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移风易俗倡议书

移风易俗倡议书

发布于:2022-03-24 08:48:41 作者: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范文汇总七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能够利用到倡议书的场合越来越多,通过倡议书可以激起更多的人响应,在最大的范围内引人们起共鸣。那么一般倡议书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移风易俗倡议书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范文汇总七篇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1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决定,20xx年,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期间,在全市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此,特提出倡议如下:

  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尊老爱幼,注重家风家教,建设文明家庭;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破除陈规陋习,崇尚科学文明,重塑乡风民俗;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净化风气、培育风尚,不断凝聚起“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社会正能量。全市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要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抓好驻村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职责,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幸福观,把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各级农委、文化、新闻、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群众组织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全社会营造“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良好环境。

  二、全市广大农民朋友要做“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主力军。全市各行政村支村“两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一要坚持婚事新办,做到“三提倡、三反对”。要积极提倡婚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提倡“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积极推行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积极倡导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心意,增进感情。二要坚持丧事简办,做到“三提倡、三取消”。要大力提倡红白理事会全程办理,取消家族自己办丧;提倡文明丧葬,大力推进火葬,取消封建陋习,装棺再葬;提倡大锅菜,取消大摆筵席。

  三、全市各级各类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要做“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引领者。要充分发挥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把“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融入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在结对扶贫共建活动中,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和特点,引导农民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中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要充分发挥各类道德模范、晋城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通过他们的典型示范和言传身教,感染辐射周围人群,带动更多的人们向他们学习、看齐。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形成“学先进、看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联合会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要组织志愿小分队,到农村、进农户,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温暖等活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提高全市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我市深入推进“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2

  全县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

  崇尚礼仪、重视人情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向来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逐渐富有的同时,也慢慢滋生了人们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种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使得人情成为一种债务,请客成为一种负担,人人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脱离,苦不堪言。使得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已逐渐走样、变异,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同时也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危害。在年初召开的县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县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建议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这一建议引起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县委领导批示,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就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特向全县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县人民要充分认识到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坚持“革陋习、树新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顶住他人的“舆论”压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铺张,敢于破旧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创造浓厚氛围。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勤俭持家是社会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倡导干部职工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酒宴等不良习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

  三、长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会新风气的形成。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关注、关心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教育干部职工抛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青年职工“新事新办”。各社区各村党支部也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移风易俗,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崇高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来要求自己,用先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自己,积极迅速的投身到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潮流中去。从参加一次文明祝贺,举办一次简约仪式做起,用实际行动,为优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去创造。 告别陋习,才能走向文明。在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广大干部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努力,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摒弃陋习,走进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为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白河贡献力量!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3

  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现代殡葬文化理念,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良好氛围,过一个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倡议如下:

  一、倡导文明祭祀。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重温一次先烈事迹等文明健康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方式。

  二、倡导绿色祭祀。提倡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故人、短信表深情等多样式、现代式祭扫活动,树立环保意识,不要在道路、小区、草坪、广场等公共场所焚香烧纸,抛撒冥币,鸣放鞭炮,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共同维护绿色的生态环境。

  三、倡导节俭祭祀。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四、倡导安全祭祀。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提倡乘坐公交车辆出行,驾驶机动车辆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避开高峰日,错开时段,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4

广大居民朋友们:

  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和《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祭祖节等传统祭祀日开展文明祭祀倡议如下:

  一、遵守规定,规范祭祀。城区市民应在划定区域的祭祀焚烧炉(盆)内焚烧祭祀用品,不在城区主干道、居民区、办公区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严控区和祭祀焚烧炉(盆)外随意焚烧祭品、泼倒汤水。

  二、厚养薄葬,节俭祭祀。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尊老敬老传统,树立“厚养薄葬”理念,积极倡导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以低碳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坚决反对丧葬祭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做法。

  三、文明祭祀,移风易俗。积极开展家庭追思会、网上祭祀、鲜花水果祭祀等文明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绿色、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四、服从管理,安全祭祀。广大居民应摒弃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随意烧纸的不文明祭祀方式,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劝导和监督,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严防火灾和意外事故发生。

