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关于大班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相关知识: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常见的螃蟹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螃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找食物,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螃蟹资源十分丰富有 600种左右。
设计意图: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受、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的家乡高淳区故有“渔米之乡”的美称,一年一度的“螃蟹节”更为人们熟知。螃蟹不仅有诱人的美味,还有独特的外形,对于富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来说,这是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一:社会“蟹王,蟹后”
活动目标: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让幼儿了解蟹王,蟹后的产生过程。
3、进一步了解螃蟹特征,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通过工作人员讲解了解蟹王、蟹后的产生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能用语言大胆说出所见、所闻。
活动准备:
活动前与社区水产市场联系,蟹王,蟹后,白纸,笔,照相机。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参观水市场的螃蟹,请幼儿选出自己心中的蟹王,蟹后。(《指南》指出应经常和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2、请社区工作人员向幼儿介绍本年度蟹王,蟹后,向幼儿展示,并讲述它们的产生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请工作人员讲解,首先体现了真实性,也结合了社会生活实际,让幼儿感受到真实感。)
3、请个别幼儿说说今天的所见所闻,表现突出者获得一枚螃蟹标志。(我们要经常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4、请幼儿将看见的蟹王,蟹后画出来。(这一环节结合参观实地简笔画绘画,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使活动达到了**。)
5、将幼儿作品展示在水市场,请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评价。
活动二:美术“蟹壳造型”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蟹壳及辅助材料进行造型活动。
2、培养幼儿的粘贴、剪纸等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创造力。
活动重点:
能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在蟹壳上进行大胆装饰。
活动难点:
能剪出美观图形进行粘贴。
活动准备:
蟹壳,及时贴,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形式导入,谜面“螃蟹”。
2、展示幼儿收集的蟹壳,请幼儿观察其特征,并说一说它象什么,通过变一变的方法可以变成什么。(《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向幼儿介绍准备的辅助材料,请幼儿想象在蟹壳上增添。(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手工。)
4、请幼儿分组对蟹壳进行造型。(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具体帮助。)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给这些造型拍照,PPt展示,在教室里悬挂作为装饰。
活动三:体育“小螃蟹爬”
活动目标:
1、学习螃蟹横向爬,掌握手,脚同爬动作要领。
2、培养幼儿手,脚同爬的能力。
3、体验学习螃蟹爬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学习螃蟹横行爬的要领。
活动难点:
在学习横行爬的基础上注重手脚同爬。
活动准备:
泡沫软垫方块,教师自制螃蟹壳,音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与老师一起做螃蟹操。(幼儿背着教师自制的蟹壳)。(第一环节采用螃蟹操导入,为幼儿营造了温馨、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在螃蟹操律动环节中加入横着走动作,发展了幼儿的协调能力,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螃蟹是怎么爬的呀“?
(1)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
(2)引导幼儿了解螃蟹是横着爬的。
(3)再次请幼儿示范。
3、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动作。引导幼儿观察手与脚同爬的要领,激发幼儿学习螃蟹爬的兴趣。
4、请幼儿自由分组在软垫上学习螃蟹爬。
5、分层次教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的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1)爬过小河。
(2)爬过草地。
(3)来到森林。
6、放松活动、教师做“蟹妈妈”,幼儿做“蟹宝宝”,宝宝听着妈妈的歌声“睡着了”。(任何活动只有体现“师幼互动”,让教师真正成为合作者和支持者,使活动达到有效性。)
大班教案 篇2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包饺子,吃饺子并不陌生,所以兴趣很浓。首先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结构,让幼儿了解ABA三段式结构。
活动设计时,把三段式结构用擀饺皮、包饺子煮饺子三个内容来表现,其中煮饺子部分有两个幼儿有点走神,不太投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师幼互动的不好,虽然我把动作的创编全交给了孩子们,但我也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事外,如果我能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能把动作再做的夸张一点,这样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幼儿的表演更放松,跟形象。
大班教案 篇3
教案目的:
1、学习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学习8的组成。
2、知道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学习数的分合式。
教案准备: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教案过程:
活动一:碰碰球
幼儿两个一组,说一说,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8
游戏二:数字8的合成
1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2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3印点子做记录。
教案总结:
1复习数字8的组成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2知道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绘本画面,尝试排一排、比一比,初步掌握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2、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乐于思考,喜欢阅读。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观察绘本画面,知道并理解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尝试排一排、比一比,初步掌握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开头,引出“比较”的话题。
1、出示课件。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你们想不想一起来看一看呢?”
2、讲述故事的开头:一天,村长接到通知说:公主殿下要来村庄游玩,但如何更好的招待公主是村长最头疼的事,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3、师:“村长的孙女小灯笼也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他召集来村民,他会跟村民们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4、师:“他们想怎么招待公主呀?”
5、师:“可是村民们都认为自己的东西最大最好,那怎么选呀?”
