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推荐】小班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特征,知道它们的食用方法。
2、初步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花菜、卷心菜若干,菜刀一把,熟制花菜和卷心菜若干,调羹。
活动过程:
导入:变魔术
师出示盒子变魔术。提问这个盒子里面是什么?
二、活动过程
1.认识花菜
师出示花菜。提问这是什么。
观察花菜的叶子提问:花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叶子边上是什么样子的?叶子上这条白的是什么?叶子的埂子是什么样的?
总结:花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上尖尖的,叶柄长长的。
2.剥花菜,提问我们现在花菜还剩下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把花菜掰开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
总结:花菜是一种有椭圆形叶子乳白色的营养丰富的蔬菜,是有许许多多的小花球组成的。
3.出示卷心菜,提问卷心菜的叶子是什么样什么颜色的?
4.剥卷心菜观察。
总结:卷心菜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绿色的,是由许许多多的叶子组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一层一层包起来的,所以也叫‘包心菜’。
5.比较花菜和卷心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识了花菜和卷心菜那么请聪明的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有不同?
三、了解花菜和卷心菜的实用方法
品尝花菜和卷心菜
小结:花菜和卷心菜都是蔬菜,它们的味道鲜,营养好。
四、结束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整理好花菜和卷心菜。
小班教案 篇2
科学活动:香蕉{科学}
活动目标:
1、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2、品尝香蕉,知道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用黑色布透明的袋子包裹的香蕉五六袋(香蕉多为黄色,其中两三根是绿色的),擦手巾若干;垃圾桶。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礼物引起兴趣。
教师手拿一个装有物品的黑色袋子,神秘地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些什么东西吗?
2、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1)教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自己用小手袋里摸摸,说说它们长什么模样,然后猜猜它们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3)出示香蕉,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
(4)鼓励幼儿用肢体表证香蕉的外部特征。
(5)教师:香蕉真可爱,有的弯,有的直。谁能将自己变成一根漂亮的香蕉呢?
3、剥香蕉,吃香蕉,认识香蕉肉的特征。
(1)教师:猜猜香蕉肉的颜色和皮的颜色一样吗?
(2)引导幼儿剥香蕉,然后品尝香蕉。(丰富词汇:软软的、香香的。)
(3)讨论吃香蕉的好处:水果可是好东西,多吃水果有助于消化,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香蕉就是水果的一种。
4、游戏“香蕉变变变”,自然结束。
游戏玩法:教师说“串串香蕉变梳子”,幼儿双手合十,放于头顶,弯腰,手与同伴相连;教师说“分开香蕉变小船”,幼儿与同伴手分开,弯腰;教师说“剥开香蕉变
花儿”,幼儿双手分开手心向上,做托盘的样子于体侧;教师说“咬一口---咬一口---,再咬一口---,最后咬一口---,吃完了”,幼儿不断下蹲,蹲到无法蹲下。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中摆放一些香蕉,引导幼儿自由观赏品尝。
2、结合学习儿歌《香蕉》,拓展对香蕉的认识。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绘本《挤呀挤》中小动物们形象逼真,动态鲜明,一个一个出场,挤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书中虽然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动物们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性的表现,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乐于描述和模仿书中动物的动作,完成游戏性的学习。所以我们把绘本《挤呀挤》放在小班年龄段,设计了两个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拥挤玩乐的快乐情绪。
2.学习自己看书,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对图画的理解。
3.能辨别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愿意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小床一只,绘本PPT,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经验反馈,游戏体验
1.出示小床,让幼儿反馈已有经验。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几个人睡在一张床上?
2.请幼儿由一个到一组再到全班逐一上床,体验越来越拥挤的感觉,并让幼儿自由讲述这种感觉。
3.出示图书,请幼儿观察封面:上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呀?怎么啦?
二、自主阅读图书幼儿自由自在地看书3分钟左右,鼓励幼儿找喜欢的一页仔细看看、自言自语地说说,并注意不影响同伴。
三、集中交流
1.提问:你喜欢哪一页,这页上有谁?在干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PPT,组织幼儿集体观察和讲述画面的情景,并及时组织幼儿用语言描述、用动作模仿各种小动物。
(1)如果幼儿反馈小床的信息,教师提问:这是怎么样的小床?床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数数有几只小动物?
(2)如果幼儿反馈小动物的信息,如“小狗来了”,教师提问:小狗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句描述小狗:汪汪汪、黄黄的、可爱的、吐着舌头等;并让幼儿模仿小狗的动作。
3.根据幼儿反馈信息的程度,可安排幼儿第二次自主阅读,补充信息。
四、表演游戏:挤呀挤幼儿自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教师播放PPT,根据画面提示,请幼儿扮演该角色表演看。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
1.感受小动物逐渐增多的画面变化,练习数数。
2.能根据同伴的信息寻找相关的书页,愿意讲述该页内容。
3.学说简单的对话,初步形成故事。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贴绒教具若干,小床一只,绘本PPT,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前次阅读的经验
1.出示图书,提问:这本书里讲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贴绒,在黑板上展示。
2.提出阅读要求:从封面开始仔细看书,谁先来?谁第二个来?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醒幼儿逐页翻看。
三、集中交流
1.提问:谁第一个来到床上?它是怎么来的?
