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们对翻线绳一直非常有兴趣,每天自由活动都会自由组合一起玩,还玩出了许多花样。一次,有小朋友突然对放在桌上的弯弯曲曲的线绳产生了兴趣:"看,多象蛇呀!""不是蛇,是蚕宝宝!"……一下子,大家都来了兴趣。以后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于是,我自然的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并适时地提出建议:"这线条真的很有趣!对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好些有趣的线条,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好玩一玩,好吗?""好!"无疑,这正合孩子们的意。于是,该活动就自然产生了。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中来,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涉及领域:艺术、语言。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初步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带给人的美感。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感觉,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线条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线、图钉、剪刀、海绵地垫若干块;
2、幻灯《生活中的线条》、电脑、大屏幕、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变形后产生的线条。
二、交流《生活中的线条》
1、幼儿自由谈论在生活中的发现。
2、幻灯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
3、找找自身的线条。
三、幼儿创作:线条造型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造型活动,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鼓励幼儿尝试能合作创造,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构图。
3、创造过程中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进一步扩展思维。
4、提醒幼儿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
四、展示交流幼儿互相参观交流同伴的作品。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整合活动,涵盖领域包括艺术和语言。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去户外找各种线条,幼儿兴趣非常高,观察力很强,他们甚至能找到掌心里的各种线条,耳朵的轮廓是曲线等等。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讨论、看照片、创作等系列活动,看看、找找、说说生活中的各种线条,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地想,充分地说,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用几根线变变变,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有"海底世界"、"大鲨鱼"、"花仙子"、"火箭"等等,幼儿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照片出示太多,难度太大,其实只要一张包括多种线条的照片即可;对线条的讲述还应更深入一些,引导幼儿纵向讲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倒计时,从10~0。
2.学习歌曲《恭喜恭喜》,并能有表情地、配合上道具表演歌曲,体验过新年的气氛。
3.进一步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过年装饰物,如:中国结,红灯笼、小气球等。
2.歌曲《恭喜恭喜》,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通过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发现教室里多了什么?”
“请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在教室里装饰这些喜庆的东西吗?”
“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吧!10、9、8、7、6-----
-0”,播放音乐《新年好》
二.学习歌曲
1.“过年了,爸爸妈妈带你们到亲戚家拜年,你们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引出歌名《恭喜恭喜》。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过新年的歌,歌的名字就叫做《恭喜恭喜》,想听吗?”
3.播放歌曲《恭喜恭喜》1遍,提问幼儿:你在歌曲里听见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一遍,“你还听见了什么?”
5.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念歌词2遍,快、慢各一遍。
6.幼儿随磁带演唱歌曲1遍。
7.幼儿随磁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2遍。
三.表演歌曲
1.“听了这首歌,学会了这首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
2.“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好吗?”3遍
3.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道具表演歌曲,提醒幼儿可以相互拜年。3遍
4.“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她们拜个早年,好吗?”3遍
四.游戏歌曲
1.这首歌其实也是一个游戏,想玩吗?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演唱歌曲《恭喜恭喜》1遍,唱到最后一个词“恭喜你”时,倒计时10、9、8------0,幼儿像小鞭炮一样“炸开来”。幼儿游戏1遍。
3.以同样的方法再次游戏1遍,用踩气球的方式代替幼儿像鞭炮一样“炸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气球,唱到最后就倒计时,数到‘0’时,我们就踩响气球,欢迎新年。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做大布筒,并探索大布筒的多种玩法。
2、愿意和朋友合作,在猜猜、做做、玩玩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布筒并介绍
1、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礼物,叫大布筒,这个大布筒又大又长,里面藏着什么?
2、“1、2、3”看,变出什么?
3、有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4、大布筒里还会藏什么?(在筒口和筒底两个圈)
5、猜猜什么颜色?
6、谁来拆开看看?(请幼儿来拆,并介绍粘贴布)
小结:大布筒有两个红色的圈做成。
(二)色彩配对,做大布筒。
1、教师手拿绿圈问:“绿圈会藏哪里?”
