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水教案

水教案

发布于:2022-05-27 17:30:14 作者:

【实用】水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水教案模板集锦8篇

水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重点)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根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

  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清水和盐水。

  3、FLASH:植物的吸水与失水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农谚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

  [复习提问]:回忆一下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什么?

  [小结]: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举例]:一株黑麦具有1381万条根,约有15亿条根毛。

  [提问]:你知道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吗?

  从字面能理解出:水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齐声回答:根尖的成熟区。

  惊叹根毛的数量,更直观地理解了成熟区的吸水能力。

  同座位互相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小结]:(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

  [讲述]: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予适量的水。

  [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课前准备好带根的幼苗若干根(每四人小组一根),用清水洗净根部土粒。打上课铃时,将幼苗的根部插入20%的食盐水中。做实验时,将幼苗发下。

  [观察]:发下的浸入食盐水中的幼苗根部,有什么现象?

  [实验]: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1)盐水和自来水相比有什么区别?(2)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问]:自来水是溶液吗?

  [解释]:盐水是加了食盐的水,称为溶液。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也是溶液。

  在书上勾划下相应内容,并加以理解。

  观察发现放入盐水的幼苗出现萎蔫现象,根变软,根尖下垂。

  迅速放入自来水中一段时间后,幼苗的根变得硬挺了,茎和叶重新伸展开来,幼苗恢复正常。

  能回答出盐水比自来水的浓度高。

  大部分同学不能确定。

  理解溶液的含义。

水教案 篇2

  一、研究目标

  1.科学知识

  引领学生经历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分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让学生通过触摸几杯不同的水,根据温度的不同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几类。

  2.科学技能

  通过学生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设计实验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展开实验研究;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认识冷水与热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热水会烫伤皮肤的生活经验整理,提高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科学意识;经历生活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有关冷、热水的探究活动。

  二、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根据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

  研究难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三、研究准备

  小瓷人、瘪的乒乓球1只、冷水、热水

  分组:一次性杯5只、烧杯1只、茶叶、盐、红墨水、滴管、药匙

  四、研究过程

  (一)激趣引入,直切重点

  老师出示一杯水。

  上学期我们研究过水,发现水有什么特点?今天老师也用水来做一个实验——

  1.小实验

  (1).小瓷猪身上倒1号杯水,观察有什么发现?再倒2号杯水,有什么发现?

  (2).什么原因呢?

  (3).师生交流。

  两杯都是水,就是冷热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看来冷水与热水也值得咱们去研究。出题。

  2.研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

  (1).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一样?

  (2).再观察,你还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3).联系生活想一想,冷水与热水在生活运用中有什么不一样?生说师列(有热气、泡茶、泡药、溶糖、溶冰、滴红墨水等)如果用冷水会与用热水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可以怎样证明?

  3.选择问题,研讨实验

  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有茶叶、红墨水、糖、盐、热红水等。小组讨论,选择问题去研究、实验,讨论一下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好分工,科学记录。

  (二)引领学生观察、实验、操作

  给大家十分钟左右进行实验,注意做实验的时,一定要将研究材料同时放进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里才能比较。

  (三)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请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小组注意你们组与他们研究发现有什么不同,等会补充。

  (四)联系生活,了解冷热不同的四杯水

  其实,生活中冷水与热水还有很多的不同。看,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想还原它,怎么办?试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1.出计策

  生活中并不是就只能到冷水或热水,有时冷水太冷,热水太热,怎么办?如果只给你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能调出四杯温度不同的水吗?

  2.实验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操作。

  3.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调出了四杯怎样的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遇到比这还冷的水吗?比这还热的水呢?