让个别幼儿反馈信息,集体寻找相关的`书页,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有序排列角色顺序。
2.继续提问:小动物来到床上说了些什么?又有谁来了?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模仿角色间的对话,自然形成故事片段,如:小老鼠钻进被窝,说:“真舒服啊!真暖和呀!”小鸭子“嘎嘎嘎”地走来了,它说:“我也要上来!”小老鼠说:“欢迎你!”两个好朋友一起钻进被窝。
3.同法讲述2~3个情节片段,根据幼儿的情况可组织第二次阅读,过程中组织幼儿及时数数,自然渗透点数练习。
四、表演游戏
出示小床,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角色头饰,师幼一起,一边讲述自编故事(教师讲述串联部分,幼儿讲述对话)一边表演。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游戏是儿童的良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能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是幼儿学习交往、学习合作、锻炼意志的过程,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正确了解数字顺序。
活动材料:
写好数字编码的卡片。
活动玩法:
1、每个宝宝自己有一张属于1-10以内的数字卡片,以三个数为一组。
2、老师开始播放音乐,然后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圈,开始转圈。
3、音乐一停,孩子必须自己相邻的两个数字,站在中间,其他两个孩子必须找到自己前面两个数字或是后面两个数字,分别站在左右两侧。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了解不同的饮料,知道水能够溶解糖、果珍等。
(二)活动准备:
事先参观过超市、录象片段、水、小勺、吸管、杯子、糖、不同口味的果珍、泡腾片、菊花晶、椰子粉等。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
1、 播放录象,引导幼儿观看
这是在哪里?
你们看到过、吃到过什么样的饮料?
2、幼儿回忆经验并进行讨论
3、 小结:
原来饮料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口味。
二、幼儿制作饮料
1、 引起兴趣:
出示矿泉水:
这是什么?能不能让它也变成好喝的彩色饮料?
2、 幼儿讨论并猜测变出彩色饮料的方法。
3、 幼儿尝试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交流分享
说说你变出的是什么饮料?是用什么方法变的?
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品尝自制的饮料。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从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主动与同伴或老师打招呼是比较困难的。《你好,你好》这一绘本画面清晰、语言简单,讲述了一个非常懂礼貌、有爱心的小宝宝,在碰到朋友后能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十分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阅读。利用这一绘本,我设计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看看、猜猜、说说、动动中理解、感受交往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见别人时要有礼貌地问候:“××,你好吗?”
2.尝试用对话的方式讲述故事。
3.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偶、绘本PPT、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你们给他取个名字吧!(如叫冬冬)冬冬看见你们很有礼貌地问候:“小朋友,你们好吗?”我们怎样回答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我们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二、帮助幼儿逐页理解绘本内容
1.师:今天,冬冬要带我们到公园去玩,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跟着冬冬一起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师:走呀,走呀,遇见了谁呢?(出示小狗的画面)冬冬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幼儿猜测)
师:小狗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小狗会怎样回答?(幼儿猜测)
师:小狗回答说:“汪汪、汪汪汪。”你们来扮演小狗,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引导幼儿回答:“汪汪、汪汪汪。”
2.师:我们跟着冬冬继续往前走。(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提问:又遇到了谁呢?(出示小鸡的画面)
师:小鸡离开了妈妈,自己去找吃的了,冬冬问:“小鸡,你好吗?”小鸡怎样回答?(引导幼儿回答:“叽叽,叽叽叽。”)请幼儿扮演小鸡与冬冬学说对话。
3.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咦,它们是谁?(出示山羊的画面,认识小山羊与山羊妈妈。)冬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冬冬与小山羊的对话)
4.出示冬冬踩水坑的画面。
师:看,冬冬可开心了,他在做什么?(踩水坑)我们也跟着冬冬一起来踩小水坑吧!(师幼站起来共同做踩水坑的动作)冬冬边踩水坑边问:“小水坑,你好吗?”(引导幼儿一起问小水坑)小水坑发出了“啪啪,啪啪啪”的声音。
5.师:冬冬踩完水坑后,干什么去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坐下,一起看小麻雀的画面。)他看到了谁?(小麻雀)冬冬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学说冬冬与小麻雀的对话,提醒幼儿有节奏地说:“喳喳,喳喳喳。”)
6.师:冬冬走到一棵大树旁,大声地问:“大树,你好吗?”我们一起来问大树,猜猜大树会怎样回答?
7.出示冬冬摔跤的画面。
提问:啊呀,冬冬怎么啦?他哭了吗?谁来了?冬冬为什么没有哭?妈妈可能对他说什么?
8.引导幼儿小结:冬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小结:冬冬摔跤了,没有哭,自己爬起来,说明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冬冬还是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孩子,不管遇到谁都会有礼貌地问候别人,我们一定要向冬冬学习。
三、幼儿自由阅读绘本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你好,你好》,封面上这幅图和书中哪一页是一样的?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
四、师幼共同阅读绘本 (马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