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热门】中班教案模板集锦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帽子,并能大胆讲述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不同的职业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帽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装饰和设计帽子,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帽子实物:建筑帽、军帽、护士帽、厨师帽、太阳帽、浴帽、棉帽等。
小动物卡片若干。
蜡光纸、图画纸、蜡笔、手帕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用布将所有帽子都盖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用布盖着的是什么吗?
二、通过观察感知,让幼儿发现帽子的不同之处,并能知道各种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能说出不同之处。
①材料不同:棉、毛线、布、塑料……
②颜色不同:红、蓝、黄……
③摸起来感觉不同: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
④形状不同:圆的、方的……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师:谁愿意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他手中的帽子?
3、帮助幼儿认识一些他们不太接触的帽子(如:厨师帽、护士帽、军帽等),知道他们的特征及用途。
三、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1、以“帽子商店”,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开一家“帽子商店”,好不好?
2、提出游戏的要求。
师:你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是“帽子商店”的营业员,你们要根据客人的需要帮助他们选择帽子。
3、教师扮演小动物,让
幼儿根据小动物的要求选择帽子。
(幼儿如果觉得自己手中的帽子与小动物需要的相符,就站起来,谁又对又快就胜利。)
①小兔家要盖楼房,该买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②小鸡想外出旅游,可是天气太热了,怎么办?
③小狗买了辆摩托车,该买什么帽子?
④小鹅想买顶军帽,你们说行不行?为什么?
3、让幼儿了解从帽子上可以分辨出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职业。
4、让幼儿充分讨论、回答,以此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师: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为什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帽子?
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小组,进行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表演能力。
(1)装饰帽子
(2)设计帽子(绘画)
(3)制作帽子
(4)用帽子进行表演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设计、制作的帽子真是太漂亮了,我们把它们送给小
班的弟弟妹妹好吗?(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 ,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
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3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
1)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
2)(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3)、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8
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
1、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2、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在通过设想中培养幼儿大胆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词汇。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和勇于探索的欲望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 知道各种小动物自身的特点并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特长去服务于别人。
2.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设计自己的所行。
3 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的模式学会续编故事情节。
4 知道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明白要扬长避短的道理。
5.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长鼻子 长脖子 力气大
重点难点
重点:对小动物各自特点的理解,并更够根据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难点:幼儿在表达的完整性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一段鞭炮的声音一段录音歌曲《我是快乐的小司机》三张挂图长鼻子、长脖子、力气大、扬长避短。牌匾《小乌龟开店—饼店》
师:“今天有两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跟客人一起打声招呼。(客人好)我们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大朋友。心里怎样?那第二件喜事是我听说今天森林里特别的热闹,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坐上我的小面的(幼儿齐唱歌曲《我是快乐的小司机》)待小朋友坐好后
一、设置情境,在鞭炮声中鼓励幼儿想象发生的各种事情。
师:“森林到了。”随即放一段鞭炮声
提问: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们听到了鞭炮的声音)
听到鞭炮的声音,你想森林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想象}让幼儿用:“我想……可能是……的句式”来说一段完整的话。
二、听录音,知道放鞭炮的原因,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 师“那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
2. 播放录音:
“大家好啊!我是森林广播站站长黑熊!今天我太高兴了,虽然洪水冲走了我们可爱的家园,在困难面前我们选择了坚强和独立。
今天看到你们都根据自己身上的优点开了一个店,我真为你们高兴啊!在你们今天开业这天,我黑熊衷心的祝大家---生意兴隆快乐别人快乐自己。”
3.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在困难面前我们要选择勇敢和坚强还有独立和关爱。那么小朋友,如果让你开个店,你会开一个什么店呢?还要告诉我为什么呦!”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并及时的表扬)
三、引出小乌龟,帮助小乌龟为线索来猜测其他小动物都开的什么店。
1、师:当小动物们都沉浸在欢乐中时,只有一只小动物躲在石头后面默默的哭泣。(老师掀开石头。露出小乌龟。)小乌龟嗓子哭哑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开一个什么店好。这样吧!我们带着小乌龟一起去逛逛。
2. 第一家店:看第一个挂图:图上画的大象。提问:“小朋友猜测一下,大象会开什么店呢?引导幼儿用:因为大象有---我想大象可能开一个-----。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掀开图片。认识生字:长鼻子(知道是谁,根据气特点来猜测,缩小猜测的范围。)
3. 第二家店:看到上面的生字:滑梯游乐馆。让幼儿猜测谁开的并说出为什么?并识字:长脖子(扩大猜测的范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随机应变。)
4. 第三家店:举重健身俱乐部:这是谁开的呢?为什么呢?认识生字:力气大(根据名称来猜测森林中力气比较大的动物,根据其优势来开店。暗示根据扬长避短的道理。)
四、欣赏故事《小乌龟开店》。帮助小乌龟开店。
1. 师:“森林中小动物们都热热闹闹的开起了一个店,只有小乌龟很难过,他不知道自己开一个什么店好。于是,他去问大象。大象说:“我开浴池。我可以用我的长鼻子吸水,给小动物们洗澡。”他去问长颈鹿。长颈鹿说:“我开滑梯游乐馆,让小动物坐在我的长脖子上打滑梯。他们会多么快乐啊!”小乌龟去问河马,河马说:“我开举重健身俱乐部。让大家通过举重来健身。让身体更健康!”
