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14 13:03:25 作者: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7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这个时代的孩子,动画片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让它更好的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服务孩子,我尝试以《一条香路》为切入点。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部系列性的童话组合,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是一个三口之家,他们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典型的缩影。这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片里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在生活中总响起欢乐的笑声,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小屋成了温暖的家,大头儿子在这生活中天天长大,懂得尊重别人,怎样克服困难,怎样把爱送给大家的故事。通过观看《一条香路》这集动画片让孩子深刻体会到盲童们看不到光明的那种悲惨,让孩子们萌发向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学习,注意观察周围人和事,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知识,乐于助人,这样,幸福快乐才能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越的物质关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正如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所揭示的“草帽”一样,父母应该给他们创造足够多的回忆资本,因为爱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埋下爱的种子,将爱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我选择这次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讲述动画片有趣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词汇:汗流浃背 气喘吁吁。

  3、学习关心残疾儿童,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相关书籍或动画片,对主人公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动画片《一条香路》;音乐《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动画城主题曲》《让爱传出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小树图片;字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一条香路;动画城大屏幕。

  活动过程:

  一、创设“动画城”情境,律动入场。

  1、师:孩子们“动画之旅”时间到了,让我们一块去动画城看看吧!

  (播放《动画城主题曲》)

  二、在游戏中融入故事情节。

  1、听音乐引入主题。

  师:听,是什么音乐?(出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图片)

  你们知道他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吗?(斗牛、骑大马、捉迷藏……)

  2、听音乐做游戏。

  (1)来斗牛喽!

  三、分段欣赏动画片,学习讲述动画片故事情节,体验故事的乐趣。

  1、欣赏第一部分动画片,提问:

  (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捉迷藏)

  (2)后来谁也加入了游戏?(出示围裙妈妈图片)

  大头儿子是怎么找到她的?(闻身上的花香)

  小结第一段故事内容: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他们在玩捉迷藏游戏,后来围裙妈妈也加入了游戏,大头儿子凭借花香找到了围裙妈妈。

  2、欣赏第二部分动画片,提问:

  (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上街时看见了什么?(盲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定格画面幼儿小声交流讨论)

  (2)大头儿子和你们一样很想帮助盲童,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继续看动画。

  他的办法是什么?(种树)他是怎么种的?(定格画面学习词汇:汗流浃背 气喘吁吁)

  (3)最后,盲童为什么可以自己上学了?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

  (一条香路)

  (4)盲童会说什么?大头儿子心情会怎样?

  师小结:这是一条充满花香的路,一条充满爱的路,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的'走下去……

  四、集体表演:让爱传下去

  五、活动延伸

  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观影星播客。

  2、爱心帮帮团。

  3、自由画:大头儿子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过操作活动巩固搓圆的技能。

  2、引导幼儿通过压扁,加工成"元宵"。

  3、体验元宵节的风俗。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

  2、碗、勺子、锅子等厨具。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教师示范月饼的做法。

  你们想想元宵是怎样做的呢?元宵做好了,你们看看和我们以前做的月饼有什么不同?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幼儿制作时一定要搓圆。

  4、"下元宵"、"吃元宵"。

  元宵做好了,你们想不想尝尝它的味道,我们的点心店里有现成的厨具,我们一起自己动手下元宵好不好?

  5、讨论介绍元宵节的风俗。

  你们知道元宵节还要做些什么吗?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材料:广告纸、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

  4、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由于我们在前一阶段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所以幼儿对小动物的印象极深。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

  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大胆地畅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思思想变换成一头小猪;欣欣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惹人喜欢的小花猫。

  3、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材料,装扮自己。

  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用毛线贴在白色衣服上可以当作绵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画格子,就成了乌龟背上的壳了,果冻壳做梅花鹿的角。

  4、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活动中,波波小朋友帮助文文把毛线贴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帮助思思装上了“猪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制作了贝壳装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胶把果冻壳“安装”在希希头上,一头梅花鹿出现了……

