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02 12:21:16 作者:

【推荐】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8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 探索高矮的材料:绳子、木块、皮尺、奶粉筒

  活动过程:

  活动一:幼儿两人一组比较高矮,并记录自己比较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比比谁高谁矮,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一些材料来帮助,然后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1、儿童自己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2、提问:“你刚才和谁比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3、“我刚才发现小朋友在比较的时候做了一些记录了,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4、教师简单小结。(可以是儿童讲述的情况,也可以是儿童记录的情况)

  活动二: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你们看看他们谁高谁矮?那中间的呢?”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小结:要想知道

  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老师:“现在你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在记录下来。”

  4、 再次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5、如果儿童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要鼓励儿童说出探索的发现。

  活动的延伸:老师请一位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和老师比较。

  老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我想一想,你们看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呢?那么在下次的活动中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在来讨论。”

  活动目标:

  1、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能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记录比较的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高矮的相对性和不变性。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积极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造声音。

  2、展开想象,制造和体验美妙的大自然声音。

  二、活动准备。

  1、声音:雷声、雨声、蝉鸣声、蚊子叫声、空调运行声等。

  2、搪瓷杯,筷子,不锈钢小勺,塑料垫板,塑料袋,空纸盒,铁盒,硬币,木块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

  1、播放声音。

  树林里的鸟、蝉(知了)、打雷、下雨

  2、提问。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声音?

  (3)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3、教师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二)探索、创造声音。

  1、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教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呢。

  2、出示一些物品。

  教师: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请小朋友选择一样东西试一试。

  3、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

  教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

  4、教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真是很神奇哟!

  5、幼儿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

  提问: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联想)

  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

  1、教师:有一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

  2、提问: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四)音乐之声。

  1、教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一样东西,一起来模仿里面的声音。

  2、教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一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动听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寒冷的冬天,让孩子一边听《腊八粥的故事》一边品尝美味的腊八粥,让孩子深切的体会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活动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由于内容较多,所以我没有对上课时间进行限制,完全将本节课的内容上完,所以超时是本节课的最大问题。而在这节课上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还是非常强烈的,每一个环节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很不错。但是由于内容较多孩子在课后也略显疲惫,如果重新再上本节课我将会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删减,力求精炼的讲完本节课,让孩子在有限的课上时间充分学习且不占用孩子的娱乐时间。

幼儿园教案 篇4

  美育目标:

  能感知和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及图象连贯有序的美。

  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连贯的语句描述审美对象的行为,表情和心理活动。

  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审美想象。

  同时目标:

  能有目的有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片(4—1),有初步的分析比较逻辑思维能力(4—2)。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能从讲述图片中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有始有终的简单道理。

  典型活动材料:

  大幅图片《小猴下山》。

  幼儿操作图片《小猴下山》。

  玩具猴子一只。

  延伸活动材料:

  小图片《小猴下山》。

  图片《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典型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猴子,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二,出示图片《小猴子下山》。激发幼儿看图的兴趣。

  提问:

  (1)小猴子在什么时间下山

  (2)都干了些什么

  (3)后来怎么样了

  以抽拉的方式展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观察,让幼儿对图片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张进行观察并讲述。提问:

  1,第一幅图片画的是什么时候 有谁,它在做什么 它下山时心里怎么样

  2,第二幅图片画了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 看见了什么 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第三幅图片画了小猴子又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见了什么 是怎样想的 怎么做的

  4,第四幅图片画了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前走,它又在做什么 小猴子为什么要去追小白兔 后来怎样

  5,第五幅图片画的是什么时候 小猴子怎样了

  儿操作练习讲述。

  幼儿观察小图片认真讲述,鼓励幼儿在分张讲述的基础上看图从头至尾的讲故事。

  比较观察图1图5,引导幼儿从观察小猴子下山,上山的动态和表情,想象并讲述出小猴当时的心理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提问:

  (1)小猴下山和上山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为什么小猴子下山和上山时表情不一样 动作不一样

  组织幼儿讲评,能从讲述中明白道理。

  教师。

  延伸活动建议:

  教师提问题活动之后思考:小猴子回家后对妈妈怎么说的 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呢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

  有能力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区看图讲述《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全面指导幼儿在活动区里看图讲述《小猴下山》,重点指导个别幼儿。

  文 学 屋

  好听的故事

  高 层 次

幼儿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英语学习历来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打造一口流利英语使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儿童快乐学习和快乐成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将字母的形象和形似的动物、物品结合起来记忆。

  2、鼓励幼儿大胆与字母对话、做动作,借以记住字母。

  活动准备

  24个英语字母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向幼儿展示图片的一面,在引导幼儿记忆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与其对话。

  1、你看到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大胆的做出来。

  2、它喜欢吃什么?它的好朋友是谁?你想和它说什么?热情地和它打个招呼吧!

