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精华】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能知道物品具有轻重不同的特征。
2、运用感官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准备
书包两只(一只空的,一只装书),笔,玻璃瓶,铁块,石头,积木,盘子等实物,作业单若干。
过程
1、运用感官比较轻重。
l出事装书的书包与空书包,请幼儿背一背。
提问:两个书包有什么不同?
结论:空书包轻,装书的书包重。
l幼儿分组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轻重。
从盘中去两个物品,比比是否一样重,什么轻,什么重。
2、幼儿操作练习:该放几个苹果?
l在作业单上画上所缺的苹果。
建议
将操作材料摆放在数学角,巩固幼儿对物体轻重的概念。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认读汉字“游”、“跳”、“爬”、“钻”,了解汉字组成的基本规律。
2、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儿歌中动物出洞的姿态。
3、在“捉迷藏”中对汉字游戏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识字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 图片:雷公公、青蛙、水蛇、小熊、蚯蚓、太阳;字卡:跳、游、爬、钻。
2、 请6个幼儿带上雷公公、太阳头饰和动物头饰(青蛙、水蛇、小熊、蚯蚓)表演儿歌。
3、 在幼儿的椅子下面分别放置动物头饰(青蛙、水蛇、小熊、蚯蚓)。语言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播放雷声音频,师:听!什么声音?
2、师:原来是雷公公来了,那小动物们听到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雷公公敲门》
1、师:轰隆隆,轰隆隆,看看雷公公在干什么,听到雷公公的话,哪些小动物会来呢?
2、师与个别幼儿表演情景(边念儿歌边表演)
3、师:你听到了什么?谁来了?
4、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年儿歌前半句,幼儿年儿歌后半句
(2)完整念儿歌
三、引导幼儿阅读图夹文儿歌,初步感知动词“跳”、“游”、“爬”、“钻”。
1、“跳”(青蛙旁边)
(1)师:猜猜这是什么字?
(2)幼儿学做跳的动作
2、“游”3、“爬”4、“钻”
四、引导幼儿开展猜字游戏
1、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字游戏吧。
2、介绍规则: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拿走一张动物卡片或字卡藏起来,再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看看是哪个动物、汉字藏起来了。
3、师幼游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我们这个城市中绿地越来越多,孩子在绿地中玩耍,与自然亲近,很愉快。但是,由于我们幼儿园离绿地较远,出行不太方便,所以,孩子就产生了“我们这里(周围)为什么不造一个花园呢?"“我们也应该造个花园"的想法,就这样,孩子的想象活动开始了。
在活动中,孩子交流着各自的信息,分享着同伴的经验,是一次相互学习的典型范例。
另外,这样的活动还具有综合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时机,适时地整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使活动既具有生活的流畅,又具有教育的完整。
内容与要求
了解一些植物的特征,感受我们与周围植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有关植物的图书和故事、谜语、儿歌书等置于书架上。市区绿地的录像存在电视里。有关花园和花卉的照片和图片存在电脑里。
过程与指导
一、活动导入
老师:大家已经参观了一些花园和公园。我们也正准备在教室里一个花园。我们在想,这个花园如果能使许多各种各样的人喜欢来玩,最好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来玩的,那该有多好啊。
昨天已经有的小朋友开始考虑在花园里种什么植物,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今天我们来安排安排,这些植物怎么种才合适,设计设计这个花园怎样才能更美丽。教室里的书架、电脑、电视机、白板上都有你们需要的东西,你们可以自己去找一找。需要我帮助,就对我说。
——老师的目的是引起孩子对上次活动回想,使活动有承上启下的联系。介绍活动现有的环境,并含蓄地交代今天的活动内容。
二、合作设计
幼儿合作设计花园。
老师指导:(1)引导合理地种植植物——在说明自己的理由时,一定有对植物的了解和理解。(2)观察合作探索学习的水平,并引导体会合作的好处。(3)支持孩子的学习探索行为(给予物质材料和肯定鼓励等支持)。
三、活动记录
小仁对我说:“我要尺。"拿了后,说:“我去操场了。"一会儿,把尺还给老师,提着一根绳子,围成一个圈:“我们花园里的香樟树是这么粗的。"我欣喜:“好,记在你们的设计后面。"
