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10-02 05:22:18 作者: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10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杰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2)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3)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4)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2)正负极标志图+ —。

  (3)电池宝宝的课件。

  (4)“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2)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3、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二)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1、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2、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4、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5、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 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三、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2、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2、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新的《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我设计的这个小火箭的科学活动就重在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箭上天,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在获得大量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及操作活动基础上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作用,积极思考动脑,自主的加以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与掌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基础——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小火箭及发射器人手一个;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体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让火箭上天的?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游戏。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2、把瓶盖盖起来现在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1、请两位幼儿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请幼儿操作,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填写好记录表。

  3、小结:拍瓶子力气用得大,火箭飞得高;力气小,火箭也就飞得低。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电视中也时常有社会公益广告宣传,他们有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后,知道人类愿意生活在美好的绿色环境中,对于脏、乱、差要积极想法整治,并将自己喜欢居住在美丽家园的心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初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要求:

  1、通过活动,鼓励幼儿创造画出美丽的家园,培养幼儿运用色彩表现美的能力。

  2、知道地球是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初步培养幼儿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大胆运用绘画手法和协调的色彩表现人们喜欢居住的环境。

  活动准备:

  地球仪,有关地球的录象;范例,绘画用品。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感知、交流------体验表现------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1、出示地球仪,问:“这是什么?是谁的家?”

  2、:这是地球,是人类、动植物的家。

  二、感知地球环境,交流环保经验。

  观看两段录象(美好家园和脏、乱、差的环境),组织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我们喜欢生活在花园般的地方,那儿空气清新,既干净又美丽。

  2、你不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我们不喜欢生活在又乱又脏的地方,那儿没有小鸟,没有花、草、树木。

  3、怎么样将它变得既干净又美丽呢?

  :废气、废水不可乱排放,不乱扔垃圾,多植树绿化,交通工具使用无污染的能源等。

  4、:地球只有1个,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气清新、干净、美丽的家园,人类和动植物才能快快乐乐。

  三、体验美丽的家园,表现美好的愿望。

  1、你想象中的美丽家园是怎样的?(幼儿介绍)

  2、教师示范讲解:绿色的大地、树林;兰色的天空、海洋。绿、兰表示清洁、干净;红、黄、橙表示美丽、幸福。

  3、幼儿绘画: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并用色彩来表现。

  四、延伸活动

  1、幼儿作品、创作绘画、色彩表现。

  2、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努力将地球建设得更加美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多种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知道蔬菜有营养,培养幼儿爱吃各种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菜场内各种蔬菜的录像,音乐磁带。

  2.从各类蔬菜中分别选一种蔬菜图片贴在桌子前做成汽车。

  3.幼儿每人一只小箩筐,内放实物蔬菜(白萝卜、胡萝卜、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3~4种。

  4.与幼儿人数相等、可贴在身上的各种蔬菜娃娃卡片。

  5.每人一份烧好的蔬菜(炒青菜或拌萝卜丝或糖汁西红柿)。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看段录像,说说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二、提问,重点讨论蔬菜的作用。

  1.请小朋友看看各自的筐里有些什么蔬菜?

  2.这么多的蔬菜中你最喜欢吃哪一种?

  3.妈妈平时是怎么做给你吃的?

  4.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

  三、区分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

  1.每一种蔬菜都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请小朋友从自己的筐中选一种蔬菜,说说平时我们吃的是这种蔬菜的哪一部分。如:××是吃根,××是吃叶,××是吃果实。

  3.小结:蔬菜吃的部位各有不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茎叶,有的吃果实。

  四、给蔬菜归类。

  1.游戏“运送蔬菜”。幼儿根据自己箩筐中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听音乐将它们送到相应汽车上。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

  2.游戏“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去找也是吃同样部分的蔬菜娃娃做朋友。

  五、边放音乐边让幼儿品尝蔬菜,看看谁吃得最干净。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物种的繁多。

  2.喜欢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活动过程

  1寻找、选择和确定要种的种子

  为了寻找种子,我鼓励幼儿:“你觉得哪里有种子就到哪里去找一找。”为了帮助幼儿能够找到种子,我们专门就活动的意图、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以及配合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家长的反馈中,天天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说:“当我带孩子到超市后,他一直是那么兴致勃勃地在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瞪大眼睛,惊喜地说,‘妈妈.你快看,小种子就在这里!这些豆子.我们还能吃呢’。”田田寻找种子,是在植物园进行的。通过寻找,幼儿收集了大量的种子。我们选择哪些小种子来进行种植呢?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能开漂亮花朵的;有的说要能结出果实的;还有的说要像幼儿园里的爬山虎一样,能爬得高高的……最终我们确定了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且变化比较明显、便于幼儿进行观察的扁豆、丝瓜和牵牛花的种子。

