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翠鸟教案

翠鸟教案

发布于:2021-07-26 13:00:27 作者:

【精品】翠鸟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翠鸟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翠鸟教案三篇

翠鸟教案 篇1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投影出示开头

  无端地想起了翠鸟。

  我没有亲见过翠鸟,印象中只是有一种鸟,一身葱绿的羽毛,像箭一般从梦境中掠过。我认同它便是翠鸟,在我十岁时读书的课本里飞起的鸟。近二十年了,经常会想起,没有什么理由。

  3、这是当代青年作家程福康的散文《翠鸟》开头的一段。文章叙述了他从十岁学过《翠鸟》这篇课文后,(你们今年几岁)渴望看一眼翠鸟,却始终没能如愿的心理感受。近二十年了,他会常常想起翠鸟,翠鸟有时还会出现在他的梦中。你们看今天咱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曾经给一个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课文

  所描写的翠鸟一定很有特点或者很可爱。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咱们在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看看课文那个地方描写的翠鸟最有特点或最可爱,一会你站起来给大家读读,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二、学文

  第一段

  1、第一句:①小爪子抓地紧不紧?②把红色突出一下再读。

  2、第二句:①它长得漂亮吗?总起句该怎么读?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②它哪儿长得漂亮?你用赞美的语气接着往下读。师引读:“它长得可真漂亮……”

  3、想象:大家闭眼睛,你来根据我的描述,想象翠鸟的样子。(师描述)投影轮廓你看这只翠鸟是多么漂亮啊!它漂亮吗?

  4、练读:老师和同学们听说翠鸟很漂亮,都慕名来观赏,可是太远看不清楚,大家听说你知道翠鸟是什么样的,都想听你来介绍,但不能拿着课本,你赶快再读读这段,一会可别给大家介绍错了。(生读)

  5、点鼠标,根据叙述填颜色。(生介绍)不知从哪儿又飞来一只。(生介绍)现在又飞来一只,咱们一块来介绍吧,老师做提示。

  第二段:

  1、第一句:①这一句写了什么?还写了什么?怎么读才能突出它飞得快?怎么读才能突出它叫得清脆?怎么读才能突出它飞得轻?(清脆、贴、疾、一眨眼、轻轻地)(个别读、齐读)

  2、第二句:这段的第一句写翠鸟的飞,突出了一个“动”字,这句写翠鸟一动不动,好像雕塑一样,突出了一个“静”字,现在谁试着把翠鸟捕鱼前的沉着,冷静读出来。②③

  3、这段的两句话,一句写动,一句写静,很有特色,现在咱们比较着把这两句再读一下,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提示语:它(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精力高度集中)注意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它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4、(投影)咱看看它飞得快不快,落得轻不轻?我一说“飞”,大家就眨一下眼。这次眨眼眨快点。你再眨它又落下了,这次可别眨了。

  再看一遍,咱们试着给配一下音。(待续)

  第三段:

  1、第一句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悄悄地”

  2、第二句是个过渡句,点出它的作用,强调翠鸟机灵。

  3、第三句这句写了什么?怎样读才能突出捕鱼的迅速。(蹬、箭、叼、一下子)语速稍快,个别读、齐读。

  4、第四句这句话有没有用?在读这句时,语速要稍慢些,突出捕鱼后的那种宁静。

  5、投影①现在咱欣赏一下翠鸟捕鱼的过程。②试着配一下音。

  第四段:

  1、看到这么可爱的翠鸟,我们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了几句话,咱们一起来读。

  2、老渔翁说了这么多话,他最想说的是哪一句?

  3、他教育我们不要捉鸟,所以这句应读得语重心长。(男生、女生、齐读、反复读)

  第五段:(此段视时间情况可省略)

  听了老渔翁的话,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咱们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

  1、这翠鸟真是太可爱了。现在假设我就是那位十岁学过这篇课文,近20年了,还对翠鸟念念不忘的程叔叔,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想和翠鸟说说话,大家配合一下,你们就演翠鸟,现在大家闭眼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翠鸟。睁眼,我看看你们进入角色没有,指一生,你是谁?

  ①小翠鸟,这么多年了,我从没见过你,可还是经常想起你,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②你长得怎么个漂亮法?给我说说吧!(头、背、腹)可一块说

  ③在我的印象中,你有一双小红爪子紧紧地抓住了苇秆,你抓得这么紧干什么?

  ④你的眼睛长得这么透亮灵活有什么用吗?像我戴副眼镜不也挺好吗?

  ⑤你的嘴又尖又长,有什么好处吗?

  ⑥你喜欢怎么飞?你飞得这么快,怎么还落得那么轻?

  ⑦你是怎么捉鱼的?(齐:我蹬开苇秆……)捉鱼之前,你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

  ⑧小翠鸟,你太可爱了,我太喜欢你了,你跟我回家吧!我天天给你买新鲜的小鱼吃。

  1、小翠鸟们,谢谢!谢谢你们帮我重温了20年来的翠鸟梦,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我把这篇课文概括成几句话,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理解课文,现在就让给你们上课的王老师领你们读读吧!

  2、要不,现在我就领大家读读?

  3、翠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需要加以爱护。其实,除了翠鸟之外,还有很多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朋友。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吧!

  附:

  翠鸟

  翠鸟又唤钓鱼郎,捕鱼美名响四方。

  平日爱停苇杆上,彩羽鲜艳真漂亮。

  玲珑身材宜飞行,小红爪子有担当。

  尖长嘴巴不留情,眼睛灵透闪光芒。

  静如雕塑盯微波,疾似利箭鱼奈何。

  转瞬之间影无踪,苇杆还晃水空漾。

  喜极欲捉来饲养,但闻翁言念头藏。

  翠鸟是友远方来,护之方显情谊长。

翠鸟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橄榄色,背上浅绿色,腹部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

  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鲜艳;()灵活;()锐利;()疾飞;等待()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

  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翠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完成填空练习: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二、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