  五、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及时劝阻不良祭祀行为,带领广大市民用实际行动维护大美高台的良好形象。

  朋友们,绿色低碳是永续发展的前提,文明有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用文明行为扮靓城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高台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台县文明办

  20xx年2月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5

  有福之州,文明同行;俭以养德,孝义相传。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抵制不良风俗,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现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

  一、婚事新办。崇尚朴实真挚的爱情,树立文明向上的婚恋观。不以彩礼论深浅,不以排场论高低。不攀比,不斗阔,不设豪华宴席,不用豪华车队,减少餐桌和车轮浪费,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植树纪念等婚俗新风。

  二、喜事俭办。一束鲜花传情留香,一条微信见字如面,一杯清茶沁人心脾,一声问候真心祝福。崇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老人诞寿、新居乔迁、子女满月、升学等各类喜庆活动能免则免,注重文明内涵,合理规划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用简朴真挚的方式表达贺意,让感情回归本真。

  三、厚养薄葬。百善孝为先,祭之丰不如养之厚。给亲人多一些生前的关爱和温暖,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少一些逝后攀比和浪费,摒弃吹吹打打、散发纸钱占道治丧等陋习,倡导网上祭奠、送鲜花、植树、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奠方式,用更环保、更生态、更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四、修身养德。以德立身,勤俭节约,积德行善,涵养家风。积极参与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文明上网,远离贪杯斗酒,自觉抵制黄赌毒;合理点餐、文明用餐,节约水电,绿色出行,养成科学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德成风,福泽子孙,代代相传。

  市民朋友们,移风易俗,全民参与,文明生活,全民共享。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陈规陋习,摒弃封建迷信,让勤俭朴实、文明公益的生活方式成为xx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时尚。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6

  清明节是缅怀先辈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引导广大市民过一个明和谐、节俭环保、安全有序的清明,市殡葬管处向全市人民倡议:

  一、爱护家园,低碳祭祀。

  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明、低碳祭祀,采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方式祭奠,也可采取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清扫墓碑等移风易俗、健康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做到低碳祭祀、绿色祭扫,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二、遵规守秩,安全祭祀。

  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祭扫秩序和焚烧秩序,不在城区路边、交通要道、广场、小区、草坪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币,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不携带易燃、易爆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

  三、孝亲敬老,节俭祭祀。

  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礼葬的新观念。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逝世后,从俭办丧、明祭奠。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绿色殡葬、生态祭祀新理念,做到不搞攀比、不讲排场、移风易俗,坚持从俭治丧,从俭祭祀。

  四、转变观念,网络祭祀。

  利用微博、微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风好家训、追忆故人生前的感人故事。通过召开家庭追思会、种花植树等掉念方式,缅怀故人。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明、树新风,争当告别陋习的先行者,用明祭祀的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提升xx城市形象,争做明市民。

  xx市殡葬管理处

  20xx年月11日

移风易俗倡议书 篇7

  广大市民朋友:

  4月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清明节,祭奠先人、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倡导文明、平安的祭祀理念,助推我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全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破除祭扫陋习,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文明祭祀树新风。自觉破除焚烧香烛纸钱等陈规陋习,大力推广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移风易俗追思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二、崇尚尊老美德,培育现代殡葬文化。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对在世老人要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祖,要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倡导推行骨灰存放、树葬、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更好的保障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要从节约环保、节俭办丧事出发,引导群众把对逝者的缅怀从注重物质载体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三、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社会文明祭祀。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在遗体火化、生态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祀方面要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鼓励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通过 “中国文明网”等“网上纪念馆”进行祭祀活动。

  四、树立公德意识,摒弃不安全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不乱扔垃圾,不毁林毁地,不污染空气河流,自觉维护环境的优美、整洁和祭祀的安全。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墓地烧纸焚香,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广大市民应科学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避开高峰日,错开时段,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让我们用文明行动扮靓文明城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全区创建文明城市而共同努力,共同度过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清明节。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倡议书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