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知道龙应台应该是11、2年前,我读书的时候,那时候真是喜欢书,每天要看几本书,然后才恋恋不舍的睡去,但是龙应台的书我从未读过,12年后,读她,是因为我的女儿。一个2岁5个月大的小天使,每天都调皮捣蛋,问题多多的小可爱。在对她的管教问题上,我颇费心思,不停的否定自己,尝试改变。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叫她在温言软语中快乐的成长,可是随着她年龄的增加,我开始对她的睡觉、拉尿、吃饭、哭闹丧失耐心。经常会吼叫或者“惩罚”,虽然从未想过去控制她,可是言行上却不由自主的试图控制:你要听话,你该睡觉,你必须吃蔬菜等等……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记忆中的龙应台有些不一样的认识,一直以为她是尖锐苛刻的,原来她还会如此温柔的一面。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读起来的感觉很欢快,很温暖,在孩子睡前书的选择上,妈妈也煞费苦心,孩子是上帝送给女人的礼物,是来自天堂的小天使,她的心纯净无暇,被妈妈小心细致的呵护着。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顺其自然,不需要强求一定要学有所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喜欢他们亲近大自然,喜欢孩子把15分钟的路程走成75分钟而不去责问,喜欢她的放手,更欣喜她的得到。我扪心自问——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可以给孩子自由,叫她在适当的年龄自己去探索,答案的是否定的,我没有勇气,我不够强大,所以我需要力量,我也要放手,我也要给她那么多自由的爱。
我感慨国内外教育的差距、环境的差距、理念的差距,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现状,只能改变自己,不要因为她成绩平平就苛责她,不要因为她没有特长就用别人来比较她,不要因为她没有出人头地觉得颜面无存。我只要告诉她,无论你怎样,妈妈都爱你,最爱你,我的宝贝,只要你健康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十年前,那时候的自己酷爱看书,当时买手机的时候在里面下载了几本电子书,其中就有这本孩子你慢慢来。
里面有一段话很打动我: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完这段话觉得心里很干净了,就像炎热的夏天一个饥渴难耐的人喝了一杯清清凉凉的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叫嚣着:舒畅。
那时候还未谈婚论嫁,看到龙应台用文字刻画出来的那些孩子们单纯、稚嫩、小清新、小美好瞬时觉得原来小孩子这么可爱,以后我要是生了娃娃,我也要这么对待他。
小孩子们天真、单纯且不谙世事。
想想都觉得画面好唯美啊!
虽然真正生了娃之后才觉得并不是只有唯美,养育孩子的这条路上还有数不尽的各种崩溃。
今天暂且只说唯美,不谈崩溃。
复制一段以前记录儿子成长的日记:
中午午睡的时候,儿子的小手搂着我的脖子,我们俩脸贴着脸,心中忽的一动,等孩子慢慢长大后这样温情的时光注定会慢慢减少。
我用脸碰了碰他的脸,我说我用我的脸亲你的脸,儿子来了兴致,他说:“那我用我的鼻子亲你的鼻子,然后把鼻子对上了我的鼻子,用我的眼睛亲你的眼睛,用我的额头亲你的额头,”最后他把鼻子凑到我的头发上闻了闻,说:“妈妈,你这头发有一股味道,”我一想:两天没洗头了,是不是什么难闻的味道呢。
他继续说道:“妈妈的头发有一种蛋糕的味道,闻起来甜甜的,香香的,让人想啊呜吃一口”。头发形容成蛋糕这比喻好像夸张了点,觉得儿子长大后一定是说情话的高手(偷笑)。
儿子又接着说:“妈妈跟爸爸的手不会再长了,我的手小,还会长,这是爸爸告诉我的。”
我莫名的想要落泪,原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是一件这么让人幸福的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母爱似水,家喻户晓,几乎每个人都会承受母爱,只是什么样的母爱却是抉择于你的感受,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去书中感受一下作者的母爱。
“你瞧,天上,有一轮太阳,有一团团一块块的白云,有时候又是黑云,云的背面有蓝色的天空。喷射机过境的时候,老远就可以看见那条渐拉渐长的白线,把天空划成两半。初春的季节也很多事,那软绵绵的柳絮全都从树枝梢头吹了出来,飘得满天满地,又飘到安安的头发中……”这是华安的妈妈——龙应台送安安上幼儿园路上的见闻,平平淡淡,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牵着我的手送去我幼儿园。妈妈们总是想通过路上这些有趣的事物,让我们尽早地认识这个有趣的世界。
“妈妈的眼睛锁在安安身上,看着他移动,新书包上各形各色的恐龙也跟着移动。这孩子,还这么瘦,这么小,那脸上的表情,还留着那吃奶婴儿的稚气……安安和恐龙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没进了暗色的门里。”这是妈妈——送安安上小学的第一天,句里行间能够看出妈妈有多舍不得,从中体现了安安的成长,妈妈的感慨,表现出了妈妈内心深处那浓浓的母爱。
仔细想想,生活中我也无时不刻在感受母爱:每当我摔倒了,总能听见妈妈的声音:“宝贝,痛吗?”,总有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将我扶起,掸尽我身上的尘土;我生病时,不管多晚,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是会带着我上医院就诊;学习上有了什么困难,帮我解决的一定是妈妈;我去英国游学,前一晚上妈妈整理我的东西彻夜未眠,那一个个包袋上都挂上了妈妈亲手做的标识,只是为了我迷路时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爱无言,母爱似水。虽然我懂得了母爱,但是我没有真正为妈妈做过一点事。读了这本书我会更加珍惜妈妈为我做的一切,多陪陪她,让她少一份担心,少一份不满,让她也因为有我,感到幸福骄傲。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暑假里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风,看着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中的卷首语。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几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如书中小华安、小华飞地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并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作为母亲,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孩子你慢慢来,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在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的世界。这位母亲就是龙应台,就像华安说的,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他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这位母亲是伟大的,聪明的。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