6、师:“村长说要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几样东西的大小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
二、观察操作结合,学习“比较”的方法。
1、放坐垫,比较两张床的大小。
(1)师:“首先,他们要帮公主选一张最大的床,村长想到了一个比较的好方法,他请小灯笼搬来了好多一模一样的坐垫,他会怎么用它来比较呢?仔细看好咯。摆好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摆放坐垫的?数数看这张床上放了几个坐垫呀,这张床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摆上坐垫,一起数一数。那哪张床大呢?”
(2)小结:铺的.坐垫越多,床就越大。
2、放手帕,比较三面镜子的大小。
(1)师:“听说公主殿下长得非常漂亮,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照镜子了,那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来要帮公主殿下选什么呀?”
(2)师:“对了,选镜子,这里有几面镜子?(三面)如果请你选一样东西来比,你会选什么?村长让小灯笼拿黄黄的手帕来比?谁来帮我摆满第一(二、三)面镜子?原来同样一块手帕,我们可以变换方向摆。我们一起数一数。”
(3)师:“诶,大家都发现了,两块镜子同样大,我们应该怎么选呢?别着急,我们看小灯笼是怎么选的。原来她要帮公主殿下选一块又大又干净的镜子,这样公主殿下就会更开心了。”
3、放餐盘,比较三张餐桌的大小。
(1)师:“接下来,他们要帮公主殿下选一张最大的餐桌,这次他们选了长方形的餐盘来比,我们一起数数看第一张餐桌上放了几个餐盘。除了一个一个数,我们还可以几个几个数?一起来试一下,我们再加大点难度,我们来三个三个数,从来没这么数过,我们来挑战一下好不好?给公主殿下选的最大的餐桌我们也选好了。”
(2)小结:原来,比较几个物体的大小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一模一样的东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一排,摆放整齐,然后数一数,数量多的面积就大。
三、幼儿操作,掌握比较的方法。
1、师:“我们刚刚为公主殿下选好了哪些东西呀?我们还要为公主殿下选一扇最大的窗户、铺一块最大的地毯、挑一种最大的饼干。”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数量。
四、引导幼儿比一比、选一选。
1、师:“你们都摆好、贴好了吗?那谁来说说你测量的结果呢?最大的东西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选一选。”
2、师:“今天,我们和小灯笼、村长一起为公主殿下准备好了最大最好的物品,公主一定非常开心,我们快一起去迎接公主殿下的到来吧。”
教学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够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是一本融汇了物体面积比较的数学知识在其中的绘本。公主殿下要来村庄,哪些最大最好的物品可以让公主用,成了整个绘本的主线索。一个故事听下来,一本绘本欣赏下来,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逐渐掌握了比较物体面积的方法。
本活动我以白板课件的形式进行呈现,幼儿既能观察、欣赏到绘本故事的画面内容,结合我的现场讲述与播放录音的形式,幼儿能清楚的理解故事内容,又能通过白板操作演示、个别幼儿操作示范将活动重难点逐步突破,幼儿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并初步掌握比较的相关技能,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幼儿更感兴趣,从而得到情感、乐趣方面的满足。
本活动我进行了两次磨课,一次正式组织教学。在第一次磨课时发现,我所说的引导语与绘本内容结合还不够紧密,到活动后段就基本都是侧重比较,与绘本故事脱离开来;准备的操作材料难度差距比较大,“选饼干”的难度比较大,没有一个幼儿能准确的摆放、粘贴比较材料以及所需粘贴的个数较多,导致活动用时过长,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修改,将引导语进行再思考,尽量围绕绘本的主题与主人公展开,操作材料也进行了修改——将比较对象面积缩小。在幼儿操作之前也对最难的比较——“选饼干”操作进行了示范、讲述。如此进行了第二次磨课,用时还是有些长,因此我将材料对半分,每个幼儿测量一个物品,两个幼儿的测量结果结合在一起方能知道选择结果。在第二次磨课中还发现了绘本中的图片——两张床的大小悬殊过大,以致不用比较都能知道哪张床大,因此我对课件中的床的大小进行了修改,在一系列的修改后,我进行了正式教学。
在正式教学过程中,环节开展的比较顺利,幼儿也很配合,大多数幼儿都能结合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活动用时也比较适宜,但是在选择评价环节,由于在示意图上没有标上序号导致我提问时幼儿不能很好的反应出自己操作的是哪一个物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细心,争取考虑更全面一些。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通过欣赏碟片,简单了解热带雨林。
2、大胆把自己想象的小精灵画出来。
准备:
有关热带雨林的碟片、记号笔、白纸。
过程:
1、幼儿观看碟片,你知道刚才碟片里放的是哪个地方?你在哪里看到过的?你还知道非洲热带雨林的一些什么东西?
2、有一个法国画家叫高根,他离开巴黎到热带雨林中的一个小岛上去生活,在那里他画了许多的画,(出示高根的画),
3、幼儿观察画,讲一讲画上有什么?这些画给你什么感觉?
4、在热带雨林中有许多我们平时见不到的精灵,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张想象的热带雨林中的小精灵。这是我想象的小精灵,教师展示自己的画。
5、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大胆的把自己的画表现出来。
6、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的画。
7、幼儿向朋友讲述自己的画,展示每个孩子的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