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道常用的沐浴的名称、功用和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洗澡用品多又多》。
2.洗澡用品实物或空瓶,如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洗澡用品,请幼儿讨论洗澡用品的名字及其功用。
1.夏天很热,容易出汗,弄得身上臭臭的,浑身不舒服,该怎么办呢?
2.洗澡是一个好办法。洗澡会让我们变得很舒服。
3.你知道洗澡时要用哪些东西吗?
二、教师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各种洗澡用品的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认识各种洗澡用品。
(洗澡用品有很多,有清洁身体的洗发精、沐浴露、香皂;有辅助工具毛巾、海绵、沐浴球等。)
2.请幼儿谈论各种洗澡用品的使用方法。
(1)浴盆怎么用?(可以坐着洗也可以躺着洗)
(2)怎么洗才洗得干净?
(3)你是怎么变出泡泡的?
(将沐浴露或香皂倒(抹)在沐浴球、海绵上,搓一搓让泡泡变得多又多。)
(4)背上洗不到怎么办?
(5)这些洗澡用品是什么用的?(请幼儿演示使用方法)
(6)洗澡真快乐啊。最后别忘了将泡泡冲洗干净,用浴巾擦干,否则容易感冒哦。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观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广阔和神秘,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准备:望远镜
活动与指导:
1、晚上,带幼儿观察天空。
2、让幼儿拿着望远镜观看。教师告诉他们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并给幼儿讲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
3、请幼儿想想牛郎星和织女星见面后都说些什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牛郎星和织女星有更多的会面机会。
4、请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么?
5、告诉幼儿天空中有许多秘密,小朋友长大了可以做天文学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奥秘。
集体活动二 星星住在哪儿
有益的学习经验:知道星星离我们很远,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进好奇心。
活动与指导:
1、晚上天空布满了星星,你们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吗?它们离我们有多远?
2、教师讲解:宇宙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里面有许多数也数不清的星星。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比邻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星,我们现在看到的比邻星根本不是现在的比邻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邻星,是它在4.22年前发出的光。而现在的比邻星,我们要过4年多才能看见。
3、天空中的奥秘多极了,你们长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让幼儿说说, 自己长大后如何与星星交朋友。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玩具名称
有趣的动物车
适用区角
体育区、语言区、表演区、科学区
创作情况
独立设计
制作方法及玩法
(一)、制作方法
1、预先备好数个安全帽、铁线、小木板、各种颜色的油漆、硬纸皮、有色贴纸、胶水、铁钉
2、用铁钉把每个安全帽钻四个孔(每边两个要对称)
3、用铁钉把对边的两个孔连在一起并装上小木轮。
4、根据动物的不同特色分别在安全帽小木轮上漆上不同的底色(如:蝌蚪黑色、青蛙绿色等)
5、用硬纸皮制作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眼睛,尾巴,触须,脚等,并用胶水固定。
(二)、玩法:
1、推、拉:幼儿可推或自由拉着动物车行走,训练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2、跳跃:把动物车排成各种不同形状,幼儿连续跳过运物车。
3、表演:幼儿可载上小动物帽,进行故事表演。
4、功能:还可当教具使用,认识各种小动物的不同特征。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了解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2、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征的过程中,知道一些物品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盒子——VCD圆盒子、药盒子(帖有1至7的数字)、相同的饼干铁盒、餐巾纸盒、牙膏盒子、喜糖盒子、肥皂盒子、巧克力盒、眼镜盒子、蛋黄派盒子大小各一。
2、自制的套盒一组及大小不一的盒子。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盒子1、找一个盒子,和好朋友说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师:看看地上都是什么呀?(盒子)师:请你找一个盒子宝宝,和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幼儿起身去拿盒子,教师提示:(慢慢走,不要睬到盒子宝宝……)幼儿回到坐位和同伴交流,教师辅导,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2、集体交流:
组织幼儿安静,教师提问:“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预设提问(可选择):
喜糖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装什么用的?什么时候会拿到喜糖? (积累经验:三角型的,里面装喜糖的,结婚的时候用喜糖)巧克力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装什么用的?(积累经验:象花一样的,放巧克力的)药盒子——这个放药的盒子怎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药盒子不一样呀,上面还有数字呢!为什么要有数字?(积累经验:盒子上的数字1表示这是星期一吃的,2表示星期二吃的,依次类推)饼干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装什么的?还有谁的盒子也是圆圆的?(积累经验:这个盒子是圆形的,是装饼干,请幼儿找相同圆形的盒子碰一碰)(这里的相同是完全一样的)牙膏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它是装什么的的?(积累经验:这个盒子是长长的,是装牙膏的,请幼儿找也是牙膏盒子碰一碰)(这里的相同是用途一样,只要是装牙膏的都可以)蛋黄派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装什么用的?谁的盒子能和它做朋友?(这里的相同是用途一样,但大小是不一样的)(找到小的蛋黄派盒子)猜猜哪个盒子里装的蛋黄派多?为什么?(积累经验:小盒子装的`少,大盒子装的多,小盒子还可以躲到大盒子里)教师示范把小盒子藏到大盒子里,为下面的难点内容做好经验的准备)。
眼镜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装什么用的?家里还有谁也戴眼镜?(积累经验:这是放眼镜的,到了晚上,眼镜就放在这个盒子里睡觉):这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一样,里面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盒子装好吃的东西,有的盒子放用的东西。