  虽然幼儿是初次进行动物的装扮活动,可由于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使他们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5、对于同伴的装扮,进行彼此评价、相互欣赏。

  波波通过装扮俨然成了一个“孙悟空”,他先是拿一块布围在身上,再拿一个女小朋友的头箍套在头上,眨眼间一个猴子显身了。

  思思在一个雪碧瓶的盖子上挖了两个洞,然后装在鼻子上,一个猪鼻子出现了。

  乐乐拿了两个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几根吸管分别装在脸上,装作了一只小花猫。

  贝贝用两根开叉的树枝贴在头上,仿佛是一只梅花鹿的角。

  幼儿在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后,欢快地唱起了歌曲:快乐的动物园。

  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这时幼儿情绪高涨、积极求上进的心情顿时被调动起来。但随着一声“开始”,他们又纷纷投入到游戏中,紧接着的是一声声“加油!”、“加油!”。

  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儿、教师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将活动室场地收拾干净。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增进头、身体、手、脚的协调能力。

  2.体会竞赛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中型呼啦圈、棍子,快乐圆圈圈玩法。

  三、活动过程:

  1.将呼啦圈绑在棍子上,固定好后把呼啦圈吊起来。

  2.将幼儿分成2到3组。

  3.老师先指导幼儿并示范,如先以青蛙跳的方式跳到呼啦圈前,然后穿过呼啦圈(穿越呼啦圈时,先跨一只脚再缩脖子,另一只脚再跨出);穿越后再用青蛙跳返回,和下一位小朋友拍完手后,下一位小朋友方可跳出。

  4.按序完成,先做完的组即为优胜组。

  四、活动建议:

  1.呼啦圈离地面的高度约10厘米左右。

  2.由于呼啦圈会转动,示范时应让圈稳住以便身体顺利穿过。

  3.进行游戏时,要留意幼儿的体力限度并注意安全。

  五、延伸活动:可用走平衡木或钻纸箱的方式替代青蛙跳,以增加幼儿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教案 篇5

  【故事内容】

  兔子王国要举行一场“五连拍”照相比赛,看看哪个小兔子最会照相、最会摆造型。兔妈妈和她的兔宝宝也来参加了,它们一边走着一边打着招呼“你好!你好!”。随着一声:“比赛开始!”小兔们不断地变化着动作,尽情地摆着各种造型。

  【动作建议】

  第1小节:双手食指、中指举在头顶扮兔耳朵,双脚并拢随音乐做兔子跳2下。

  第2小节:一手叉腰,一手在胸前做打招呼状,做2次。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

  第5-8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第9小节:两个食指分别放在嘴角两边,面露微笑的同时,头部从一边歪向另一边

  第10小节:双手扮兔耳朵在头顶。

  第1l小节:伸出三个手指,做出“OK”的手势放在两边眼眶。

  第12小节:双手向内画圈转动2次。

  第13小节:双手打开扮小花,托在下巴两边。

  第14-15小节:一手叉腰,一手五指打开在耳朵边做听声音状。

  【活动目标】

  l、倾听音乐,能和着音乐节拍做动作。

  2、在五连拍过程中能大胆摆出不同造型,并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造型,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剪辑音乐《可爱颂》、PPT《幼儿两人一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拍照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故事后提问:

  (1)兔子王国要举行什么比赛?都有谁去参加?

  (2)什么是“五连拍”照相比赛?

  2、教师听音乐完整示范动作一遍。

  3、分段欣赏,学习相应动作。

  A段:学习小兔子走路和打招呼的动作。

  (1)比赛开始前,小兔子和妈妈都做了什么?

  (2)它们是怎样问好的?

  (3)播放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小兔子走路和打招呼的动作。

  B段:学习五连拍造型。

  (1)谁还记得小兔子在五连拍照相时,都摆了哪些造型?

  (2)教师数口令,带领按顺序做五连拍造型。

  (3)请幼儿回忆:小兔子是在四5一句音乐结束后换的下一个造型。播放B段音乐,教师再次示范动作。并请幼儿认真倾听和观看小兔子是在哪句音乐结束后换的下一组造型。

  (4)请幼儿说说第三个造型和第五个造型时,有什么动作特点?