  碰了很烫的水我们的皮肤会怎样?生活中,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烫伤?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

  好,冷水、热水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只要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会时刻被你发现。

水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

  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

  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

  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

  72×2=144元

  生:24×2=48元

  48×3=144元

  生:24×3×2 生:3×(2×24)

  生: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水教案 篇4

  师:你们喜欢《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吗?(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原因是这只乌鸦聪明能干,面对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郑原安:

  “不喜欢!”(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呢?)“这只乌鸦不爱清洁,本来是一瓶很干净的水,他却把脏石头放进去,把水弄脏了,这么脏的水喝了会生病的。”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这变脏的水再变干净吗?“

  林建华:有,过一会儿泥沙会沉到水底去,泥沙上面的水就干净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刚才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去的时候,我看见水变脏了,现在石子上面的水又变干净了”。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可乌鸦为什么不过一会儿等水干净了再喝呢?

  黄雯赢:“这只乌鸦到处找水喝,说明它已经很渴了,他不想再等了。”郑原安反驳说:“乌鸦喝了脏水生病怎么办?”

  黄雯赢说:“动物喝脏水是不会生病的,我经常看到我家的鸡喝脏水,可它从来不生病。我还看见我家的鸡吃泥沙呢!”

  许多同学一起说:“是呀,我们也看见过鸡吃小石了呢!它们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只要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这样的科学现象很多,有些前人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发现。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课外书,做一个的有知识有本领的人。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体悟乌鸦喝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准备:瓶子、小石子、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朗读课文

  1、大家先来猜个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2、对,谜底就是乌鸦。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个学生读,给其他学生提出要求:比比谁听得最仔细)

  3、老师要考考你们:瞧,昨天的生字宝宝正向你们走来了。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声词、轻声音节。如“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等。

  4、师生湖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师只读词语但不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口型猜一猜,大声读一读)

  二、朗读感悟,引导理解

  1.出示幻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乌鸦喝水说课稿

  2.大家都有过口渴的感受吧?(口渴了真难受!)乌鸦虽然找到了水,可是却喝不着水。

  (1)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呀?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画下来吗?快试试。(指名读句)

  理解: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

  (板书:遇到困难)

  (2)出示幻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3)这是乌鸦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乌鸦的感情。(乌鸦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你很难过地读一读吧!

  你很失望地读一读吧!

  你很苦恼地读一读吧!(指导学生朗读)

  3.我们都体会到了乌鸦着急的心情。可是光着急不能解决问题呀!那么应该──(板书:想办法)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吗?大家读读课文。

  (1) 出示幻灯片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学生自悟。(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3)指导朗读:

  ①模仿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鼓励模仿)

  ②挑战读:还有谁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

  (4)理解体会:重点理解词语“一个一个”、“渐渐”。从读中体会到什么?(乌鸦聪明、智慧;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

  4.演示:谁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1)发现:同学们在演示中发现了什么?(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 )渐渐( )。

  5.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教师扮演乌鸦在课堂上飞舞,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乌鸦,我想对你说:“( )”。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老师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学生想说、愿说、想读的愿望,引导联系自身体验进行说句子扩展练习,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为它写了首歌呢!(教师出示儿歌,学生拍手朗诵)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乌鸦本事大,

  肯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

  困难再大也不怕。

  2、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教学多音字:盛)

  ⑷ 认读长句:

  ①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⑵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感悟:

  ①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 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抽生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② “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③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②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③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延伸

  找周总理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水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请画出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

  5.学习五——八自然段

  你从这几句话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检测:

  你会填吗?

  ( )的泼水节 ( )的凤凰花

  ( )的周总理 ( )的地毯

  ( )的泼水节 ( )的花瓣

  ( )的头巾 ( )的鼓点

  四、拓展延伸:

  游完泼水节,你想对周总理说点什么?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

  欢迎周总理 江面(一条条龙船)

  天空(一串串花炮)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水教案 篇8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的感知糖水特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

  提问:

  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

  2.水是什么样?

  二、故事导入,感知水

  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

  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

  找水宝宝。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5.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

  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

  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

  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

  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水会流动。

  四、小结

  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

  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延伸活动:

  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口语交际教案

下一篇:水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