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幸福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幸运的,孩子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我不羡慕华安和华飞,因为我相信我的妈妈也是世上最爱我的人,母亲曾经一定说过同样的话:“孩子你慢慢来。”
当读到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温柔的声音,给她的孩子介绍这个世界,她们手牵着手,在秋天的黄昏之下,踩着铺满美丽金黄的叶子的小路,欣赏着小河轻轻流水之声,感受着斜阳浅照的温暖。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童话般的声音,给她的孩子讲故事,她们搂在一起,一起走进童话世界,一起用天真可爱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细腻的心教她的孩子做人,她们愉快的聊着这个奇妙的世界,一起探索发现这个美好的世界。
孩子,你慢慢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她们不求回报,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幸福快乐的长大。如果人生路上你累了,不要急,慢慢来,想想你的母亲,不要跑远了,让母亲可以时时刻刻刻看见你,不然她们会担心是不是失去你了。所以,孩子们停下来等一等母亲吧,就像小时候母亲等你一样,给母亲一些依靠吧,就像小时候母亲给你依靠一样。
所以,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们,你们慢慢来,长长的路,可以慢慢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对书的题目感到好奇,可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越来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爱感动着。
安安是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通过封面上的图片,我们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有因孩子的调皮生气抓狂的妈妈。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可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条件接受对方,深爱对方,特别是妈妈。当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当安安与弗瑞第偷了东西,妈妈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爱引领着安安成长。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面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调皮,老师、妈妈们,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慢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等着孩子长大,耐心地陪他学会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纽扣,耐心地为他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有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就如文中这样一个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掉的镜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陪着你慢慢地、坚强地成长,即使我们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你会闻到鸟语花香,看到清风明月,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7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我从这位耐心、内心充满这爱的母亲笔下看到的一段文字,透过这段话,我看到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可爱的健康成长着的孩子。冬日暖阳,这是一本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温暖的文字。
在龙应台的眼中,慢与爱是教育孩子唯一主题,从孩子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算围绕孩子而旋转,洗澡、喂饭、认识这个世界。在安安八个月的时候,不会说话的安安总是努力地咿咿呀呀与妈妈进行交流,那语言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懂得;在每一次去幼儿园的路上,总会出现很忙碌的两个人,妈妈担任起导游的角色,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对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就指出来,提醒妈妈。
妈妈每晚都会给安安读故事,但从来不读暴力血腥的故事,因为妈妈认为“在他往后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必要从两岁开始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的快乐童年是何其短暂,何其珍贵”。
《孩子,你慢慢来》记录下了一个母亲所经历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现在很多父母亲总是会问自己“我们到底要如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上不完的补习班,写不完的试卷,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像龙应台一样,愿从容的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看世界吧,你们也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当年也是否想过,要是我是爸爸妈妈,我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把成年人那一套自以为是丢地远远的吧,用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一起长大吧,再一次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纯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8
孩子本来就是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很喜欢书里这句话。
结婚之后一直想赶紧怀孕,但是过程并不顺利。现在回想那个不顺利的过程,觉得还蛮傻的,当妈那么累,何必这么着急?为何不好好享受空闲的日子。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这么劝说过,可是那会儿哪里能理解,只觉得那是她们甜蜜的抱怨而已。走在妇保大楼里,不同的大楼,后面大楼是去产检或者生产的,前面的是门诊,像我这样为了准备怀孕接受各种检查跟治疗、拿药、做B超的。别提自己有多羡慕怀着宝宝的人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低下头摸摸自己肚子,在想我的baby什么时候来?
