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小板凳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他们经常用小板凳当汽车开,于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能当汽车的物品和孩子们爱动手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已有的生活经验。
2、会使用替代物搭建汽车和方向盘,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种塑料、泡沫、海棉制的大积木若干,小椅子若干。
2、玩具方向盘若干,圆形的小筐,一次性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幼儿边听(开汽车)音乐边进入活动室。
二、情景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将小椅子的椅背反过来坐着说:“我来开汽车喽,宝宝们的汽车在哪里?”
2、当宝宝们找不到“汽车”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教师说:“这里有一些大积木,能不能用,怎么用?”
3、教师请幼儿互相讨论大积木的用法。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小朋友们看。幼儿一起玩积木汽车。
三、教师引导幼儿搭建汽车,激发幼儿的想象。
1、教师说:“刚才小朋友们用大积木当汽车,玩的很高兴。但是没有方向盘怎么开汽车呢?”
2、引导幼儿自由找一个方向盘。当宝宝找不到时,教师及时提醒宝宝:“这里有些小圆筐、圆盘子,能不能用呢?”
三、游戏:开汽车
1、先让幼儿自由玩开汽车,边玩边说儿歌,如:“板凳汽车嘀嘀嘀,变变变变成什么?”请幼儿自由表达,如:变成救护车、消防车、洒水车、大火车、大卡车、公共汽车等等。
2、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幼儿做游戏2—3遍。在游戏过程中,宝宝自由表达,最后教师将宝宝表达的内容编成儿歌,如:板凳汽车嘀嘀嘀,变变变变成救护车,呜啊呜啊救小熊,变成消防车,嘀呜嘀呜去救火,变成洒水车,哗哗哗哗撒水啦。变成大卡车,拉货忙又忙……”
教师小结:
宝宝们开汽车累了,我们把汽车们放到这里,让它们休息一会,我们也到院子里休息一会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如:塑料、泡沫、海棉制的大积木、小椅子,圆形的小筐、一次性纸盘等玩开汽车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喜欢玩,尤其对户外器械、玩具情有独钟,利用器械开发孩子的活动潜能,从而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一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次活动借助自制的梅花桩,让孩子们尽情的与之亲密接触,自由玩耍,从而激发和探索孩子对废旧易拉罐的玩法,通过走、跑、跳、爬等锻炼孩子的基本动作以及发展孩子身体协调性、灵活性!
活动目的: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跑、蹲走、不同跳、爬等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
3、了解梅花桩的特点,尝试探索它的不同玩法。
活动重点:练习孩子跑、蹲走、不同跳、爬等动作,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有初步的规则意识,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场地 自制梅花桩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梅花桩,幼儿自由探索玩法,教师记录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
游戏一:绕跑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绕跑
游戏二:蹲走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蹲走
游戏三:跨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跨跳
游戏四:开合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开合跳
游戏五:双脚并拢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双脚并拢跳
游戏六:小兔跳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模仿小兔跳
游戏七:双手着地、双脚着地向前爬
梅花桩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摆放,幼儿迂回双手着地、双脚着地向前爬
3、小结以上活动,请幼儿继续探索它的玩法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四、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梅花桩的不同玩法
2、亲子活动:能积极和父母一起参与梅花桩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四、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 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 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 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五、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六、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小班教案 篇4
一、晨间活动:区域活动
目标:
1、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2、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准备:布置好各区域活动
过程:
1、互相问好,师幼、幼幼相互交流。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二、 早锻炼:大型玩具
三、 晨间谈话
1、点名
2、谁是你的好朋友
四、 教学活动(一)
朋友
目标:体验没有朋友的孤独和有朋友的快乐。
准备:
挂图、磁带。
重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小鹿没有朋友它就难过,有了朋友它就高兴的心情,感受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过程:
一、给幼儿讲故事,当讲到“小鹿在门口悄悄地流泪”时,提问,妈妈带小鹿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它为什么还哭?引导幼儿 猜想小鹿哭的各种原因。
二、继续讲故事。
提问:小马、小羊搬来后,小鹿为什么笑了?