2、教师取出一个绿袋问:“这里有几个圈?”(已有一个圈)“还要几个圈?”(还要一个圈)
3、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白色的粘布找朋友,轻轻碰一碰。
4、幼儿合作装圈,制作大布筒。
(三)合作玩大布筒
1、大布筒做好了,我们竖着、横着、扭一扭怎么玩?如果要其他东西,老师这里有,可以来拿?(教师另外准备了纸球等)
2、幼儿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玩。
3、有一位教师拍下幼儿的各种玩法,并及时把照片传到电视机。
(四)分享交流
1、看看,刚刚我们怎么玩的?(逐张播放刚此的照片,有钻洞、投篮、套在身体上像什么?顶在头上像帽子)这些都是竖着玩的?横着怎么玩?(钻爬)
2、如果许多大布筒接起来,一个接一个像什么?(毛毛虫)
3、请另一个教师配合,用红、黄、绿三个大布筒接起来,幼儿钻爬,教师配上玩的儿歌、
4、把所有的布筒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巨大毛毛虫)回到教室再玩一玩。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两人协调一致地夹球侧身行进。
2、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运球方法,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一样的球若干。
2、画好两条跑道线,每条跑道终点放一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我是运动小健将。组织幼儿学做各种运动项目的动作,如:踢足球、打排球、游泳等。
2、组织幼儿探索两人一组,不用手,用身体其他部位合作运球的方法。
(1)引导幼儿探索并尝试不同部位的运球方法,如:胸夹球、背夹球、头夹球、胳膊夹球等。
(2)组织幼儿重点进行胸夹球、背夹球练习,掌握夹球侧身行进的要领。
3、组织幼儿进行胸夹球比赛。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对,全班分两大组,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两队前面的一对幼儿面对面站立,将球放在胸前夹紧,使球不至于滑出来,然后步伐一致地侧身向终点快速行进。两人夹球到达终点后,绕小椅子回到起点处,将球交给下一对幼儿,以最先完成运球任务的对为胜。(人数多时需多分几组,避免长时间的.等待。)
(2)组织幼儿分队练习,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两人必须夹球侧行且不能用手扶球;到达终点后必须绕过椅子方可返回。
(3)教师担任裁判,组织幼儿进行胸夹球比赛。
(4)小结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如:运球方法、规则等。
(5)组织进行背夹球、头夹球比赛。
4、放松活动:组织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揉肩、敲背等,放松全身肌肉。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买吃的的东西,喜欢逛这里的巴扎。在教室里我准备了实物,准备了教学用具,废旧物制作。摆放归类,设计了一个小超市。如水果区、蔬菜区、食品区、学习用品。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物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朋友们都已认知过这些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类物品,还能用汉语口语说出来。
2.应用“我买****,@@多少钱?”学习“你想买什么?我想买***
3.知道用礼貌用语,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重要的是让幼儿积极用汉语表达出来,不完整的句子老师引导孩子完成,多说几遍都可以,弱点的孩子只能说出词语也没关系。让幼儿们在此情景中乐于参与活动
2难点:能灵活运用句子说出自己想买的、自己想要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得幼儿大胆用句式表达清楚含义。难在老师用灵活多样、前后有序的方法掌控调节教学氛围。
活动准备
1.小超市模型
2.自制纸币,5毛钱,1块钱若干张
3.实物:泡泡糖、巧克力,方便面,小饼干,棒棒糖等。
4.水果教具,蔬菜教具。
5.小布袋子6—8个。
6.分六小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老师与两名幼儿示范,其它幼儿仔细听,认真看。
2选一组幼儿为大家示范表演,老师鼓励并指导幼儿用汉语口语表达。其它小组依次完成买东西的过程。老师为幼儿做辅助工作。对每小组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对有些不善于说话的、或口语差的小孩,老师再组织一次表演,耐心引导并开启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块真的食物来奖励孩子。
4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回想这个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还有什么学习用品。
5,延伸:把物品摆放在区角,便小朋友们自由进行玩耍。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