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一、主题背景:
秋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各种蔬菜、瓜果、粮食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非常之熟悉,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操作的很大空间,广阔的田野是幼儿活动的一方土地、一个世界,幼儿亲自采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当我们专注它上时,会发现它们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能将通过蔬菜、瓜果、粮食等教育资源渗透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中,贯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中它能让幼儿体验农民秋季收获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种植、培育、采摘的辛苦。本主题带着幼儿亲身实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想象、去操作、去表现,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农作物丰收、成熟的季节,了解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亲身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2、认识秋季常见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知道粮食的来源,种植粮食的过程,以及粮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惜粮食,尊重人民的劳动成果。
3、借助蔬菜、瓜果、稻穗开展一些设计制作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三、主题内容:
(一)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秋收忙
1、引导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2、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粮食成熟的季节
1、通过实地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初步认识水稻、番薯等农作物。
快乐猜猜猜
1、学猜有关秋天农作物、水果的谜语,学说谜面,对猜谜语活动感兴趣。
2、培养好奇心,提高分析、联想能力。
奇妙的水果树
1、在画水果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颜色、图案装饰水果,然后将其剪下,幼儿集体装饰成一棵水果树。
2、知道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好玩的番薯造型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大豆、扁豆、四季豆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粮食丰收了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鹈鹕布局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语句讲述自己见到过的农村粮食丰收的景象。
棉花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能大胆运用棉签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黄豆爷爷找朋友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豆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妈妈的菜篮子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二)区域提示:
美工区:让幼儿收集句子橘子皮,供幼儿用撕、剪等方法制作菊花;投放一些稻草、豆梗等让幼儿自制一些玩具。
阅读区:准备一些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实物,准备百宝箱一只为幼儿猜谜语等。
角色区:增设食品商店,投放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蔬菜、水果,供幼儿玩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用。
科学区:为幼儿准备一些水果与干果,让幼儿欣赏、探索。
(三)环境创设:
(1)在自然角中投放一些本地常见的,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稻穗等,供幼儿欣赏、交流。
(2)在活动一角投放整株的水稻、棉花、新鲜的番薯等供幼儿造型、欣赏和交流。
(3)投放有关爱惜粮食和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图书及一些粮食作物的谜语、古诗,工幼儿看看、念念、画画。
(四)家园共育:
让家长有空时带幼儿去田野走走、看看,参加一些简单的秋收劳动;利用休假等时间带孩子到水果店里去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水果,或让孩子直接参与一些采摘活动,去水果店时让孩子参与一些买卖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请家长为孩子准备1—2种秋季成熟的瓜果,放到自然角或与同伴们分享,鼓励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日常活动:
1、主题活动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带领孩子去田野参观,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让幼儿在自家的菜园地里种植管理一些简单易种的蔬菜,鼓励孩子帮助家长采摘瓜果,在收割时节,让幼儿帮助家长翻晒稻谷等,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体育游戏:开展《运瓜》、《抢收抢种》、《运送粮食》、《摘果子》、《运菜忙》等活动,每个活动都围绕主题进行。
4、角色游戏:开展《水果店》、《买水果》等活动。
5、区域活动:开展《水果拼盘》、《番薯造型》等活动。
6、午餐前让幼儿说说所吃的蔬菜名称、菜的做法及营养价值,自己家所种植的蔬菜有哪些?自己采摘过哪些瓜果?最喜欢吃哪些蔬菜?并谈谈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素。
7、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主题墙的布置。如:“秋季水果多又多”等。
四、特色体现:
关键活动之一:《粮食成熟的季节》
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幼儿实地去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了水稻、番薯等。
(1)带幼儿参观稻田,我们通过3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幼儿远看的稻田是怎么样的?风吹来时稻田里的稻子像什么?第二,近看的稻田又是怎么样的?第三,稻谷又是怎么样的?让幼儿轻轻摘下谷子观察,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
(2)观察了番薯地,幼儿初步了解了番薯,并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了番薯藤像什么?它的叶子又像什么?并参与了农民伯伯的挖番薯活动。最后还得到了农民伯伯赠送的许多番薯、番薯藤供我们小朋友做番薯造型等。回幼儿园后,我们组织孩子们还制作了番薯藤项链、小挂饰,孩子们玩得都很投入,很开心,此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6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前后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片各一张。
2、动物胸饰人手一份,积木房6间.
活动过程:
一、坐火车.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票子上的号子坐不同的车厢.
