠小小的窗口,他们要做更多的云朵棉花。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6、7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7,说出总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2、学具准备:

  (1)电子白板游戏课件;

  (2)操作准备:第一组:数物对应游戏(数物拼板若干);第二组:在数字旁边印相应数量的印章画(印章若干、操作纸若干);第三组:数、点、物的对应游戏(贴有点子卡的瓶子若干、贴有数字的瓶盖若干、蚕豆若干)。

  活动过程

  1、顺数接龙游戏,复习1—20的数数。

  请幼儿从1往下顺次接数下去,一直数到20为止,一轮结束后,继续接数。教师提醒幼儿不要跳数。

  2、观看电子白板课件,学习认读数字6、7。

  (1)学习6的形成,认读数字“6”。

  教师点出森林图课件(有六棵树,树上有六只桃子,七只香蕉,草地上有六朵花,七块小石头),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猴子,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它们出来做游戏了。”边说边点出猴子。

  提问:“来了几只猴子?”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4、5),并说出总数“五只小猴子。”使幼儿明白数到最后的一个数,就表示所数物体的总数。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将一只猴子放在五只猴子的旁边),提问:“五只添上一只是几只?”要求幼儿说出“5添上1是6”。提问:“现在有只猴子?”点数后,说出

  总数“现在有六只小猴子。”

  提问:六只猴子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幼儿回答后教师表扬,点出6的点卡。

  提问:六只猴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回答后教师表扬,点出数字“6”,请幼儿一起读一读。

  提问:6里面有几个1?启发幼儿说出6里面有六个“1”,六个“1”合起来就是6。

  提问:数字“6”像什么?引导幼儿感知数字“6”的形状特点:数字“6”像老师的口哨,有一个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点出口哨图片)

  提问:森林里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六个?数字“6”还可以表示什么?请幼儿相互说说,然后再个别集体前回答,使幼儿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6,知道了6里面有六个“1”,六个“1”合起来就是6,任何六样东西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数字“6”可以表示6样任何东西。

  对于数字6,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习7的形成,认读数字“7”。

  师:“森林里又来了一只猴子”(将一只猴子放在六只猴子的旁边),提问:“六只添上一只是几只?”要求幼儿说出“6添上1是7”。提问:“现在有只猴子?”点数后,说出总数“现在有七只小猴子。”

  提问:七只猴子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幼儿回答后教师表扬,点出7的点卡。

  提问七只猴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回答后教师表扬,点出数字7,请幼儿一起读一读。

  提问:7里面有几个1?启发幼儿说出7里面有七个“1”,七个“1”合起来就是7。

  提问:数字“7”像什么?引导幼儿感知数字“7”的形状特点:数字“7”像老爷爷的拐杖。

  提问:森林里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七个?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请幼儿相互说说,然后再个别集体前回答,使幼儿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教师小结:我们又认识了数字7,知道了7里面有七个“1”,七个“1”合起来就是7,任何七样东西都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数字“7”可以表示7样任何东西。

  对于数字7,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电子白板游戏:送礼物。巩固对6、7数量的感知。

  我们给小动物送它们爱吃的食物,请按动物的数量送给它们。

  4、分组操作活动。

  第一组:数物对应游戏。

  第二组:在数字旁边印相应数量的印章画。

  第三组:数、点、物的对应游戏。

  (鼓励幼儿三组游戏都去玩一玩,玩一组游戏后给幼儿贴一个贴贴纸)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幼儿交流自己玩的游戏,教师简单评价幼儿学习情况。

  (用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提醒幼儿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鸭子、兔子等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学习用"摇摇摆摆、蹦蹦跳"等词语进行描述。

  3.乐意参加说说、演演等活动,体验故事表现的情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一步一步走啊走》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故事演示PPT(一) 草地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二、演示绘本PPT,理解故事内容1. 演示PPT画面

(一),引入故事主要角色提问:谁走来了?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小弟弟在路上会遇到许多好朋友,看看他会遇到谁呢?

  2. 通过多种形式猜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1)看图片,感受乌龟走路的特点演示乌龟爬行图片提问:谁来了?乌龟是怎样走路的?

  (2)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播放大白鸭的声音提问:是什么动物的叫声?猜猜小弟弟下面会遇到谁?大白鸭是怎样走路的?小弟弟和乌龟又会学谁走路?怎么走呢?

  引导幼儿用动作体验、理解白鸭走路的特点,学习用"摇摇摆摆"词语进行描述。

  (3)学动作,联想遇见的动物演示弟弟学习看到动物蹦跳走路动作,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提问:小弟弟远远地看到了前面走来的动物,他在学前面动物走路的样子,他是怎么走路的?哪些小动物是蹦蹦跳跳走路的?走来的会是哪个小动物呢?

  引导幼儿用"蹦蹦跳跳"词语描述兔子走路的样子,并用动作巩固认识。

  (4)找影子,辨别出现的动物师:前面又走来一个朋友,它的影子已经出现了引导幼儿根据影子特征辨别出现的动物。

  提问:从影子你能看出是谁走来的吗?