2. 小朋友你会讲吗?教师跟随幼儿一起讲诉故事。(整体诉说,不单指)
3. 那我们快来帮小乌龟想想办法,她开一个什么店好呢?(幼儿畅所欲言)幼儿边说老师来记录:(游泳馆、饼店、擀混沌皮店、龟蛋店。)老师神秘的说:“小乌龟采纳了你们其中的意见。小乌龟店开张喽! 放鞭炮”在鞭炮声中把牌匾挂起来《小乌龟开店—饼店》
五、课间活动:
来我们练练武术操,给小乌龟助威。
六、帮助其他小动物开店,进一步感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1教师用拉式的教具依次出现小动物:青蛙、袋鼠、蜜蜂、小花猫、小狗。
2.学会创编故事:小乌龟不知道自己该开什么店。他去问青蛙。青蛙说
七、教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有积极的发挥我们的优点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这里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举起字卡:扬长避短)那么你将成为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来给自己加油助威,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棒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橡皮泥、pvc 管、竹竿、毛根、小球等。
2、课件、欢快的音乐。
3、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用小棒撑起橡皮泥。
1、提出问题:师:小朋友,看你们的盒子里有什么?(小棒、橡皮泥)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你能用一些小棒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不倒下来吗?想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试一试。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放音乐)3、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用几根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 教师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6根小棒)4、小结:
我们把小棒插进橡皮泥,上面靠靠紧,下面分开一些,这样才能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用最少的小棒撑起橡皮泥。
1、提出要求:刚才很多小朋友都很成功的用小棒撑起了橡皮泥,真棒!现在想继续接受新的挑战吗?请你们用最少的小棒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比一比谁用的小棒最少,试一试吧。(教师指导)2、幼儿操作。
5、交流。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次你用了几根小棒?
师:你们觉得两根会成功吗?(不能,会倒掉的)看看记录表,现在最少只要用几根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
4、验证结果: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用三根小棒试试,现在请大家再试试,用三根小棒到底能不能把橡皮泥撑起来?
5、教师总结:原来最少只要用三根小棒就能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它们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们给这个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角架”
三、经验延伸:了解生活中三角架的应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三角架,你见过哪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播放课件:相机架、架子鼓、救人架、多层三角架、画架)这是什么?你能找出藏在这里面的三角架吗?它有什么用?(牢固、方便)四、拓展经验:制作三角架撑起球。
1、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材料,看有哪些(吸管、铅笔、橡皮筋、筷子、游戏棒、丝线等) 提出要求:可以任选一种,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欣赏幼儿作品。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设计了此节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故事、衣服、音乐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
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
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5、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枯树不会发芽,惹人讨厌;绽放嫩芽、叶子的绿树,生机勃勃,人人喜爱。故事运用树木的这一现象以及人们对树的心理感受,揭示了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拥有积极情感的重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情境,知道树枝发芽才会成为一棵让人喜爱的绿树。
2、感受故事中的社会性意蕴,知道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活动准备:
对比性图片2张;故事插图一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对比讲述。
出示两幅对比性图片,提问:
1、师:你们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呀?
2、师:那你喜欢哪棵树呢?为什么?
3、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不高兴发芽的树》,想一想这棵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发芽?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提问:
1、师:去年,小鸟为什么在树上垒窝呢?(因为小鸟喜欢绿树,所以在上面做窝安家 )
2、师:老奶奶为什么在树阴下卖冰棍?( 树阴凉快,所以老奶奶在下面买冰棍)
3、师:那风筝的线为什么会缠在树上? (因为风筝喜欢绿树,所以飞过绿树的上面)(引导幼儿认识绿树的可爱。小鸟喜欢绿树,所以在上面做窝按家;树阴下凉快,老奶奶在树阴下卖冰棍。)
4、师:这棵树啊不高兴发芽,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会发生什么事。
(二)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
1、师:小树不高兴发芽的时候,小鸟住到什么地方去了?
2、师:老奶奶还会到树下去卖冰棍吗?
3、师:风筝还喜欢住在这儿吗?
4、师:小树不发芽,不长叶了,大家都不喜欢它,所以都不来了。
5、师:这棵小树还是不高兴发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啊?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三)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提问:
1、师: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挖掉不高兴发芽的树呢? (因为不高兴发芽的树不发芽,环卫工人以为它已经枯死了,所以要挖掉它。)
2、师:不高兴发芽的树听了环卫工人的话怎么样了呢? (它吓傻了,急得浑身发热)
3、师:这可怎么办呢?你能帮小树想想办法吗?(幼儿自由想象,帮小树想办法)
4、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树自己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
(四)讲述故事第四部分,提问:
1、师:不高兴发芽的树最后发芽了吗?
2、师:环卫工人为什么搔搔头皮就走了呀? (因为他找不到不发芽的树,以为自己昨天看错了)
三、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
1、师:小树不发芽能不能长出叶子啊?(不能)
2、师: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不发芽的树呢?为什么喜欢发芽的树呢?(树不发芽,就没有叶子,没有树阴,大家就不喜欢,我们都喜欢发芽的树,是不是啊?)
3、师: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听这个故事
四、欣赏故事录音一遍。
1、师:如果你是小树,你愿意做发芽的树还是做不发芽的树呢?
2、教师小结:小树每年春天都会发芽,慢慢地长出树叶,夏天来到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在大树下乘凉了。这个不喜欢发芽的树在听到环卫工人的话之后,感觉到很害怕,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发芽了。发芽了,就会长叶子了,他就又变成了一棵有用的树。所以,我们都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
3、师:那我们小朋友能做帮别人做些什么事啊?(睡觉的时候互相脱衣服)五、经验迁移,知道要做个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
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事?
通过比较,产生对发芽小树的喜爱。
在分段讲述故事中,体会到小树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完整欣赏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懂得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
在经验迁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而老师则是很好地成为了幼儿学习中的组织者,支持者,及其引导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