2、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哪个车厢乘客多? 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
3、教师小结
二、按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
三、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是6的小邻居
3、鸭子是2的小邻居
4、熊猫是1的大邻居
5、蝴蝶是5的小邻居
6、小猫是5的大邻居。
四、游戏、数字找邻居
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活动反思:
开展了《数字邻居》即相邻数的教学活动,相邻数教学是学前班教学课中知识,对于学前班在学习这个知识时往往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就会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大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年的教材活动中我决定选择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结束后效果较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够正确找出来。
经过了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一、充足的教学具准备,激发幼儿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学习可以说全凭兴趣,能否提起他们的兴趣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重组的教学具准备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在这节课的准备中,5座小房子图片,数字卡片、10张小椅子、扑克牌、花和叶的数字卡片
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活动反思:
《向日葵》是主题《夏日总动员》中的一个活动,它是一个以欣赏为主的美术活动。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欣赏油画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反复推敲活动过程,最后决定以欣赏为主,绘画为辅来开展活动。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中,我主要从画家作品的色彩、线条以及造型这三方面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绘画的方法。活动开展的较为成功,孩子们思维活跃,勇于发言,尤其是用动作来表现画中的向日葵这一环节,孩子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钟。
2、感知时间的永不停顿,初步了解时间的宝贵。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丢失的一分钟。
能理解一分钟很短,但是也很重要,要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孩子对钟的认知度,增强孩子对时间感知和体验环境准备:
PPT投影仪,四张大桌子呈一字排放,上面摆放材料桌子前面留一空场地空场地材料准备:故事PPT一分钟体验材料(皮球6个,呼啦圈6个,小毛巾20条,毛豆一篮,泡沫砖20块,记号笔6支,画纸6张,数学练习纸6本,串珠子插塑积木一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交流时间的重要性观看ppt:金爷爷最近很苦恼,因为他家里没有钟。
重点提问:
1、没有钟,有什么苦恼呢?
2、辅助递进的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时间呢?(因为不知道时间了,他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小结:没有钟,金爷爷的生活一团糟,所以他决定去买钟。
二、第一次讲故事——了解一分钟的重要,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钟(一)讨论一分钟的重要性1、观看ppt:金爷爷买了两个钟,一个放在楼下,一个放在楼上。
2、重点观察:
(1)楼上楼下的两个钟:显示的时间不一样:楼下是3点,楼上3点零一分。
重点提问:
1、两个钟就差一分钟,爷爷为什么要这么苦恼呢?
2、少掉一分钟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金爷爷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在金爷爷看来,一分钟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
3、观看ppt:一分钟爷爷浇好一盆花;转热一杯牛奶;削好一个苹果。
小结:原来金爷爷的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二)体验一分钟的任务1)一分钟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静静的坐上一分钟,感受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重点提问:一分钟过去了,你有什么感觉?(过的很慢,过得很快)小结:有的觉得很快,有的觉得一分钟挺长的。那都是我们坐着体验的感觉。
2)第一次体验活动在老师规定的一分钟时间里,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操作材料进行活动。
要求:可以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数一数。等一会来告诉大家:你做了什么事情,完成了多少?
重点提问:
你在一分钟里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体验重点提问:
(1)还是一分钟,和刚才的一分钟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2)怎么样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小结: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4)进一步感知观看ppt:火箭发射,刘翔跨栏感受一分钟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结:原来,一分钟真的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所以金爷爷才会这么苦恼呀!
三、第二次讲故事——感受时间的永不停顿(一)讨论金爷爷"失踪"的一分钟1、观看ppt:一楼的钟——八点二楼的钟——八点零一三楼的钟——八点零二(其中穿插金爷爷走楼梯画面)2、重点提问:(1)、怎么回事?为什么钟时间都不一样呢?
(2)为什么总是差一分钟?是钟不准?还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自由讨论,寻找原因)小结:原来不是钟不准,而是时间不会停顿,爷爷在一楼看好时间,他要走到二楼去。当爷爷在走楼梯时候,时间也在向前走,而爷爷走楼梯正好花了一分钟时间,那当他到二楼的时候就看到了时钟多了一分钟。到三楼的时候又多了一分钟。爷爷少掉的一分钟就是在走楼梯。
(二)联系生活,进一步激发幼儿要珍惜时间。
1、老师联系实际讲述生活经历:感知时间不等人重点提问:
你们有没有遇到像老师这样希望时间停下来的事情吗?(鼓励孩子联系生活经验大胆讲述)小结:时间总是在不停的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的。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溜走了。
四、活动的延伸我们一起学习看钟,学习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象金爷爷一样,做一个爱惜时间的人。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旁白者""画外音",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提供幼儿探索的材料、提供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学习的条件,让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2、精彩的绘本和巧妙的ppt制作让孩子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3、在一分钟时间内,提供各种适合大班孩子经验和能力的操作材料充分让孩子动起来,活起来,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知觉,观察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准备:两个透明茶壶、一壶热水、一壶凉水(凉白开)、一些菊花茶,幼儿水杯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提问:“我们平时喝的茶是热的,还是凉的呢?泡茶一定要用热水吗?凉水行不行?用热水和凉水有什么区别呢?”
2.与幼儿一起做实验,用相同的程序泡茶,不同的是一壶用热水、一壶用凉水。
3.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两种结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有什么不同呢?
4.用完整话说出来,两种泡茶的区别。
5.结论:泡茶一定要用热水。
效果:
此次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很好,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很投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