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工具运的水量是不同的,探索哪个工具运的水最多,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2. 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在运水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材料准备
透明的杯子(上面贴有一段一段的即时贴),海绵,吸管,网状小盆,小勺子,水,大盆子
指导要点
1.了解不同工具的用法。
2.在实验中发现海绵的吸水性与其他工具不同。
实施步骤
1.提醒幼儿在游戏前将袖子卷起,注意不要弄湿袖子。
2.介绍每种工具的用法以及玩法
3.每个幼儿拿一种材料将大盆子里的水用海绵、吸管等工具运到透明的杯子中。
3.规定运送的次数,每个幼儿用一种工具一起运5次水,放在一起比一比谁运的水最多。若5次看不出运水的多少,那再进行新的一轮,再运5次水。
4.引导幼儿发现海绵的吸水性,知道与其他工具不同。
5.将透明杯子里的水倒入大盆子中,与边上的幼儿交换工具,再进行一次游戏。
6.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
反思分析
玩水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游戏项目,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这个区域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由于小班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我让孩子们数好5次然后比一比,但是有很少的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大部分孩子都只顾自己玩水,没有去发现运水过程中不同工具运水量的不同,但是有些孩子还是能够发现海绵的吸水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制作雪雕“小企鹅” 。
二、活动目标。
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二)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三)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①试一试,铲雪。
②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六、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一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一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一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三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 (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 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一种),讲一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造型的西瓜皮进行联想。
2、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型进行替换、创编。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实物:半个西瓜皮、三角形西瓜皮、半月形西瓜皮;三种造型西瓜皮图片人手一张。
小动物卡片、铅画纸若干、蜡笔、糨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不同造型西瓜皮)这些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桥……)
二、把西瓜皮和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并创编儿歌。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成了什么?(秋千),谁在上面玩呀?(小熊……)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小熊用它荡秋千。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用它遮太阳;西瓜皮,变雨伞,小猫用它来撑伞;西瓜皮,变小桥,小狗用它来过桥;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西瓜皮,变翘翘板,小猫小狗翘啊翘。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创编《会变魔术的西瓜皮》的连环画书。发给每张幼儿一张铅画纸,让幼儿把自己联系好的小动物和西瓜皮贴在上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画,然后每个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做好的纸张订在一起,变成一本自制的连环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