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3-27 03:47:41 作者: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粘贴装饰,变化出各种物品,培养幼儿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2.在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的饭盒和盘子,泡沫、乒乓球、棉花等。

  2.用上述材料制作的台灯、船、脸谱、桌子、椅子、煤气灶等成品或半成品。

  3.水彩笔、剪刀、镊子、胶水、细铅丝、自粘纸。

  4.摄制的录像片(随意丢一次性饭盒和盘子,花盆、钟、煤气灶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启蒙环保意识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中的人们将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放哪里了?你喜欢这样吗?为什么?(观看录像)

  幼:人们在吃饭、他们将饭盒乱扔、应该把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放到垃圾箱里……

  师:小朋友们说得好,除了扔进垃圾箱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小朋友可以讨论一下。

  (启发幼儿讨论,得出一次性饭盒可以再利用,可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同时能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么办?

  幼:可以做成花盆、椅子、包等。

  师:对,我们可以将一次性饭盒和盘子做成花盆、书包等用品,来美化我们的教室,用来做游戏。

  二、展示材料和半成品,讨论制作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你们结伴自由讨论一下,想制作什么就制作什么,我们将大家做的东西办一个“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手工艺品展览好吗?

  (幼儿观看材料和半成品,教师指导观察:看看这个包的带子,你有什么发现?是怎么粘上去的呢?看看煤气灶上面的盆子是怎样做的?旁边的开关是用什么做的?)

  师:请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镜框的下面的脚是怎么做的?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剪两小块一样大的纸盒,然后剪一刀,就能把镜框插上去了;另外一种是将饭盒带边剪下一块,然后贴在后面,然后就做成了。)

  师:请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脸谱是怎么做的?

  (把饭盒分成两半,然后在后面划上两道,然后粘上布、线、纸……)

  三、幼儿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东西,大家只要动动脑筋就会做出许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们各人做各人的,大家做不一样的,然后我们来办展览好吗?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四、布置展览,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

  师:今天我们利用一次性饭盒和盘子做了许多美丽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谁做了些什么,做得好不好?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评析

  这节活动教师选择了日常生活中人们乱丢乱扔一次性用品这一环节,教育和启蒙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习惯。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一次性可再利用的材料,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创造制作出美丽的工艺品,装饰自己的活动室。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利用废弃物和自然材料创造制作新作品,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使幼儿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与评价中,得到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审美能力,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师幼合作表演中感受RAP的热情奔放。

  尝试创编歌词,并用说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学习用RAP(说唱)的语感和体态动作学唱歌曲,感受RAP的风格。

  活动过程

  1、倾听羊叫声,引出“羊”的主题。

  2、尝试用RAP的方式打招呼。

  3、学习歌曲,会用RAP的方式说唱歌曲。

  (l)倾听喜羊羊带来的歌曲,回忆歌词内容。(1-2遍音乐)

  (2)观看画面,理解歌词,通过各种歌词接龙的方式,学习RAP的曲调。

  (3)讲解加入带有明显说唱特征的身体动作。

  (4)完整演唱歌曲。(1遍音乐)

  (5)分组对唱,尝试表现出RAP的快节奏和韵律感。(2遍音乐)

  4、尝试创编歌词,并用说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1)除了这些羊,生活中还有那些有意思的“羊”呢?

  (2)观看PPT动画,感受生活中特殊的“羊”的趣味和意义。

  (3)加入乐曲,表现创编部分。(1-2遍音乐)

  5、来宾互动,完整表演歌曲。(1遍音乐)

  友情提示

  1、在学唱A段时,教师交待孩子吐词清晰,逐步渗进B段创编。

  2、活动延伸:这是一首韵律感强,能调动来宾互动的说唱音乐。

幼儿园教案 篇3

  过河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图片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再从鳄鱼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到指定的筐里。

  3.幼儿依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膝盖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四、青蛙回池塘

  1. 今天所有的青蛙都很能干,学会了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跳田埂,过小河,捉害虫,掌握了很多本领。大家累了吧,我们再把绳子围成池塘,休息休息吧。

  2.小青蛙在音乐伴奏下在池塘里游一游,用绳子模拟水波晃动,并相互拍腿放松,休息嬉戏。

  3.简单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

  4.师幼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画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用色的能力,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笔、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兴趣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八条腿,走路横着爬,嘴里还会吐泡泡!是谁呢?(螃蟹)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三、播放ppt

  1.出示一个正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正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3.教师小结:将正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出示圆形、三角形、梯形,请幼儿讨论如何将这些图形添画成一只螃蟹.

  5.播放ppt,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知道螃蟹的眼睛、钳子、八条腿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

  6.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画好螃蟹后可用彩色蜡笔添画泡泡,丰富画面。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画的螃蟹。

幼儿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足健是我园特色课程,在活动开始部分,通过热身运动刺激幼儿脚底反射区,舒筋活血;由于班上坚持足健锻炼已久,因此小朋友十分喜爱足健活动,对脚底的反射区也有一定认识,我们通过绘制脚底八卦阵图,在帮助幼儿复习巩固脚底反射区的部位、作用的同时,使按摩锤敲打得更为准确、到位;活动结束部分走探险路让幼儿进行赤足体验,鼓励小朋友不怕冷,赤足找感觉,并能大胆与客人、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锻炼意志。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的反射区认识,体验用足部动作与同伴进行交流的快乐。

  2、培养幼儿自信、合作、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两盘。水彩笔足健洗脚盆、毛巾人手一份。

  2.运动前,幼儿对脚底反射区的作用已有初步了解。

  3.足部反射区图一张。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脚部动作训练。

  情景引入: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哎!小脚丫想动一动吗?“想”(幼儿脱去鞋)

  (2)边念儿歌,边活动小脚

  2、绘制脚底八卦阵图

  (1)你认识哪些脚底反射区?按摩这个地方有什么作用?

  (2)找个好朋友把脚底反射区画出来

  (3)作品展示。

  .。

  (4)用按摩锤敲敲反射区:提醒幼儿要对准、用力敲

  3、赤足体验,启发幼儿自由联想并寻找感觉。

  (1)师提问:小脚丫走在步道上、竹梯上、搓板上……会有什么感觉呢?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认真体验,教师:“我们一起试试看,比比谁的小脚丫找到的感觉多。”(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交谈感受,教师细心观察、启发、引导幼儿去发现各种不同的感觉。(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活动,增加亲切感)

  (4)小结:刚才小脚丫都很勇敢,很勤快,找到了许多不同的感觉,当物体碰到什么的反射区,你觉得很疼时,就是我们身体某部位器官有了病兆,它象天气预报一样,告诉你要加强锻炼,多进行足部按摩。(鼓励幼儿勇敢不怕痛,敢和疾病比高低,坚持足锻)

  4.洗脚。

  “小脚丫累了,要回家了。(教师把脚底朝幼一亮)咦,真脏。”“怎么办?”幼儿:“洗洗干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