三、总结概括,小鹿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他就难过,有了朋友它就高兴。
四、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高兴?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做什么事?怎么做去大家会非常快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玩。
五、课间操
六、教学活动(二)
蚂蚁
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会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2、培养小朋友唱歌及表演的兴趣。
重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
准备:
1、活动前带小朋友到户外观察蚂蚁。
2、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谈话:“我为蚂蚁想办法”,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教师提问:
1、蚂蚁长的什么样?
2、 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一粒豆子,怎么才能搬进去?请小朋友为它想办法。
二、学习歌曲。
1、听录音,欣赏音乐。
2、教师示范演唱。
3、跟音乐朗诵歌词。
4、教师教唱歌曲。
5、分组演唱。
三、歌表演
1、鼓励小朋友创编动作,教小朋友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学做游戏:“蚂蚁搬豆”。
七、户外活动:羊角球
八、欣赏活动:才艺展示
九、午后活动:音乐游戏《高人和矮人》
十、日常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知道它们各有各的用途。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这是什么?(出示纸袋)。纸袋里会放什么呢?
二、看一看、讲一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学檫鼻涕。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 过渡: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
手工纸 (颜色)--- 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架飞机飞飞 ……
玩纸飞机。
3、过渡:宝宝看,这是什么纸?
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想不想看看,广告纸上有什么?
我看到了牛奶、鞋子、电风扇空调等。
小结:宝宝和爸爸妈妈,想到超市买东西,一起先看看广告纸。
4、过渡: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报纸是谁看的?
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三、玩一玩
过渡:老师带来了许多看过的旧报纸 。
团――臧老师来超级捏捏捏!(团成球)问:捏成了什么? 宝宝也来捏。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儿最最小?比一比谁的球儿最最小? 过渡:我们一起和报纸球做游戏吧。
指导语 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四、整理
报纸球,快过来,放在一起变一变。
许多小球,变成几个大球?擦汗休息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颜色的兴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红色的物体,巩固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3.认识红色,学习词语:红色。
活动准备:
1.无线视频点读笔和电视机。
2.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有一块红色的小方巾,一只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辣椒)一张红色宝宝的卡片。
3.幼儿每人一支红色的蜡笔,一个红苹果。
4.幼儿用书:《认识红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师:有一个小宝宝,它有一个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里能变出许许多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师展示红色宝宝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
①师:这就是拥有神奇布袋的小宝宝,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中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②点击幼儿用书P9红色宝宝,学习词语:红色。
2.游戏:神奇的布袋,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红色。
(1)师:红色宝宝的布袋里能变出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一起变变吧!
(2)教师邀请幼儿依次从布袋里拿东西。
①当第一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提问:布袋里变出的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呢?
②当第二名幼儿拿一件物品后,教师放慢语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颜色,加深幼儿对红色的认识。
③当第三名幼儿拿出一件物品后,幼儿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一个红色的'××。
3.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方框李的红色物体,巩固认识红色。
(1)观看画面,引导幼儿用短语说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皮球,红色的积木。
(2)师幼共同讨论:在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哪些红色的物体呢?
4.点击幼儿用书P9空白处,引导幼儿观看苹果树,向幼儿说明题议,幼儿完成练习。
(1)引导语:小朋友,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苹果树老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苹果。但是,在吃苹果前,苹果树老爷爷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要先完成才能吃苹果。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树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难题。(点击幼儿用书苹果树,听听苹果树的问题)
(2)涂色,幼儿给苹果树上的苹果涂上红色。
5.吃苹果,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语言表达
活动内容:
故事《祝你新年快乐》
设计意图:
由于当今社会的计划生育问题,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而这唯一的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由于家长的宠爱,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懂得关爱他人,更不懂什么是分享。根据《纲要》:“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情感,认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我设计这个活动,利用过新年互送贺卡的方法,让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在活动中感知分享的快乐。同时在幼儿回答老师问题时,有效的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记住故事名称及主要角色。
2、能较连贯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己贺卡若干、油画棒、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能够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较连贯的回答问题。
活动过程:
一、出示贺卡。引入故事。
小朋友,老师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是什么?(贺卡)这张小贺卡漂亮吗?你们猜一下是谁送给我的?因为新年快到了,小老鼠波波专门画了这张贺卡送给我当新年礼物,而且波波知道我最喜欢吃葡萄了,还在卡片里画了一串大葡萄,王老师可喜欢这张卡片了。波波不仅送贺卡给王老师,他还画很多的贺卡给她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波波还送贺卡给谁了吗?想知道波波有没有送贺卡给你吗?那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听完故事你们就知道波波画得贺卡送给谁了。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
2、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并运用图片和半成品的贺卡,边讲述边在贺卡上贴鱼(送给小猫)、萝卜(送给小白兔)、蜂蜜(送给小黑雄)、苹果(送给小红鸟)和鸡蛋(送给波波),帮助幼儿记忆。
3、提问: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当幼儿回答出一个小动物,就将一个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有感情的再讲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提问!