3、送盒子宝宝回家:
师:看看您手里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还是用的?放吃的放在这边,放用的请放在那边。
幼儿分类放盒子,交流(重点提问):
师:都放好了,看一看,有问题吗?老师可是有点问题:(根据幼儿摆放来决定问题)1,这个盒子(牙膏盒)是装什么的?牙膏不是也要能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放在吃的东西这边?(它是刷牙用的,它到了嘴里以后要吐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刷牙的动作)2,药盒子—(这个药盒为什么放在吃的这边?所有的药都可以吃吗?引导幼儿探索,有的药是不可以吃的,如:红药水、眼药水等。教师教授正确的生活经验,这个药盒可以放到吃的这边,也可以放用的那边,如果盒子里放的是药膏和眼药水,就要放在用的这边。
二、猜猜神奇的盒子,重点提问:
教师出示倒扣的蛋糕盒(蛋糕盒、牛奶盒、鞋盒子、豆腐盒、香水盒、手帕)师:这里还有一个盒子,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蛋糕盒——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教师提问,幼儿猜想)牛奶盒——方方的牛奶盒子里可以放些什么呢?(幼儿猜想)鞋盒子——这里面放的是宝宝的鞋子还是**的鞋子?为什么?那我们来比一比豆腐盒——这是什么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吗?你怎么知道?(这是豆腐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因为它有些透明)香水盒——这是什么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吗?(幼儿猜想)教师可摇动盒子,听听里面有盒子吗?)教师用夸张的方法从盒子里拿出手帕并展开?提问:“呀,这么大的手帕是怎么藏到这么小的盒子里的?幼儿回答:手帕折小(请幼儿动嘴巴,教师动手,示范折手帕)盒子宝宝的全家都来了,数数一共有几个?(5)这么多盒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一个接一个、从大到小):这么多盒子,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鞋盒子里睡着透明的豆腐盒子、豆腐盒子里躺着香香的香水盒子。原来,小盒子可以躲进大盒子里面,妈妈抱着宝宝,一个抱着一个,这么多盒子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教师边,边示范把盒子一个一个放回去)三、理理各种各样的盒子师:“后面有很多盒子,你也找一个盒子妈妈,把所有的盒子宝宝都想办法藏在盒子妈妈里面,行吗?”
交代任务:这个筐里的盒子比较多,我请2个小朋友一起藏(尝试2个小朋友合作操作),其余的小朋友每人一个筐,自由探索,教师指导(提醒:要装在一个**的肚子里;让盒子宝宝躺的舒服一点)四:讲评师:(展示一份作品)数数盒子妈妈可以装几个盒子宝宝。
幼儿点数后,教师拓展提问:“你也装的和他一样多吗?还能装的更多吗?”(能)“好,下次我们到区角中再玩,要想办法装的更多。”
现在,我们抱着盒子宝宝回教室去休息吧,和客人老师再见。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声音辨别乐器,并能找到相应的摆放位置。
2、能仔细聆听声音,按规则操作。
二、活动准备:
1、铃鼓、三角铁等乐器
2、活动材料第6页
三、活动过程:
(一)什么乐器在唱歌?
1、教师一次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演奏,幼儿根据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指认“XX(乐器名)在哪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听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请个别幼儿蒙上眼睛,听听什么乐器在哪个位置唱歌。
(二)乐器在哪里?
1、出示格子底板,将铃鼓、三角铁、圆舞板、双向筒、鼓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或幼儿)一次演奏五种乐器。幼儿睁开眼睛,根据听觉辩论“十字格”中相应的乐器。
(三)乐器位置在哪里?
1、翻到幼儿操作材料第6页
2、请幼儿先用手指做连线动作,确定之后再把乐器和十字格中相应位置的“▲“连上线。
3、巡回观察,给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指导。
(四)活动延伸:
可以将乐器投放到区域角进一步加以巩固,使幼儿知道乐器的名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
3、幼儿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
活动准备:
泡沫垫、平衡木、鸡毛、雪花片、树叶、纸条、记录纸、笔
教育过程及重点指导:
1、认识材料: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给了大家一些礼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些什么?”小朋友一一认识这四种材料,能说出名字。“想想,这些礼物可以用来玩什么呢?”
2、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①“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落下来的?”老师示范树叶飘落,小朋友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小朋友只能说出是飘下来或飞下来等,进一步引导其在空中的动作。
②“我们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它们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好吗?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但可别忘了玩儿过之后得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要不它们的爸爸妈妈得着急了”。
幼儿自己摆弄各种材料,老师引导小朋友用语言说自己发现××是怎样落下来的,个别能力较强幼儿引导其进行物体间的比较,先从飘下来的空中动作比较。接下来可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飘落的快慢差异,“××小朋友,我们俩一起放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在飘落过程中先在地上进行,可能有小朋友会自己站到平衡木上去,引导小朋友发现站得高飘下来观察得更清楚,时间更长一些。鼓励其他小朋友也试试。
③“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在空中的样子,像是在干什么呢?”先个别引导,“那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鼓励孩子在垫上学树叶落下的样子。激发其他小朋友想学的欲望。
放音乐伴奏:“咦!这个小朋友真有趣,他变成了××,是这样飘落下来的,我们也去试试吧!请在做动作的时候注意别撞着朋友了。”幼儿和老师一块用身体语言表现物体落下的动作。
3、 ①音乐停。“小朋友,你们发现每种物体落下的动作,它们一样吗?那边有纸和笔,我们一起去把你们观察到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情况做个记录好吗?请小朋友在贴有物体对应的下面记录,画好后将笔的帽子盖上,再送回家”。
②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记录。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1.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