虽然备孕跟怀孕过程的有点艰辛、难熬,但是我的KK还是顺利地出生了。比起迎接初生儿,能够吃医院分配的藕粉、米汤,饱饱地喝一碗流食更让人幸福。嗯,这是我当时最深切的感受。后来虽然能吃饱,能大鱼大肉,但是两口子都没法再好好睡觉了。
紧张、压抑这些情绪从孩子出生后一直到他8、9个月一直控制着我。作者大儿子描述的她的妈妈,出生在传统、保守的家庭,却崇尚自由和理想。是,原生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着我,但是我又希望KK能生活地更自由更独立。自由、独立,我该怎么引导孩子?我该怎么告诉家人我希望他们支持我,一起努力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
孩子抬头、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第一次发烧,拒绝奶瓶,不好好吃辅食,不好好吃饭……各种第一次常常让我很焦躁,急功近利;中国的环境、家庭成员的认知等等,很难让自己像作者一样做妈妈。但是没有人能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甚至不知道理想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
龙应台是个很棒的妈妈,她细腻,她充满爱,温柔而坚定。怎能不让孩子爱上这样的母亲呢。细心的引导,耐心地陪伴;理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倾听,听他们说,认真地、及时地回复;尊重,视他们为“人”,独立的生命。
珍惜陪伴他成长的每一分钟,让孩子慢慢来,我们也需要慢慢来。未来的日子我希望我们能成为会为他、他的探索和发现而高兴的父母;帮助他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父母。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9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每读一遍,它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和心灵的冲击,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每读一遍我都仿佛与作者龙应台女士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的育儿经验和经历,感受着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在教育工作中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和女儿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经历:每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给这个世界的欢乐都是相同的,孩子用他(她)那清纯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触摸这个世界的灵魂,他(她)是怀着怎样大的好奇心啊!我们这些先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师长,在享受婴孩带给我们的无限温馨与欢乐之余,更应该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做他(她)们的引路人,来帮助他(她)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的同时,保护他(她)们稚嫩的心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纽约华尔街的证劵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浅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这样的几句话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母性光辉的、美丽的朦胧画。母性的光芒闪耀在她的脸上,有着深深的震慑力,因为爱来自心底!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家里,多少次因为时间的关系,督促女儿:“快点,抓紧时间!”在学校课堂上,为了下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催促学生们:“快一点,抓紧时间!”
我曾有几次对孩子说:“别着急,孩子,你慢慢来!”的语言呢?
像龙应台一样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那样,妈妈们、老师们慢慢来吧!
如此的“慢慢来”与速度无关,而是一种淡定和从容、理性和丰富、真实和真诚;在慢慢中期待,在慢慢中教诲,在慢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这就是母亲们和老师们的天职!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很多次被书中的孩子逗笑过,被书中的妈妈教育过,更是一次次被真实的感动过,妈妈和孩子温柔的亲密相处,像是一位长辈,像是一位朋友,更像是一位挚友,不禁让我想起漫漫人生长路 ,谁来指引我呢?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台湾妈妈在儿子的故乡,自己的异乡陪伴孩子,抚育孩子,温柔地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生活故事,歌颂着伟大的母爱。
妈妈的爱,像一条条涓涓的小溪,流过孩子的心田。生活上,妈妈为孩子的起居饮食而劳累,学习上,妈妈为孩子的进步而操心,教育上,妈妈为孩子的成长而坚持。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要等待妈妈来打开,来阅读,来理解……书中的孩子时而顽皮,时而淘气,惹得妈妈无可奈何,正如我自己,有时叛逆的与妈妈作对,打冷战……当我不愿意写作业,妈妈催促我,我却嫌她唠叨,当我在上网游戏的时候,妈妈让我停止,我却不顾一屑,无动于衷。虽然妈妈很生气,偶尔不像书中的妈妈那样温柔,却也会以理服人的劝导我,说服我……看来做个妈妈比做自己还要难,不但要温柔还要有智慧地引导孩子。
当我读到街头卖花的老妇女,因为自己的小孙女打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当街大声责骂孩子了,我为小孙女委屈,她被自己的奶奶剥夺了尊严,同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而被老师嘲笑,被老师叼难,学生因为成绩差,而要挂着“我是大懒虫”的牌子游走,他们被老师污辱,丧失了人格,实在太可悲。比起现在,我们的老师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教我们知识,尊重我们,带我们走进森林童话,慢慢 跨越祖国壮丽山河的真正来源。
“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骂”像文中的妈妈一样宽容,等上一辈子的时间,去等孩子打完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蝴蝶结”。啊!原来是只有妈妈才会用上一辈子的时间来指引我的漫漫人生长路。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龙应台的著作——《孩子你慢慢来》,读完后,我的心灵深深地被触动了,我不禁泪流满面。
在书中,龙应台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细心地将她的宝贝华安和华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这本书中令我现在仍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幕——龙应台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5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龙应台对待孩子总是那么宽容、和蔼可亲,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他,用最大的爱心去呵护他,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他,让我不由得感叹:龙应台真是一位慈祥和伟大的母亲!
