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规章制度
集体备课规章制度
现如今,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体备课规章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体备课规章制度 篇1
一、全校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二、集体备课应做到“三定”(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各年级同一学科同一类班级应做到“四统一”(统一标高、进度、作业量、质量考核标准)。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共同解决教法、教材疑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实行主备课人制度。每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课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然后形成具体教案。
四、每位教师要重视二次备课这个环节。在上课之前,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五、要做到超前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对上周授课情况进行小结,应特别注意对“课后分析”的交流。
六、每次备课(教研)活动,组长要考勤签名,每月将备课记录交教导处检查。
七、主要任务:
①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撰写情况。
②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
③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
④对照教学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
⑤重点讨论本次备课内容,共同修订好教学案一体化资料。
⑥相关练习、作业的安排与处理办法。
⑦推荐或学习有关报刊上的教改文章,周知教研活动、课程改革、考试方面的重要信息。
⑧优秀论文、典型案例、摘抄等交流展览。
八、具体要求:
①每次活动,必须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家都能准时参加备课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以免分心,影响备课效果。
②上周内容的通报、交流必须建立在活动之前的抽查、了解、掌握第一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并能每次突出一至两个重点内容,尽量准备个案和大家一起剖析。
③主备人要将自己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周知大家,然后有主备人主讲,大家讨论,修改、调整、增删,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情况。
④不定期安排不同层次班级的老师介绍自己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情况,总结成功做法,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推荐报刊文章等。
⑤就本周主要教研活动的开展、时间、任务量等作出安排并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头。
⑥相关资料的选择,题目的增删;练习与测试的批改、记分、讲评、补救措施等做到明确清楚,资料使用的检查办法也要落实好。
九、备课流程:
回顾检查通报——教学案一体化——作业练习或检测安排及要求——本周相关教研活动——填写备课活动表格并上交。
十、教研组长要妥善保管好集体备课册,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集体备课规章制度 篇2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一下要求:
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学期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参观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7)质量监控测试: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8)学科活动开展:本学期开展学科活动安排(内容、时间、方式等)
(9)教研课题或科研项目
2、要求:要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本册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集体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4)教学方法建议
(5)课时分配
(6)单元或章节过关(质量监控)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教学建议(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课时备课(个人写案)
1内容:
(1)目的要求
(2)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
(4)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5)教学过程(详案)
(6)课堂小结
(7)当堂测试
(8)板书设计
(9)课件设计
(10)作业布置
(11)教学随笔
2、要求:要精心设计教案,明确本课时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采用“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集思广义,兼容多人之长。主备人应于教案使用前交予本组成员,待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四、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每学期小组合作形成4篇经过教学实践的集体备课教案,并附有备课、听课、评课材料。
3、要注重备课资源的收集整理,积极为校园网提供公开课、课件、错题档案、题库等资源。
4、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个人教学流程考核档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