  演示鸵鸟走来的PPT提问:鸵鸟是怎样走路的?还有谁也是大步大步走路的?

  (5)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演示表情紧张画面,提问:他们是什么表情?遇到谁他们会这样害怕?

  演示表情放松画面,提问:他们现在是什么表情?

  三、演示PPT,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游戏"变变变",巩固动物走路的特点。

  教师出示"魔法棒",请个别幼儿点小花,变出各种小动物,其余幼儿说动物的走路特点,学动作。

  五、结束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一起去户外开心游戏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主动同别人打招呼、问好的习惯。

  二、活动课时:1

  三、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头饰、录音机、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1、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自然音说话

  难点:2、指导幼儿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朋友们在教师带领下模仿小鸟飞入活动室并入座。

  2.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跟你们一起玩,好么?”“我们玩什么游戏呢?诶,有了,《回音的游戏》!”(教师喊话,幼儿做回音,如: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我爱你!我是乖宝宝!我的声音最好听!小鸟我爱你!小猫我喜欢你!)

  3.师:“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么?张老师最喜欢小动物了!这不,前几天我去了一趟小动物乐园,那里的小动物好可爱呀。我回来的时候,它们每人还照了好几张照片给我呢!说是让我分给小三班表现好、说话声音好听的小朋友。”

  4.师:“瞧,小动物们朝我们笑呢!咦,对了,我这次去小动物乐园收获可大了。(神秘的、轻声的)我呀,还带回来一个小秘密呢!现在请小朋友都揉揉你的小眼睛,让它们变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着张老师,再捏捏你的小耳朵,把它们变成孙悟空的顺风耳仔细听我的这个小秘密是什么?(吃惊的)原来呀,我发现小动物们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可奇怪、可好玩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呀?”“哦?你们这么聪明么?我可不相信!那我可要考一考小朋友们,(语气夸张的)你们害怕么?”“哟!这么勇敢!”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戏中模仿小动物走路

  1、师:“你们看,张老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小动物卡片,我要请勇敢、聪明的宝宝来模仿一下它们走路的姿势。”

  依次出示小兔、小鸭、小乌龟、小鱼的卡片让幼儿模仿并口述其走路的姿势。

  2、师:(做听声音的样子)“嘘,好像有谁在说什么,你们听到了么?(轻声的并手势示意幼儿安静)原来呀,有的小朋友说,呜呜(双手做哭泣的动作),张老师,你刚才让几个小朋友上去模仿小动物,可是都没叫我也表演,呜呜!没有上来表演模仿的小宝宝都着急了吧?不用着急,下面这个时间就是留给所有小朋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吧!(请幼儿起立)请放音乐(《走路》)!”

  (二)游戏中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1、教师小结简评

  2、“哇,小朋友学小动物走路学的可真好、真像!

  3、依次出示小青蛙、大老虎、大公鸡、小老鼠的卡片让幼儿模仿并口述其叫声。(如:小青蛙的叫声是呱呱呱,大老虎的'叫声是嗷、嗷等,并发给表演的幼儿动物挂链一个)

  4、及时给与幼儿于肯定,表扬幼儿。

  (三)师:(伸伸懒腰)“哎,可累坏我了,小朋友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小动物一定也累了吧!来,我们一起学小花猫伸个懒腰,休息一会儿。”

  (四)故事《唱歌比赛》

  1、小白兔:(敲门)“你好,我可以进来么?”

  2、师:“诶?谁呀?小宝宝,快挣开小眼睛,有客人来了!(教师开门)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向小朋友问好,教师引导幼儿向小兔问好)”

  3、师:“小朋友们,小白兔来我们小三班干什么呀?张老师都不知道,你们呢?那我请一位勇敢的、说话好听的小朋友问问小兔子吧!(引导幼儿主动向小白兔问好,并为小白兔为什么到我们小三班?)”

  4、小白兔:“我是小动物幼儿园的小朋友,我的好朋友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和小花猫要比赛唱歌,可是我们班的大老虎和大灰狼总是在活动室里发出又尖、又大、又难听的声音,吵死人了,它们都没办法比赛了。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5、师:“小朋友们,小动物幼儿园的 大老虎和大灰狼总是在活动室里发出又尖、又大、又难听的声音,吵死人了(捂耳朵),害的小白兔它们都没办法比赛了。要不,我们邀请小白兔它们到咱们小三班做客吧!(鼓掌欢迎小动物,并向小动物问好)”

  6、师:“嘘,唱歌比赛开始了!”(分角色表演朗诵故事)

  7、师:“小朋友们,小鸡是怎样唱歌的?可是我不知道,有哪个小朋友能帮帮我?

  8、师:“小花猫得了第一名,我们也送它一个小礼物好不好?(请一名幼儿为小花猫送礼物)小花猫:“哇,这个礼物可真漂亮,谢谢小朋友,我得了第一名可真高兴,希望小朋友说话唱歌也能像我一样,声音不快也不慢,不大也不小,好听极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 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 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 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 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 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 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