  2.种植活动

  种植小种子,都需要些什么材料呢?幼儿分组进行了讨论。在小组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幼儿认为种植小种子需要水、铲子、土、花盆、浇花的水壶、小水桶等。为了便于幼儿对小种子进行照料和观察.我们决定把它们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怎么把小种子种下去呢?幼儿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认为种植的过程应该是:铲土一挖坑一撒种一浇水。第一组孩子们认为还要做好观察的准备——准备“小种子”记录本。

  种植活动开始了。幼儿还是以组为单位.有的负责撑住装土的编织袋,有的负责用小铲从袋中把土铲出,倒进花盆里,有的负责把花盆中的土砸实一点儿。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差把小种子种下去了。孩子们在花盆的中间用手指挖一个小坑,小心翼翼地把小种子放进坑里.然后再盖上一些土。该浇水了,这下可出了问题,刚埋好的小种子被水一冲。又露了出来。孩子们争论说。是把小种子埋得太浅了。找到了原因.孩子们又重新把小种子埋得深了一些,看到小种子没有再露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种子种好了.要对它进行观察.可看不到小种子怎么办?孩子们有的说:“用铲子把土挖出来,或者把土倒出来就可以看见了。”有的说:“可以换成一个透明的花盆,这样就能看见了。”经过讨论,幼儿一致认为把土挖出来是不可行的,换成透明的花盆也会打扰刚种下去的小种子。大家决定找一些透明的花盆.再重新种下一些小种子。可大家一种才发现:种在透明的花盆里.还是看不到小种子。见见说:“这个方法不行,玻璃是透明的.可土是黑色的,种子是浅颜色,它被土挡上了,还是看不见,这个方法失败了。”多多也说:“种子的四面都是土,上下也是.就看不见了。”我问大家:“我们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土挡住小种子?大家可以试一试。”听了我的话.幼儿开始尝试着将种子放置在花盆的不同位置并热烈地讨论着。桐桐说:“可以把种子往上放一点,想看.把土一拨开就能看见种子了。”大家都觉得这样会伤害到小种子。见见提议说:“如果把小种子放到玻璃那儿,就是放在玻璃边上,可能行。”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着把小种子往玻璃边上挪。啊,终于看见了!幼儿高兴地欢呼起来。真正体验到了自己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纸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制作安装说明书及游戏竞赛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盘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圆珠笔。

  2、课件(圆珠笔零件图片,安装组装图。)3、幼儿人手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盘子。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师:请说说你带的圆珠笔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圆珠笔,相互比一比,说说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绿的、紫色的,它们的形状也不同,有长短、有圆圆、方方的。它的笔杆、笔芯等部件的材质、形状和色彩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 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师:圆珠笔里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引导幼儿拆开圆珠笔)提出拆圆珠笔的要求:拆时要轻轻的,不要太用力,还要注意看拆下来的零件在什么位置,并且把每个零件放在自己的盆子里。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先拆好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小朋友拆好后就让他们会座位。)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圆珠笔部件名称的图片。

  师: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我们一一看。(带领幼儿读一读部件名称。)教师:刚才小朋友拆时发现了笔心、笔头、笔帽、笔杆、弹簧这些东西,那你们能把它再装起来吗?

  幼:能。

  师:那赶快行动吧!

  三、 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好多小朋友都装成功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若幼儿说的不连贯可以让该幼儿到前面来演示,教师辅助他一起说。)师:谁有不同装法?

  教师:看来要把圆珠笔装好要两个条件:1、所有零件要齐全。2、按照正确的顺序来装。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成功,听了人家的介绍,现在会装了吧,成功的小朋友想不想用别人的好办法去试一试。(幼儿再次拆装。)师:先想一想,先装什么,后装什么。

  师:这次小朋友都装成功了,但有些小朋友还不会装,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画安装说明书。)四、画一画——制作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四、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换笔芯)怎样换笔芯?怎样选择笔芯?

