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关于幼儿园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小猴子第二天上学的故事。
2、鼓励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
3、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自己总结在幼儿园应该怎样做,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
活动难点:
幼儿能完整条理的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教师自编故事《小猴子上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过了一年你们又长了一岁,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小猴子上学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猴子开学第一天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二、分段讲述、分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晚起一分钟,结果会怎么样呢?
(2)小猴子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钟,却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晚了一班车,迟到了20分钟,这说明每一分钟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讲述第二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为什么会坐立不安?
(2)长颈鹿老师为什么会叹气?
(3)在院子里活动时还可以干什么?
小结:在院子里活动时可以尽情的放松,但需要的话应该先喝水小便。
3、第三段故事,提问: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4、讲述最后一段,提问: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想一想,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
三、师幼一同完整地讲述故事,提问:
(1)、我们应该学习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在完整讲故事以前提问)
(2)、小猴子懂事的点了点头,那么小猴子上学的第二天,它会怎么做呢?(故事讲完后提问)
四、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
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
2、个别讲述。
五、活动结束,谈话激发幼儿做一名好孩子的愿望。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穿着大鞋子协调的行走,发展孩子的平衡能力。
2、体验穿大鞋子模仿爸爸走路的样子,体会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盒做成的大鞋子若干双。
2、事先在家观察爸爸走路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爸爸的大鞋子。
1、老师出示大鞋子,问幼儿这种大鞋子是谁穿的?
2、我们的脚将来也会穿上这样的大鞋子,今天我们先来提前感受一下作大人的感觉好吗?
二、感受大鞋。
1、幼儿在穿大鞋子前首先要充分活动脚腕和膝关节。
2、幼儿自由穿上大鞋子在平地上练习走路,要注意提醒幼儿保持平衡。
3、幼儿边走路边向同伴介绍穿大鞋子的感觉。
三、大鞋子的比赛。
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人数一样多,进行走路比赛。
2、比赛完毕后,幼儿穿大鞋子模仿爸爸走路的样子。
幼儿园教案 篇3
淘气的小猫咪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幽默、诙谐的风格。
2。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愉快地演唱。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头饰、音乐磁带或CD。
2。一名幼儿事先根据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淘气的小猫咪
1。幼儿观看情景剧。
2。嗨!大家好,我是小猫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师播放音带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儿表演情景剧(表演要夸张,能反映“碰响了收录机”“跳进了洗衣机”“打开了电冰箱”的场景)。
二、小猫咪别淘气
1。小主人知道这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猜一猜,小主人会对淘气的小猫咪说什么?
2。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你听到小主人对小猫咪说了什么?
3。欣赏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带第一段)。
4。小主人告诉小猫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对小猫咪说一说吧。
5。欣赏歌曲第二段
6。小猫咪自己在家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孤寂?小主人有什么好办法?
7。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句范唱,幼儿学唱第二段。
8。一幼儿扮演小主人,一幼儿戴上小猫咪头饰扮演小猫咪,听着音带表演。其余幼儿跟着音带演唱。游戏可进行2~3遍。
三、创编歌曲结束
1。你们喜欢小猫咪,那喜欢小狗吗?就请你们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么?
我们也把它编进歌曲怎么样?
2。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那下课后,我们继续创编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房子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想象和设计心目中的房子。
2.体验创造和表现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房子。
物质准备:画布、记号笔、瓶盖、毛球、吸管、纽扣、橡皮纸、报纸、卡纸、彩色A4纸、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体验——房子的不同
(一)照片导入,感受房子的不同
1.欣赏房子:今天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你们找到的观察过的房子的照片,请你们介绍一下。
2.交流:请你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房子是怎么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梳理:原来房子有不同的形状,有圆形的、三角形的,还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风格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感觉到城市的美丽。
(二)创造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房子
提问:如果让你来做小小设计师,你会为自己设计一座怎么样特别的房子呢?
