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5-31 11:10:46 作者:

【必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想像并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乐曲内容。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并在此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

  教学准备:乐曲、 节奏音符、 图谱、 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矮人的劳动工具、 幼儿熟悉白雪公主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题,(教师扮演白雪,幼儿扮演小矮人。)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个人在家,我能跟你们一起上山劳动吗?”

  小矮人:(幼:“好吧!”)

  白雪:“太好了,那我们出发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出发了)唱:一个、两个、三个

  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上山劳动,多么快乐呀!(歌曲《印第安人》改编)

  二、欣赏乐曲,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

  一)感知乐曲中的“重音”。

  1、听音乐找“重音”。

  白雪:“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干活了,知道我们一会儿拿着工具要干什么吗?”(幼儿看过白雪公主的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宝石。)

  白雪:“水晶埋在很深的岩石里,我们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挖出来,听听音乐中哪些声音特别象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声音?”(完整欣赏乐曲。)

  白雪:“谁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声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几下?”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重音”节奏

  白雪:“现在我们也来挖水晶,我们可要认真听,听到特别重的声音时就有节奏地挖水晶,可别挖错

  了让别人给挖走了。”

  二)感知乐曲中的延长音。

  1、听音乐找延长音。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会用什么工具将它藏进山洞呢?”( 幼: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

  白雪:“谁的力气大?请你来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车。”

  白雪:“我们来听听音乐中哪个音特别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车?”(听音乐)

  白雪:“谁听到了推很重小推车的声音,请你来模仿推车的声音?”

  白雪: 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个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车呢?(幼:“因为这个音拉得很长”。)

  2、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延长音”节奏

  白雪:“瞧,刚才我们挖了这么多的水晶,我们先用小推车把水晶运进山洞吧!”(听

  音乐打节拍,进行到“重音”和“延长音”。时用节奏动作表现)

  注:通过以上环节分步骤,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深刻地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并结合游戏所创设的情景通过声音、动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重音”和“延长音”,的理解,解决感受乐曲中的“重音”和“延长音”的重难点。

  四、引导幼儿合作填补并认识图谱,加深对乐曲曲式结构特点的理解。

  一)教师一边指图一边读图,引导幼儿模仿小矮人有节奏地走路。

  白雪:(教师出示一张不完整的音乐图谱)“瞧,这是一张小矮人劳动时“藏宝图”,看懂了‘藏宝图’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藏宝图’上的脚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个脚印表示走一步。我们也来试试吧!”(幼儿在座位上脚踩节奏模仿。)

  注:强调小矮人走路时要有节奏,因为幼儿在游戏时往往只重视表现“重音”和“延长音”而轻视了走路时也要有节奏。

  二)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根据曲式结构合作填补图谱。

  白雪:“这张‘藏宝图’还藏着一个秘密,我们只能看到小矮人走路的记号,却不知到哪里有水晶,

  哪里该将水晶运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刚才那首音乐里。

  白雪:(出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 我这有两种记号,猜猜那种是“重音记号”那种是“延长音记号”。

  白雪:“我们听音乐合作,你们听到‘重音’‘延长音’马上模仿它的声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宝图’的空白出贴上相应的记号。把‘藏宝图’的秘密找出来。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师幼合作填补图谱)

  注:以找‘藏宝图’的秘密为由,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听音乐合作填补图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重音记号”和“延长音记号”教师可课前设计好,也可根据需要让幼儿来设计。

  三)引导幼儿读图谱。

  1、教师指图,放慢速度哼唱乐曲旋律,引导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乐地上山挖水晶。准备——出发......”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为幼儿理解乐曲结构与图谱的匹配时需要一个反映的过程。

  2、听音乐幼儿读完整的图谱。

  白雪:“现在小矮人要跟着音乐出发,速度会变得更快。准备——出发......”

