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24 07:05:31 作者:

【精华】大班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大班教案锦集九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2)儿歌录音带,录音机,VCD及相关碟片。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一、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主题“不一样的我”中,孩子们通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性格、脾气、爱好等个性品质)。

  《我家是动物园》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充满了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与共鸣,并展开合理的联想。

  “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这让孩子产生了好奇。而读完作品后,从作品中,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各种不同生命和谐相处是一个美好并值得努力的理想。

  二、结合生活,合理联想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会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会为朋友的一句话而委屈,会一起玩得很高兴,会和朋友说悄悄话……。

  迁移作品经验,让孩子把朋友和动物形象展开联想,创设情境,把班级比作动物园,把熟悉的小朋友比作可爱的小动物,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需要的满足。

  本次活动,需要引导孩子从朋友的外表,习惯,喜好等方面对朋友有一个综合形象的联想。与此同时,挖掘不同状态下朋友的不同特点,如:吵架的时候,一起玩的时候,哭的时候,笑的时候,分别象什么。这些经验都应该是孩子在这一年来,与朋友的相处中累积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

  能体会朋友间的“幽默”形象的比喻,亮出自己观点,去欣赏、接纳别人的优点,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去帮助、支持他人有合作的意识。

  三、班级的背景特点及价值追求

  孩子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非常珍视友谊:赠送礼物、保存着朋友的小名片……能让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动物班级的欢乐,感受到每个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在他们内心播洒友谊的种子,珍藏最初的友谊。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心中总会有“小动物”朋友陪伴着他。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观察、思索自己和朋友在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

  愿意大胆讲述,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情感准备:离园前的准备

  2、经验准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

  3、材料和环境的创设:音乐、动物形象、场景:动物园大门

  活动过程:

  一、作品经验迁移

  1、“我家是个动物园”

  “我家是个动物园”,你觉得我家里谁很有趣,很滑稽?

  还记得祥太的爸爸象谁吗?(奶奶、爷爷……)

  如果把我们班级也变成动物园的话会怎么样呢?

  (引导孩子回忆作品的内容,激发孩子对作品的兴趣)

  2、“我班是个动物园”

  这是大一班的“动物园”,谁想来做里面的小动物啊?

  你象什么小动物呢?你觉得你哪里很象?

  (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和同伴,能结合性格特征,把“动物”和“人”进行合理联想)。

  3、找朋友讨论

  想一想,你的朋友是谁,他象什么动物,他哪些地方象呢?

  (引导孩子讨论,并做图片记录)。

  4、介绍自己的朋友

  我们的班级真的成了可爱的动物园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二、说说老师,分析三位老师象什么?为什么?

  可别忘了我们班还有三个大动物朋友呢!

  (引导孩子结合老师的特点,说说老师象什么动物)

  三、老师眼中的所有孩子的动物形象

  你们在老师眼睛里就象可爱又淘气的小动物。当你走进教室对着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说“老师早”的时候,就象一只有礼貌的小熊。当你在海洋球里翻跟头,滑滑梯的时候,就象一只顽皮猴。当你伸长着脖子,好奇得问老师问题的时候,就象一只长颈鹿。当你上课插嘴的时候,象只小八哥,可是,当你在台上,神气地表演节目的时候,就象森林之王,小狮子。

  我会永远记得你们这群小动物的,你们会记得我这只XX吗?

  四、我们在一起

  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并摆一个动物造型。

  五、延伸活动:

  我们快要毕业了,马上要离开我们的动物班级、动物朋友了,你想我们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故事:

  我家是动物园

  我叫祥太,是个男孩。其实呢。

  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

  这是我爸爸,龙太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早上他脾气不太好,头发乱蓬蓬的,叫起来像狮子吼。

  这是我妈妈,明美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这是我爷爷,一郎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长颈鹿,个子高高的。散步的时候,我骑在爷爷肩膀上,看街上的风景在不停地变幻。

  这是我奶奶,早纪子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狐狸。很善于变化。出门的时候,她在镜子前一变——哇!变得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可是她回家时带回的礼物,肯定是油炸豆腐和饭卷。

  这是我妹妹,茜茜。其实呢。

  她是只小白兔,总是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她很天真,很可爱,但吵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她的踢人功。

  这是金鱼,太郎和次郎。其实呢。

  爷爷告诉我,它们是鲸鱼。等小金鱼变成大鲸鱼,就要把它们放回大海里去。

  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其实呢。

大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游戏准备:

  短皮筋、长皮筋若干

  游戏玩法:

  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1)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幼儿围成圆圈,单脚撑皮筋,另一只脚练习跳)

  (2)三位幼儿子撑起根皮筋,让幼儿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种跳法(单脚跳、双脚跳、双脚交替跳、叉花跳等)。

  (3)通过民间游戏"跳格子",引导幼儿探索并练习跳皮筋多种方法。

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保护动物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参与的问题,环保应该从娃娃做起,从自我做起。因此,我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引导幼儿积极的主动的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实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一些动物受伤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的、保护环境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包扎用具、课件、背景图、心情卡片、小司机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进入环境1、草地、山坡: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着小汽车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播放小司机的歌曲)师带领有幼儿开着小汽车来到草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草地,你们看这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了解了这些小动物我们继续开着小汽车往前走。

  进入环境2、森林:

  师:小朋友,看一看我们现在到那里了?

  师:为什么是森林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那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大森林里都藏着哪些小动物?请你找一找?它们都在哪?大森林我们先参观到这儿?,让我们开着小汽车继续出发。

  进入环境3、大海:

  师:小朋友,你们快来看呀,我们到什么地方了?

  师: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大海的特征?

  师:请你来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小动物?

  二、引发幼儿思考,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谁能说一说你喜欢那种小动物?

  2、小动物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有的小动物可以帮助人类劳动如:牛、马等。有的小动物可以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如:青蛙、猫头鹰等。还有一些人类饲养的小动物可以提供我们生活用的肉、蛋、奶等。总之,动物和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

  三、演示课件,增强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1、观看课件。

  (1)森林被砍伐,小鸟受伤。

  (2)海水被污染,小鱼受伤。

  (3)人们在打裂,小动物受伤。

  2、请你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的心情?请你拿出表示你现在心情的卡片。

  3、请你说一说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受伤的?

  4、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小动物?

  四、爱心救助,创建家园。

  动物管理站的叔叔刚才给我们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他们哪里收了一批受伤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助做两件事:

  1.包扎小动物的伤口。

  2.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请你把砍伐的森林和污染的海水治理好,给小动物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3.幼儿钻过山洞---走过小桥---来到目的地。

  4.幼儿分组操作;给受伤的小动物包扎伤口--粘贴森林--绘画海洋

  5.帮助完受伤的小动物你现在的心情怎样,用心情卡片表示出来。

  活动延伸:

  让我们开着小汽车继续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小动物。

  活动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保护动物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问题。环保应该从娃娃抓起,从自我做起,基于此,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孩子来说,所有可以产生效果的教育活动都原于兴趣,而动物是幼儿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因此,在选题上我占了优势,活动开始玩开汽车的游戏,帮助幼儿回忆各种动物,孩子的情绪高涨,反应热烈。愉快的体验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种生态关系。接着我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这样让幼儿更深刻的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为了让幼儿关心和同情小动物,我利用课件,通过看图片幼儿知道了保护环境,知道小动物可怜。结束时我还组织幼儿为小动物包扎伤口,改造森林、绘画海洋。保护动物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只有让孩子做过了才知道才记忆深刻,只有让孩子乐于去做,才能达到目的。当然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语言不精练,有的环节进行的不够深入。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理念:

  从中班升入大班,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班上有很多幼

  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对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活动内容设计:

  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

  活动准备:

  1、教室环境布置(把四个分别装有婴儿衣服、鞋子,幼儿衣服、鞋子的篮子放在教室明显的地方)、音乐磁带、录音机、幼儿“爱劳动”图片若干、画报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16开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伴随轻快的音乐走进教室,导入活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引导语: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试穿一穿,看看这些衣服鞋子哪些你能够穿得合适?

  2、与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坐下,进一步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引导语:婴儿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是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通过与幼儿相互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并能做许多弟弟妹妹做不到的事情,是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的,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出示图片和画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1)依次出示幼儿“爱劳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图片上他们有几岁?他们在做的事情你能做吗?