罗罗对我说:“这把尺我要。"走出教室,一会儿,跑来告诉我:“我们的香樟树高有6尺。”我问“你量出来的?"“是的。"“我不相信。"树那么高啊。“你来看。”我随她来到大树旁。她指着树的一半高度(估计的):“这是树的一半,我这样量,量到这里是3尺,所以这棵树就是3加3,是6尺高。”这是孩子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规则。
许多孩子分别在电视机、电脑、书架和剪贴板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好几组孩子的合作水平不够高效,这时我的关注点应该在引导如何快乐快速地完成任务,如可提议:“你们在忙,他干什么?"或“他在忙,你们干嘛呢?”或“怎么才能更快一些呢?你们有这么多人。”也可表扬一些合作得高效的,如“呀,你们做得又快又好看,怎么会的?"(不一定要有说明和回答)
四、交流欣赏
交流自己的设计。
老师把握:
(1)各种植物特征的交流。
(2)植物对人们的用处。
(3)鼓励不同的表达表现的行为。
看见几个孩子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说:“我们一起来说说。还没有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做你的事,也可以先来听听别人的花园设计和安排”
——适度地考虑个别孩子积极学习的愿望和状态,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但是,如果有较多的孩子是这样的话,这就表明在预设时,我对孩子的原有经验和活动能力把握得不够准确,就必须调整教学计划了。
小组1说:“我们在花园的前面安排6盆豆苗,中间4盆小的,旁边2盆大的。”老师:“为什么要种豆苗呢?"他们说:“许多老人要买菜,去菜场很烦,还要付钱。就让老人来我们的花园里采豆苗。我们还种了许多向日葵,因为等瓜子熟了,孩子到树下来,把瓜子扔进嘴里,多有劲啊!"大家都笑起来了。
——老师适时作一些小结,如:“哦,种些蔬菜是为了让更多的老人来,那样老人就更方便……”等等。
小组2说:“我们的花园里种了大王花。这是很少见的花,让大家看看。”另一个:“但是,它们会发臭,我们就在后面种一排香樟树,把臭气赶走;我们又在前面种了一排猪笼草,因为臭气会生虫,猪笼草是捉虫的。我们还要种面包树,让人们饿了可以吃,又种了椰子树,吃面包很干的,就喝椰子水。"
——老师适时小结,如:“他们的花园有好看的,又有吃的喝的,有谁愿意去他们的花园呢?”吸引孩子欣赏别人的作品。
小组3说:“我们在这里种了桂花和迎春花,它们的颜色都是黄色的,(一个孩子:我反对,桂花是白的)不,有点黄的。我们这样是因为迎春花是春天开花的,秋天它谢了,桂花就开了(同组的孩子补充:是啊,桂花还可以酿酒,做糖吃)。"我说:‘‘这样人们在春天可以看到黄色的迎春花,秋天可以看到黄色的桂花。”孩子:“我们还在花园里种了吊灯树,它的果子像灯笼一样吊着,很好看的。”
——老师引发孩子对新的植物的认识兴趣,如:“有谁认识吊灯树,你们的吊灯树在哪本书上的第几页,把它记下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书。”
小组4说:“我们在花园里种了蝴蝶花、一串红和仙人掌……"任任说:“我反对,因为仙人掌只能一个月浇一次水,而一串红要天天浇水,天天浇水仙人掌的根会烂掉的。”嘉文:“有一种仙人掌叫龙鼓是种在泥里的,可以天天浇水的,我家有的。”我问:“那你们的是什么?”小组4说:“那就龙鼓吧,这样就合适了。我们还种了王莲,它的叶子很大,给小朋友当小船,旁边种杨柳树。”我试探他们对杨柳树的了解程度:“为什么喜欢杨柳树?”他们说:“杨柳树弯弯的树枝很好看的。我们还种了一串红,那个黄的是一串黄。"我引发回忆:“一串黄在哪里看见的?"“在森林公园的暖房。这里一排是一棵樟树、一棵黄杨树……"我追问:“为什么这么种?”孩子看着我比划的手势,醒悟地说:“这样一高一矮,像是绿色的波浪。"罗罗说:“我们的樟树有这么粗,有6尺那么高。"
——这里我的推动和引导使全体孩子都比较投入,既从点上完成着预设的目标,也引发了孩子新的学习内容,如自然测量等。
五、展示延续
将设计的花园图纸展示在墙上,并鼓励孩子在个别活动时用各种材料在教室里造自己的花园模型。
六、活动相关链接
1、孩子在城市的花园里玩耍过,并与植物之间有过感兴趣的事。
2、孩子有自己查阅现有资料的经验。
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点滴的有关植物的经验积累。
4、这可以是一个有关植物的主题活动的开始。
——这次活动给我的警示是:
1.预设的集体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集体活动有着与其他学习形式有别的功能,目标的指向性强,是它的特点。所以,在活动设计以前,一定要想好“我想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的指导策略在追随孩子的同时,应该有属于一个教师的理性的推动。如梳理、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构建孩子的新认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知道春天是五颜六色的,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剪贴绘制成一副有桃花、梨花、迎春花、小草的春景图,为幼儿理解诗歌提供直观材料。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里有些什么?