(1)波波画了什么好吃的送给小猫(小白兔、小黑熊、小红鸟)?
(2)为什么波波要画贺卡送给她的好朋友?
(3)波波在每一句贺卡上都写了一句什么祝福的话?
三、教师小结,让幼儿体会分享的感觉。
1、师幼合作,共同完成送给老鼠的贺卡。
小猫咪、小白兔、小黑熊、小红鸟在收到波波的贺卡后也送了一张贺卡给波波,老师也收到波波的贺卡要不要画一张送给波波呢?可是王老师比较笨,想不出应该画什么给小老鼠波波,你们帮帮王老师,和我一起想一想,我们画什么给波波呢?(听完意见,完成贺卡)
2、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制作贺卡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对吗?你们想不想像王老师和小老鼠波波一样画出一些好吃的送给你们的好朋友?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一起吃好吃的,一起过新年呢?小朋友你想画什么好吃的?送给哪一位好朋友?(请部分幼儿回答)
四、延伸活动:区角活动制作《新年贺卡》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出示贺卡实物帮助幼儿解决了对贺卡这一物品的经验缺失,为欣赏文学作品环节做好经验的铺垫。后来,教师的有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了文学作品,解决了难点。制作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不但让孩子将学习文学作品后的经验进行拓展,而且用制作活动来让幼儿学习和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幼儿在自己制作和卡的时候,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我想画美丽的大红花送给爸爸妈妈;我要画个大太阳送给妈妈;这是足球,我爸爸最喜欢足球了……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最后,教师请幼儿好好收藏贺卡,晚上送给自己的家人,并说上一句感谢的话。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一些冬眠的小动物名称。
·通过游戏,能够清晰地说出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小熊、蛇、乌龟家的场景(ppt)、音乐
一 、导入游戏
1、叫醒小动物
“美丽的春天呀快到了,有些需要在冬天睡一个长长的觉的小动物呀不能在谁懒觉了,让我们一起去叫醒它们好吗?”(跟着音乐动一动、走一走)
“你们瞧,我们到了第一个在冬天需要睡觉的小动物,是谁呢?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的家,屋外的墙壁上有小熊的照片)
“小熊的家到了,我们该怎么敲门?说些什么让小熊起床呢?”(幼儿互相讨论)
二、叫动物起床
1、小熊
“我们该怎么说呢?谁来试试?”(幼儿上前演示,答案接近则播放小熊应答)
“小熊回答我们的吗?没有,该怎么说呢?让我来试试。”
教师示范:咚咚咚,小熊在家吗?春天到了,起床了。(播放小熊回应)
不用谢!(小熊走出房子)
“你们看,我把小熊叫起床了。我是怎么说的?”(幼儿和老师一起说说)
2、小蛇
“不仅小熊一个人在谁懒觉,还有其它小动物呢,让我们再去叫醒别人吧。
出示小蛇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屋子外墙,发现小动物是谁。带领幼儿敲敲门,巩固礼貌用语。
2、 乌龟(方法同上)
三、高高兴兴游戏
“三个爱睡懒觉的小动物,小熊、小蛇、小乌龟谢谢你们用礼貌的话叫他们起床,现在它们要开心的做游戏了。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