  (2)出示画报,引导幼儿观察画报中有哪些图片是关于成长的?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说长大了,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4、与幼儿讨论要求,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

  (1)鼓励幼儿把刚刚说到的“我长大了,能做或想做的事情”画下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面内容丰富。

  (2)找找看画报里面有没有你认为是关于成长的图片?找到后把它剪下来,放到桌面上的篮子里。

  (3)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进行操作。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1)与幼儿一起把作品贴到主题园“我长大了,我能做,我想做???”中去。引导幼儿欣赏主题园,让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内容。

  (2)鼓励全体幼儿,表扬有创造性,整洁的作品。

  (3)幼儿收拾桌面上的废纸放到垃圾筐里。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韵律和节奏。

  2、读出快板的风趣幽默,能根据节奏进行自我创编。

  3、学会快板书,表演出快板的乐趣,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学会快板书,有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并能自我创编。

  活动准备:

  PPT、快板

  课前准备

  带领幼儿认识快板及蝈蝈。简单了解快板的艺术特点,了解蝈蝈的大小和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吹牛皮

  师:小朋友,认识我吗?(不认识)我来告诉你们,我就是鼎鼎有名的吹牛大王,谁敢给我比一比。

  幼儿积极举手。

  师:我跑得快!

  幼:我跑得快!

  师:我比汽车跑得快。

  幼:我比火车跑得快。

  ……

  尝试用这样的谈话引导孩子简单理解“吹牛皮”的含义。

  师:小朋友我们吹了这么多,我们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

  幼:不是。

  师:对,说的这些做不到的大话,就叫吹牛皮。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快板书——(播放课件)《吹牛皮》。谁认识这些字?

  听一听吹牛皮

  教师示范:我先来给小朋友说一说这首有趣的快板,小朋友仔细听,感受一下它和我们平时学的故事、诗歌有什么不同?

  师说幼听。

  师:听完了有什么感觉?有趣吗?你觉得哪儿有趣?

  幼儿自由评论。

  师: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还给这首快板配上好看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二、学一学吹牛皮

  1、回忆巩固儿歌内容

  快板里说了谁在吹牛皮?(两个蝈蝈)两个蝈蝈都吹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播放相应的动物图片。(鹅、鸡、狗、驴、虎、狮)

  联系图片练习快板。

  指名教。

  2、分角色练习

  (1)师幼对话练习

  (2)男女孩对话练习

  (3)加动作对话练习

  三、编一编吹牛皮

  猜猜它们还会吹些什么?将幼儿想到的动物编入快板,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

  在创编时,有意指导快板中对仗的格式,如南——北、东——西、关外——关内,

  让幼儿创编时,注意反义词的对仗格式。

  四、明理结束

  1、师:你们刚才吹得都很带劲儿,我们来看看这两只吹牛皮的.蝈蝈的下场。

  2、播放课件,齐读剩余部分:他们两个吹得正起劲儿……谁叫他俩吹牛皮!

  师:两只蝈蝈怎么样了?(喂了鸡)我们小朋友回过头来想一想,吹牛皮好不好?

  3、幼儿自由表述。

  五、活动延伸

  1、回忆快板儿歌这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电视或网络上的快板书。

  2、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快板,让幼儿有兴趣尝试快板表演。

  活动反思:

  《指南》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兴趣最高的时候,适时切入创编儿歌情节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升华,明理结束

  最后的环节,既要让孩子们对这一曲艺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又要让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自己谈感受、谈认识从而明理结束这节活动。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花园里有什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花园里各种看得见的、看不见得、感受到的、感受不到的事物,以优美的语言、排比的句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绘本的画面人物形象突出、色彩柔和美丽,营造出一种和谐动人的意境。这样的一首散文诗正适合大班幼儿的欣赏与学习,它能够带给幼儿美的欣赏,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感官感知花园中的动植物特征。

  2.尝试使用形容词描述在花园里的感受。

  3.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感官感知花园中的动植物特征。

  活动难点:

  尝试使用形容词描述在花园里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人手一本。

  2.配乐散文(配套CD)。

  3.小图片、大色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讨论有关花园的经验。

  --散步的时候,你在花园里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有的用眼睛看到了一些东西,有的用耳朵听到了一些声音,还发现了小花园的变化。

  --今天请大家一起看一本图书,看看书中的花园里究竟有什么。

  二、阅读图书上的小花园。

  --仔细翻阅图书。

  1.提问:花园里有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相应的小图片呈现在黑板上。

  --完整欣赏配乐图画书内容。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

  --分类游戏,解读图画书内容。

  在黑板上出示两张色纸,分别呈现文字"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暗示两个不同集合。(操作提示:哪些是看得见的,哪些是看不到的?请大家根据听到的故事,把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提问:(出示藏在泥土里的)这个为什么没有被看到呢?