梳理:原来在你们心目中房子可以这么先进,不仅美观、实用,还有那么多先进的用途。
二、作品创作——尝试创作心目中的房子。
1.要求:请你们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心目中的房子
2.幼儿创作
三、欣赏评价——表述自己设计的房子特别的地方
1.幼儿自由地相互欣赏交流。
2.个别交流:请你来说说你设计的房子。
3.你们真棒,设计的房子不仅美观、实用,还有那么多先进的用途。因为有了你们这些小小设计师,未来的城市会变的更加的美丽、先进。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宠爱,成为了"家中的宝",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积极主动地用爱心去对待别人,甚至骄横跋扈。本次活动以身边熟悉的"爱的故事"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爱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分享爱的故事,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应有一颗爱心。
3、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分享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爱心卡片,音乐《让爱传出去》。
2、公益广告"关爱他人";PPT课件。
3、心愿卡、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爱心卡",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打开爱心卡,认读"爱"字)"什么是爱?猜猜华老师为什么要送爱心卡给你们?"--爱就是喜欢。
2、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还有一些爱心照片,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阿姨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爱),模仿手语。
(逐一观看爱心照片),这里的爱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礼现场的爱心气球---------爱是相亲相爱。
(2)给灾区爱心捐款、爱心车队------爱是互相帮助。
(3)点燃蜡烛许愿------------爱是一种祝福。
(4)医院里的爱心气球----------爱是关爱生命。
(5)爱心书屋--------------爱是一起分享。
(6)奥运火炬爱心传递----------爱是传递。
(7)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爱,每一颗爱心里面都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3、观看公益广告"关爱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
"在下面这段爱心广告中也藏了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提问:你在广告中看到了哪些爱心故事?(幼儿自由交流讨论)(1)小朋友踢足球,差点砸到婴儿车里的宝宝,大哥哥及时用头顶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书太多,快要滑下来时,大哥哥帮忙扶了一把。
(3)老爷爷骑着装满东西的山轮车,爬不上桥,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见倒在地上的自行车,马上把车扶起来。
(5)姐姐的羽毛球挂到了树枝上,大哥哥帮忙拿下来。
(6)大姐姐把可乐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生活中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爱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他们。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
4、体验爱带来的'快乐。
(1)讨论:有谁帮助过你?帮助你什么事?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大声的说出来,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2)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原来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4)记录爱的故事。
"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爱心卡,你们可以把最想感谢的人画下来,还可以画一画你们之间爱的故事,感谢的话不会写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画完后可以送出你的爱心卡。"活动延伸:
1、送爱心卡,共同分享爱的故事,体验爱的快乐。
2、小小发布会--爱的故事。利用晨间谈话十分钟,讲讲爱的故事。
3、家园配合。请家长和孩子讲要感谢的人或事;关注身边发生、媒体报道的爱的故事;带孩子一起用行动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感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激发兴趣。在活动开始时,伴随Flash动画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小朋友进入梦乡,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幼儿用动作表现出酣睡,并用语言说“我做了一个梦,我坐上飞船遨游。”教师将飞船的图片贴到梦的背景图上,这就使幼儿从艺术活动中产生兴趣,并为诗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师幼互动,共同探索。
1语言游戏“梦见谁”。
教师出示飞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在遨游时碰到了谁呢?”“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2.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感受新年的快乐,感受诗歌的美。3.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太阳、星星、月亮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4.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活动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世小鸟、大树等图片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例小鸟们说“新年就是躲在窝里听鞭炮??”。通过这样的操作讨论,让幼儿学以致用,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体验,表达情感。教师进行情感启发:“过新年,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唱起歌,把舞跳,敲锣打鼓真热闹。”然后在音乐游戏“一年过去了”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新年的快乐。
(四)评价活动,培养自信。在活动过程中,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注意调整控制好活动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同时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一增。
(五)说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诗歌《新年到》,并组织美术活动,利用灵活的教育机机制,巩固了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体现了各种教学的整合性。
教学反思:
一个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应该欣赏在前,学习在后,从而挖深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而如何使幼儿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导入则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我们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驾驭一个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