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社会《做个笑娃娃》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做个笑娃娃》教案反思

发布于:2020-12-08 18:23:40 作者:

小班社会《做个笑娃娃》教案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社会《做个笑娃娃》教案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社会《做个笑娃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初步分辨笑与哭的能力。

  2、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小红花若干朵

  2、录音机、录有幼儿笑声和哭声的磁带

  3、哭娃娃、笑娃娃头像各一个,贴有幼儿照片的夹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放笑声、哭声的.录音,让幼儿说说喜欢听哪种声音,感受笑声比哭声好听。

  2、让幼儿分别对着镜子笑笑,说说自己为什么事情笑过。

  对着镜子学学是怎样哭的?为什么事情哭过?让幼儿再次感受笑比哭好。

  3、出示哭娃娃、笑娃娃让幼儿分辨

  提问:谁是哭娃娃,谁是笑娃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喜欢谁?为什么?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娃娃?早晨上幼儿园应该怎么样?

  4、行为练习

  把镜子放在教室门口,一位老师扮演妈妈,幼儿分别表演,早晨来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和"妈妈"说再见,向老师问好。并将贴有自己照片的夹子夹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同时告诉笑娃娃:"我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老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以后入园时再现自己的行动。

  活动反思:

  小班的幼儿刚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很多孩子无所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很多孩子早上来幼儿园时哭闹,过于依恋家长。此活动设计能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与需要。但此活动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没有突出重点。

  2.没有能充分利用能增强幼儿内心体验的情景,而是进行一些牵强的人为情景的陈设。如游戏《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就是有流于形式之感。

  3.活动的编排结构、程序不严谨,出现具体的步骤内容与其相应标题不吻合的现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