  3、 做的动作、记忆动物、物品的形象。

  二、出示卡片,向幼儿展示字母的一面,引导幼儿将图片与字母形象挂上钩。

  1、引导:天黑了,朋友们要睡觉了,它们脱掉了漂亮的衣服,你还认得它吗?它是谁?

  2、鼓励幼儿大胆做动作,帮助记忆。

  三、游戏:

  看谁说得快,看谁做的快。

  2 幼儿园英语26字母教案:学习26个英文字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会熟练地读26个英文字母。

  2、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会写英文字母,并会区分书写上形状相似的字母。

  能力目标:

  1、学生能读写全部英文字母。

  2、学生能初步拼读单词。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游戏与操作过程中对学习英文字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单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写英文字母,区分形状相似的字母。

  教学难点:默写字母和拼读单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导复习学过的常用单词与对话。

  (2)认读字母:

  1、多媒体出示26个英文字母的示范读音。

  2、打乱顺序指读。

  3、读单词。

  4、根据老师和同桌的读音找出相应的字母。

  (3)识记字母: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出示形状相似的字母并教顺口溜。

  3、示范做肢体游戏。

  4、让同学们根基刚才所学默写字母。

  5、检查与评价学生的默写情况。

  (4)结束新课

  1、谈谈收获。

  2、播放视频ABC歌。

幼儿园教案 篇6

  和宝宝玩一玩亲子游戏,你会发现宝宝在游戏中,是那么开心,同时,你也会发现,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会一扫而光了。

  游戏准备:

  画架、脸部游戏贴片、手绢

  游戏过程:

  1.幼儿园老师将家长和孩子进行小组编号;

  2.每个小组分得一个画架,一幅脸部贴片;

  3.游戏开始,家长和宝宝迅速找出脸部的器官鼻子,然后,将其放在一边;

  4.然后,布置好画架,宝宝和妈妈一起将脸部除了鼻子之外的部分贴好;

  5.贴完之后,妈妈和宝宝同时退后,并且,妈妈给宝宝用手绢蒙住眼睛;

  6.根据妈妈上下前后左右的指示,宝宝去给小人贴鼻子;

  7.当妈妈感觉宝宝贴的位置合适的时候,吩咐宝宝将鼻子贴下;

  8.最先完成游戏的家庭获胜。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间隔的物体上行走,要求幼儿走稳,上身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3、培养幼儿春游时勇敢的品质,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目标:纸板24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列队练习

  做模仿操: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先到儿童乐园玩,看谁玩得认真。荡秋千(上肢)、跷跷板(下蹲)、划船(体侧)、登月火箭(平衡)、跳上平梯(跳跃)。

  二、基本部分

  1、刚才玩过了儿童乐园,现在我们再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可是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低洼地上有许多水,过不去,怎么办呢?(从“木块”上走过去)

  2、示范游戏方法

  眼睛看准,身体不摇,一步一步走在“木块”上。

  3、幼儿分组练习3—4次。

  复习“老鹰捉小鸡”游戏

  三、结束部分

  表扬走得稳的小朋友;放松活动,自由分散走回活动室

  小百科: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族民俗文体活动,古时一般在上巳节,清明节。“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区分白天和黑夜明显的不同。

  2、发现物体与影子的对应,感知黑夜不可怕。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和剪影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区分白天和黑夜明显的不同。

  活动难点:发现物体与影子的对应,感知黑夜不可怕。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观察黑夜的图画,图画上有月亮和人、动物、家具、花草等剪影。

  说说这是么时候,谁在睡觉。

  小结:夜深了,关了灯,屋内和屋外都是黑暗的,人们都睡觉了。

  2、天亮了

  (1)太阳出来了,想象:太阳出来了,照亮了谁?

  (2)寻找与影子相对应的物体,然后把相应的图片覆盖在影子上面,变成明亮的物体。

  3、天黑了

  (1)将覆盖在剪影上的图片一个个的地拿掉,表示:**睡觉了。

  (2)观察每一个影子,猜一猜是谁在睡觉。

  二、太阳找朋友

  1、观察黑夜的各种影子,猜猜这是什么?

  2、每人拿一张图片,去找对应的影子。

  3、朋友们都找到了,天亮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