每个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的妈妈也许不像龙应台那么的温柔、细心,不会看着我扎蝴蝶结,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我无私的爱。她每天都会准时接我上下学,放学后会问我晚饭想吃什么。当妈妈做好饭菜时,饭桌上又总少不了我最喜欢吃的菜。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惭愧,因为那一声声“儿子,快点来吃饭”偶尔会让我烦躁,有时候会对妈妈不理不睬或是发脾气,现在我知道了,那就是妈妈的爱。而每当吃饭时,妈妈又总在一旁为我夹菜,劝我多吃一点,才能长高长胖,还总问我吃饱了没有,我懂得了这就是妈妈的爱;写作业时,妈妈连最喜欢看的电视剧都不看了,总是默默坐在一旁看我是不是认真学习,我碰到难题了妈妈会耐心地指导我,写完作业后妈妈细心地为我检查作业,如果有错,就和我一起讨论订正。有时觉得有些“烦人”,有时觉得有些“唠叨”,可每一句话都印在我的心坎里……
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在家里要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多做课外练习,争取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在学校里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在家庭里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不要让父母失望,长大以后回报他们,但我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以为报的,滴水之恩都要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对我的恩情,他们总能对我无私的付出,让我过着无忧的生活,就让我好好孝顺你们,报答你们,让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2
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北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3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爱”,龙应台笔下的那孩子更是可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儿子,一个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孩。两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三种语言了,他和妈妈讲中文,和爸爸说德语,在幼儿园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却是用瑞士语交流。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时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见到金色的飘荡彩带时,龙应台误以为是龙,安安这么一个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德国的两岁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呢?这么抽象的东西,作者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车排了一条弯曲的长队,指着它说:“龙。”对,好一个“车水马龙”,这也说明他一半的`血还是中国的,依旧和龙有很深的渊源。
光说这可爱的安安,我似乎忘了还有一位主角——母亲,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时候,软绵绵的,胖乎乎的,像个小球。作者很爱这小家伙,亲他的头发、脚、手,几乎全身都被亲遍了。我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也曾被母亲如此的亲吻过吧!龙应台说,当一位母亲低着头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时,这画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爱是那么的甜美,谁又愿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亲的爱就分割了一半给弟弟。当安安开始不听话,当作者抱着泣不成声的安安,安安说:“我觉得你更爱弟弟。”当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懂得母爱无法分割,当一位母亲也因做错事而愧对孩子时,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个孩子都爱呢?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社会上还很普遍。爱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应该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亲的奶水长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树下、路边卷起衣服便喂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广众之下喂奶很丢脸吗?不是的,那是一位母亲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该读一读这书,好好地感知母爱。无知的女人,你更应该细细品味这本书,爱自己的孩子,这有何羞耻的呢!龙应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时尚且能向她解释每月一次的月经,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不马虎的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4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一本《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记录了龙应台初为人母时的心境,与两个孩子的童年,思考生命的本质,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不假思索的疼爱,也有母子之间的趣事。书一到手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合上书,闭上眼睛,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跟你说话似的语气,和一个个的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但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小小的他,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风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读书笔记m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厨房里给家人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看着他那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的所有。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如书中所言“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