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推荐】幼儿园大班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课件-人体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
(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3、教师: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材料安排
第一组 冷水、热水
第二组 夹子、羽毛
第三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组 绒毛玩具、木块
第五组 放大镜、印泥、白纸 第六组 记号笔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
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
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1、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
使皮肤更健康。
五、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 (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 (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 (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 (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 (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游戏的常规有所加强。从上个月开展角游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能初步独立提出主题,选择伙伴,发展情节,广泛地与同伴交流,但起角色意识不强,游戏主题不够丰富,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够明显;所以在本月的开始阶段,要加强幼儿的角色意识,而串串烧是幼儿当前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刚好用来丰富幼儿的游戏主题,来加强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
一、游戏目的:
1、明确角色职责,懂得按职责扮演角色。
2、学会合理布置场所,具有以物代物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分工合作和同伴互相协商分配角色。
4、继续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轻声交往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串串烧食品,烧烤炉,烧烤工具,鸡腿,汉堡,薯条,各种乐器,话筒,表演用的服装,汽车方向盘,车票,站排,娃娃,家具,炊具等
2、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到街上看串串烧的工作,了解基本工作程序,利用日常活动时间丰富有关生活经验。
3、幼儿自制的物品材料。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教师启发幼儿提出新主题:前几天老师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到外面参观了卖串串烧的叔叔阿姨的工作,你们看到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小朋友们想玩这个游戏吗?
2、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过程,你到摊子上去买东西的时候要先说什么,老板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四、游戏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近期在园内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七星瓢虫》。这个活动来自主题《生活真奇妙》中的一个泥塑活动,我把它延伸为绘画活动。
活动目标是1:引导幼儿了解七星瓢虫外形特征,大胆添画,提高想象力;2:尝试用渐变色来丰富画面。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直接引出活动主题-七星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并在细节上加以强调,使幼儿对其印象更深些;第二个环节我采用了边念儿歌边范画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和孩子有个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但这个环节我处理的还是略显仓促,以致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活动第三个环节,我请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画面,请幼儿想办法让红绿这两种颜色变得多起来,因为幼儿在“毛毛虫爬呀爬”活动中对渐变色以有所了解,所以没有给予更多的讲解,以致有的幼儿一时没明白,从这一点我也认识到这个时候老师问话的明确性、引导性就特别重要,还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积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1、自己动手制作有线电话机,培养幼儿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大致能分清声音在三种导体中的传播情况。
3、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师做好的成品一个。已在底面穿好孔的旺旺牛奶罐子每人一个(半成品)、塑料绳、毛线和铁丝两人一条,教师用的钳子,幼儿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在谈话的过程中引起幼儿对自制简易电话机的兴趣。
1、你知道两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吗?
2、你想不想自己拥有一部电话机呢?
二、制作电话机(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用塑料绳做,一组用毛线做,一组用铁丝做。)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罐子,两人一根绳子,请幼儿自己结对。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将塑料绳的一端从罐子后面的孔里钻进去,想办法打一个比孔大的结,将两个罐子系在绳子的两端。(对用铁丝制作的那组幼儿教师需要特别的帮助,帮助幼儿将结打好)
三、请幼儿辨别声音并记录。
1、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后,将电话线拉直,一名幼儿讲话一名幼儿听,说完后可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再请幼儿合作尝试听听毛线和铁丝作电话线的声音效果,请幼儿分辨听到的声音的大小效果,再记录在表格里。
3、幼儿总结三种不同电话线的电话机声音的大小。
4、教师小结。
四、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情节突出,形象鲜明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在路上见到一块饼,都怕对方多分得香喷喷的饼而被狐狸大婶骗了。
二、学情分析:
大班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本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能力都在开始发展,《两只笨狗熊》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活泼可爱的形象,易于模仿的语言,还有能够引发幼儿独立思考的结尾,适合社会性正在发展的大班幼儿,结合以上,我设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情感上: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光盘、圆形纸板画成的"饼"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拿出"饼",用直观法激发幼儿兴趣,问"小朋友们都谁想尝尝这个饼呀?"幼儿一定会争先恐后的举手想尝尝,教师把"饼"拿回,可是这个饼是大黑和小黑的,小朋友们知道大黑和小黑吗?那就和鞠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出事故事挂图,并播放故事光盘。
3、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内容。
(1)大黑河小黑是谁呀?
