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2 07:37:40 作者:

实用的大班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大班教案锦集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乘车的方法和简单的安全知识。

  2、能判断文明乘车的行为。

  3、体验乘车游戏的乐趣。

  4、了解乘车礼仪,增强文明乘车意识。

  5、激发幼儿争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1、“公共汽车”的活动场景;

  2、背景音乐(车的鸣笛,刹车等音效);PPT课件;

  3、哭哭脸和笑笑脸卡片若干。

  【活动重点】了解乘车时的文明行为和简单的安全知识。

  【活动难点】做到文明乘车。

  【活动过程】

  一、无声动画,引出重点。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有一群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去郊游,你们高兴吗?(幼:高兴)

  师:你们看,他们来了!

  PPT播放无声动画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

  一定要仔细看呦!

  提醒幼儿认真观看,动脑猜想,大胆说说。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PPT展示图片,师提问,鼓励幼儿说出答案:

  上车前,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PPT同时播放上车前小动物排队的图片(准备排队上车)

  小动物们排队的时候,小兔和羚羊老师在说什么?说完之后小兔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对吗?(它想不排队,第一个上车;这样做不对)

  汽车开动后,小熊做什么了?羚羊老师对它说了什么?之后小熊是怎样做的?它应该怎样做?

  (汽车开动后,小熊开始吃零食,并且把零食袋子扔得满地都是;羚羊老师批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小熊把垃圾都打扫干净了;在车上不应该乱扔垃圾)

  小鹿和小熊在干什么?羚羊老师又说了些什么?(它们在大声唱歌;羚羊老师说在车上大吵大闹,会影响其他人,不应该大声喧哗)

  二、有声动画,巩固加深。

  师:我们现在来听一听小动物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播放有声动画,加深影响,巩固重点。

  师:啊!刚才你们说的太棒了,给自己鼓鼓掌!

  三、判断正误,表扬好习惯。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人乘车的照片,请小朋友们来判断一下这些人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你认为正确,你就举起笑笑脸;如果你认为错误,就举起哭哭脸。

  PPT播放幻灯图片:

  图片一:乘车时,将头或手伸出窗外。

  图片二:从后门上车(师补充:如果车有两个门,应该是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如果车只有一个门,应该是先上后下,以免拥挤)。

  图片三:上车后自觉投币。

  图片四:给老奶奶让座(师补充:除了老人以外,我们还应该给孕妇,抱小孩的人,残疾人让座)

  四、情景游戏,乘车实践。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很多乘车时的安全知识,我们看看谁能成为文明小乘客!好了,我们出发吧!

  1、请一位小朋友扮演汽车司机,配位老师负责播放背景音乐和扮演老人半路上车,主班老师根据小朋友的表现做旁白解说,适时给予表扬、强调。

  2、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分配角色,师给予适时的建议和指导,游戏继续进行,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图书角提供各种交通工具的图书若干,组织幼儿阅读图书,并讨论乘坐摩托车、自行车、小轿车的注意事项(如坐摩托车要扶好大人,坐自行车要注意把脚放好,坐小轿车要注意系好安全带等)丰富幼儿安全知识。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从老鼠与蝙蝠的表情、动作等推测其心理,体会故事中角色的不同个性特征。

  2.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别人。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老鼠与蝙蝠》PPT制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老鼠和蝙蝠的已有认知。

  t:知道老鼠和蝙蝠吗?它们各有什么本领?

  [老鼠:打洞、跑、偷东西、咬……蝙蝠:飞、雷达探测……]

  小结:老鼠和蝙蝠的本领很多,但各不相同。

  二、观察封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老鼠和蝙蝠的不同个性。

  1.t:那么,当老鼠遇到蝙蝠,你们觉得谁的本领会更大些呢?

