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有关幼儿园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习响亮地发出zh、ch、sh。
2、 复习巩固对动物玩具(狮子、公鸡、鸭子、小鸡、大象)名称及外形的认识。
3、 学习短句:“这是××,××是(有)。,我喂××吃东西
4、 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1、 各种动物玩具若干
2、 积木若干块,围成“动物园”
教学重点难点
一边喂小动物,一边说:这是××,××是(有)、我喂××吃东西。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个别动物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和主要特征
1、 大象提问
(1)、这是什么?(大象)
(2)、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
2、 狮子提问
(1)这是什么?(狮子)
(2)狮子头上有什么?(有长长的毛)
(二)出示事前用积木围成的“动物园”
老师每拿出一样动物玩具,就请幼儿说出名称及特征,然后放在“动物园”
(特征不明显的不必讲特征,只讲名称)
(三)喂动物
1、 老师说:“小动物肚子饿了,要请小朋友喂东西给她们吃,上来喂的小朋友要讲一句话,如要喂公鸡,你就说:“我喂公鸡吃东西.”说完就把吃的东西放在公鸡的笼里。
2、 发给喂食的幼儿一块积木,让幼儿分组排队上前喂食
3、 每个动物可先后接受几个幼儿喂食
(四)小的动物吃饱了,下次我们再喂。
活动反思:
自然界是神秘的、和谐的,这就是因为有了这千千万万种动物,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童时代和动物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此动物也就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主题活动虽然有点相似,但还是根据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更好的来完成我们这个主题活动的最后的目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真切的感受到人类和动物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刷牙的重要性。
2、认识刷牙的工具材料,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愿意天天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刷牙的ppt。
2、牙膏、杯子、牙刷3,牙齿模型4,幼儿已学会漱口,会念儿歌。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感知刷牙的重要性。
1、看ppt第一张(有小红脸和小蓝脸的图片)引出故事。
2、观看动画片前半段,感知刷牙的重要性。
3、老师就动画片里的内容提问。
4、小结;细菌小红脸和小蓝脸最喜欢不爱刷牙的小朋友,让他的牙齿生病,牙齿生病了不仅不好看还会使人疼的不想睡觉、不想吃饭影响我们的健康。
二、借助幻灯片和实物,了解刷牙的工具和步骤。
1、提问:刷牙用到什么?小朋友快告诉小明。
2、平时如何刷牙的,请小朋友来示范。
3、告诉小明刷牙前先给牙刷上挤牙膏,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接下来含一口水漱口(念漱口歌边做动作)开始刷牙最后漱口。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拿出牙齿模型观察牙齿感知牙齿。
2、借助牙齿模型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学习刷牙歌,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4、观看动画片的后半段,体验刷牙的作用。
四、发刷牙记录表,强化天天刷牙的意识。
五、幼儿带口杯牙刷刷牙,教师观察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要怎样保护牙齿,并且学会了怎样刷牙。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小百科: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刷牙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控制牙菌斑,维护口腔健康或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如果刷牙方法不适当,不但达不到刷牙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最常见的是牙龈萎缩和牙齿颈部的楔状缺损。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
2、小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体骨架模型,废弃的X光片;
2、大白纸,双面胶,小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DODO问小朋友,它为什么东歪西倒不能站起来与你们一起玩?
二、捏捏你的骨头。
1、请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么?
2、你们还能在身体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头?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原来骨头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要是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
三、骨头有哪些?
1、出示人体骨骼图:
师小结: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块骨头,正是由于它们连接在一起,头上有头骨,我们小朋友张开嘴巴靠的是颌骨,还有手骨、腿骨,我们做事走路都要靠它们,弯弯腰,那一节一节的是脊椎,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脚上手上还有手骨、脚骨,正是由于这么多骨头在加上骨关节连在一起,让我们变成了一个能动、能跳、能讲话、能做许多事的本领很大的人。
2、骨头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保护它呀?