  四)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图谱中每一乐段 “延长音”记号“逐一增多”的规律

  白雪:“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时推车的次数都不一样,你们

  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

  白雪:“为什么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呢?”(幼:“因为水晶越来越多,需要的车也越来越多。

  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或车上的水晶越来越重,所以延长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注:这一步骤的设计整合了科学领域中的计算内容“逐一增多”,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帮助幼儿理解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比较四个乐段中的旋律和节奏的异同。

  五、游戏:幼儿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一)教师读图谱,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想像中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白雪:“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儿徒手有节奏地练习,为下一环节的表演打基础。

  二)拓展幼儿想像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动作、表情的表现力。

  1、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工具用相应的滑稽的动作表现使用工具。

  白雪:“其实每个小矮人都非常可爱、搞笑,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有很多,”(依次出示小矮人不同的

  劳动工具。如:扫把、锤子、铲子、镐子等。)

  1) 听哼唱旋律,请几位幼儿集体表演用扫把——扫、用锤子——锤、铲子——铲、镐子——挖等

  动作,(如白雪:“我发现前面<后、左、右、上、下>岩石缝里有水晶,我们选择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来呢?比比谁的动作更搞笑、有创意。”)

  注:幼儿使用利用自制的废旧材料劳动工具,游戏起来特别感兴趣。想像水晶藏在我们周围的各个空间方位的岩石里,丰富幼儿的空间动作。

  2)听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模仿并加以提升。

  白雪:“你们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的创意、夸张、表情来评价。)“我们一起来学学。”

  注:适时提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幼儿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表现小矮人不同的走路和推车动作。

  白雪:“小矮人很可爱、干活时很开心。不仅是挖水晶,就连走路和推车动作也是很搞笑的。比

  比谁的动作最滑稽哦。”(教师哼唱,请几个幼儿来表演)

  注:重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三)幼儿手持劳动工具,尝试用幽默、诙谐的动作完整表现小矮人的劳动情景。

  白雪:拿上工具我们继续挖水晶吧!

  六、劳动结束。

  白雪:“今天我们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给你们做‘苹果派’吃,快收拾好东西我们回家吧!”(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回家了)唱:“一个、两个、三个小矮人,四个、五个、六个小矮人,许多小矮人劳动回家,多么快乐呀!”

  七、活动延伸:(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表演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景。

  听音乐:请四个幼儿来表演小矮人推车的情景,(第一乐句请一人推车,第二乐句时加一人帮忙推,依次类推)其他幼儿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乐的发展,一组在表演时另一组保持造型不动。

  注: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戏的情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一)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轮流的合作方法。

  (二)准备

  1.旅行舞音乐:《库乞乞》mp3、导游旗三面分别写上数字“3”、“4”、“5”;大纸一张、记号笔一支;海边游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儿14人,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三)过程

  1.说说快乐的旅行。教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细听——

  播放音乐《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什么地方特别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谁来学一学?”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注意里面的“蚩 0蚩0蚩 乞蚱 -”,并带着孩子一起念音乐里的这个部分。

  教师:“猜猜看,什么是库乞乞?”

  教师:“旅行中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就会说蚩 0蚩0蚩 乞蚱 -”。

  教师:你觉得旅游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开心!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时候的快乐时刻,重点引导幼儿交流在海边游玩、和爬山登上山顶时的快乐。教师:“海边游玩真开心,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做三件快乐的事,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说蚩 0蚩0蚩 乞蚱 -”。(具体的事情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来,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快乐地表现。)

  教师:“登山时,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登上山顶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投入到登高望远的情境中。)

  教师:“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景色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让我们大声地说蚩 0蚩0蚩 乞蚱 -”。

  3.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吧!先去海边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顶啦!(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

  教师:“发现了吗?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教师:“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

  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腰、山顶等位置。层次1: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库乞乞”。

  层次2: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层次3: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层次4: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4.合作游戏“快乐的旅行团”。

  教师出示“导游旗”。

  教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海边和高山,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发吧——”

  层次1:教师当导游领着孩子们一齐手拉手游戏。

  层次2:把导游旗递给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旗子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游客人数组团;出示另外两面导游旗引导幼儿分别组团,在音乐声中三个旅游团一同出发。

  层次3: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想做导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轮流的方法合作游戏,并且明确在音乐进行到“库乞乞”的时候进行轮换。三个旅游团在音乐声中游戏并轮换导游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点,延伸活动内容,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教师:“除了海边和高山,你们还想到哪里玩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小树苗”

  2、感受歌曲的三拍子节奏,学唱歌曲。

  3、在感受歌曲的内容中知道小树苗长大了,学习用动作和排序画来表现。

  环境创设:带幼儿去观察春天的一些特征,了解小树苗。

  重难点:了解春天的特征,用不同形式表现春天的小树苗。

  活动流程:听歌曲——感受三拍子节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知道春天来了,引起幼儿注意

  春天来了,我一起唱起歌好吗?看看谁来表演了?复习表演歌:“春天”要求幼儿在表演结束时摆好动作老师来拍照。

  二、听歌曲学歌曲

  春天的小动物带来了谁?出示小树苗图片。小树苗带来了好听的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幼儿知道名称。

  2、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老师一边用歌词来重复幼儿听到的歌词。

  4、歌曲的曲调和以前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感受曲子的优美。

  5、幼儿听歌曲,再次感受曲子,跟老师学习打三拍子的重音。

  6、幼儿听老师唱,打三拍子。

  7、幼儿跟唱歌曲,想想小树苗是怎么长大的?

