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必备】大班教案模板集锦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玩抛球体育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会控制不住手抛球时的力量,而碰到小朋友,幼儿园里的废旧效毛巾,常常没什么用处,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这样的小球碰到孩子身上也不会疼。
活动目标:
1、通过弹布团,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学习用手指弹布团的方法。
2、通过其它玩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发展。
3、培养幼儿动脑筋考虑利用废旧布学习自制玩具。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旧布每人一块,皮筋每人一根,绳子每人一根。
2、筐子四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动脑筋学习自制玩具。
活动难点:
锻炼小朋友的小手肌肉和腿部的力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形练习,同时跟教师做各种动作(学飞机,学解放军,拍手等)。
2、热身运动(毛巾操)。
二、基本部分
1、刚才我们用小毛巾可以做操,其实小毛巾还有很多的玩法,看老师把小毛巾变成了什么(教师做小布团)教师讲解详细的做法。
2、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根皮筋,看谁做的最好(幼儿制作小布团)。
3、你们看小布团像什么?
4、它能怎么玩?(引导幼儿想出各种玩法,教师讲解,并请幼儿学习。
玩法一
弹布团:
幼儿学习在地上用食指弹布团,第一个到终点的为第一名。幼儿手指要瞄准布团,用力弹,使布团走的又快又好。
玩法二:
夹布团:
学习用双脚前部夹布团,跳起用力抛出。
玩法三:
学习将小布团放在背上驮着走,放在头上顶着走,保持平衡。
玩法四:
背靠背夹布团:
两个小朋友背靠背夹布团走。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延伸:
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根绳子,动脑筋想一想,用绳子和布团还能怎么玩。(可以当毽子等等)引导幼儿想各种玩法,自由活动。
活动结束:
1、(幼儿围成圆圈)看谁能把小布团变回成小毛巾,分别把毛巾和绳子放在筐子里。
2、培养幼儿养成玩完玩具要收整齐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通过变换玩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想法会很多,教师要给每个幼儿尝试的机会,玩法不固定,可以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等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想法随机应变。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幼儿身体的各机能发展还不完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得到不断的体能训练及提升,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大班教案 篇2
重点难点
1.通过操作、比较发现、掌握物体的排列规律
2.发展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断、判断力。
教学目标
1.能将不同形状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并能掌握排列的规律。
2.逐步形成简单的推断能力和判断能力。
3.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了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排列现象。
环境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纸条、形状不一的图形
过程与策略
一、游戏引入课题。
1.以跟老师学拍手游戏,引发幼儿发现规律,引出课题
2.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做,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发现规律,了解按不同颜色排列的规律。
1.以不同颜色的雪花片代替拍手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
三、掌握的规律,能够运用不的规律。
1.出示道路卡片,以“回家的路”为情景,引导幼儿掌握“不同图形排列”的规律
2.幼儿依据发现的规律,尝试完成第二组、第三组……的排列顺序
3.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操作指导
1.带领幼儿完成p4的练习
2.幼儿独立完成p5的练习
有 效 语 言 设 计1.请跟老师拍拍手!
2.刚才我们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3.你发现了红色和绿色在一起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排什么颜色?
4.总结:不同颜色的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找到出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与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与第二组完全一样,依次这样拍下去就叫按规律排队。
5.小明要回家,我们来为他铺条路吧!这条路有什么规律?
6.我们能按颜色排列、能按形状排列外,想一想还能按什么来排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设计用纸等。
活动过程:
1、产生制作兴趣。
——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2、学习制作方法。
——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相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只糊气球的一半),均匀地增加厚度。
——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3、设计脸谱和表情。
——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在白纸上先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待面具完全干透,涂上合适的水粉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取下面具。
——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而且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迷宫的乐趣。
2、发展幼儿钻、爬等基本技能,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3、引导幼儿在迷宫中体验立体空间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20个挖有不同洞口的废旧纸箱,手绢叠的小老鼠30个,老鼠窝一个,蛋糕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箱子,引出活动
1.活动场地上散放着许多箱子,引导幼儿自由玩箱子。
师:“孩子们,看!我们这有许多箱子,每个箱子上都有洞,咱们一起玩一玩吧?”
2.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箱子。
师:“孩子们,你们除了可以一个人玩以外,还可以找小伙伴把你们的箱子拼在一起玩。”
教师小结:这些箱子可以用来钻,也可以用来爬。箱子越多,拼在一起就爬得越远,钻的洞越多。
二、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窝
幼儿第一次玩迷宫,初步激发幼儿探索迷宫的欲望,体验迷宫中蕴含的立体空间关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动手把所有的箱子拼起来,就变成一个大迷宫,会更好玩的。”
师:“老师听说在迷宫的`出口处有一个特别大的老鼠窝。迷宫内有的通道能过去,有的通道过不去。如果你发王现通道堵住了,赶紧再回头寻找其他通道,到达老鼠窝。现在,我们都来做小猫,静俏俏地从入口进去,寻找出口处的老鼠窝,抓老鼠,好吗?”
三、迷宫乐——游戏:小猫找老鼠
幼儿第二次玩迷宫,再次引导幼儿探索迷宫的奥秘,体验迷宫的乐趣。
师:“哎呀,老鼠窝里的老鼠怎么这么少?哦,原来是小老鼠们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它们都逃到迷宫里了,怎么办?”
幼:“我们回去找。”
师:“好,抓到老鼠后送出来,放到这个老鼠窝里。比一比看谁抓的老鼠多。”
四、迷宫乐——游戏:小猫抓老鼠
教师通过对箱子摆放位置的调整,拉长了迷宫的距离,使洞口变得更多,为孩子的钻、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游戏规则:教师把幼儿分成猫和老鼠两组。游戏开始后老鼠从迷宫内的老鼠洞里钻出来寻找食物。猫躲在迷宫的外围,发现老鼠钻出洞后,就立刻进入迷宫,抓住老鼠,送到迷宫外的老鼠窝里,直至把老鼠抓完。被抓到的老鼠不能再返回老鼠洞。如老鼠一直停留在老鼠洞里不出洞,则出示蛋糕引诱老鼠出洞。
教师将游戏角色互换,再次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
此游戏使孩子们对迷宫的兴趣达到了高潮。游戏中孩子们的钻、爬、躲闪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情绪愉快。
五、与迷宫留影,结束游戏
师:“孩子们,今天迷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到迷宫中找一个箱子,摆个造型合影留个纪念吧!
活动反思: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本次游戏活动利用孩子对组合迷宫的喜爱,将游戏的快乐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利用迷宫锻炼了钻、爬等技能,孩子的反应能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