  五、 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让全体幼儿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比赛,然后选出前五名与后面的老师进行比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4-6岁,身体发育尚未健全,经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长心里非常着急,到医院看病医药费又非常贵。我采用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间挖一些中草药,回家熬一些汁,吃了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无副作用。因此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从小就知道我们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能为人们治病。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欲望,萌发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

  认识六种奇特花草,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感兴趣的、有特殊特征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图书等资料。

  2、植物标本、图片若干。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咳嗽几声,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怎么啦?

  幼:咳嗽

  师:那么咳嗽了怎么办呢?

  幼:打针吃药、挂盐水。

  师:小朋友,我们平时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药,有的还要打针。但是老师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医生、吃药,我用民间的一些中草药也能治好这些病。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们是中草药,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是谁,好吗?

  二、出示鱼腥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草,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吗?情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幼:是一种草,闻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鱼的味道。

  师:这种草有一股鱼腥味,我们叫它鱼腥草,你们知道鱼腥草有什么用途吗?

  2、小结:鱼腥草是一种中草药,如果我们吃了那个汁,咳嗽就会好起来的。

  三、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挖的野菜,还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妈妈到地里采的花草,现在请你们向同伴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么?在哪里发现或找到的?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幼儿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同伴介绍,每组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1、马兰:手少流血了,把马兰头的叶子揉一揉,敷上几分钟血就不出来了,有止血的作用。

  2、枸杞:我们人眼睛模糊看不清,应该多吃点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马齿苋:也叫长寿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标本、教师介绍奇特的花草。

  1、蒲公英:叶子长长的,边缘有锯齿状,开得黄花,籽像一个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对糖尿病功效很好。

  2、金钱草:叶子小小的,圆圆的,形状像一个圆圆的硬币,晒干泡茶可以治胆结石。

  五、图片连线,幼儿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刚才老师给你们介绍了几种奇特的花草,它们能治哪些病,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有没有掌握,请你们连线一种草治一种病。

  鱼腥草 拉肚子 马兰 胆结石

  马齿苋 眼睛明亮 金钱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评价,表现做得对的幼儿。

  七、活动延伸

  我们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药植物。我们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很早就写了《本草纲目》一书,记录了各种中草药的用途,只要用它们放在水里煮一下,喝点汤病就会好。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处,待你们长大后慢慢探索发现,为人们治病。

  【教学评析】

  这堂课还是上的蛮成功的,因为我园地处农村,园内绿化面积较大,花草树木很多,为了让孩子了解园内的花花草草,老师们专门设计了一个个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脸形的,在上面写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树木的名字,老师平时带幼儿散步时,小朋友无意中就问:“老师这是什么草呀?”“为什么它没有挂上名字呀?”而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颗两颗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们一一介绍了它们的名字,其中就有马兰、枸杞、金钱草、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春天我们就带幼儿到户外田埂上摘马兰、枸杞等野菜。夏天我们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飘到四面八方,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断了线的风筝欢呼雀跃。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并能知道这些花草的奇特之处有药用价值。根据纲要提出的科学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爱学习会探索。

  整堂课以老师感冒咳嗽为导入,唤醒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们平时都经历过咳嗽、拉肚子,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打针吃药才行。他们都有亲身体验,而这些中草药只要我们周围找一下就能找到,无毒、无副作用。现在孩子们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们在家里自己的爷爷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胆结石、糖尿病都是常见病。他们家中也曾吃过这些中草药。在最后的操作连线题时,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认识汉字的兴趣,通过老师的范例讲解,因此他们都能正确连线。

  总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要让孩子平时接触并了解一些我们身边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把这堂课上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整棵小麦,课件(麦粉制成的食品、麦秆制品、小麦生长过程挂图一幅)。

  2、准备录音机、磁带、头饰等。

  活动内容:

  一、开始部分: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麦的组成部分:根、茎、叶、麦穗。

  2、出示挂图,结合提问帮助幼儿了解麦子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⑴ 小麦在什麽季节播种?(秋季)

  ⑵小麦在什麽季节收获?(春末夏初)

  小结:秋天农民把麦子播种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麦子长的绿油油地;到了夏季,麦子抽穗开花、结果,麦粒由白变黄,由软变硬,说明麦子已成熟,农民伯伯要开始收割了。

  3、找一找,说一说。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还知道小麦的其他用途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小结: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秆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戴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我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我是麦爷爷的孩子。”……

  5、联想活动:在夏季里,小朋友还见过那些粮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听儿歌《大馒头,哪里来?》。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作律动,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