  8、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小树苗的长大好吗?(动作来表现小树苗长大)

  9、请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三、画画成长的小树苗

  1、看看老师刚才把你们的小树苗的照片拍下来了,出示图,看看对吗?

  请你们帮我拍拍照好吗?(从小到大排序画)

  2、请你们也把小树苗的照片画下来好吗?

  3、幼儿画画小树苗的成长图。(展现在班墙面)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大二班的孩子很喜欢音乐活动,他们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对刺激和节奏都很敏感。而这首歌曲,旋律轻快简洁,歌词贴近幼儿生活,有固定节奏音乐型。结合歌曲特点和大二班的实际情况,让孩子通过边唱边做律动理解歌词内容,通过生活经验创编歌词,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辅助巩固节奏音型,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发展幼儿,让孩子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名称:表情歌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看FLASH动画熟悉歌曲旋律,产生学唱新歌的兴趣。

  2、能有兴趣的用律动、表情表现歌曲并能边唱边做律动。

  3、掌××ㄧ×××节奏型,并尝试创编新的歌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会学新歌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和律动。

  难点:掌握××ㄧ×××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自制多种表情图片、FLASH动画《表情歌》、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趣味性了解歌词。

  1、出示表情图片。先出示高兴的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小:他很高兴。

  师:那你从哪里看出他很高兴啊?

  小:嘴角向上翘、眼角眯成线、眉毛弯又弯。

  师:那你们也做一个高兴的面部表情给老师看看,好不好?

  小:好。

  师:那老师再问问小朋友你们高兴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呢?

  小:大笑、唱歌、跳舞、拍手。

  师:那小朋友你们再看看,这个小朋友他怎么了?

  小:他生气了。

  师:那他生气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呢?

  小:嘴角向上嘟着、眉毛皱在一团。

  师:那你们给表演一下生气的表情给老师看看。

  小:自由表演。

  师:那你们生气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小:拍桌子、跺脚。

  2、熟悉歌词。

  教师介绍第一段歌词并学唱,提问:

  师:小朋友们的动作还真多,老师快乐的时候也喜欢做动作。我呀喜欢拍手(教边唱边拍):"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跟老师一起来)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让幼儿听音乐并跟着一起试唱两次。(提醒幼儿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比如说获得了奖杯了、妈妈给你买新玩具了的心情)

  教师介绍第二段歌词并学唱:

  师:那小朋友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这样啊:"我生气,我生气,我就撅撅嘴,我就撅撅嘴,,看大家一起撅撅嘴。"

  让幼儿再听着音乐一起唱两遍。(引导幼儿用生气的语气唱。比如说玩具被弄坏了的心情唱)。

  教师再完整的播放一遍音乐后,再提问并一句一句的讲解歌词:

  师:小朋友你们在歌里面听到快乐的时候做了什么呀?

  小:拍手、唱歌(幼儿自由回答)

  师:对了。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那着急的时候呢?

  小:哭、拍桌子(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真棒。是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就跺跺脚。是我高兴,我高兴,我就大声笑,我就大声笑。那好让听着歌词宝宝一起做好吗?提醒幼儿在边唱的时候边做律动,跟着节拍做拍手、跺脚的律动。

  二、我们一起来学唱。

  1、学唱歌词

  ①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分句教唱。分句教唱的时候,请几个能干的小朋友上去表演唱,下面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一起表演唱。并在提醒幼儿在间奏间做出相应的表情和用手拍出和用脚跺出节奏型。

  ②让幼儿跟着音乐再唱一遍歌曲。(跟着动画做)。

  2、根据不同的情绪创编歌词和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幸福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小:跳、跑、拍肩。

  师:那伤心的时候呢?

  小:哭、捂着眼睛。

  师:恩。捂着眼睛轻轻的哭。很好啊,真聪明。那好那我们就来把这些改变成歌曲好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