不能剧烈撞击,不然会骨折断裂。多吃含钙的东西,像牛奶、骨头汤……多运动,这样小朋友骨头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我的骨头这模样。
1、观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体上啊一部位的骨头
如果不小心骨头受伤了,那我们要到医院里去X光照,看这就是骨头的照片,能找得到哪里是骨头吗?我这里有许多张骨头的照片,你们能猜猜看,这是人身上哪个地方的骨头?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师示拍手臂的骨头照片。
我现在也来给这个娃娃的骨头拍张照,我想给他手臂的骨头照相,看我把白纸剪成一条后放在娃娃手臂上贴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们想不想也给骨头拍照呀?
3、引导幼儿用剪贴并测量长短的方法,给娃娃身体上照相不过和好朋友一起给娃娃骨头拍照的时候要当心,别剪到手上噢。
4、幼儿展示自己贴出来的骨架,并讲讲贴了哪些骨头。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为此我们产生了“有用的身体”这一主题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学习一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本次活动是这一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子活动:骨骼啥模样。通过活动使幼儿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制用骨架中产生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那如何将内隐的骨骼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外显出来。首先,我请幼儿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头,感觉到骨头是硬硬的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出示骨骼分布图,将看不见的东西更直观形象的显现在幼儿面前,并请幼儿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骨头。其次,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看X光片,他们互相争议、探讨最后猜出这是身体上哪部分的骨头。最后,二二合作,用剪贴白纸条的方法给娃娃照张“X”光片,在照“X”光片的时候,幼儿通过在娃娃身上测量确定骨头的长度;骨头间的相互比较,确定哪块骨头是要粗一些的,并用一个圆圈作为骨关节将骨头连接起来。幼儿在剪贴中一方面获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们探索骨骼的兴趣。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一直是高涨的,但如果能在保护骨骼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一些易使骨骼受伤的现象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更易激起幼儿保护骨骼的情感。
小百科:骨头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听诊器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五、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六、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教育目标。
通过给孩子们展示不同植物的样子,以及讲解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小朋友对大自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教育准备。
植物幻灯片。
三、教育过程。
1.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举例子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都有哪些;
2.老师根据孩子的表述,开始引入今天的主题;
3.老师给孩子播放幻灯片;
4.老师根据幻灯片,给孩子们讲解每种植物的相关信息;
5.老师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听课,给大家带来对这些植物的认识;
6.老师点评及总结。
通过上面的幼儿园教案,会让孩子在课堂中间接认识更多的植物,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认识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⒉体验生活情景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挂图第5号《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
⒉玩具框内装有许多积木。
⒊印有1和许多小动物的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1和许多
⒈出示挂图,仔细观察图一: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呀?图上有谁?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小朋友?(1个老师在讲故事,许多小朋友在听故事)
⒉仔细观察图二: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有多少小朋友?几个老师?(1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⒊那现在我们班级里有几个老师在上课?多少小朋友在学本领呢?(1个凌老师在上课,许多宝宝在学本领)
⒋幼儿园里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可以讲故事、做游戏、做早操,真开心呀。
二、区分1和许多
⒈现在老师给宝宝们准备了一些小动物的卡片,请你听好要求,找到相应的小卡片。
⒉幼儿听老师的要求找卡片:请宝宝们找一找1个小动物的卡片(或者许多小动物的卡片),举起来。
⒊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你找到了多少小动物?
三、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⒈宝宝们本领真大,找到了小动物的卡片。现在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什么?(玩具)
⒉那玩具框里有多少积木?(许多)
⒊请宝宝每人来拿一块积木,并说一说你拿了几块积木?(1块)
⒋刚才积木框里有许多积木,现在怎么没有了呀?(小朋友一块一块拿走了)
⒌小结:许多积木被小朋友一块一块拿完了,许多积木被分成了一块一块。
⒍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块积木宝宝,现在我们把积木宝宝送回家吧,一块一块积木合起来又是许多积木了。
⒎积木宝宝都回家了,谢谢你们!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摩幼儿园环境,清楚各设备作用,明白美妙的环境需大伙儿爱惜、保护。
2、启发孩子对幼儿园的热爱与对幸福将来的渴望之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预先预备好观摩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孩子一個。
教学过程:
1、交流,导出教学课题。
幼儿教师:你喜爱我们的幼儿园吗?今日天线孩子带大伙儿开着火车一块儿去观摩我们漂亮的幼儿园。
2、带着孩子观摩幼儿园。
(1)观摩幼儿园幼儿教师办公室、保养健身室,向教师问好,且请教师推荐自个儿的工作、让孩子给每个教师送1朵红色花,且学讲“教师辛劳啦!”