  (5)播放B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五连拍造型;

  4、幼儿在椅子上跟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5、请幼儿扮演小兔,老师扮演兔妈妈在椅前完整做动作一遍。

  6、请幼儿尝试在五连拍中摆出不同造型。“刚才小兔子摆的造型真漂亮,想想你还有什么漂亮的造型,让我们把自己漂亮的造型加入到五连拍中。”

  (1)幼儿尝试变换五个不同造型。

  (2)提醒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并能在每旬kiyomi之后时变换下一组造型。

  7、幼儿两人一组,创编五连拍造型。

  (1)请幼儿欣赏PPT,启发幼儿摆出更多造型。

  (2)请幼儿两两合作,尝试做出不同五连拍造型。

  8、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6

  准备:

  1. 黑色记号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

  2. 纸制教具:两盏红灯笼、三个红萝卜、四只红气球、一个太阳、小兔头部。

  过程:

  一、 以讲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讨论

  1. 教师出示小兔头部。有一天,小兔问妈妈:“太阳是什么样的?”妈妈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

  2. (教师在黑板右上角贴上两盏红灯笼)小兔指着屋里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红灯笼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小兔是怎样抬头看灯笼的?它的耳朵应该画在哪里?(耳朵画在左斜下方。)它的眼睛、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朝什么方向?

  3. 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外呢。”

  4. (教师在黑板左下角贴上三个红萝卜)菜园里,小兔着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小兔是怎样低头看萝卜的?它的耳朵应该画在哪里?(耳朵画在右斜上方。)眼睛、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

  5. 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6. (教师在黑板的左上方贴上四只红气球)小兔来到城里,看到天上飘着四个红红的圆圆的气球问:“这是太阳吗?”

  讨论:该怎样画小兔抬头看气球的样子呢?耳朵位置改变的时候,哪几部分的位置也要跟着改变?(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也要跟着一起改变。)

  7. 妈妈说:“这是红气球。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住在天上。太阳只有一个,它给我们光和热。

  8. (教师在黑板的正上方贴一个太阳)小兔听清了妈妈的话,爬上高高的山顶,终开找到了太阳:“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

  讨论:现在小兔的头应该怎么画?(与平时画的小兔正好颠倒,耳朵在下,嘴巴在上。)

  二、 分工创作

  1. 请每个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创作,教师适当调整人数,使画每一场景的幼儿人数大致相等。

  2.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幼儿按分工确定的任务作画。

  ②启发幼儿先画小兔找到的东西,在确定它的位置与数量后,再画小兔,注意正确表达小兔头部的动态。

  ③启发幼儿按故事情节添画屋子、菜地、城市、山顶等背景,要求幼儿用黑色记号笔色轮廓线,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涂色。

  三、 评价

  1. 按四幅画面合编成一本图书的要求,引导幼儿计算全班幼儿合作创作的画共能编成几本图书。

  不错的

  2. 请幼儿拿着自制的图书,结伴复述故事《小兔找太阳》。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故事启迪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核心要素:手指甲 勤修剪 既卫生 又美观

  剪完后 把手洗 脏指甲 要清理

  活动准备:指甲刀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小脚,上面长着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都藏着什么东西?爸爸妈妈经常用指甲刀帮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要剪指甲》

  (二)关键步骤

  1.教师:小朋友,你自己会剪指甲吗?知道怎样剪指甲吗?来说一说。

  2.教师:看一看老师是怎样剪指甲的?之后再描述。

  3.儿歌:指甲刀,张开嘴,咬住指甲不松开。小小手,来帮忙,用力按下指甲断。脏东西,露出来,清洁卫生不忘掉。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自己会剪指甲了吗?以后我们自己可以剪指甲了,我们都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家园互动

  1.家长可以在平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指甲,养成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

  2.帮助幼儿练习剪指甲的技能。

  注意事项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女士不要留长指甲,也不要染指甲,为幼儿树立榜样。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