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龙门石窟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2
各位游客请注意我们将要去龙门石窟,我是导游黄贤,你们可以叫我黄导,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洞窟之一唐代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里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附近发现是被盗走而未能运走的留下的。
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科。因此,他被称为一座大型时刻艺术博物馆。他与甘肃郭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好了,今天的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3
龙门石窟可谓西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游客都会来此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
这条石窟,是沿悬崖绝壁由人工一锤一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台、龙门石坊、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炉、烛台、供品等。其结构布局优美,刻工精细,室内的魁星、文昌、关圣皆就石岩凿成,巧夺天工。登上龙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
龙门石窟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太炎小学的蒋跃枫,大家叫我蒋导好了。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大家的。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出口处,距市区125.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有28万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陈岩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时古阳洞、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洞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几个主要洞窟。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约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种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扁。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主要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儿时间拍照,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5
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出行的导游,我叫关飒宁,就叫我小关吧!咱们今天去的地方时洛阳龙门石窟。到了目的地之后呢,大家要注意几点,一是请看好自己的孩子,二是不能私自离开团队,三是请勿在建筑物上乱涂乱画,四是请勿乱丢垃圾。
祝大家旅途愉快!
咱们现在已经达到目的地了,请大家跟紧队伍,听我讲解。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了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四百余年大规模营造,东西两山洞窟龛两千一百多个,造像九万七千三百余尊,佛塔三十九座,并有题记、碑碣三千六百多品。
其规模之宏伟,艺术造诣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最具代表性的窟龛为北魏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看经寺等。题记、碑刻古阳洞著名的“龙门十二品”及唐代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等,都是我国古代书法的珍品。
大家现在自由参观一个小时,然后车上集合。
(一个小时过去了) 游客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美丽、雄伟的龙门石窟了,希望大家在来这里参观,也希望我还能为大家服务!
龙门石窟导游词6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 7。 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参加我们的旅行社,我叫张程渲,大家叫我张导好了,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终点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那里又分为两个巨大的石窟: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西山石窟……到站了,游客们请跟好我,不要跟丢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丽。我们先往这边走,看,这叫作潜溪寺。它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因为潜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断的溪水而得名。这个里面的主佛为菩萨,佛像旁跟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等。咱们再往前走走……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分别是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
接下来,我们到了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卢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极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破坏文物。乱扔垃圾,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8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01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4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9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董思远。
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下面我给大家边参观边讲解二个主要的石窟。
大家向前看,就是莲花洞,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上顶多以莲花为饰,像这样的大型莲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并不多。此洞高达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
现在我们已经走完莲花洞,大家再登上几十个台阶就到了奉先寺,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庐舍那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费时约21年左右。(记住参观时别乱丢垃圾哦!)
各位游客,感谢你们今天配合我的工作,现在龙门石窟之旅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参观的高兴。
龙门石窟导游词10
安徽的朋友这边来!大家好,我是本次带你们游玩洛阳龙门石窟的导游,你们就叫我焦导吧。现在我们正在前往龙门石窟的路上。龙门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欣赏它的真面目。
龙门石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龙门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儿有许多断裂的巨大石块,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出这么多尊佛像。龙门石窟现在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就连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哦。自古以来,龙门石窟都为帝王游幸、文人荟萃之地,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现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经被破坏的残缺不堪,所以请大家爱护文物,不要往护栏里钻。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佛洞。我身后的这个洞里面一共有几尊大佛和数万尊小佛像,所以被称作万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长城一样,也累死饿死了许多人。你们看,正中央的大佛像头上那盏莲花灯上面也有许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呢!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们知道吗?在这万佛洞里面,没有哪两尊佛像的姿态是一模一样的。据说,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画在纸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开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呢!
在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们知道吗?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1。9米,现在中学的历史书的首页就是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11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市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市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各位,龙门石窟的游览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20分钟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全貌。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12
大家好!
有幸让我为大家解说,我们今天的旅游景点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得伊河两岸,它青山绿水,万象生辉,能让人有流连忘返的感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一句话:“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是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之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龙门石窟分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万佛洞。万佛洞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才得名,这些佛像有些小巧玲珑,有的像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有的体态轻盈,有的婀娜多姿。在洞口的南边还有一尊观音像,它的整个姿态显得那么优美端庄。洞内主佛是阿弥陀佛,它端坐在双层莲花座上,无所畏惧,主佛背后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萨,他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整个佛洞金碧辉煌,感觉很热闹。
这里是莲花洞,莲花洞里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这本是佛教象征的名物,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洞顶也有许多以莲花作为装饰的,但是像莲花洞里的这样硕大而精美的莲花,在龙门石窟是很少见的,莲花洞里的飞天细腰长裙,姿态自如,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各位旅客们,龙门石窟的景色实在太多了,说也说不尽,希望您这次收获很大,不枉此次一行,希望下一次还能和我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壮丽的景象。
龙门石窟导游词13
各位朋友好!今天,让我陪大家一起来参观素有“龙门二十品”美称的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她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龙门石窟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中最著名的是卢舍那大佛。传说她是根据武则天的脸型经过修饰而成的。凿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各位朋友,现在,请跟着我参观龙门石窟的几个重要洞窟。
这里是潜溪寺,它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傩。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我们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匾,我们看过石匾,向南走大约十步,进入一座院落,院中有并排三座石窟,便是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传说它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其中仅中洞的开凿就花费了24年时间,其富丽堂皇的景象是龙门众多石窟之冠。
参观过宾阳洞,拾级而上,这里就是万佛洞。万佛洞多洞相连,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观之险,让人不无惊叹,流连忘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万佛洞集我国著名四大石窟之精华,塑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近三万尊。万佛洞为一长约500余米的山洞,在洞中有23000余尊各式各样的佛像。洞在龙门西山中部,因窟内南北两壁刻有15000余尊佛像而得名。
朋友们们,我们可以再去参观一下莲花洞。参观完莲花洞,再登几十级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它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始雕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另外,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龙门石窟也有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最多的中国之最。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反馈给我哦!
自评:前几天,小城老师让我写一篇导游词,我就想起了龙门石窟。因为我对龙门石窟不是很熟悉,所以这篇文章是经过网上搜集整理写下来的。
龙门石窟导游词14
各位游客:大家好!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洛阳,我是这次洛阳之行的蔡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出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地处伊河两岸,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距今1500多年。伊河两岸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适合艺术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排列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在这里大约参观2小时,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最大的卢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层楼高。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和指甲一样大。一个个佛像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面带微笑导游词,有的怒目圆睁导游词、脚踏夜叉。
游客朋友们,我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自由活动,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老人和小孩,11点30分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龙门石窟导游词15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
龙门石窟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xx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开始开凿,历经六、七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了400余年才完成的。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很高的艺术造诣。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首先,我带大家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卢舍那佛像两边的是二弟子迦叶和阿难。旁边这座金刚力士雕像最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你看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接着我们就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现在,我们要去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雕刻中带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结构天成。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的洞窟多不胜数,今天只是介绍比较著名的一部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共同品味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再次谢谢大家的光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