(2)带着孩子到操场,看大幼儿园中班孩子教学,请孩子说一说他们在干啥,且请孩子找一個小大哥哥、小大姐姐一块儿玩。
(3)教学游戏:孩子孩子真喜欢玩,摸一摸**就回来。
(4)带着孩子回教学室,推荐教学室环境,让孩子明白这就是我们学习与教学游戏的地方,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教师要在此里教我们很多本事,还可以坚固许多新伙伴。
3、说一说自个儿的幼儿园
(1)幼儿园里有何?你最喜爱幼儿园的哪个地方?为何?
4、画画自个儿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法表现自个儿心里的幼儿园、可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们一致构图构思。
(2)展出画画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带着孩子熟识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一走瞅瞅使小孩们明白幼儿园的布局,进而清楚幼儿园,清楚幼儿园的设备,喜爱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教学时,画画幼儿园有一定的困难程度,孩子不会用画画的模式画出幼儿园,在以后的教学中留意小孩的实际水平。
幼儿园教案 篇8
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节日。
2.自发尊老爱老的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橘子人手一个三、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1)老师引出重阳节主题师: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爷爷奶奶请到我们幼儿园里老过节了,开心吗?
(2)邀请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的爷爷奶奶本领都很大的,我们请他们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生共同邀请部分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2.幼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
师:今天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捶捶背吧,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吧,好吗?
3.喂爷爷奶奶吃橘子。
师:老师知道爷爷奶奶很爱我们的小朋友,经常喂你们吃饭,剥橘子给你们吃,今天老师也准备了橘子,你们想怎么做呢?
4.互动环节为爷爷奶奶穿鞋子游戏规则:请爷爷奶奶把鞋子从起点脱下,拿到终点摆好,爷爷奶奶返回起点的椅子坐下,幼儿在起点准备, 等老师喊开始时,幼儿从起点跑到终点,拿到属于自己的爷爷奶奶的鞋子,穿过障碍物。快速回到起点,为爷爷奶奶穿上,最好的小朋友获胜。
5.结束活动。
师:今天呢,小朋友都知道了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也用很多方式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爱,那么现在我们用爱的抱抱来再次感谢爷爷奶奶吧。
教学反思:
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所以,重九又叫"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重九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在古代,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登高、游园、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是重阳节活动的主要内容。
小百科: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创作亭子或宝塔,并在创作中进一步体验两者不同的建筑风格。
2、能在欣赏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宝塔或亭子的样子,并画出建筑特征突出的宝塔或亭子。
3、学习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欣赏、感受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建筑特点。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宝塔和亭子》;幼儿用书:《宝塔和亭子》。
2、纸、蜡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播放flash课件,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宝塔和亭子的兴趣。
(1)幼儿观看flash课件。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课件中所见的内容。
2、播放幻灯片,引导幼儿分别欣赏宝塔和亭子,继续感受它们不同的建筑特点。
(1)出示课件中各种宝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多层、四周封闭、由下至上变窄的建筑特征。
(2)出示课件中各种亭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四周无墙、顶部像鸟翅膀等建筑特点。
3、引导幼儿对比欣赏,说出宝塔和亭子的不同建筑风格。
(1)幼儿讨论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宝塔有许多层,四周封闭,楼梯通到塔顶,越往上越小;而亭子一般用几根圆柱支撑,四周没有墙壁,其顶部像鸟翅膀。
4、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宝塔或亭子。
(1)请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宝塔或亭子。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创作宝塔或亭子。
活动延伸:
展示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所画的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