(2)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么说的?
(3)后来谁帮他俩分了饼?用什么办法帮他们分的饼呀?最后怎么样?
(4)为什么狐狸没有分到,却吃的最多?大黑河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5)如果你们是大黑河小黑,你们会怎么做?请幼儿讨论。
五、教师归纳主题:
大黑和小黑不懂得相互谦让才会上当受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健康的身体需要适当的运动。
2、关注阅读细节,通过推理猜测想象读懂图书。
活动准备:
1、幼儿看的小图书每人一本。
2、图夹文的运动计划表一张。
3、课件一个。
知识准备:
活动前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所蕴含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入,引起阅读兴趣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和大家一起分享,(集体阅读书的封面)提问:
(1)先来看看,这是书的什么?
(2)仔细的来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ppt1)
(3)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文字)真棒!《国王生病了》这就是这本书的题目。除了字,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国王生病了”——动作、表情、符号表示什么
小结:(ppt2)国王生病了,他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这本故事书。
二、自主阅读,认识运动是治病的一种办法,了解国王参加锻炼的情况。
1、自主阅读第一遍
(1)要求:从椅子背上拿出书,放在桌面上一页一页仔细地看。(幼儿阅读)
(2)提问:国王生病了,请来了谁?医生给过往开了什么药放?(ppt3)
如爬山,你在第几页看到的?我们一起反到第*页。要求国王什么时候去爬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噢!原来做上角的日历里写着星期一,这说明星期一国王去爬山。国王还在什么时候进行其他的运动?请个别幼儿说,集体看书。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形成图夹文的运动计划表(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整理自己观察到的较零散的内容,使故事发展的情节更为清晰有序,也为下次完整讲述故事时的有序性打下基础)
2、自主阅读第二遍
哦!原来医生给国王开的药方是“一周的运动计划表”,哪有了运动计划表,国王的病好了吗?为什么?他是怎么运动的?我们一起看第三页到第十六页,仔细地找一找原因。
看好了吗?现在,你们该知道为什么国王的病没好了吧?
提问:国王是怎样爬山的,(坐轿子)你从哪里看出了他是做轿子上山的?
爬山:国王是怎样爬山的?
骑马:国王骑马了吗?
游泳:是国王在游泳吗?国王在干什么?
打棒球:是谁在打棒球,国王打棒球了吗?
慢跑:是谁在慢跑?
做体操:你看到谁在做体操,国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或第几页国王在干什么?
(分两次进行自主阅读,使幼儿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也使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层层深入,以便更好的理解画面的内容,充分认识国王并没有好的原因)
三、设疑想象故事的结尾。
国王每天都运动,并还没有好,皇后着急了,又请来了医生。猜一猜医生会对国王会怎么说?(或如果你是医生会怎么说?)国王听了医生的话是怎么做的?身体变得怎么样了?(翻到第19页)(通过这一环节完成目标2中猜测想象这一目标)
四、自主阅读故事结尾。
提问:最后国王自己运动治好了病,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人都需要运动,运动有益健康。
五、幼儿自主阅读全书,要求幼儿自由的和同伴说说这个故事中有趣的地方,自然结束。
提出下次活动的要求:下次再完整的讲述这个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书,边看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故事中有趣的地方,下次我们将邀请小朋友上台为我们讲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反思:
今天活动的内容是大班早期阅读《国王生病了》,它选自《幸福的种子》系列丛书中的一个故事。健康的身体来自适当的运动。这是孩子从小就应建立的一个观念,同时孩子也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读本《国王生病了》通过有趣的图画故事,说明人需要运动,需要确确实实的运动。主题虽然严肃,但故事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同时,读本中的图文契合,有些内容意义不用文字说明而用图画传达,如国王和皇后一起做体操,国王对着皇后喊“一二一二”等等这些画面幽默风趣,也可以增加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
目标定位:
1、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理解健康的身体需要适当的运动。
2、关注阅读细节,通过推理猜测想象读懂图书。