  [幼儿自由猜测]

  2.t:有的小朋友认为老鼠的本领会更大,而有的小朋友认为蝙蝠的本领会更大,也有的小朋友认为它们两个的本领旗鼓相当,差不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绘本,讲的就是老鼠和蝙蝠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3.t:从封面上大家看到了谁?请你来形容一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鼠和蝙蝠?

  [胖、瘦——从外形上;大、小——也是从外形上;骄傲、胆小——不错,还看出了它们的个性特点]

  4.t:那你们猜,故事里面的它们谁会更厉害、更强大呢?(举手表示)那么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故事《老鼠与蝙蝠》。

  三、阅读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角色性格。

  1.观察图一:

  t:这只xx、xx的老鼠和蝙蝠是在什么时候,那个地方相遇的?

  你怎么看出来是晚上?(你看得真仔细,把一些小小的星星都看出来了,所以你能从故事里知道更多的秘密。)

  t:看看老鼠的动作,表情,你认为老鼠会对蝙蝠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只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老鼠,它一定会对蝙蝠炫耀自己的本领的。

  2.幼儿自主阅读图二图三图四

  出示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自由阅读。

  阅读时一定要把图上的角角落落都看到,这样你才能比别人发现更多的秘密哦。

  t:老鼠会对蝙蝠炫耀它的什么本领呢?那它会对蝙蝠说什么呢?(幼儿模仿老鼠说话)

  哟,看看这幅图上老鼠的动作和表情,谁能学一学?

  t:我们仔细看看这三副图上老鼠和蝙蝠的动作表情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老鼠越来越狂妄,蝙蝠呢听到老鼠说了自己这么多本领,而自己都不会,蝙蝠彻底失去了信心。

  看到这里,你们觉得老鼠和蝙蝠谁更厉害,更强大?

  3.观察图五:

  t:突然,发生了什么?

  t:猜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图六:

  t:真的,就像小朋友说的,蝙蝠看到了大蟒蛇,赶紧飞了起来,老鼠却被蟒蛇一口咬住。

  t:被咬住的老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图七:

  t:小朋友,老鼠的结局是?

  t:是啊,自以为是的老鼠没有幸运地逃脱,就在将要被蟒蛇吞下的那一刻,它听到蝙蝠在空中说话,你猜,蝙蝠在说什么?

  t:故事讲完了,现在你觉得老鼠和蝙蝠到底谁更厉害,更强大?

  四、情感经验迁移讲述,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t:听完了故事,很多小朋友都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老鼠和蝙蝠的各有本领,旗鼓相当。那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想想,我们自己有什么本领吗?

  t:原来我们也有这么多本领,真了不起,来一起夸夸自己,也夸夸其他小朋友。

  小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可能你有的,我没有,也可能我有的,你没有,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别人。

  五、完整欣赏:享受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t:今天这个活动,你们觉得愉快吗?是的,老师也觉得今天我们合作得很愉快,为了感谢大家,我还一份礼物要送你们,就是作家阿姨写的故事《老鼠与蝙蝠》,想听吗?

  t:教师有表情的讲述PPT绘本故事。

大班教案 篇3

  对生物进行归类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归类有以下几种不同依据:

  (1)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根据生物的用途,可分为家禽、家畜、宠物、作物等。

  向老师提意见的技巧:

  1、把握时机。一般来说,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或者讲话时不要打断,那样会影响老师的思路,干扰教学进度,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可以等老师把一个问题讲完,或者讲课结束之后,再找机会与老师交流。

  2、语气平和。我们在向老师提意见时,应用商量语气口吻,用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不能不尊重老师,甚至让老师在学生面前丢面子。

  3、坦诚相待。在提意见时,应该客观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说话要有分寸,力求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4、方式恰当。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写成信或者字条寄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主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序地进行10的分合。

  2、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对有关经验进行归纳概括。

  活动准备:

  点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

  1、出手指游戏。

  加法玩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出手指游戏,我出的手指数量要和小朋友们出的手指数量加起刚好是9。(引导小朋友出相应的手指数量。)

  2、复习9的组成。

  教师:﹙出示9的不完整的分合式﹚看一看黑板上的分合式完整吗?