  小结:原来花园里的很多东西藏了起来,有的要翻开表面才能看到,有的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有的要耐心等待才能看到。比如藏在泥土里的,穿了隐身衣的。所以不是看不到,是不容易被看到。

  提问:(出示花儿的图片)那么,花的香气看不到,为什么会被发现呢?

  小结:原来"凉凉的微风"是看不见的,"花儿的清香"是看不见的,"虫儿的叫声"是看不见的,要用鼻子才闻得到,用耳朵才听得到,用皮肤才感受得到。嫩嫩的、淡淡的、凉凉的、痒痒的、香甜的,这些形容词表达的意思,就是用眼睛也看不到。

  提问:这个花园这么美,在这样的花园里玩,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什么心情呢?你看到了吗?你闻到了吗?你听到了吗?

  小结:原来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得到。花园多美呀,大自然多美呀!写这个故事的人,还有我们读这个故事的人,心情都变好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在幼儿自主欣赏之后,教师关注幼儿对散文诗意境的感受,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引导幼儿运用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完整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也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前期的自主欣赏会存在不完整性,而完整欣赏的环节能帮助幼儿从整体上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天气冷暖情况,自己增减衣物。

  2、了解让身体变暖和的方法,照顾自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热豆浆一杯。

  2、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动。

  1、幼儿观看老师进行的手偶表演:天凉了,一个小朋友对自己说:到户外活动一会就会暖和的。于是这个小朋友在户外跳绳,踢毽子,不一会感到有点热了,将外套脱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会说:赶快穿上衣服吧,当心受凉。最后他开开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师:刚才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到户外活动?感到热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感到凉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二、天气变了,提醒幼儿要随时增减衣服。

  1、教师: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深秋的天气和夏天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我们感到冷,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围围巾等)

  3、教师:天气凉了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变暖和呢

  三、请幼儿到户外活动后进教室谈谈感受。

  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教师提出户外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教师:去户外户外活动有什么感觉?

  3、教师:如果感觉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请幼儿喝热豆浆,感受天气冷了喝豆浆也会变暖和。

  教师:喝了热豆浆有什么感觉?

  五:结合幼儿用书,总结热和冷时该怎么办。

  1、教师:看第10页的图,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活动后身体有什么感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感觉热了小朋友该怎么做的?

  3、教师:看第11页的图,小朋友感觉怎么样了?可以怎样做就变暖和了。

  师生共同总结:感觉冷和热时应该做防御和调节措施。

  活动反思:

  先进理念为指导。做中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它蕴含着人文精神。在这次的科学活动中我按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为基本活动流程,从效果来看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以往科学活动幼儿盲目动手、过多限制幼儿的局面。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随音乐跳舞,感受舞毯舞的乐趣。

  2、能由慢到快地在舞毯上跳舞,练习动作的协调美。

  活动准备:

  1、快慢不同的两段音乐、录音机,跳舞图谱三张,跳舞录像一段。

  2、标有箭头符号的泡沫跳舞毯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舞毯舞的录像,激发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她站在什么上面跳舞?

  2、跳舞毯上有什么?

  二、看图谱,学跳舞

  (一)认识跳舞毯上的箭头与圆点,学习基本脚步的跳法。

  1、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2、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3、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试。

  教师放慢速度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二)练习单脚跳。

  1、出示第一张图谱,请幼儿学习看图谱上面箭头和圆点。

  看:箭头的方向是怎样的?每一个箭头后面是什么?

  2、它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3、教师先示范一小段,请个别幼儿试着看着图谱跳一跳。

  4、幼儿一起来试一试,速度由慢到快,第二遍时幼儿跟音乐一起跳。

  (三)练习双脚跳。

  1、出示第二张图谱请幼儿观察与第一张的相同和不同。

  2、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

  3、小结:原来它表示的是用两个脚一起前后、左右的跳,圆点还是将脚收回。

  4、请幼儿一起看好图谱试试跳,老师来帮你们指图谱、喊口令。

  5、看图示,随音乐一起跳起来。

  四、完整欣赏音乐、学跳完整的舞毯舞。

  1、听音乐、看图谱:你发现在这段音乐的什么地方是跳舞的?什么地方是不跳的?

  2、小结: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3、请跟着音乐、看着图谱来跳舞把!

  (1) 提醒幼儿在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

  (2) 简短小结,提出新要求;老师还要看到你们跳舞时高兴的样子。

  (3) 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舞动起来。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次跳舞的时候,请把你的小手也自由得舞动起来,但小眼睛还是一定要看着图谱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