通过引题、自主阅读、设疑、解疑层层挖掘故事的内容。因为我们幼儿园孩子接触早期阅读较少,最多只是看一看、教师带领讲一讲,多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讲故事、看图讲述,而我们早期阅读的精髓是通过画面的线条、图案、符号来诠释故事,我们的孩子的阅读“基础”较差。所以本次活动以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关注阅读细节为目标。
活动后,孩子基本掌握了故事内容,能正确的看书,进行“自主阅读”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孩子们十分喜欢看书,我们挖掘故事中符号的意义。
但也存在着较多不足:
1、选材不是很到位。因为时间仓促,一时没能找到更好的读本。而《国王生病了》有20页左右,对于初次接触早期阅读的孩子太长,有一定难度。时间一长会导致孩子的兴趣流失。
2、挖掘不够到位。这个读本通过幽默风趣的画面揭示运动的重要性,虽然孩子们抓住了本意,但对故事的“幽默”体验不深入。
3、教具准备缺少吸引眼球的色彩。因为匆忙没有办法买到或是借到20本读本,只能复印,而复印的读本没有颜色的冲击,观察效果势必不理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理解并感受蛋壳的悲喜。
2、在欣赏、理解、联想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丰富词汇:不大不小 不轻不重 不薄不厚 变废为宝。
4、玩玩、做做,知道废品可以再利用, 感受动手制作的成功和喜悦。
活动准备:
1、蛋壳若干;
2、背景图1幅,蛋壳1个,小动物图片:甲虫、小鸡、小老鼠、小松鼠、小蟋蟀、小鸭、青蛙、小鸟、小鱼、小猫等;
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4、废品制作成品若干;
5、彩泥、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准备活动:游戏“说相反”。
(一)探索活动:玩蛋壳
你们知道蛋壳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玩一玩吧!
(幼儿自由探索蛋壳的特性)
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告诉大家?(幼儿自由发言:蛋壳是硬的、很薄、很容易碎……)
(二)欣赏、观察(教具演示)
1、蛋壳真好玩,小动物看到了,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导入故事)
2、老师讲述第一段。
猜一猜,谁来了?它看到蛋壳会怎样呢?(自由讲述)
3、教师接着讲故事。
提问:
1)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蛋壳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三)理解感受(配轻音乐)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一遍。
2、提问:
1) 蛋壳遇到了这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呢?
2) 蛋壳给谁做什么最合适呢?为什么呢?
(丰富:不大不小 不轻不重 不薄不厚)
3) 蛋壳原先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呢?
(四)联想编讲
1、出示各种小动物,引导幼儿说说蛋壳的故事:听说小河边有个蛋壳,森林里的小动物全都赶来了,看!谁来了?(教师逐个出示小动物形象)请小朋友帮小动物动动小脑筋:小动物可以用蛋壳来做什么?(幼儿自由联想编讲)
(五)蛋壳制作(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许多废品我们可以让它们变废为宝。
教师展示几个废品制作成品,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2、小朋友,你们也想动手试试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蛋壳现在还很难过呢,现在我们让它变得高兴起来,好吗?你想怎么让它高兴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3、在音乐声中,幼儿用橡皮泥和彩笔装饰蛋壳制作玩具。
活动结束:
附:蛋壳的故事
有一只蛋壳,咕噜咕噜滚到小河边,蛋壳很难过,它想:“谁也不要我了”。
有一只甲虫看到了蛋壳,很高兴:“哇,好大一只船呀!” 可是,这船太轻了,它摇呀晃呀,在水中很容易翻。
小鸡说:“给我吧,给我吧。”小鸡用它来做伞。可是,这伞太小了,小鸡遮了头就遮不了身子。
小老鼠说:“给我吧,给我吧。”小老鼠用它来做帽子。可是,这帽子太硬了,戴在头上有点痛。
小松鼠说:“给我吧,给我吧。”小松鼠用它来做碗。可是,这只碗太薄了,一不小心就会碰碎。
小蟋蟀说:“给我吧,给我吧。”小蟋蟀用它做房子。这房子,不轻不重,不大不小,不薄不厚,刚刚好。直到现在蟋蟀还住着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简单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3、尝试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各种“小屋”,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师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乐录音带、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贴绒挂图(自绘)。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纸盒、矿泉水瓶、白乳胶、双面胶、水彩笔、蜡笔、绘画纸、剪刀、皱纹纸、及时贴、刻刀等材料。
活动过程
环节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快过来看看水里漂来的是什么呀?