  教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些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分合式。﹙个别小朋友示范操作﹚

  教师: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做的对不对,9有几种分法?(9分成不同的两份有8种分法)我们一起来都一遍(带读分合式。)

  教师小结:9分成不同的两份有8种不同的分法,其中前面四种与后面的四种是一样的,只是分成的数字顺序不一样。

  二、学习10的组成。

  1、出示点图,让幼儿进行10的分合。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点图,我们来看看这张点图,小朋友想想,10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怎样分才有顺序而且一组都不会漏掉。请你用短线分隔点图。(请幼儿看着点图进行操作,请孩子来完成)

  教师小结:刚刚孩子们通过短线分隔点图知道了10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法有9种。

  2、用类推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10的组成。

  教师:下面我们要从9的分合推导出10的'分合。(指着孩子们开始说出的分合式)这是9的分合式,如果要把它变成10的分合式,首先要把总数9变成10,9怎么样才能变成10?(9添上1变成10)

  教师:请你想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变,再把改变后的数字放在原来数字的旁边,在原来数字上面放一个否定的符号。(第一组教师来示范)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原来的1和8,把8变成9,1和9合起来是10,或者把1变成2,2和8合起来是10。

  教师:为什么不能在1、8两个数上都填上1?(因为如果在1、8两个数上都填上了1,结果就成了11)

  教师:下面的分合式请小朋友来变动了。(可以请个别小朋友来变动)我们来看说说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依次推理出10的分合式)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本领,从9的分合式推出10的分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我做到了吗?

  家长评价

  [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不能急,不要一个劲儿催孩子,而应该把时间限度该诉他,引导孩子自己学会安排。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提示“你的好朋友还有20分钟到”,“离电影开演还有半小时”等。坚持用精确的时间提示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会有进步!

  [活动反思]

  时间观念不是一天培养起来的,老师的激励手段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在活动开展的第二周迟到现象就基本杜绝,但这并不表明幼儿的时间观念已经形成。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长期的关注。家园之间的联系也尤其重要,我们每周都和家长交流,随时发现新问题随时解决。有个别家长由于工作特点(如:饭店)不能按时监督幼儿睡觉。我们也正在讨论新办法。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笔对于大班的孩子并不陌生,在幼儿园里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笔,生活中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笔,那么如何将孩子熟悉的笔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呢?我在孙老师《神笔马良》的故事启发下,决定打破常识中孩子对笔的认识,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然中物品替代笔,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树枝代替笔,创造性的进行绘画活动,感受自然之乐,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迁移想像,寻找其他物品替代笔进行美术活动。

  3、在活动中,能注意画面的整洁和整体构思。

  活动准备:树枝、水彩、白纸、成品作品一张、事先找好一处小花坛并丰富里面的自然物品。

  活动过程 :

  一、欣赏四周环境,感受自然之美。

  T:小朋友,我们来到大自然,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啊?

  二、、设疑,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画,它是用一支神奇的画笔画出来的,小朋友你们猜猜它是什么笔呢?

  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揭示谜底。

  T:原来是树枝!你们想不想试试?

  三、教师交代用树枝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T;那么用树枝怎样画画呢?小朋友只要将树枝沾上颜料、颜料不能太多,然后在白纸画出你想画的内容,注意画面的整体,不要将颜料沾到衣服上。

  四、幼儿大胆的进行绘画,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五、展示幼儿作品

  六、迁移幼儿想象,寻找其他物品替代笔。

  T:小朋友,刚刚用树枝代替笔作品,可是大自然里面的物品很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物品来做笔呢?

  幼儿用自己找到的“笔”创作。感受乐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

  展示幼儿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

  总结:小朋友,大自然真奇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地球装扮上漂亮的衣服!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