2、小结谈话: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各种花开了,非常美。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提问;桃花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梨花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草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你看见的春天还有那些颜色?为什么说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5、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找一找诗歌中说到的景色,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6、多种形式让幼儿朗诵诗歌。(如:分组,集体,个别等形式)
7、让幼儿欣赏诗歌录音。
活动结束:
让幼儿装扮教室,让教室像春天一样五颜六色。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雪碧是孩子们平常很爱喝的饮料,但喝完后的雪碧瓶大家往往是随手一扔。如何使这样的废旧物品有利用价值,我设计了《玩瓶子》这一体育活动,引导幼儿自己玩瓶——合作玩瓶——集体玩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体能锻炼,同时又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玩雪碧瓶,发展跳跃能力、臂力以及机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3、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只雪碧瓶,内装大半瓶水;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准备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准备活动不仅让幼儿进行了走、跑、跳等的预备练习,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二、自由玩瓶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由玩瓶的兴趣,在玩瓶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玩了哪些花样,抓住幼儿的几个动作,让幼儿集体练习,特别是对立定跳远的动作加以规范的指导。
(让幼儿自由玩瓶,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老师深入观察,能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具体情况,使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成为可能)
三、组合玩瓶
幼儿组合玩瓶,教师巡回观察各小组的玩法,并参与游戏,对与众不同的玩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参与游戏能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得到及时的交流,可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四、集体玩瓶
这么多瓶子放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呢?
(这一环节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说说大家把瓶子放在一起像什么,
然后玩一玩,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以废旧材料作为道具,通过让幼儿玩饮料瓶来提高幼儿进行废物利用的兴趣,鼓励一物多玩,激发幼儿玩瓶活动中的创造性。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本次活动的的教学设计是让幼儿利用好废旧物品大胆地玩起来,发展创造性思维。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这节课中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都能够大胆的创想,在课的开始部分积极主动的跟着老师一起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一开始让幼儿自由玩饮料瓶,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大胆的发挥想象玩出了很多种不一样的玩法。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小组合作玩瓶,主要是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玩,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大部分的幼儿能很快的和同伴进行合作,但有个别幼儿还不太懂得与同伴合作,仍然沉浸在独自玩瓶的环节中。最后设计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对整个活动的巩固,更体现出了“教、学、练”。从整节课的掌握情况来看,幼儿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几乎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学习的氛围中,也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这节课上下来,我发现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靠得比较近,在进行练习的时候活动的空间不够大,因为这是一次全镇的教学观摩活动,来到的教师很多,孩子们都特别想表现自己都往我的身边挤,以至于在重点教学绕“S”型跑的时候显得有些拥挤,如果在摆放障碍物(瓶子)的时候是按面对我的方向竖着摆放那就能很自然的将孩子们分在障碍物的两边,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练习也能让来观摩的老师把这个环节看得更清楚。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题《不一样的我》
幼儿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
二、家园合作中需要家长配合的问题:
1.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2.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父母眼中的你”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三、讨论主题中各领域的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流程预设
5.教师互动
活动反思与建议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让我们学习更熟练地备课说课,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其他的老师给了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互助指导和经验分享。在这样集体备课的氛围中,在老师们集体智慧下,在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专业水平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