幼:像个小房子;还有窗户呢?
幼:老师,这个小房子是谁做的?
幼:这么小,谁住得进去呀?老师,这给谁住呀?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问题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漂流屋》这个故事好吗?听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乐声中,教师边演示贴绒挂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原来,这个小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幼:漂流屋
师:漂流屋就是一种可以在水上漂来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中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适当指导。
3、结合小图书,幼儿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师:小朋友翻开手中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好吗?老师还有很多问题要让小朋友们来思考呢?
提问(穿插于边看边学讲故事中):是谁发现了漂流屋?青蛙有没有独占了漂流屋?河边的小动物分别用什么做屋子?小动物们在漂流屋里干什么?漂流屋原来的主人是谁?小兄妹发现漂流屋时心情怎么样?当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们心情又是怎样的?
4、组织幼儿讨论:
师:青蛙和光着脚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东西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给小动物们。
幼:青蛙请朋友们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里。
师:对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后要怎么向他们学习呢?(教师指导幼儿讲述)
环节二:制作漂流屋
5、组织幼儿在配乐朗读的良好气氛中尝试制作漂流屋。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流屋送给家人,朋友或是小动物呢?
幼:老师,我想送给您;我想送给小松鼠;我想送给爸爸可以吗?……
师:大家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后合作来完成,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废纸屑不乱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动手制作时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完成)
6、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中以柚皮制作的精美小屋出现,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幼儿听故事非常认真,积极思考。幼儿学习边看图边学讲故事中穿插的许多提问,让幼儿更易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生动形象,自绘挂图精美形象。对幼儿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轻松学习,寓教于乐,掌握故事寓意。
小百科: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数量短语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活动设计中运用了“百宝箱”、“造火车”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量词短语: 如“×根香肠”、“ ×个面包”、“ ×包土豆片”等,丰富词汇;
2、能运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故事读本;
3、进一步理解“贪吃”、“贪婪”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1、大书《贪吃的小猫》、音乐磁带、百宝箱一个;
2、字卡:几根香肠、几个小面包、几块巧克力、一瓶胡椒粉、几包土豆片等;
3、多媒体课件(小猫表情图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多媒体课件,谈话导入。
——请幼儿欣赏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猫的表情、动作、体态。
——师:“我们也上过一本关于小猫的读本,你们还记得是哪本书吗?”
(二)教师出示大书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表情、动作。
——师:“这本书里讲的是谁的故事?它跟在妈妈身后吃了哪些东西?它首先偷吃了什么?它是怎么吃的?接下来妈妈又买了什么?小猫吃完土豆片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等等。”
——教师逐页展示大书,教师示范指读。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贪吃”、“贪婪”的含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只贪吃的小猫?你是怎么理解贪吃的?小朋友再想象一下小猫贪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生共同指读。
(三)在音乐声中传阅小书,师生共同指读小书。
——幼儿分男女轮读小书;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幼儿带着任务读小书:仔细观察妈妈都买了哪些食物?仔细观察小猫由瘦到胖的体态变化。)
(四)游戏:“百宝箱”,复习读本中的数量短语。
——教师请小朋友在百宝箱里取一样东西,并用读本中学过的数量短语告诉大家:你拿到了什么东西?教师在小朋友拿到食物后出示字卡并请小朋友快速找到在哪一页,并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几个、几块、几包等数量短语来说。
(五)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这本书有趣吗?那我们把书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把分享的过程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欣赏。”
——请小朋友听音乐将书传上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简单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每张桌子上有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1、由大变小:
——“你们每人手中的一张纸,能用什么办法使它变成两张?”
(1)、幼儿尝试,交流自己变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用手拉住纸的两端用力往外拉,纸会撕破吗?”
(2)、幼儿反复感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为什么撕纸时,轻轻用力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一定撕开呢?”
2、看实验理解科学道理:
(1)、教师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猜猜哪张纸先破?”
(2)、教师演示拉纸,让幼儿摸一摸纸被拉直的紧绷感。
3、教师设疑: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